APP下载

从后方法视角看信息时代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2010-08-15杨萍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课堂实践教师专业发展

杨萍

(漳州师范学院外语系,福建漳州363000)

从后方法视角看信息时代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杨萍

(漳州师范学院外语系,福建漳州363000)

大学英语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施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给外语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思路,也给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专业发展既是教改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后方法视角的三大参数为我校教师如何在外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实现基于课堂教学的专业发展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我校的教师管理者利用网络化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方针。关键词:后方法视角;教师专业发展;课堂实践;网络化管理

近年来,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并把大学英语课程定位为“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1]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英语学科的知识,即专业技能(能教);教育专业知识,即教学技术(会教);教育专业精神,即师德(愿教)。[2]还必须能熟练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并且,要有较宽的知识面以便能正确引导学生了解世界文化。

这样的专业发展要求对我校大学英语教师来讲可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目前,我校专职的大学英语教师有50人,90%为年轻教师,教龄不足5年的教师约占总数的一半,教师的平均周课时在16课时左右。如何使教师能教、会教就不是传统的专业发展模式如老教师的“传、帮、带”或离职进修,包括国内外访问学者等途径能解决的。在外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正确引导教师立足于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以从后方法视角的三大参数来探讨这一问题,并探讨如何利用教学网络化管理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可持续发展。

一、后方法视角的三大参数

“外语教学中的‘后方法’研究始于20世纪中后期,是西方外语教学研究中出现的从根本上超越传统教学法概念的一种外语教学思想,其主要代表人物为印裔美籍学者Kumaravadivelu。Kumaravdivelu在印度、英国和美国大学的不同经历使他有机会吸取不同国度教育传统的精华,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他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出版的《理解语言教学:从方法到后方法》一书中提出的后方法视角对信息时代的教师和教育者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3]

在该书的第九章,Kumaravdivelu提出了后方法教学中的三大参数:“特定性”、“实践性”和“可能性”。“特定性”强调外语教学必须敏于教学的各种特定的因素,如社会文化环境、时代特征和教学资源等等;“实践性”鼓励外语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中,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提炼出自己的教学理论,然后再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在“可能性”这一参数中,Kumaravdivelu强调的是外语教学应寻求宏观社会因素(macro-social factors)与教学主体身份形成衔接的可能性(identity formation social transformation),即外语课堂教学不应脱离社会、经济、文化的大环境等。[4]总之,后方法的三大参数强调教师应摆脱方法时代各种教学理论的束缚,应认识到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现成的最佳方法,最佳方法存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二、后方法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师专业自我发展途径

1.基于大学英语教学“特定性”的自我发展模式

课堂环境信息化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特定性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各种先进的教学辅助设备进入了大学英语课堂。目前,我校50名大学英语教师中有49名使用多媒体教室进行课堂教学,其中有10名教师同时使用网络教学中心组织教学。可以说,大学英语教师是全校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最普遍的一个群体。

教学对象复杂性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另一特定性。我校大部分大学英语教师要同时承担四个班的教学任务,虽然这四个班的教材是一致的,但教学对象既有文科生,也有理科生;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各不相同,针对教学对象的“特定性”进行因材施教,使大部分学生能学有所得,对大学英语教师就是一种挑战。

在这种特定的课堂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应该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更新原有的知识结构,即不仅要充实更新英语学科知识,还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自己能在课堂教学中娴熟、有效地应用各种现代教学措施,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同时大学英语教师还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尽量涉猎不同领域的相关信息,将具有时代特征的英语词汇及各学科的前沿信息提供给学生,以弥补教材的不足;教师还可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以便在课堂上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手段,达到最佳教学目的。

2.基于大学英语课堂“实践性”自我发展模式

Kumaravdivelu提出的“实践性”对大学英语教师是一个极大的启示。以往,大学英语教学历经了各种教学法的变迁,教师们一直在寻求最适合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但是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却仍然处于“费时低效”的尴尬局面。后方法提出的实践性为大学英语教师依据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寻求最佳教学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吴一安教授在进行规模性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个长期、逐渐进步的过程,主要是在教学实践中成就的。”[6]为大学英语教师依据课堂教学实现专业自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例证。

投入使用的节能技术应充分考虑其成本,不能为了追求节能、高效而一味加大投资,使得建筑的开发成本不断增加。所以,电气设计师在优化节能设计时,应着重考虑设备材料应用及节能方式选择,以尽量实现成本控制及节能性能优化。

首先,大学英语教师应改变观念,认识到大学英语课程不仅仅是一个教授语言知识的公共课程,而是一门集文化知识与语言知识为一体的多元化课程。诚然,大学英语教学任务繁重,但繁重的教学工作却恰恰可以成为大学英语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一个平台。关键是教师如何利用自身课堂教学的经验和知识、如何处理在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不同对象和不同情境,如何对这些因素进行反思,等等。在反思的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可以不断优化和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方法和策略,从而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7]就我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而言,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逐步实现基于课堂实践和教学反思的自我发展模式:

(1)准备教学阶段:在准备教学阶段,教师应在深入了解即将传授给学生的教学内容中,发现自己知识的缺陷,及时进行相关知识的补充;同时,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内容确定该堂课的目的,以采用的教学手段并围绕着该目的准备上课内容,制定宏观策略,制作教案和PPT等。

(2)教学阶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仔细观察不同学生的表现,通过各种手段检查是否达到自己预定的教学目的或检验该教学目的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3)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应认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并通过自己在课堂上观察和检验所得到的结果对预制的课堂教学宏观策略和教学手段进行微观调整,以期在其余班级中的课堂教学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使学生能够获得相应的知识。

(4)教材的重复使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是不可避免的。但每次上课的对象都不一样、教学设施也不尽相同、所处的时代背景也不可能相同,因此教师在每次上课前仍然需要在以前课堂教学的经验上进行反思,修正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同时针对新的教学对象制定新的教学方案。

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教师应逐渐将已有的教学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构建自己的理论框架,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由于其教学理论来自实践,教师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检验和修正,从而达到充实自己和优化教学的目的。

3.基于大学英语课堂实践自我发展模式的“可能性”

依靠不断地“实践”和“反思”,教师可以明白什么是可行的教学方法,什么才算是良好的教学效果。表面看来,教师的意识生成具有直觉性和异质性,但事实上,它是由支配课堂微观世界的教学因素及来自外围大环境的各种因素共同促进的,[8]因此,基于课堂教学“实践性”的专业发展模式就转化成了“可能性”。

后方法理论的“可能性”关注教师个体身份。传统意义上的大学英语教师就是语言教师,大学英语教师也因为繁重的教学工作认定自己就是一个“教师”,而不可能成为研究者,但后方法的“教师实践理论化”足以使大学英语教师对自己的个体身份重新界定:丰富的教学经验、复杂的学生群体、先进的教学手段等都迫使教师自己融入社会大环境,不断地更新理念、拓宽知识面等,不断的学习使大学英语教师打下了理论基础,坚实的理论基础又为教师的实践服务,教师再通过实践进一步钻研、深化乃至优化原有的理论框架,形成自己特有的理论,并将自己的理论结合社会大环境融入教学实践。通过这样的良性循环,教师本身就能成为研究者;由于基于实践的认识是实用和动态发展的,教师通过自身实践形成的教学理论可以行之有效地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并使课堂上的语言输入和交互活动用于学习主体的社会转型,从而实现了后方法理论的“可能性”。

三、后方法视角下的网络化教学管理与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

后方法理论认为教师需要通过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项目,逐步树立自身理论创建的意识和获得后续行动研究的动力。[9]教师发展项目的“首要任务就是创造条件,帮助即将成为教师的学习者获得必需的知识、技能、个人威信和自主性,从而建构起他们自身的语言教育知识。”[10]后方法理论针对教师教育者,但笔者认为该理论同样适用于教师管理者。

我们强调大学英语教师立足于课堂的自我发展,并不是强调教师个体孤立的发展行为,因为个人的理论视野、研究能力、甚至是反思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如何保证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教师管理者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根据我校近几年的教学管理经验,笔者认为网络化管理不失为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尝试。

我校网络化教学管理项目是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颁发和全国范围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为了给大学英语教师创造条件实现专业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们运用现代网络技术采取了以下措施:

1.建立大学英语教师次序群

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Graves认为教师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应同时进行,内涵发展即通过个人实践和反思,外延发展即借鉴他人的经验和理论。[11]虽然,我校大学英语教师经常性的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但毕竟时间有限,教师未能及时充分地交流自己的教学经验或心得,基于网络的次序群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共同体,拓宽了教师的反思渠道,也拓宽了教师的思路。

2.建立大学英语教学网站

次序群的建立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和借鉴的平台,为了更好地组织大学英语教师实现多方面的专业发展,我校还建立了大学英语教学网站,对大学英语教学资源进行统筹管理,并鼓励教师利用课堂实践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科研活动,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如:

资源共享:鼓励教师将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上传到教师专区,所有的大学英语教师都可以参考教师专区内的各种资源,避免了教师在各自备课中的重复劳动,同时教师又可以在同事提供资源的启发下,搜索更全面的信息。

课件管理与制作:教学网站建立之前,教师在上课时各自准备课件,费时费力;使用教材配置的课件又不适合我校的教学对象。教学网站建立之后,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主备人制作课件并上传到网站,其他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课件进行修改,并根据使用情况提出修改意见。经过几年的尝试,我校大学英语教师获得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所必需的课件制作能力,从最初的简单的仅有文字的课件到现在已能制作图文并茂、音频视频齐全的较复杂的课件,课件制作技术日臻完善,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也得到提高。

科研信息化:科研是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管理者应该给教师树立建构自己理论的意识,应激发教师进行科研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教学网站集合了大学英语教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打破了以往科研的封闭状态,使相同研究方向的教师得以互相沟通;各种学术会议信息和科研的最新动态又激发教师科研的信心和动力。

3.建立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中心

在教学网站成功运行的基础上,我校建立了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中心。网络中心的建立为我校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了网络教学的全新模式,同时也促使利用网络平台组织教学的教师为寻找适合网络课程最佳教学模式而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四、结语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才有能力驾驭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现代英语课堂,因此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是动态的、持续的、无止境的过程。后方法理论为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大学英语教师通过课堂实践与反思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理论能力;大学英语教学网络化管理则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教学网站今后的目标是完善教师教育博客、建立网络教研平台等,以保证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4.

[2]张洪波.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教师发展模式[J].新乡学院学报,2008,(4):921~431.

[3]华维芬.外语教学方法研究新趋势——《理解语言教学:从方法到后方法》述评[J].外语界,2008,(5):46~51.

[4]Kumaravadivelu,B.Toward a Postmethod Pedagogy[J].TESOLQuarterly,Vol.35:537~560.

[5]董金伟.后方法视角的外语教学:特征与要素[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1):8~12.

[6]吴一安.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探究[J].外语研究,2008,(3):29~38.

[7]高越.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分析和对策[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8,(4):86~89.

[8]董金伟.后方法视角的外语教学:特征与要素[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1):8~12.

[9]陶健敏.Kumaravadivelu”后方法”语言教育理论述评[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6):58~62.

[10]Kumaravadivelu,B.Beyong Methods:Macrostrategies for Language Teaching[M].New Ha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2003.42.

[11]Graves,K.Teachers as Course Developers[C].Cambridge:CUP,1996.

G40-058

A

1006-5342(2010)11-0226-03

2010-09-08

猜你喜欢

课堂实践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
在《物流专业英语》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的体会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大学英语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学、导、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情景模拟在大学英语课堂实践中的应用
教育实习与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