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语境视阈下语义认知管窥*

2010-08-15彭永爱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语体话语语境

彭永爱

(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5)

文化语境视阈下语义认知管窥*

彭永爱

(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5)

认知决定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类交际中的文化特征是理解语言的重要因素,交际的过程也就是语境建构的过程。由于文化的差异和语境的复杂性,文化语境成为制约语言理解的各种因素。文化语境是理解交际的认知基础,它有利于我们解读语言交际的意图以及消除话语的歧义。

文化语境;语义;认知;失误

一、引 言

字无定义,故无定类,欲知其类,必先知其上下文之义何为耳。——《马氏文通》无论是说英语的本族人之间的言语交际,还是跨文化交际,都离不开特定的语境。认知语言学研究也表明,人类有共同的认知心理,人们是通过相关知识的信息来认识事物的,人们对每一句话语意义的理解都离不开语境(context)。语境这一概念最早由Malinowsk(1932)在为Ogden和Richards的《意义的意义》一书所作的补录中提出,他指出:“话语和环境互相紧密地纠合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言语环境中的完整的话语才是真正的语言事实。”[1]语境信息在语言理解中具有较大的影响,社会文化、情景语境、文化语境成为制约语言理解的各种因素。交际者为了理解言语往往需要刻意追求最佳的语境效果,使语言和语境之间获得最佳关联才能正确理解交际者的交际意图。[2]语言的信息可以传递,但意义不能传递,因为这往往存在于交际者的心理、社会和文化语境因素之中,而且同一信息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可以被赋予不同的意义。

二、文化语境与语义误读的克服

文化语境(cultural context)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1923年提出的,它是指某一言语社团特定的社会规范和习俗。它通常不限于文字形式,它是间接影响语义的非语言因素。非语言因素包括了某种语言的文学、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宗教信仰、社会风俗、人文景观等各种文化因素。文化语境是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反映,会直接影响人们在语言表达上的使用。在同一文化下,人们利用语言与人交往,以达到交际功能时,往往会使用约定俗成的规则,以完成表情达意的任务。[3]任何一个语言使用者都属于某个特定的言语群体,每个言语群体都有长期形成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习语和价值观。这些因素必然反映在该言语群体的共同语中。不同地域存在不同文化习俗,在跨文化与跨民族的交往中,文化习俗对交际的影响较大。文化投射到交际过程的言语行为和互动模式,对不同的文化语境造成的理解错误直接影响言语使用的各个层次,往往直接影响着语言的正确使用,如果超越了所许可的范围,使用语言的方式是不可接受的。不同文化在同一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因此我们生活中会常遇到交际双方误会或误读,或者说不能互相理解而导致交际无法进行下去的情景。这往往是和交际双方的文化程度、知识背景或者社会历史的大环境等诸多方面不同而导致的一方不能理解另一方,致使话语本义无法沟通。

1.时代背景迥然造成的理解失误

语言世界观中诸要素相互作用,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民族的世界观。例如,在中国的文革期间,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现实社会中,形成了一个“紧跟高举”的思维定式,从而决定了语言不离“语录”,张口也有“斗争、夺权”,闭口也想“一抓就灵”,家庭语言也受到严重歪曲,饭前饭后要高呼“万寿无疆”、“永远健康”。现实、思维、语言、文化四者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史无前例”的时期,在这种氛围长大的孩子,认知、语言、行动都曾明显带有“造反有理”的时代特征。如果在现代家庭饭前饭后高呼“万寿无疆”、“永远健康”的话语时,别人以为这家庭有问题。又如:

今闻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战国第·触说赵太后》)

没有汉语修养的读者念到“山陵崩”,肯定理解为山陵崩塌,殊不知在古代,山陵是指国君皇帝死亡的委婉语,这是因为时代语境变迁所造成的理解偏移。

2.地域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

汉语“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太切”这句话,国人容易理解,英美国家学汉语的学生则很难理解。因为在英美,“龙(dragon)是一种能喷烟吐火、为巫师或魔兽守护财富的怪物,甚至把the old dragon视为“魔鬼,恶魔”。在中国则全然不同:人们把“龙”视为高贵、神通广大的吉祥物,引申用以象征前程远大。就连参加北京奥运会女子花样游泳比赛的日本队员的泳装前胸都用繁体“龙”字设计图案,个中东方文化的深层内涵也可为佐证。英美人不理解国人为什么称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称封建社会的皇帝是“真龙天子”,也难理解“亚洲四小龙”的真正意思(为使英美人准确理解,英文报刊把“四小龙”译为the four tigers)。又如英语中You are a lucky dog.字面意义直译汉语则为“你是一条幸运狗”。倘中国学生不了解西方人把“dog”视为宠物、伙伴、朋友,那一定认为对方在侮辱自己。因为国人一般不喜欢狗(如:恶狗,走狗,狗仗人势,狗头军师,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狼心狗肺,等等)。英美人则不同,You are a lucky dog.意为“你是幸运儿”。国人表示对某人的尊敬习惯用老字,如张老或老张。而西方人知道国人称呼他们为“老外”却很生气,因为在国外说某人老的话含有“不中用了”之意。又如:看过迈克尔·杰克逊悼念仪式的朋友不知注意到一个细节没有,美国篮球明星魔术师约翰逊在致辞时谈起了他和杰克逊交往中的一件趣事—— 他和杰克逊两人坐在地毯上一起吃炸鸡。约翰逊讲起这件事时,站在他身后的湖人球星科比笑了起来,而台下杰克逊的家人也笑了起来。在一种文化中,参加葬礼的人可以发出笑声;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参加葬礼的人不表现悲悲切切则会被人们视为大逆不道。这是我们见过的中西文化的不同。葬礼上的哭和笑是鲜明的两级反差,但为什么在美国人的葬礼上发出笑声不会被人们视为对逝者的不敬呢?究其原因是美国的文化本身很强调幽默,即使在葬礼上也如此。人们讲述逝者生前的趣事,能够令参加葬礼的人发出笑声,这更让人记住逝者的音容笑貌,留下对逝者的美好回忆。另一面,斯人已逝,他能快快乐乐地进入天国,这不也是人们期待和逝者本人的期望吗?(摘自2009年7月21日《羊城晚报》,汪文)

3.社会习俗移情造成的误解

古往今来,请客吃饭一直是国人的一大乐事,动辄高朋满座,菜肴满桌。而西方人招待客人只需三道菜就可以了。第一道为开胃口,如汤、果汁;第二道为主食;第三道是甜食。三道菜完了之后是咖啡。用餐过程中,客人不时地对主人准备的菜肴表示赞许:“This is really delicious.”(这真好吃。)“This meat is beautifully tender.”(这肉鲜嫩可口。)主人会有礼貌地回答“Thank you,I’m very glad you like it.”(谢谢,我很高兴你喜欢吃。)而国人则有这样的习惯,主人总是说如下一些客套话。“没什么吃的,菜烧得不好”。可这样常会引起英美人的反感:“没什么吃的何必请我?”国人殷勤好客,一杯杯斟酒一遍遍上菜,客人不吃不行,不喝不行。而这样会使西方人觉得难以应付。西方人的习惯是“Help yourself,please”(请自便)。如果你客气,那只好饿肚子了。中国人作客时喝茶总要留下少许以示喝好,而西方人则将咖啡全部喝干以示喜欢。国人谈论年龄很随便,即使女人也不忌讳。例如老太太问年轻姑娘:“你多大了?”(你多大年龄了?)被问者不会感到反感,因为这表示老人关心她。英美女人则不然,“How old are you?”是令女人反感的,因为欧美女人怕老,忌讳别人问年龄。中国熟人路上相遇常常问:“你去哪啦?”,“你干什么去啊?”在中国人看来,这只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不在乎听者回答与否。如果用这类问话跟英美人打招呼,他们会认为是盘问或监视他,乃欠友好的行为。

4.语体变化导致话语的误解

人们根据不同语境变换语体,也容易造成交际的阻塞。一种语言通常有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有些语言学家用“文言”和“口语”或者“高雅”和“粗俗”来表达这种区别。使用哪种语体取决于说话者与听话者双方的情况:是素不相识的人还是熟人,是亲属还是朋友,是亲密的还是一般的,是上级还是下级,双方的社会地位如何,情况不尽相同。同样的内容,因场合不同,说话对象的社会地位的不同,而以不同的语体表达。表达不得体,便会产生不良后果。据说有这样一件事:有一位欧洲国家的女王前往美国访问,到达芝加哥时,人们以接待君主的隆重的礼仪表示欢迎,一切顺利。[4]访问结束时,芝加哥市长在致颂辞中这样说到:

Mayor:… The next time when you come,bring the kids along.(下次来时把孩子们带上。)

会场上的气氛突然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女王随行人员闻之颇为气愤,美国人感到窘惑。怎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呢?这是因为市长用you来指称女王,这是不得体的,对女王应称Your Majesty;另外用了kids一词,不宜称君王的子女为kids(孩子),应称 princes(王子)或 princesses(公主)。市长说的这句话相当于在中国对地位高的人说:“下次您老人家光临,带上您的丫头和小子。”在外交场合自然不得体的。再比如,一位成年人跟一个三岁的小孩打招呼:

A:(to a child)How do you do,Mr.Mullins!

或用汉语说“您好,某某先生!”。除非说话者是有意制造幽默,否则,这是不当的称呼,正如跟第一次见面的上级说:“Hi,Jim.How’re things going?”或用汉语说“嘿! 老兄,你混得怎么样?”一样,也是很荒谬的。因此,人们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话语所涉及的文化规约和语言规约,不然的话,就会产生交际障碍,导致交际失败。语言在不同主流社会中有不同的功能,即使在同一社会模式中,亚文化圈内的人也可能用同一语言的不同语体或变体进行交际。

三、结 语

话语和文化语境处于一种辩证关系,话语受到文化语境的制约,同时也在影响文化语境。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一方对另一方的社会文化传统缺乏了解,不同文化习俗对于特定情景里的恰当行为有不同的要求,因而出现不恰当的行为,这是产生交际故障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同文化要求不同行为,这是一种文化规约。在语境的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不同的文化会获得不同的意义。它是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背景、约定的传统习惯和语言运用原则的认知结果的交融。同时,深入分析和挖掘文化语境因素的影响,有助于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功能;更好地解读交际中的话语生成与理解语言交际的关系,从而顺利地完成交际任务。我们在理解词汇的过程中,必须把语义、语境因素结合起来达到对词义的定义定位和解码。如果交际双方时代语境文化知识、历史文化背景及风俗习惯不同,那么交际就会产生障碍或者无法进行,或者产生理解上误读与偏离。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时空的变迁,世界在不断变化。我们对不同语境的探索应该是持续的、动态的。持这种态度研究,才有利于尽可能地发挥语境在交际中与时俱进的正面效应。

[1]问芳莲,卢植.语境效应与歧义理解[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7(2):29 ~30.

[2]Vyvyan Evans and Melanie Green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M].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6.459

[3]张惠君,丁毅伟.文化语境与交际[J].扬州大学学报,2006,10(5):47 ~50.

[4]赵鹤兰.文化语境对话语的制约[J].广东教育学院,2001,(1):87 ~95.

H13

A

1006-5342(2010)11-0102-02

2010-10-12

猜你喜欢

语体话语语境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