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近期国内邓小平执政思想的研究概况及建议

2010-08-15周光迅谢嘉梁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党执政合法性中国共产党

周光迅 ,谢嘉梁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浙江 杭州 310018)

论近期国内邓小平执政思想的研究概况及建议

周光迅 ,谢嘉梁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浙江 杭州 310018)

把邓小平执政思想置于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中国化长期发展历史的坐标系中进行深度考察和理性研究,从而有助于准确把握政党执政思想发展脉络和深刻揭示政党执政实践经验规律,有助于提高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新形势下继续加强对邓小平执政思想的学理性探究,并从深远广阔的学术视野深入探究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和执政规律,有助于深化人们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的科学理解和理性认识,在当前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邓小平;执政思想;研究概况;建议

一、研究概况

邓小平执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体系的重要环节,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体系中居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她是在继承和吸收毛泽东执政思想的基础上,因应党的执政环境和历史地位发生深刻变化的客观事实,围绕“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等执政基本问题而形成的完整科学、生动开放的思想体系。把邓小平执政思想置于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发展历史的坐标系中进行深度考察、研究,从而有助于准确把握政党执政思想发展脉络和深刻揭示政党执政实践经验规律,有助于提高政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新形势下继续加强对邓小平执政思想的学理性探究,有助于深化人们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的科学理解和理性认识,在当前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邓小平执政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萌芽、孕育、成熟等几个阶段。学术理论界对邓小平执政思想的研究,是随着当代中共执政实践的不断推进而迅速兴起的,大体上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后形成了一个研究热潮,此间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研究成果。2004年9月,随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学术理论界又掀起了一个研究邓小平执政思想的高潮,大量研究论文与专著陆续面世,至今可谓是“硕果累累”,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的认识视野与研究领域。2009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并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必将更加有力地助推邓小平执政思想研究不断走向深入和系统。据我们对中国学术期刊网(光盘版)和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检索,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在研究邓小平执政思想的学术成果中,发表在各类期刊和报纸上的论文总共有266篇,其中包括公开发表的学位论文有15篇,学术编著共有4部 (统计截至2010年3月2日)。另外,一些以“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为研究对象的著作,也不同程度地涉及到邓小平执政思想。譬如,黄象品等著 《执政能力与执政环境》(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王宁霞著 《中国共产党执政问题简论》(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刘德军主编《中国共产党执政忧患意识研究》(黄河出版社2007年版),陈小林著《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问题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吕冬冬著《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周义顺著《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李世义著《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法制化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版),黄国华、陈廷湘著《苏维埃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等等。我们还十分欣喜地看到,许多在国内学术界有相当影响的专家学者也正致力于邓小平执政思想的研究,他们的积极参与极大地提高了理论研究的水平和质量。本文通过归纳梳理近期国内关于邓小平执政思想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发现研究缺失并对深化后续学理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研究重点

邓小平执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中国化的重大创新性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尤其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国内学术理论界对邓小平执政思想的研究范围比较广泛,呈现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研究态势。一方面,从整体上对邓小平执政思想体系进行分析和探讨;另一方面,从各个角度和层次展开了对邓小平执政思想的学理探究,推出了一批有分量、有影响、有深度、有独创性的研究成果,初步建构了邓小平执政思想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对邓小平执政思想的研究进入到了系统化的阶段,此间出现了大量有深度的研究论文,也形成了两部颇具分量的专著。以下就我们所掌握的资料和素材,对邓小平执政思想的研究现状进行扼要梳理和概括总结,谨供学术界同仁参考借鉴。

1.从整体上深入研究邓小平执政思想

有学者指出:“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执政实践的科学理论,蕴含着丰富的执政思想和执政内容。从总体上讲,邓小平执政观是发展至上的执政内涵发展观、人本为纲的执政本质充实观、从严治党的执政原则提升观、民主执政的执政方位设计观的高度统一。”[1]具体来说,邓小平关于党执政的一系列观点,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这个科学体系,主要由执政环境、执政理念、执政体制、执政基础、执政资源、执政方略等几个方面构成。(1)执政环境:和平发展与安定团结;(2)执政理念:民主法制与改革开放;(3)执政体制:党政分开与精简机构;(4)执政基础:工农联盟与人民群众;(5)执政资源: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6)执政方略:基本路线和发展战略。[2]另有学者指出:“邓小平同志的行政管理思想博大精深,而他的执政思想,又是其行政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邓小平执政思想主要包括:(1)执政权力从属于法的思想;(2)执政理念追求公正的思想;(3)行政系统的整体协调运作,提高执政效率的思想;(4)注重执政监督的思想。”[3]还有学者指出:“总结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邓小平创新和发展了党的执政理论。主要体现在:(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端正思想路线、勇于探索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前提;(2)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改革和完善领导机制和执政方式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3)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4]再有学者指出:“邓小平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思想内涵丰富、鞭辟入里。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强调执政为民,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2)合理区分党的领导与党的执政,增强党执政的科学性;(3)主张‘党政分开’,增强党执政的合理性;(4)倡导依法执政,增强党执政的规范性。”[5]有学者指出:“邓小平执政思想在其内容上有其鲜明的特色,主要体现在:(1)党政分开与改善党的领导紧密结合;(2)注重从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上解决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问题;(3)着重解决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任务;(4)初步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6]

2.从各个方面深入研究邓小平执政思想

关于执政规律的研究。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88年奋斗历史、60年全面执政经历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其长期执政的实践过程中,总结积累了极其丰富的执政经验和执政智慧,也有着客观的执政规律。政党执政必须严格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积极探索和准确把握党的执政规律是中国共产党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内在需要。有学者指出:“邓小平对中共执政规律的探索实践,为今天中国共产党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加强执政党建设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启示。(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执政党永葆生机的法宝;(2)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正确把握中共执政规律;(3)从三大规律的体系中对中共执政规律进行整体把握;(4)注重对建党经验教训的及时总结和理论概括;(5)中共探索执政规律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始终。 ”[7]

关于执政风险的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注重执政风险的研究。有学者指出:“邓小平一生有着强烈的风险意识,尤其关注和思考我党不同时期的执政风险和执政命运,并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加以防范和确保我党执政安全。邓小平执政风险思想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经历了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不成熟到成熟、不全面到全面的历史发展过程。具体来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1)根据地建设:经验积累;(2)主政地方政府:实践探索;(3)进入中央领导层:深入思考;(4)中央领导核心:形成完整脉络;(5)晚年退休:思想升华。 ”[8]

关于执政合法性的研究。“合法性”是政治学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概念。执政合法性直接关涉政党执政的权威和效能。有学者指出:“拥有丰饶的合法性资源是任何政党长期有效执政的基础和前提。面对'文革'结束后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资源的流失与异化,邓小平以政治家的胆识和气魄、战略家的远见和智慧,从意识形态、政府治理绩效以及制度规范层面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资源进行了切实的维护与重构,从而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有效执政奠定了深厚的基础。”[9]也有学者认为:“邓小平主要是从历史与人民、经济、民主、法制等四个方面来分析党的执政合法性的。 ”[10]有学者指出:“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资源面临严重危机,邓小平同志审时度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丰富党的合法性意识形态资源,努力发展经济和民主法制,建设合法性治理绩效资源和制度资源,规划社会发展战略,重构未来合法性资源,为丰富我党执政合法性资源作出了重要贡献。”[11]还有学者指出:“执政合法性关系到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与持久,因而是现代政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在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执政规律的过程中,邓小平关于执政合法性的理论无疑起到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六个方面:加强集体领导,扩大党内民主;加强法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反对任何特权,坚决维护人民的利益;重塑党的权威,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防止两极分化,保持社会公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2]

关于执政为民的研究。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权力观的核心内容。有学者指出:“毛泽东、邓小平执政为民思想有共同的内涵:共同的思想基础、共同的价值目标、共同的精神内核。同时邓小平又从'人民'标准内涵、人民根本利益内容、如何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等方面对毛泽东执政为民思想进行了创新和发展。”[13]还有学者指出:“邓小平对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对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对实现党执政为民宗旨的根本保障,对执政为民理念的基本特征等作了深刻论述,有着鲜明的全局性、实践性、辩证性、一贯性特征。”[14]

关于执政意识的研究。拥有强烈的执政意识是一个政党执政走向自觉和清醒的显著标志。有学者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继承并强化了共产党执政的人民本位价值理念,着力打造以经济绩效为主要内容的政绩合法性,强调合法性的现实有效性,注重发挥执政党的利益整合功能,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推进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谋求更具可持续性的法理型执政合法性,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的理性觉醒。 ”[15]

关于执政理念的研究。执政理念是党执政的总体思路和行为准则。确立正确的执政理念,是关涉政党执政地位与执政命运的重大课题。有学者指出:“毛泽东、邓小平执政理念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都是执政为民。两者有着共同的理论渊源,都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执政理念的理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对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总结。执政理念又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国家富强到民富国强;(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3)从不太重视法制到依法治国;(4)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6]

关于执政安全的研究。维护党的执政安全,是中国共产党永葆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有学者指出:“邓小平虽然没有在他的著作中直接使用‘执政安全’这一概念,却一直在深入地探讨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如何确保执政安全这一紧迫而长期的历史性课题,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邓小平的执政安全思想主要包括:(1)维护执政安全的执政理念,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维护执政安全的执政主题,即“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大局”;(3)维护执政安全的执政主体建设,即“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4)维护执政安全的执政方式,即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反对以党治国”;(5)维护执政安全的执政保障,即“笔杆子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和“国防力量举足轻重”[17]。另有学者指出:“邓小平从我们党和国家的具体情况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执政安全水平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我们捍卫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执政安全能力,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邓小平关于党的执政安全思想主要有:(1)坚持国家政权和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的原则,不断增强党执政安全理念;(2)经济落后是党执政最大的不安全,应大力发展生产力,奠定我们党执政安全坚实的基础;(3)实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党内民主建设的执政方略,营造我们党执政安全的环境;(4)我们党执政安全的目标:立党为公,为民执政到永远。 ”[18]

关于执政有效性的研究。执政党执政的有效性,是现代政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核心命题。执政有效性的提高是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增强的重要表现和基本追求。有学者指出:“提升执政有效性是任何一个执政党永恒的主题。邓小平执政有效性思想,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提升执政有效性的最主要目标,以维护人民的利益为提升执政有效性的最根本目的,以依法治国为提升执政有效性的最基本经验,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提升执政有效性的最根本原则。”[19]

关于执政方式的研究。执政方式是政党治国理政的方法和途径的总和。有学者指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早在民主革命时期,邓小平就开始对此进行探索。‘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又提出‘党政分开’的著名论断,其目的是要建立高效有序的政治运行机制,把我国的领导体制纳入到现代化轨道。通过政治改革的实践,他的探索对我国的领导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

关于执政能力建设的研究。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以后的一项根本性建设。有学者指出:“在长期执政实践中,邓小平不断探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路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新的思想和观点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奠定理论根基;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充分发挥政治体制的规范和约束功能,不断深化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党的执政体制,为健全党的执政能力提供体制保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改进党的执政作风,扫除不良思想侵蚀,铲除滋生腐败的思想土壤,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供作风保证等,为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21]

综上所述,近年来关于邓小平执政思想的研究日益受到广大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对该领域的研究已逐渐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理论分支。我们认为,上述学者的各种创造性观点和见解,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的学术探究,必将不断推动中共执政实践活动向更深层次科学迈进。从已经取得的前期研究成果我们不难体会到邓小平执政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彰显了邓小平同志精湛的执政艺术和卓越的执政水平。

三、研究建议

通过上述对学术理论界关于邓小平执政思想问题研究概况的初步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当前邓小平执政思想研究已经达到了相当的广度和深度,取得了一定的前期成果和初步的理论共识,且呈日益深化之势。我们认为,科学理论是指导实践正确开展的锐利思想武器,在今后的邓小平执政思想研究中应特别注意研究视角的转换与方法论的创新。为推进此一研究由表层走向深入、由片面走向全面、由浮泛分散走向深刻系统、从宏观把握走向微观透析、从政策诠释走向学理探究、由经验感性走向科学理性,探求新的理论创获和可能的理论突破,笔者不揣浅陋和冒昧,特建言如下,供学术界同仁参考与借鉴:一是加强对邓小平执政思想的哲学探究和把握,深入发掘其深刻方法论意义。二是加强对邓小平执政思想的综合性、整体性探究,从系统论的独特视角全面解读和把握其博大精深的理论大厦。三是加强对邓小平早期执政思想的历史考察,准确揭示其形成演变的基本脉络、内在机理、文化动因和建构逻辑。四是加强对邓小平执政思想与毛泽东执政思想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和综合性比较研究,进一步扩展人们的认知视域和理解深度,为提高政党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具体来说,一方面应从宏观上对毛泽东执政思想和邓小平执政思想进行两个理论体系的整体比较;另一方面,应从微观上对毛泽东执政思想和邓小平执政思想的各个专题进行比较。[22]五是加强对邓小平执政思想在国外研究现状的认真梳理和深刻反思,合理吸纳内蕴其中的重要经验和思想内容。六是加强对邓小平执政思想历史地位、理论特色与时代意义的深入探究,准确认知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中国化的重大贡献,进一步增强人们学习、研究、宣传和实践邓小平执政思想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七是综合运用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党史学、党建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展开对邓小平执政思想的立体多维透视,深刻挖掘和把握其内蕴的理论精髓,为推动中共执政实践提供强而有力的思想支援。八是强烈建议相关部门迅速组织成立“全国邓小平执政思想研究会”,定期召开邓小平执政思想理论研讨会,为长期、全面、高效、深入开展邓小平执政思想研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和可靠有效的组织保障。我们期待着这一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化、细化和系统化。

[1]姜晓丽.邓小平执政观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10):9~12.

[2]季笃武.邓小平对执政理论的突出贡献 [J].学理论,2009,(15):20~21.

[3]李建设.邓小平执政思想初探[J].理论界,2009,(6):22~23.

[4]张雪凤,王滨.略论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5):40~43.

[5]李军.论析邓小平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思想[A].黑龙江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4:55~65.

[6]肖光荣.执政之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执政思想比较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7]王慧娟.邓小平对中共执政规律的探索研究(1978~1997)[A].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09:49~54.

[8]余思新.邓小平执政风险思想形成脉络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5):37~40.

[9]徐虎.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资源的维护与重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0~24.

[10]刘武根.邓小平论党的执政合法性[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26~30.

[11]厉有国.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资源的修复和拓展[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5):48~52.

[12]罗柏林.邓小平执政党执政合法性思想探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28~31.

[13]王相月.浅析毛泽东、邓小平执政为民思想[J].法制与社会,2008,(9):178.

[14]张永明.“执政为民”:邓小平执政理念的出发点和立足点[J].探索,2008,(2):17~19,23.

[15]曹治平.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觉醒的理性推动[J].求实,2007,(12):19~21.

[16]谭金娥.毛泽东、邓小平执政理念比较研究[A].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07:1.

[17]黄丽萍.邓小平执政安全思想探析[A].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06:1.

[18]贺全胜.邓小平关于党的执政安全思想探微[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6):112~116.

[19]张安,曹艳萍.现代化视野与邓小平对执政有效性的探求[J].实事求是,2006(5):14~15.

[20]杜本礼.邓小平对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探索[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1):10~13.

[21]仇小敏.邓小平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路径探析[C].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

[22]陈淑伟,赵华.近十年毛泽东邓小平比较研究述评[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39~43.

1671-2862(2010)02-0004-04

2009-12-18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规律研究》(06cgks08ybx)前期成果。

周光迅,男,浙江添满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兼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主任,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谢嘉梁,男,湖南华容人,浙江大学法学博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执政思想论。

猜你喜欢

党执政合法性中国共产党
组织合法性的个体判断机制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习近平关于“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与创新价值
Westward Movement
浅谈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宗旨
通过延安整风运动看党执政的合理性
浅谈汽车养护品生产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