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建设

2010-08-15雷术海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岗位

雷术海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贸易与外国语分院,浙江 湖州 313000)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建设

雷术海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贸易与外国语分院,浙江 湖州 313000)

公共英语课程作为高职课程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必须以就业岗位为导向,按岗位群建设课程体系,同时应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及实践性,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材支持、教学结构模式、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和教师配置等方面作出调整。

校企合作;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建设

对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建设进行研究和探讨,力求该课程体系更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和社会适应性,对培养合格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校企合作背景下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

1.以就业岗位为导向,按岗位群建设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的核心是“以就业为导向,市场需求为目标”,其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设计要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特点,满足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因此,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建设,应立足于岗位设置课程,覆盖主要的专业岗位群,避免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就业岗位错位,确保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2.课程体系设置应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及实践性

(1)针对性。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建设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依据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设置课程。课程设置要深入社会,与行业、企业相结合,注重将用人单位的需求转化为培养目标,并在课程设计中体现出来。

(2)实用性。高职教育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就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既要能动脑,又要能动手,能够在岗位“留得住,站得稳”。因此,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建设要将与具体行业主要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相关的英语内容组织到英语教学过程中来,最大限度地体现学校学习与实际应用的一致性。

(3)实践性。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建设要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理论“够用”,技能“实用”。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应重视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求精选适合的理论知识,同时以技能培养为主干,理论教学服务于技能培养,加大实践课的比重。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课内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加强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的对策

1.课程设置

英语能力在高职学生的能力结构认知中占有不容忽视的位置,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是一个相对缓慢的渐进过程。高职学制相对较短,学生能够用于英语学习的课内时间和课余时间都相对有限。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能力构成、整体学时基本状况、英语教学基本特点以及学生接受英语教育当前和长远的发展需要,三年制高职教育英语教学的学期设置最低应为三学期,最高应为四学期;学时设置应为周四学时。高职院校在组织教学计划安排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给出尽可能合理的学期与学时设置。教师在英语教学组织过程时,要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创造最大的方便。

2.教学目标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愿意接受英语教育的学生,都能够在既定的公共英语教学设置下,有效形成和提升与自己英语学习能力基础相适应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对大多数高职学生而言,形成和提升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首先要提升英语的听说能力。因此,重视听说能力培养,突出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应当成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具体目标的重心,尤其是在基础英语教学阶段。在行业英语教学阶段,要根据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需求,贯彻分类指导的原则,确定英语交际能力的具体教学目标。

3.教材支持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以及学生课后学习的主要依据。教材建设是教学建设的基础建设,对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支持与保障作用。因此,应加大力度,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基本导向、以分层次教学为基本特征、以“基础英语+行业英语”为结构模式的实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建设体系,以使教材的内容及组织能够最大限度地符合高职学生形成和提升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

4.教学结构模式

实施“基础英语+行业英语”的教学结构模式,将公共英语教学内容与行业英语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使常规的公共英语教学既能满足一般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又能兼顾各专业和行业不同实际需要,实现公共英语教学内容与专业需求的有机结合。

(1)职业和行业导向的公共英语课程设计。基础英语的设计应考虑满足学生一般英语基础的巩固和提高,听、说、读、写、译兼顾。但是,它的载体应尽量为学生所学专业和行业的内容。例如,对于玩具专业的学生,在基础英语的例句中,尽量使用与玩具行业相关的词汇,学生既学习了英语,也掌握了专业词汇。在视听说的内容里,尽量让学生接触所学行业的内容,这样可以尽早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行业。同样,在写作翻译时,都要使用专业和行业内容。最后,还要考虑学生就业求职需求,设计求职英语,包括个人简历、自我介绍、专长爱好等。将英语基础知识与学生所从事的专业和所涉及的行业知识整合到公共英语课程设计之中,体现了高职公共英语的职业性和应用型,是以职业和行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符合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方向。这种结构不仅使学生巩固了语言基础,主要优势还在于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还受到了职业知识引导,激发了学习兴趣,学以致用,实用性和实践性强。

(2)相辅相成的行业英语课程设计。行业英语与基础英语组合成有机一体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行业英语以阅读为主,为学生提供进一步的行业英语资讯内容:行业简介,行业文化,行业人文,名企风采,业界精英,产品名录,市场营销,行业资讯等。行业英语以“专业化,针对性强”等优势而引导学生的职业观教育和就业观教育。学生在学英语的同时,受到了所学专业和行业知识的熏陶。他们接触到的是与自己学业相关的内容,读到的是行业和专业前沿发展信息和企业人文面貌,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增,学习效果也会好,将来工作时也会用得上。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的有机结合将会使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设计符合高职教育发展和改革要求,更具就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特色,体现了实用性。

5.教学组织

(1)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检验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不是看教师教了什么,而是看学生学到了什么。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成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组织过程的基本共识。相对于普通本科教育而言,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以及用于英语学习的时间投入都相对不足,教学组织模式必须选择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最大化实现的形式。因此,以教师启发式讲授为基础的师生互动教学(如课堂问答训练、听说训练、角色扮演、分组讨论以及情景模拟实训)并适当辅之以多媒体教学等,应成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组织英语教学的第二课堂,对于提升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有组织地开展诸如英语角、英语俱乐部、英语口语竞赛、英语职场实训等有助于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形成和提升的活动,并为学生提供拓展性学习的网络平台。

(2)进行分层次教学。即使是在同一所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基础的落差仍然很大。改变这种状况的最好选择,就是按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基础的不同层级,进行分层次教学,使每一个有志于形成和提升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与自己学习能力基础相匹配的接受英语教育的机会,对于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进行分层次教学可按照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基础划分,层次的划分以2~3个层次为宜。分得过细,不仅会加大教学资源配置的压力,也会加重教学管理的负担,甚至可能会导致分层次教学失去实际操作的意义。通常情况下的三层次划分应为低起点层级、正常起点层级和高起点层级。各层级起始点的设置,应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各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力基础状况自主选择。每个层级都应该为学生留有自主选择和拓展的余地。

(3)实施分类指导。根据高职教育重视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在根据英语学习的不同能力基础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同时,还应考虑按学生所学的专业类别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对英语能力的需求各异,如有的可能偏重口头交际能力,有的则对阅读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体现这一特点,实施分类指导,不宜对所有的学生制定统一的教学要求。这样也有助于普遍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

实施分类指导可按照学生所学专业大类划分。按所学专业大类划分,可以使公共英语教学更接近学生未来职业 (岗位)对于英语能力的需求,但对学生的英语基础、师资及其教材的配置要求相对较高。在当前情况下,对于大多数院校来说,这种划分方法更适合于在基础英语教学阶段后实施。

6.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模式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促进与推动作用。实现多元化评价模式,在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及评价主体上进行探索,使之成为与英语教学培养目标并行不悖的导向与促进力量。体现出能让英语能力处于不同层级的学生通过同等程度的努力都能够获得相应程度的认可;不同水平的考核标准应能最大化体现学生业已形成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而不是鼓励高分低能;有助于学生获得社会认可的英语资格证书。同时,按专业特点侧重不同。传统的公共英语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的考核,应根据不同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在考核时考虑几种英语技能的侧重不同、比例不同。比如,外经贸类专业、管理类专业,如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公关文秘类等,要加大口语能力考核比率;而机电、软件类、设计类专业应该加大应用阅读部分考核。其中的行业英语部分,可以让企业参与出题。要根据不同行业或企业对所需英语能力的不同分类考核,而不应一概而论,以考赅全。

7.教师配置

实施英语分层次教学、分类指导、师生互动教学、多媒体教学、强化行业英语教学等,都会对师资配置及其投入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应尽可能按照这一要求对师资队伍作出合理调整,同时为教师提供培训和实践的机会,提高教师适应高职英语教学的职业素质与教学能力,为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及其良性运行创造必要条件。

G424

A

1671-2862(2010)02-0102-02

2010-02-12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2009年度科研计划项目《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Y200906355),课题主持人:雷术海;课题组成员:陈国龙、李起潮、罗雨、梅明玉、曲宪明。

雷术海,男,河南商城人,硕士,浙江省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与外国语分院公共外语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与英语教学法。

猜你喜欢

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岗位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一带一路”视野下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高校公共英语信息化教学方法研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