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语言的意义
2010-08-15朱秋敏
朱秋敏
(宁夏广播电视大学 宁夏 银川 750002)
试论网络语言的意义
朱秋敏
(宁夏广播电视大学 宁夏 银川 750002)
网络的发展催生了网络语言这一新的语体。网络语言通过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使许多传统词汇获得了新的意义;而新造词语则是网络语言中最有活力的部分。网络语言极大地激发了人们运用语言的智慧和创造力,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现代汉语面临着自五四以来又一次深刻的变革,在这一过程中,网络语言无疑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网络语言;新语体;意义;影响
根据CNNIC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国网民已突破3亿。网络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催生了网络语言这种新的语体。如今,随着网络交际空间的扩展,网络语言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其影响已经远远越出了网络的范围,不仅成为一种新的语言现象,也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网络语言这一新语体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不仅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也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和文化现象。对此,显然需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认真的研究。
一、网络语言更新和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
词汇的变化也最能反映网络语言的创新性。我们一般可以把网络词语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硬件、软件、病毒、登录、在线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黑客、虚拟空间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各种论坛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前两种已逐步进入了全民语言的词汇系统,第三种在网络语言整体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但生成速度很快,传播效率很高,应用面也越来越广。网络词语中的相当部分已经在报刊、电视等非网络媒体,乃至日常交际中广泛使用,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形成了相对稳定性。
1.旧词新义
网络语言通过变异使用,使许多传统词汇获得了新的意义。如:“灌水”原指向容器中注水,在网络语言(简称网语)中则表示冗长而空洞、“水分”含量高的文章;“顶”在现代汉语中是个多义词,其基本义为“最高最上的部分”,网语中则指在论坛里回复帖子的动作;“酷”的网语在本义的基础上引伸出了原本完全没有的新意,即“帅”,而传统的语义反而相对弱化。有一些传统词汇被赋予新的含义,如:妹儿(电子邮箱)、坛子(论坛)、打铁(贴帖子,在BBS上发表文章)等。还有许多传统词汇由于其内涵有符合网络需要的因素,往往被借用来表示相关的新义,如“地址簿”、“抄送”、“论坛”、“浏览”、“账号”、“用户”等。
2.创造了大量新词
单纯借用原有词汇显然不能完全满足表达的需要,非传统的新词才是网络语言的主体。网上交际是一种全新的交际方式,其间涉及的不仅有现实的事物,还有许多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比如一些网上的行为。这往往没有现成的词语来指称,也就是说这些词位还是空缺的。为了交际的顺利进行,就必须设法填补这些词位。于是,大量的网络新词语就被网民们创造出来了。新造词语是网络语言中最有创造力、也是最传神的部分。这些新词语的来源极其广泛,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引进外来词。电脑和网络原本是舶来品,许多网络内容现成的汉语词语很难,甚至无法表述,就只有引进。网上交际最初大都以英语形式出现,所以英语词语的引进、移植规模很大。它们的取词方式有:①直接音译,如“伊妹儿”(E-mail)、猫(modem)、粉丝 (fans);②半音译半意译,如“因特网”(Internet);③音译兼意译,如“黑客”(backer);④音译加表义语素,如 “E-mail地址”;⑤直接借用英文或英文缩写,如“BBS”(Bulletin Borad System)等;二是创造新词。网民们创造了许多与网络技术和行为有关的新词,如“刷屏”(连续大量发帖,全屏显示同一主帖或回帖)、“置顶”(将重要信息放在目录页顶端)、“版串”(经常在多家网站或多个版面活动的网友),还有电邮、博客、播客、网购、网虫等。
新造词中一部分是按照现代汉语规范造词法创造的。按照原有的语法和词汇特点造出的新词自然最易于融入原有的语言体系,也最易于为人理解和接受。如动宾结构的上网、抓图、灌水,偏正结构的互联网、公告板、网友,节缩法造词的控件、耗材、客服、网管、博文等。还有一类是不规范的造词。天性自由的网络决定了网络词汇不可能全部按照既定规范产生,那些不规范的网络词汇往往更为引人注目。比如数字谐音:94即就是。比如汉语拼音缩写:MM即妹妹,LZ即楼主。比如讹变产生的异形词:“美眉”(妹妹)、“斑竹”(版主)、“竹叶”(主页)、油墨(幽默)。 比如拆字和象形:“走召弓虽”(超强),“丁页”(顶、 支持),“很 S”(意为过于拐弯抹角),“X 型人才”(指具有交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才)等。这些不规范造词产生的新词语,对网络语境的依赖性较强,大都只在网络中流行。
3.丰富多样的构词材料和方法
网络语言开创了多种与传统大相径庭的造词途径。网络词汇的构成材料,除了传统的汉字,还有英文字母、汉语拼音字母、标点符号、键盘符号甚至图片。其构成方式新奇独特,比如,字母词语有英文字母的节缩,还有汉语拼音字母的节缩。节缩的方式可以是几个音节的第一个字母节缩成词,如“BBL-be back later”(一会儿就回来)、“PFPF-peifupeifu”(佩服佩服),也可以是字母与某个词的读音相同,所以用同音字母代替句子或短语,例如:“CU-see you”(再见)。还有完全借用阿拉伯数字替代同音或近音的词语,如:886即拜拜了,8174即不要生气,9958即救救我吧,7456即气死我了。
另一种是符号式词语。这是利用标点符号的象形特征,或者综合标点符号、键盘符号、数学符号、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等多种材料,组合连接构成的词语形式,也可谓是一种“新造字”。这类词在网络交际中主要用来表示某种感情色彩或心理状态,类似现实交际中的姿势语、副语言。例如:^_^笑脸象形,笑眯眯,可以表示高兴、赞赏等意义;:-()哇噻,表示吃惊,惊叹,括号表示因吃惊而张大的嘴;^o^笑脸,又是猪头的象形,具有诙谐性,由符号和字母O构成;@〉〉---〉---请收下这束漂亮的玫瑰;ZZZZZ表示困倦,打呼噜。据粗略统计,单是表示“笑”这一含义的符号组合就有近20种。这类符号并不完全与现实语言中的某个词语挂钩,也没有具体的语音形式,主要是表达一种状态,一种感觉,形象直观,活泼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其幽默风趣与创造者的大胆想象令人倾倒。
网络词语多具有仿拟特色,这是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必然产物。仿拟是利用旧的词语模式,替换原词的某个语素,举一反三地构成新词,例如,从“网络”仿造出网民、网友、网虫、网盲、网恋、网页、网银、网迷、网吧等;从“黑客”仿造出搜客、拍客、晒客、闪客、拼客等;又从“拼客”仿造出拼房(合租)、拼饭(拼餐)、拼玩、拼卡、拼用、拼车(搭顺风车)、拼游(拼团或自助游)、拼购(团购)等。仿拟造词适应了网络交际追求简单、高效的需求,在保存旧有形式的同时,又添加了新的内容,使得新词语更富有活力和时代特征。另外,仿造形成了类推作用,类推促成了大量的类词缀语素的产生,进而增加了现代汉语派生式合成词的数量。
二、网络语言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
网络语言就其性质来说是一种社会方言,它主要是在网络这一特定环境中使用和传播的言语形式。网络是语言的一个全新载体,载体的变化自然会造成语言风格和语体的变化。网络的虚拟和即时交流等特性,不同于传统媒体,也不同于现实的生活环境。这决定了网络语言在表述方式、表达效果上的种种特性。
网络语言可以说是口语和书面语的结合体。在现实语境中,面对面的有声语言可以伴随手势、表情、身体姿势等副语言,交际者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均可参与其中。网络交际尽管是天各一方,网民们也发明了种种“副语言”:有用键盘符号构成的视觉形象,如用“:-D”表示哈哈大笑,未闻其声,但可见其形。这类符号词语具有象形性,弥补了网络环境不见其人不闻其声的缺憾。有些甚至是直接显示相应的动画图像,传达发话人的动作、表情、神态,具有超文本特性。它们虽然没有语音形式,但可以比较充分地发挥语言传递信息的功能,极大地丰富了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
从词语形式及运用的角度看,汉语本身的一字多义,一词多义,便于网络语言把汉字和词语信手拈来,随意改造,或与一些英文字母和网络符号交织在一起,创制出新的形音义的结合体。如字母词、数字词、图形符号词等。网络语言追求简约性,网民在交际中尽量使用简短的词形,很少用长句、复句,他们不但把词组节缩成词的形式,甚至把句子也节缩成词的形式。有的还混用英语、拼音、数字来表达,如:u2(you too你也是)。这种“数字化”词语使网上交际更加快捷简便。
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常常违背传统的汉语语法规则,语序的变异(网络语言里盛行倒装句)、反常搭配等比比皆是。网上常常将“给你打电话”说成“电话你”,甚至连“气死我了”也说成“气死我乐”。用相对固定的句式或结构来表达一个新的含义的情况也很多,如“很……很……”句型,有很黄、很暴力、很搞笑、很幽默等。这在相当程度上确实是对“规范”语言的一种颠覆和“革命”。
三、网络语言激发了人们的语言智慧和创造力
传统媒体的陈词滥调和高度定型化的语言早已令人生厌,而网络语言中那些独特的词汇和生动的表达方式、标新立异和叛逆精神则叫人耳目一新。网络语言也折射出普通民众渴望被关注、理解和认同的心理需求,体现了他们对社会话语权的积极态度。当然,其流行也体现了社会对多元文化的宽容,体现了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网络语言进入传统媒体,也使传统媒体在话语的选择上有了更大的空间。每个时代都会有民间和群众语言对正统语言的影响和冲击,边缘语言逐渐向主流渗透,最后形成了新的约定俗成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当然,随着互联网的流行和普及,网络语言在丰富现代汉语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种种挑战。
网络语言是在特定环境下使用的,它毕竟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还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目前,五彩缤纷的词汇和超越常规的语法,不仅流行在网络中,也急不可耐地涌进了现实生活中。比如那个众所周知的例子:学生在作文中写到:“7456,TMD!大虾,菜鸟一块儿到我的烘陪机上乱灌水,这些水桶真BT!哥们用不着PMP,到底谁是好汉,光棍节过招。”不会上网的人,怎么会知道他写的是什么?可这种“拼盘式”的书写形式,在学生中却已十分流行。著名语言学家许嘉璐先生曾经在《文汇报》上撰文指出:“规范并不能阻止语言的发展演变和出现一些奇怪的语言现象,当然也就不能保证出现新词新语新说法人人都懂得,不进行规范当然不行,过分强调规范,希望纯而又纯也不行。”[1]这对语言和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语言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当代汉语面临着自五四以来又一次的深刻变革。在这一过程中,网络语言的创造、使用和流行,无疑将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1]许嘉璐.容纳、分析、引导、规范[M].文汇报,1999-12-30.
H17
A
1671-2862(2010)02-0053-02
2010-02-22
朱秋敏,女,河南尉氏人,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