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窥互联网时代译者的文化身份
——《功夫熊猫》里的翻译功夫

2010-08-15何小香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功夫熊猫字幕组功夫

袁 媛,何小香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8)

管窥互联网时代译者的文化身份
——《功夫熊猫》里的翻译功夫

袁 媛,何小香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8)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译者及其文化身份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基于电影《功夫熊猫》网络译本这个个案,通过对其译文用词特点的分析,可以揭示此译本所折射的译者文化身份,从而提出翻译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即网络时代对译者及其文化身份提出的要求。

网络;字幕翻译;译者;文化身份;个案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上出现了一些热心并且懂外语的朋友,他们经常通过听译或原版字幕,不计报酬地为外国影视作品配上中文字幕。因为影视作品的对白很多,还得配合画面,所以翻译字幕的工作往往需要很多人协同合作。而这样的一群人,通常被称为“字幕组”。

据《上海一周》六月第四期称,美国梦工场出品的动画片《功夫熊猫》继在北美取得票房成功后,于今年六月二十日正式在内地上映,然而在其之前,很多迫不及待的网友就下载了原版的《功夫熊猫》,网络字幕组则无偿地提供了中文字幕。而其中最常见的版本,是由阿歪等四位网友听译的破烂熊字幕组版。虽然不合规矩且影像模糊,但俏皮活泼的“民间”翻译却让许多人捧腹。电影正式上映后,细心的观众却不难发现,上海电影译制厂的中文译本与网络版差异颇大。

互联网时代,同一部外国影视作品的字幕,尤其是广受欢迎的影视作品,往往会有不同的个性化翻译版本。而不同译本所折射之不同译者的文化身份,不失为一个有趣的研究话题。

二、《功夫熊猫》网络译本折射的译者文化身份

(一)译者的文化身份

按照福柯(M. Foucault)的说法,身份是被社会权力以及其知识规约化的自我性。而文化身份的定义各有不同。张裕禾指出文化身份是一个个人,一个集体,一个民族在与他人、他群体、他民族比较之下所认识到的自我形象;文化身份的核心是价值观念或价值体系。克拉什奇(C. Kramsch)则认为:文化身份是由社会官僚机构如政府认同或成员自我认同所形成的该文化群体的成员身份。可见,文化身份是某一文化群体成员对其成员身份的认同。文化身份包括自我认同的文化身份和外部认同的文化身份。前者是一个文化群体自我认同并表现给他人的形象,后者是他人赋予某个文化群体的形象(刘彦仕 2008)。

译者的文化身份,则是其文化心态的固化和体现。如果说作者功能是一定社会权力关系的产物,那译者的功能也是由这些社会文化网络所决定的。虽然译者一直处于“从属的”、“次等的”、“派生的”境地,而且被“女性化”,成为作者的“仆人”等,但是为了体现自己的身份,译者总会采取这样那样的翻译策略意图建构自己的身份,尽管这些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主体文化的制约(王玉括 2005)。

(二)以《功夫熊猫》为个案

1.《功夫熊猫》的中国元素

电影《功夫熊猫》以古代中国为背景,融合功夫元素,同时又以中国国宝熊猫为主角。影片对中国元素的使用可谓巧妙,不论是场景、情节还是道具,都具有深厚的中国味。仙境一般的中国山水,轻快悦耳的中国传统音乐,最具中国特色的食品,以及在外国人眼中神秘而有趣的书法和针灸,都在影片里有着熨帖的体现。

正因为《功夫熊猫》花了大力气研究中国文化,所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较为轻松,几乎无需考虑中美两种文化的转换,译者更多在意的是“本土化”而非“国际化”的文化身份定位。故而,这个特殊的个案凸显了不同译本译者迥异的文化身份。

2.《功夫熊猫》网络译本的翻译策略

影视翻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聆听性、综合性、瞬时性、通俗性和无注性(钱绍昌 2000)。这五个特点是对译者的挑战,尤其是台词翻译要特别注意其语言的通俗性。影视剧从出生之日起就注定它是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其中的语言便是非常关键的一点:语言若是晦涩难懂、矫揉造作,肯定会导致观众失去兴趣。

而受到广大网友热捧的破烂熊字幕组版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意识地大量使用流行词汇特别是流行网络用语,与上海电影译制厂的版本形成鲜明对比。试以以下台词为例:

(1)Po

字幕组:肥波

上译:阿宝

(2)When I was young and crazy

字幕组:愤青

上译:年少轻狂

(3)I’m awesome!

字幕组:我很彪悍!

上译:我很强大!

(4)I probably sucked the day more than ever in the history of the Kung Fu,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and in the history of bad.

字幕组:我可能是功夫世上最烂,中国历史里最烂,烂人史里最烂。

上译:我可能是功夫史上最烂,中国历史里最烂,最烂史上最烂。

(5)Yesterday is a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

字幕组:昨日之日不可留,明日之日未可知。

上译:昨天已经是历史,明天是神秘的。

3.网络译本折射的译者文化身份

以上例子中出现的“彪悍”、“烂人”、“愤青”等词,无不是流行网络用语,借以迎合广大网民的审美趣味。由于互联网的属性,网络语言,因其具有语言创造的生动准确性,认知度、接纳度、传播度很高。

而翻译作品面世前后,得到什么评价和反响,就完全视当时主体文化的内部需求和规范而决定了(孔慧怡 1999:11)。《功夫熊猫》网络译本选用了鲜活的网络语言,受到网友肯定,正是因为译者对自身所属文化群体的准确定位,选用了鲜活的网络语言,在遣词造句上突出了网络特点,并从而得到网络文化群体的认同。

三、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今天,由于信息传播的便捷,各国文化交流更为畅通,大众文化产品尤其是影视作品已实现全面共享。随之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网络译者,自发翻译自己喜爱的电影电视台词。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这些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的翻译策略往往会凸显其网络时代的文化身份。而他们的作品,若是得到相应的文化群体的认同,必然会影响为数众多的网友。电影《功夫熊猫》的网络译本作为其中一个突出的个案,折射出互联网时代译者文化身份的冰山一角。

[1] Kramsch,C. Language and Culture [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2] 刘彦仕. 译者文化身份的杂糅性—以林语堂为个案[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1.

[3] 王玉括. 译者的身份建构 [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5).

[4] 钱绍昌. 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 中国翻译,2000,1.

H315.9

A

1008-7427(2010)05-0079-01

2010-03-27

作者袁媛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功夫熊猫字幕组功夫
浅析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字幕组传播效果
字幕组翻译行为侵权问题研究
字幕组翻译行为侵权问题研究
《功夫熊猫》跨文化传播效应
《功夫熊猫》三部曲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
字幕组都是活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