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分析

2010-08-15高爱芳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晋城048026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高职生就业指导用人单位

高爱芳(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晋城 048026)

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分析

高爱芳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晋城 048026)

高职毕业生与研究生、本科生相比没有学历和文化层次方面的优势,与中职生相比就业期望又较高,因而高职生的就业形势显得更为严峻。本文从社会、学校、学生自身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并就毕业生就业困难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因素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越来越成为国家和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尤为严重,高职生就业与研究生、本科生相比没有学历和文化层次方面的优势,与中职生相比就业期望又较高,因而高职生的就业形势显得更为严峻,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状况、就业率的高低又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声誉,直接影响高职院校能否招到良好生源,从而影响到高职教育能否持续健康发展。高职毕业生就业为何存在诸多困难,探究和分析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显得迫切而重要。

一、社会方面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从2007年开始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于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就业形成了巨大压力,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疲软,企业运行成本增加,很多大中城市的中小企业纷纷破产倒闭,一些大企业纷纷裁员,缩减招聘员工计划尤其是缩减中初级技术人才的聘用,中小企业恰恰是接纳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重要渠道,中初级技术人才正是高职毕业生的人职匹配岗位,劳动力市场需求严重不足。同时大批高职毕业生大量涌向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劳动力供给过剩。劳动力市场出现人供给与需求的严重矛盾使得大批高职生无业可就。

(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进步。但由于各地区现代化启动的起点、机遇、社会环境、发展态势不同,形成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不平衡性,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企业数量多规模大,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自有企业少,吸纳劳动力能力较弱。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中西部高职毕业生与东部毕业生相比在就业时存在很大困难,很难依照个人职业理想与目标找到人职匹配的工作。

(三)高校扩招使劳动力市场供给加大

我国的高校扩招是从1999年开始的,此后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短短的五六年中,大学招生扩大了将近3倍,“大众化教育”取代了“精英教育”。高校扩招使得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高校过于急促的大规模扩招直接造成大学生的就业困难。2007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有495万,2008年有559万,2009年有611万,2010年达到了630万,加上2007、2008和2009年没有就业的学生,今年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新成长劳动力将逾千万,高校扩招从客观上造成了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

(四)社会对高学历的要求使得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高校扩招使得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进入社会,除高职毕业生外,大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逐年增长的趋势出现在劳动力市场。大批无法实现人职匹配的劳动力的出现,使得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不得不降低对工作岗位和待遇的要求,从而使得用人单位在录用员工时越来越注重对学历的高要求,在录用同等专业的人才时,能够选择到研究生,不选择本科生,能够选择到本科生,不选择专科生,这样,高职毕业生就处于用人单位选择的底层,在大批研究生和本科生都不能就业的情况下,高职生就业则变得更为困难。

二、学校方面

(一)高职院校生源的特殊性使得高职毕业生就业存在客观上的难度

高等职业院校的生源有初高中的应往届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技校、中专等学校的毕业生,从而使得高职院校生源具有年龄跨度大、来源复杂、行为习惯普遍较差和文化课成绩偏低等特殊性。这个特殊的群体性特征使高职生客观存在人文社会知识缺乏、行为习惯较差等现象,从而使高职毕业生竞争求职时不易被用人单位接受,加大了高职生就业的难度。

(二)学校课程设置与就业市场的脱节给高职毕业生就业带来就业困难

国家发展对中初级技能人才需求的增大促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很多高职院校的成立来自于两种升格,一是原有办学力量较强的中专直接升格高职院校;二是某些地区为了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求整合教育资源将当地原有的中等师范学校、中专、成人学院等合并为新的高职院校。这些学校很多都延用原先的中专或师范课程设置方式,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不注重实践环节的实训,课程设置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从而使高职生择业、就业时自身知识结构不符合市场需求,增加了其就业难度。

(三)学校声誉对毕业生就业有很大影响

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使我国近年来升格、改建和新建的高职院校越来越多,在这些院校中,有些由于注重学生管理、实训环节、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锤炼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积极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声誉很好,从而使得毕业生在就业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大多高职院校由于办学时间短、经验缺乏、不注重相关的管理与教学实训,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市场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因而使其就业产生困难。毕业生就业状况不好影响到院校声誉,从而使招生陷入困境,很难得到素质良好的生源。恶性循环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声誉,客观上给毕业生就业造成了困难。

(四)学校职业指导无法及时跟进使得毕业生失去适合自身的就业机会

职业指导近年来已经受到社会的重视,不管是政府的公共职业服务还是高等院校的职业指导都已经开始在全社会范围和高校校园中开展。开展职业指导对于首次进入劳动力市场、面临择业的新成长劳动力而言十分必要。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就业指导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程度偏低,整体素质不高,国外高校就业指导专职人员与学生比例一般在1:200,我国高校就业指导专职队伍约是1:1500左右,相对较少[1]。另外高职院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信息与人才市场信息不对称使得毕业生掌握的就业信息不充分。就业市场是双向选择的原则,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信息无论对于用人单位还是对于毕业生都非常重要,但由于人员和学校经费等困难,就业指导人员很少深入用人单位了解其用人需求、收集其反馈意见,从而造成就业指导工作的盲目性。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或就业指导网站发布的就业信息,其权威性和有效性不好把握,这种单向被动的信息,会使许多学生失去平等获取信息的机会,从而失去适合自身条件的就业机会[2]。

三、学生方面

(一)高职学生就业观念滞后,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有偏差,无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很大一部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主要集中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大部分不愿意在中小企业中从事技术工人的岗位。调查表明,很大一部分高职学生的就业目标与高职教育培养中初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不一致的,同时在就业时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估价,过高地估量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对“你理想的职业是什么”的回答中,17%的学生选择“公务员”,50%的人选择“办公室白领”,22%的学生选择“其他”,只有10%的学生选择“技师、技术工人”;对“你认为自己毕业可以胜任什么岗位”的回答中,16%的人选择“公务员”,50%的人选择“办公室白领”,18%的人选择“技师、技术工人”;对“如果你将来从事了一项你不喜欢的职业,你会如何”的回答中, 12%的学生选择“应付着干,伺机跳槽”,1%选择“消极怠工,破罐破摔”。在访谈中,学生普遍感觉,公务员及公司高管等职业受人尊重,社会地位较高,而工人的工作环境较脏、工作压力较大、社会地位较低。而在问及“认真考虑一下是否能够胜任这三种职业”时,接受访谈的同学表示胜任前两种很吃力,其实自己最适合的应该是“技术工人”,可是“又不是很心甘情愿”。

(二)诚信意识淡薄使得高职生就业难度加大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社会成员带来双重效应,它激发了人们在社会活动尤其是职业活动中的智慧和才能,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致使一些人鼠目寸光、惟利是图、损人利己、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假冒伪劣盛行,从而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破坏市场秩序、严重败坏社会风气。诚信缺失也影响到在校学生,高职毕业生在求职中的诚信缺失主要体现在:就业诚信意识淡薄,制造虚假履历、随意违约、急功近利、不讲信用、工作后频繁跳槽[3]。这使得用人单位对部分毕业生诚信产生了怀疑,使学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产生了严重的信用危机。

(三)部分毕业生缺乏职业技能、职业经验使得就业困难

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一大批适合国家发展的懂理论、上手快、操作性强的中初级技术人才,但很多高职学生因实践动手能力不强或者职业技能不精而使得自己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某些侥幸签约的毕业生,由于在实际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而使其工作岗位、发展前景受到影响。同时由于高职毕业生都是初次就业,没有工作经验,知识能力储备不足,择业技巧与社会实际状况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所以部分学生因不能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而不能立即就业。有些用人单位“经难准入”门槛过高也限制了毕业生就业,职场普遍要求求职者具有一定(往往是2-3年)的相关工作经验。有数据显示,35%的应届毕业生是因为缺少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4]。

(四)部分高职学生行为习惯差、社会责任心不强导致其就业困难

调查显示,很大一部分高职学生存在漠视国家法律法规,无视校规校纪,时常有迟到、早退、旷课、通宵上网、校外男女同居甚至打架斗殴、敲诈勒索等违反校规和法律的现象,这些同学法制纪律观念淡薄,社会责任心不强,为高职院校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被调查高职院校的学生违纪现象十分严重,2009—2010学年,某院校违纪处分通报达十多项,其中处分包括勒令退学、留校察看、记过、严重警告和警告等,因存在寻衅打架、参与社会青年恶斗、恶意敲诈、长期旷课等恶劣问题,一年中被勒令退学的学生达34人。这些不良行为与习惯带到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中去,结果可想而知。在某校对其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发现,很多毕业生实习一段时间就被用人单位辞退并非因其知识缺乏和技能不精,反而是因为上班时间抽烟、不叠被子、随地吐痰等不良生活习惯差所致。在数次提醒乃至警告仍未有改观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只能依照相关规章制度与这些毕业生解除了劳动合同,从而这些学生使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很快丧失,使他们重新进入人才市场寻找工作。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由于社会、学校和学生三个方面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高职毕业生就业存在很大困难。为了有效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增强其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政府应该努力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机会、设立岗位;学校应注重高职生实训技能的训练与提高,根据社会及企业的需求设置相关专业课程,及时开展就业指导与培训,努力与社会和企业建立联系,从企业第一线搜集就业与招工信息,为学生和用人单位双方提供准确而丰富的信息;学生应努力更新就业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适应社会与市场的需求,适当调整就业目标与期望,增强专业知识的获取与职业技能的提升与练习,加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加强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的锤炼。只要社会、学校和学生三方面共同努力、相互协调和通力合作,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必然有大的改观,高职教育也会朝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1]叶秀娟.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50~52.

[2]柳海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EB/OL].周口新闻网http://www.zkxww.com/PA 2 PERS/lunwen/jiaoyu/gd/200904/100831_2.htm l.2009, 4,1.

[3]刘亚龙.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几个问题及解决办法[J].甘肃科技,2008,(8):172~173.

[4]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4): 96~97.

G711

A

1006-5342(2010)10-0100-02

2010209216

猜你喜欢

高职生就业指导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创新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