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潜文本与不可靠价值观
2010-08-15陈西军
陈西军
(湖北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视角、潜文本与不可靠价值观
陈西军
(湖北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本文运用叙述学中的视角理论对《爱情故事》的文本进行细读。发现该文中的两种叙述视角:全知视角和第一人称视角产生了两个文本:显文本和潜文本。这两个文本传递了两种截然相反的不可靠的价值观。由全知视角叙述的显文本传递了思想高于容貌的价值观,而由第一人称视角叙述的潜文本所传递的是容貌高于思想的价值观。潜文本颠覆了显文本的价值观。这是作者对叙述视角模糊认识的结果。
视角;潜文本;不可靠价值观
《爱情故事》(A Valentine Story)是李荫华等(2001)主编的《大学英语》第一册中的一篇课文。故事讲述的是布兰奇中尉(John Blanchard)在弗罗里达州图书馆借书时,对前一位读者梅内尔小姐(Miss Hollis Maynell)产生了兴趣。与她取得了联系之后,在长达一年的海外执行任务的时间里,与她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产生了感情,约定见面。但是在见面的时候,却受到了她的测试。幸好中尉作出了正确的选择,最终与她共进晚餐的浪漫故事。该故事意在说明爱一个人注重的是思想,而不是容貌。
然而,当我们运用视角理论来对这篇文章进行细读的时候,我们发现该故事中存在着一个潜文本,这个潜文本所传递的容貌高于思想的价值观颠覆了显文本所表达的思想高于容貌的价值观。
一、视角理论和潜文本
所谓“视角”,是指“在叙述出来场景和事件中所呈现的感知或者认知的位置” (Prince, 1987:73)。在总结和提炼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申丹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视角分类:(1)零视角或无限制性视角(即传统的全知视角);(2)内视角(……包括第一人称主人公叙述中的“我”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以及第一人称见证人叙述中观察位置处于故事中心的“我”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3)第一人称外视角;(4)第三人称外视角(申丹,2009:101)。因为本文分析的对象为大学英语中文章,同时,该文中也仅仅涉及到了两种视角,即上面所提到的(1)和(2),本文还是采用传统的提法,即,用“全知视角”来指申丹教授分类中的(1)零视角或无限制视角,用“第一人称视角”来指(2)内视角且不指涉该分类中的(3)第一人称外视角。
“潜文本”就是作品的某种深层意义(申丹,2009:11),是一部作品中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通过隐含、而不是明示的方式来传达的意义和信息。
二、全知叙述的特征及其传递的价值观分析
在全知视角中,叙述者没有感觉与认知的限制,他有进入任何一个人物心灵思维并且能够告知读者的特权,同时他还可以对故事中的事件和人物及其行为做出评论。利用这种特权,叙述者可以全面地向读者反映各个人物的思想,有助于读者全面地了解人物,理解故事。在这些评论中,叙述者可以提供事实或总结、塑造读者的信仰、提升事件的意义、操纵读者的情绪等等(Booth, 1983:177-205)。另外,全知叙述视角还有凝练故事、避免繁琐,以及调节叙述距离等功能(申丹,2004:230)。
《爱情故事》中,首先采用的就是全知叙述视角,简明扼要地讲述了故事发生的起因和发展,为故事的展开做好了铺垫。更重要的是,他传递了作者的价值观:一个人的思想比容貌重要,我们应该看重他或者她的思想。
故事主人公布兰奇中尉之所以对素昧平生的梅内尔小姐产生爱恋之情,首先是因为她是“一位具有思想和洞见的人”,并因此与她取得了联系,在过去的12个月中书信不断。在文中,叙述者明确地表示“每一封信都是撒在肥沃的心灵中的种子。一棵浪漫的爱情之花正在开放”。也就是说,布兰奇与梅内尔小姐之间的关系是恋爱关系。这种恋爱关系是建立在彼此思想的交流之上的。梅内尔小姐是“一位在过去的12个月的岁月中占据了他生命中特殊位置的女孩,一位他虽然从未谋面,但是她的文字一直伴随着他、无时不刻地支撑着他的女孩”。通过全知叙述者的叙述,我们可以知道布兰奇中尉与梅内尔小姐之间的关系因为思想而起,因思想而发展,思想的交流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从素昧平生逐渐发展成为爱情关系,进而促成了彼此的会面。这是思想的胜利,也是作者对思想交流的肯定。在这个过程中,容貌不是他们考虑的内容。
在故事的最后,全知叙述者赞美了梅内尔小姐的智慧,指出“可以从对不起眼的事物的反映中看出心灵的真实本性”。在全知叙述者和梅内尔小姐看来,布兰奇中尉的表现反映了“心灵的真实本性”,代表了思想比容貌更重要,是值得赞许的。布兰奇中尉最后能够如愿以偿,与自己心目中的人共进晚餐,也是作者对于他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的嘉许。
然而,这只不过是显文本的价值观。在这篇《爱情故事》中,叙述的视角发生了转换,在讲述布兰奇中尉与梅内尔小姐的会面中,隐含作者将叙述视角从全知视角转换成了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视角之间的转换增加了叙述故事的生动性和真实性的同时,也在有意和无意之间流露出了不同的价值观。
三、第一人称视角的特征及其传递的价值观分析
在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的故事中,叙述者是一个参与者,是“我”亲身经历的故事。叙述者不仅能够讲述这个故事,而且还能够告诉读者自己的想法和当时的感觉。得益于这种优点,故事显得栩栩如生、活泼生动(陈西军,2007)。当然,在第一人称叙述中也常常存在着这样的危险,即“在故事的讲述中,叙述者会超越他们的感知能力、他们的知识、以及他们对于语言的运用”(Arp & Johnson, 2002:242),从而讲述他们本来不应该知道或者不可能知道的事情。他也有可能在故事中不自觉地流露出自己的价值观,使事件的本身在读者看来发生了变形。
在讲述两人见面的时候,作者将叙述视角从全知视角转换到了第一人称视角。在布兰奇中尉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的部分,我们不难发现他叙述的中心话题是容貌,而且流露出了根据容貌的好坏来决定自己感情的行为方式。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我”对两位真假梅内尔小姐的容貌的描写:
真梅内尔小姐:
一位年轻的女子向我走来,她身材修长苗条。她的双耳秀美,双耳后面是她卷曲的金色长发,她的双眸碧蓝如花。她的双唇和下颌在坚毅中透露着柔情。她身着浅绿色的套装,就仿佛春天来临一样。
替身梅内尔小姐:
一个四十好几的女人,花白的头发钉在了一顶破旧的帽子下面。她严重超重,粗壮的双脚插在一双低跟的鞋子中。
这两段的对照中,且不说所描述的内容,单从描述的细节,读者就能够很容易判断出布兰奇中尉对容貌的态度。对真梅内尔小姐的描写涉及了她的年龄、身段、头发、耳朵、嘴唇、下颚和她的上衣,而且这些描写基本上集中在面部。相比之下,对替身梅内尔小姐的描写则仅仅谈到了年龄、头发、身段、脚和鞋子,覆盖了全身。不难想见,对梅内尔小姐采用的凝视和细看,而对其替身充其量也不过是上下瞟了一眼。由此可见,布兰奇中尉对容貌的注重,也难怪他把持不住自己。“我情不自禁地向她走去,完全没有注意到她没有佩戴玫瑰花”。“我几乎不自觉地又靠近了她一步;”这是一个因为美貌了失去自己理智的行为。
倘若说这是一个年轻人的下意识举动,还可以原谅的话,那么,布兰奇中尉因为容貌的原因而改变对梅内尔小姐的感情则是彻底的价值观问题。尽管在“分成了两半”的情况下,他还是选择了这个替身,是一个作者赞许的举动,但是,他的态度和感情定位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见到了替身梅内尔小姐的时候,布兰奇中尉更加明确地表示“这也许不是爱情,但是它会是某种珍贵、也许甚至比爱情更好的东西,是一种我曾经并将永远感激的友谊”。他们之间的关系转眼之间由爱情变成了友情了(如果这里所说的友情不是布兰奇中尉难过的情况下一时的自我安慰之词的话)。容貌取代了思想,而且是在瞬间发生的。由此可见,12个月的思想交流沟通和心灵交汇在容貌面前如此不堪一击。这是与全知叙述视角中所传递的价值观背道而驰的,第一人称视角的叙述颠覆了前面全知叙述者的叙述,呈现出来的是另外一种价值观:容貌高于思想。
不仅如此,在对替身梅内尔小姐的中年妇女的容貌描写上,布兰奇中尉流露出来令人难以接受的态度。在西方,年龄往往是他人的隐私,尤其是女性。打听或者泄露她们的这种隐私是不为人所接受的。然而,布兰奇中尉不仅透露了这位替身的年龄,而且还用了强调的语气“四十好几”。“pin up”这个词组如果以“pinup”的形式作为名词的话,表示的是“挂在墙上给人欣赏的性感美女”( Neufeldt,1994),但是在这里它是以动词词组的形式出现的,表示的含义是“用钉子钉在、或者用钩子等固定在某个位置”(同上)。故事中,布兰奇中尉用这个词来描写梅内尔小姐替身的头发,他对她的看法可见一斑。对于她的体形的描写“她严重超重,粗壮的双脚插在一双低跟的鞋子中。”这两句直接传递了布兰奇中尉的反感情绪,否则他不会用加强的语气说“严重超重”。通常情况下,尊重人比较礼貌的表达方式是不提,即使是必须描写,也应该采用含蓄的表达方式,比如“她有点超重”而且仅此而已,不必对她的其他身体部位进行描写。然而,布兰奇中尉不仅描写,而且还以“thick-ankled feet(粗壮的双脚)”与“low-heeled shoes(一双低跟的鞋子)”的对仗形式来突出这位替身不足之处,甚至使用了“thrust(插)”一词对她的穿着进行讽刺。该词的意思是“1. 突然用力推;2. 刺破,穿孔,戳;3. 用力或者强行将“某人自己或者别人”压在另外一个人身上、或者某个位置、或者情形”(同上)。不管是哪种意思,“thrust”所传递的信息都是非常粗鲁的,不礼貌的,直接反映了布兰奇中尉的厌恶之情。相形之下,布兰奇中尉对梅内尔小姐替身的面部表情的描写就显得轻描淡写了。“她苍白的圆脸显得温柔明智,一双灰色的眼睛散发着温暖善良的光芒”。与描写真梅内尔小姐面容时所采用的复杂句式和精细程度相比,这个描写这实际上是相去甚远。这是第一人称视角的叙述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无意之间颠覆了全知叙述者的价值观。
四、结语
之所以会出现潜文本颠覆显文本的现象,与作者对叙述视角的模糊认识有关。从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作者虽然知道全知视角与第一人称视角之间存在着差异,但是却没有意识到两种在传递价值观方面不同,以为在全知视角下显文本的价值观能够自然地在第一人称视角的潜文本中传递。
正是由于对叙述视角以及不同视角之间转换的模糊认识,使得《爱情故事》中出现潜文本颠覆显文本的现象不可避免,使其传递的价值观显得不可靠。本研究表明我们在叙事文的阅读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不同视角之间的转换,并发掘出不同视角之间传递出来的不同文本价值观,从而正确地阐释文本,并且引导学生。
[1] Arp, Thomas, R.. & Greg Johnson. Perrine’s Literature Structure, Sound, and Sense (8th ed.) [M]. New York: Heinle & Heinle of Thomas Learning, 2002.
[2] Booth, Wayne C. The Rhetoric of Fiction (2nd, ed.)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3.
[3] Burroway, Janet. Writing Fiction: A Guide to Narrative Craft,(6th ed.) [M]. New York: Longman, 2003.
[4] Neufeldt, Victoria. 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of American English (The Third College Edition) [Z]. New York: Prentice Hall, 1994.
[5] Prince, Gerald. A Dictionary of Narratology [Z]. Nebraska: University of Nebrask Press, 1987.
[6] 陈西军. 叙述视角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外语教育, 2007,7.
[7] 李荫华,等.(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学生用书第 1册)[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8] 申丹. 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第三版)[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9] 申丹. 叙事、文体与潜文本——重读英美经典短篇小说[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I106
A
1008-7427(2010)10-0085-02
2010-06-28
湖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大学英语写作中视角错位分析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0916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