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词汇的运用看中西语言文化的不同
2010-08-15陈蓝
陈 蓝
(海南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海南海口 571100)
从词汇的运用看中西语言文化的不同
陈 蓝
(海南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海南海口 57110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交际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所以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分不开的。文章主要从语言内涵、宗教信仰、历史典故、风俗习惯几个方面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分析。
词汇;语言文化;中西文化差异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流已成为大势所趋。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语言知识,有助于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助于理解别人并表达自己的感情。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社会习俗,我们必须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才能进行语言文化研究和良好的国际交往。在国际社会交往中因中西方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语言使用不当的情形比比皆是。
一 语言内涵
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往往和使用该语言的民族文化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在交往过程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文化意义的了解,防止单纯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评价。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词汇容易被我们误解,从而给交流造成极大不便。如把“mad doctor(精神病科医生)”误解为“发疯的医生”;“dead president(美钞)(上印有总统头像)”理解成“死了的总统”等等。再如,汉语的“休息”并不等同于英语的rest,特别是在用法上,课间“休息”是break,幕间“休息”是interval,都不是rest。“rest room”不是“休息室”的意思,在美国指的是盥洗室(内有厕所),在英国则指疗养院、老人院等。
对于动物,人们也有不同理解。汉语中人们用“猪”来表示“愚蠢”,也经常用“蠢猪”来骂人;英语用pig来指人,指的是“脏、丑态、食量大”, make a pig of oneself指的是“猛吃猛喝”,并无“蠢”之意,pig-headed也并非“猪脑袋”,而是指“顽固”。汉语中对“山羊”和“绵羊”并不加以区分,而“sheep”和“goat”在英语中使用却非常严格。在英国民俗中,sheep象征温顺善良,而goat却代表淫荡和邪恶,所以就出现“the sheep and the goat”这一说法,即好人和坏人。分析其中的文化内涵,我们发现,汉民族主要以耕作为主,而英国人则重视畜牧业,主要以牧羊为主。绵羊可提供羊毛,为英国人带来财富,加上性格驯顺,因此受英国人喜爱;反之,山羊性情好斗,而且雄性尾部散发一股恶臭,在希腊神话中好色淫乱的“森林之神”也是长着山羊腿的怪物,因而使人厌恶。
以上例证也充分说明:由于两种语言表达的方式相似,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一样的意思,所以不能简单根据字面上的意思去理解一个词,而是应充分了解其文化内涵,从而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不必要的误解及尴尬的场面。
二 宗教信仰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许多宗教性词语和政治性词语的表达意义或社会文化意义也常常有鲜明的文化特色。生活在不同文化里的人对“上帝”“神”的理解之所以不同,主要原因就在于文化不同。比如“无神论者”(atheist)一词,在汉语里可以说是一个褒义词,但在西方文化里却是贬义词。同样,缺乏西方文化中文明与宗教起源的有关知识,也许就很难理解来自《圣经》的“the apple of the eye”(掌上明珠)、“Judas Kiss”(可耻的叛卖行为)和来自希腊神话的“Pandora’s box”(罪恶之源)等的意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the Great Wall”(长城)是祖国荣誉的象征,“不到长城非好汉”用来表达一个人不畏艰难的坚强意志;而对于西方人来讲,如果他们不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长城”不过是一些残缺的城墙,没有任何意义。
在中国,人们认为老天是有眼的,所以当要劝服某个人不要去做坏事的时候,会说:“人在做,天在看”。西方则以“God bless you!”(上帝会保佑你的)来表达“祝你好运”。在中国表达人死去,会说归西,而西方人则说上天堂了,所以基督教徒似乎比我们更能豁达面对死亡。英语中人们常用“Good Heavens!”,“Oh,my God!”表达惊讶和愤怒,而我们大多会说“我的天啊!”
三 历史典故
语言承载着文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特征,而每一种文化特征都蕴含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及形成这种文化形态的历史根源。不同民族有不同文化,文化空缺的现象就是在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中产生的。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很多成语典故都是从古代传承沿用下来的故事传说,如“杯弓蛇影”“大义灭亲”“才高八斗”等都来自著名的历史故事。而西方人的典故多来自《圣经》,最为经典的是所罗门(Solomon),他以智慧著称,以杀小孩为借口来判断哪位是小孩的亲生母亲,因此英语中有wise as Solomon(像所罗门一样智慧过人)之说,意思是很聪明,聪慧过人。此外,希腊及罗马神话也是西方典故的主要来源。
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因素也会带来词汇的空缺。有些词汇在英语中是不存在的,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比如“豆腐(toufu)”“饺子(jiaozi)”“麻将(mahjong)”、“气功(qigong)”、“武术(wushu)”等饮食、体育方面的词汇,在英语中找不到相对应的词,它们多数是通过音译进入英文的。还有中国音乐戏剧中出现的“花旦”、“老生”、“文丑”、“武丑”等也只能通过拼音方式来表达,因此如果不做进一步解释或不了解其文化知识,外国人就很难理解该词汇的正确含义。
四 风俗习惯
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中西方思维方式在客观上存在许多差异。在中国,人们重辈份尊卑,所以汉语中对亲属的称谓特别繁杂,而英语的称谓比汉语要少得多,比如英语中aunt一词,可表示汉语中的舅母、姑妈、小姨和伯母等。在英美,对长辈可直呼其名,而在中国,这么做却被视为是很不礼貌的事情。在中国,称呼他人要加上职务或职业,如:陈老师、李师傅、张主任等等;而英美人的称呼则较简单,一般在姓氏前加Mr、Mrs、Miss即可,对熟悉的人就直呼其名,很少把职务职业用于称呼。
由于传统文化影响,中国人在表达形式方面比较谦虚和含蓄,西方人则比较率直和坦诚。英美人都喜欢接受赞美。比如,当客人称赞主人的饭菜做得可口时,主人会说:“Thanks,I am happy you like it!”(谢谢,很高兴你喜欢吃。)而如果按照中国式的回答,便会说:“您过奖了,随便做做,做得不好,请多包涵。”再比如,一位美国朋友称赞你的衣着,说:“What a beautiful skirt you wear!”(你穿了多好看的裙子啊),你却回答:“Oh,no,just soso.”(哦,没有,一般啊),那这位美国朋友一定会觉得你认为他的品味很差。
有些词语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可以有不同的引申义、不同的感情色彩和不相对应的字面意义,但都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中国人常说胆小如鼠,英国人则用as timid as a rabbit或as timidas a chicken(胆小如兔或胆小如鸡)来表示。鼠、兔、鸡从字面意义上怎么都讲不到一块,但它们在各自的文化背景里都表示胆小和懦弱,可以有相同的语用意义。归根结底,只要对语言的文化背景有足够了解,对语言的理解也就没有什么障碍了。
结 语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角度看,语言反映文化的同时又受文化影响。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与传统,它包含了该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还有特定的民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背景,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内涵,文化学习是语言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要重视和了解语言文化的差异,在差异中寻求良好沟通,促进中西方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1]李汴红,刘云.中西文化差异在语言中的反映[J],河南教育学院院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2]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3]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4]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5]王晓朝,杨熙楠.沟通中西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陈 棠)
H313
A
1009-9743(2010)04-0046-03
2010-08-08
陈蓝(1986-),女,汉族,海南文昌人。海南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