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小企业文化现状之研究

2010-08-15韩嘉怡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经营理念文化

韩嘉怡

(吉林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吉林长春 130117)

我国中小企业文化现状之研究

韩嘉怡

(吉林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吉林长春 130117)

2008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后,面对竞争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经济竞争力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攸关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便是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当今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不少问题,如家族型文化、工具型文化、专制型文化等,导致企业无力帮助实现企业经济目标。对此,笔者仅就我国中小企业文化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策略,以发挥企业文化“魂”之作用,提高中小企业经济竞争力。

中小企业;文化;现状;研究

20世纪末期,人类进入知识经济社会。社会经济需求结构向追求多元、强调个性的方向发展,多样性、小批量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形态的有效生产方式。而这种生产方式的变化,使得大量中小企业迅速发展起来。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3%、我国GDP的55.6%、工业新增值的74.7%、税收的46.2%以及出口总额的62.3%均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此外,全国75%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1](P63)。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已成为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其所背负的历史使命及责任更加重大和深远。因此,进一步发展壮大中小企业,将是我国当前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推进,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现代市场经济对企业的根本要求。现代中小企业经济核心竞争力既源于企业外部因素,而更多的来自企业组织、制度及其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微观组织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是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魂”,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是企业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之源。然而,纵观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发现其存在许多问题,这是阻碍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经济健康发展之瓶颈。

一 我国中小企业“消极”文化的典型形态

纵观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文化现状,大多中小企业并没有形成广为企业员工认可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准则。其中,有的中小企业奉行“一呼百应”的家长式作风,不注重民主与个性;有的企业目光短浅,把企业文化当“面子工程”来做,投入了重金却没提升企业竞争力。

参照目前学者撰写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文章[1]-[4],笔者将我国现存的典型中小企业“消极”文化形态粗略归纳为以下三种:

(一)家族型文化

家族型文化是指在血缘、亲缘等关系之基础上形成的,以家庭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及其相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等,它是中国古代宗族制度的衍生物。家族型企业经营管理通常具有封闭性、关系性等特征。这种企业文化在我国个体经济作为民营经济形式时期是能适应其结构简单、迅速决策等优势的,但随着企业规模扩大,早年的作坊渐渐发展成为公司时,家族型企业文化弊端日益显露,即在掀起企业内注重由血缘、亲缘甚至地缘带来的感情联系这层“温情面纱”后,显露出的却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无力和落后,民主制度缺失,经营管理缺乏理性,致使企业经营风险加大。

四川希望集团是中国大规模民营企业之一,也是一个家族型企业,然而在企业发展到相当规模时,却发生家族内斗,四兄弟各自独立,企业为此“元气大伤”[5]。可见,家族型企业文化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也会制约企业快速发展。

(二)工具型文化

工具型文化是指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始终将短期可视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文化视为经营“工具”。这种类型的企业领导者只重视企业经营管理这项“硬指标”而忽视企业文化建设这个“软实力”,在他们眼中,文化是经营“工具”而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魂”,文化更多的只体现在对外口号和文化标识上,而不是企业日常运营的方方面面。例如,当下许多中小企业都有“船小好调头”的思想,紧跟潮流,重模仿能力远胜于创新能力,且在生产过程中重“量”轻“质”,缺乏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另外,在经营过程中只注重树立外在形象,重金请明星代言做广告宣传,依赖明星效应。虽然广告宣传无可厚非,但这只是市场竞争中的一种营销策略。若企业把文化建设重点只放在“修外”而不重视“内外兼修”,不注重自身综合实力提升,企业文化将无法发挥其“魂”之作用,企业终将无法健康成长,而其前程的葬送将是可预见的必然结果。

(三)专制型文化

专制型文化在民间往往又被称为“老板文化”,即企业领导者的思想意识、个人品行和道德准则、价值观和行事作风直接影响企业文化走向和实质性内容。“老板文化”这个说法在一定程度上虽扭曲了企业文化真实内涵,却也道出了企业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

这种文化类型在我国中小企业中显得尤为突出。许多中小企业能存续至今,通常都与其企业领导者出色、卓越的个人能力和成功经历有关。这些独到的能力和中小企业产权与领导者直接挂钩的惯例,使企业领导者总是“事事亲力亲为”,形成一种专制型企业文化。这种文化类型使企业员工易形成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即老板就是队伍的头儿,是企业的天。在这种专制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强调员工服从与接受,既看不到企业文化对本企业组织行为引导,也没有体现出员工与企业文化间的联系,而且一旦这种专制的企业文化根植于企业日常运营和管理行为方式中,企业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就会面临巨大考验。

二 限制中小企业文化发挥作用之原因

纵观上述三种典型的中小企业文化形态不难看出,中小企业文化为何不能在企业经济发展中起到“魂”的作用,其原因有:

(一)重功利性,缺乏经营理念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 IT)斯隆管理学院资深教授彼得·圣吉(Peter.M.Senge)认为企业基本经营理念应由共同愿景、企业使命和企业核心价值观三部分组成。经营理念是企业文化的精髓部分,正是由于经营理念的存在,企业精神才能得到传承,企业发展有了方向,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才能有长远战略性[6]。然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即是:目光短浅,无清晰经营理念。许多企业往往奉行“钱字当头”,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便不顾形象。如山东秦池集团,在1990年注册时只是一家无名小酒厂,而在1993年开始利用广告战打市场后迅速“蹿红”,短短3年内成为中央电视台1996年广告标王,销售数字呈几何增长。然而却在1997年因被披露秦池白酒质量存在缺陷而引发秦池信誉危机,销售量锐减,自此淡出风光无限的“当红名企舞台”[5]。

虽然在企业资本积累初期,唯功利性的价值观念是必要的,但当企业摆脱了最初的小型发展规模向更高层次行进时,这种“金钱至上”的经营理念容易造成我国中小企业缺乏长远规划,对企业发展产生严重阻碍作用,败坏中小企业整体形象,使其缺乏向大企业转变所需人才、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经验积累,使得这些企业如浮萍一般,缺乏核心竞争力,只能跟随短期市场变化随波逐流,自身无法发展壮大。

(二)缺乏制度规范和理论指导

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中,文化的非理性和人治色彩浓重,许多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与企业主本身之间存在着一种“唇亡齿寒”的密切联系。企业领导者充满了无往不利的自信,受“人治”传统观念影响,企业管理过程中倾向轻“法治”,重“人治”,发展到后期易形成带有专制特点的企业文化,缺乏必要的企业制度规范,也不重视国家法律法规。由此造成中小企业违法违规现象普遍存在,且在企业内部人员关系处理上也没有统一的理性管理标准,凡事唯领导者意志是从,无有效管理机制和决策机制,使企业易于陷入各种危机而不得及时脱身。

另外,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文化研究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缺乏系统完整的企业文化理论,以至于在构建中小企业文化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有的企业认为企业文化是可望不可及的东西;有的企业把企业文化看得过于简单,认为开展文体活动就是企业文化。这也是目前中小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三)经营理念封闭保守,缺乏技术创新精神

大多数知名企业在塑造企业文化时,始终把创新精神贯彻其中。松下电器以“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为人类的繁荣和幸福做贡献”为其经营理念的根基,日立的“开拓者精神”理念也体现了企业本身勇于创新的精神,大多数知名企业在塑造企业文化时,创新精神通常贯彻其中。这种经营理念不仅能促进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使自身特色在运营过程中得以显现,还会影响员工行为和价值取向,进而影响到企业未来发展态势,从根本上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适应力以及竞争力。

由此可见,个性和创新精神应当是中小企业生存的根本。然而我国中小企业近年来虽取得了很大进步,却由于领导者素质和其他外在因素制约,大多数企业的强项仍是停留在模仿,而弱点和缺陷恰恰是缺乏个性,很少结合自身特色进行创新。这使中小企业难以凸显自己与其他对手间的区分度,更难以培养忠实顾客群,因此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没有特色产品和固定顾客群,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四)企业伦理观念建设滞后

所谓企业伦理即是企业经营本身的伦理,凡是与经营有关的,无论是企业员工还是组织机制,都包含伦理问题。与大企业一样,中小企业的行为同样处于一定社会和自然环境中,为保护人类环境可持续性发展,保障消费者权益和维护社会各行业稳定发展,社会各界及政府对企业提出种种要求和限制行为。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企业伦理观念。而目前我国对企业伦理的认识与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不仅认识不足且也缺乏足够的重视,中小企业触犯道德和法律底线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企业“以次充好”,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欺骗消费者;有的企业涉嫌欺诈,钻法律空子非法融资;也有的企业随意排放污染物,破坏生态平衡。由此可见,广大中小企业要实现良性发展,解决企业伦理观念滞后问题势在必行。

三 提升我国中小企业文化作用之取径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曾概括:三流企业靠产品,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具有文化力,而且这种文化力在一定条件下可转换为经济力。当今市场经济竟争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企业要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必须依靠教育。对此,列宁曾说过: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7]。可见,提升中小企业文化“魂”需要教育引领。

(一)宣传“以人为本”思想,构建有效经营理念

中小企业在员工在职培训中,应重视培养员工的经营理念,通过教育宣传“以人为本”的思想,转变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观念。“以人为本”是由现代社会生产中人的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决定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逐渐渗透到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但是,我国广大的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家族式企业受传统宗族观念影响,民主色彩淡薄,“任人唯亲”现象普遍存在,这与以“以人为本”为根基的企业经营理念相悖。“以人为本”不是以某个人或团体的意志是从,而应以企业员工、顾客和社会公众为本,同时,“以人为本”也是以塑造企业人格及人的精神为本。在员工在职培训中,应有效引导员工把实现个人理念和企业理念有机结合起来,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从而使企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构建起“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相应的经营理念[1](P166)。因此,形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能充分发挥文化对团队及其中个体的凝聚和约束作用,这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文化建设的基本价值观取向。

(二)传承儒家文化思想,以传统文化的精髓丰富企业行为规范内涵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根植于社会文化方方面面,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相结合,才会有持久生命力和强大凝聚力。儒家文化思想是蕴含宝贵东方智慧的传统文化遗产,其强调以“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为此,我国现代中小企业的价值观应突出“以义取利,诚信为本”的理性精神,在遵循社会公德和法律规章的前提下追求利益,而“义”与“利”的统一,则是中小企业最基本的行为规范[8]。

与此同时,作为意识形态的企业文化建设,在依赖企业机制的建设与完善基础上,必须重视传承儒家文化思想,将传统文化用于企业文化塑造中,实现与西方先进管理技术和方法的有机结合。这对我国中小企业来讲,实现价值观念与经营模式“携手并进”是实现科学经营管理的关键,也是符合中国当代中小企业现实情况且有利于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路径。

(三)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建构企业创新文化

“创新”已成为企业竞争和发展的主流,是经济发展不可抵挡的大潮,这不仅是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的选择,同时也是我国中小企业形成各自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要,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然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当今市场更多是买方市场。企业要求得长久生存和发展,必须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以满足市场需要。为此,企业必须努力突出自身特质和优势,形成品牌效应,才能在有限的市场中形成自己宝贵的忠实顾客群。而区别度和品牌效应来源于企业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和不懈的自身修炼。这就要求广大中小企业应把企业文化与自身发展相结合,根据自身特色、性质和发展战略,塑造出突出个性的企业文化,并使之贯穿于企业文化的形成、宣传和实践的全过程;同时构建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关注企业的发展并参与到企业管理中,积极献计献策,充分发挥员工才能,实现企业文化创新。

(四)引导员工树立正确伦理观念,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提高,人类也面临着自然界更加严峻的挑战。在随之而来的绿色经济时代中,培育优良企业精神、树立正确伦理观念必然成为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中小企业在员工在职培训中,应借助宣传、研讨与交流等手段,引导员工树立环境伦理观念,明确自身应尽的社会责任,建立与绿色经济时代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理念。同时,注重企业精神培育,如设计为员工认同的企业精神目标,明确表达企业想要发扬什么和需要禁止什么,在正视经济责任的同时也不忽略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使环境伦理观念深入每位员工心中,从根本上杜绝企业唯利是图的思想,在实现企业愿景中达到可持续发展。

中小企业只有重视“科教兴企”、“文化兴企”,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开发企业的文化力,才能不断提高企业凝聚力、形象力和信誉度,才能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李少惠.中小企业文化生态的聚合与嬗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63.

[2]赵士庚.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弱化“功利”色彩[J].苏盐科技,2007(4).

[3]温可生.论家族企业文化[J].审计与理财,2005(12).

[4]任志宏.走出企业文化的“沼泽”地带[J].商业时代·理论,2005(17).

[5]佚名.企业战略管理案例之二:秦池模式透析[EB/OL].http://www. lw23.com/paper_25158811/,2010-07-05.

[6]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7]列宁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8]金葵.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研究[J].当代经济,2008(10).

(责任编辑:王 珏)

F 276.3

A

1009-9743(2010)04-0155-04

2010-09-10

韩嘉怡(1989-),女,汉族,海南文昌人。吉林财经大学税务学院财政专业2007级学生。主要研究方向:财政与税务。

猜你喜欢

经营理念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谁远谁近?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