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概念研究综述
2010-08-15肖泽彬岳岩
肖泽彬,岳岩
(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海南海口 571127)
“体育”概念研究综述
肖泽彬,岳岩
(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海南海口 571127)
“体育”概念一词在我国体育学术界一直以来存在争议,不同研究学者从不同视角、不同研究方向、不同研究方法来诠释这一概念,并得出许多建设性结论,极大丰富和促进了我国体育理论水平发展。文章对产生争论的深层原因作了初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体育概念争论的方向。
体育;争论;结论;概念;方向
一 前 言
“体育”指的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身体教育。我国学者们对“体育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辩。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如今是对“体育”这一词语争辩最激烈的时期。总的来看,存在着把“体育”这个语词涵盖所有的体育现象、“体育”不应该仅仅是体育活动、“体育”没有精确定义这样三个不同的争辩视角。
二 “体育”在多角度下的比较
(一)从哲学看体育
体育应该有个总的概念或大方向的概念。这并不是人们单纯的臆想,而是客观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学者对“体育”一词的共性概念是,不管体育概念的社会形态或结构如何,他们各自特性都寓于共性之中。体育的共性,从社会学角度讲,任何体育现象都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生理学角度讲,体育本质特征是任何体育活动都离不开身体活动;从体育功能角度讲,体育的本质功能是教育、健身、娱乐。部分学者不认同通过寻找共性,探求本质的“体育”。一些学者提出对体育的定义应当进行“解释学的对话”,原因在于他们从“反本质主义”哲学观出发,对体育观进行批判性分析。其实,我们应该用发展眼光看待体育这个问题。不应该对体育的概念进行强求统一。从“体育”的三个“共性”来说,对“体育”一词的概念都存在着含义不明的问题,在科学研究上,使用含义不清的术语和概念,是形成不了科学理论的。所以,有的学者认为“三种‘体育’由于‘共性’条件形成一个整体这一观点,是难以成立的”。
(二)从“体育”这一词的根源来确定
想要弄清“体育”作为一个外来词语的概念,离不开对其源头的思考。这一工作,我国学者做得很不错。但问题也由此而生,我国“金字塔大体育”是有的学者在翻译外国资料时,结合他们个人的认识构建的。对他们翻译所用的这些外国资料,有的学者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认为对外国资料理解不够准确,并没有很好的释义出原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本意。有的学者则认为“体育”的概念与词源是没有关联的。这是因为在词源国家,使用“体育”一词也是含糊不清的。
(三)“体育”逻辑思维下的概念
社会各领域、各学科广泛应用的定义法就是“科学定义法”,这个方法按照逻辑思维要求,对语词概念表达得较为精确。这也就是我们常采用的属加种差法。概括来说,被定义概念就是种差与邻近的属概念的融合。我国学者正是在这种方法论基础上对“体育”一词定义的。即便是“科学定义法”,仍然不能提供令众人满意的观点和结论。与此同时,一些学者提出“体育概念根本不存在什么绝对的,精确的意义标准”这样的观点。这一观点的提出就是从逻辑学出发,去研究体育的概念。在不同语境中“体育概念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
(四)现实中的“体育”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仍在使用“体育”一词,其意义是随时变化的,它在很多时候是作为大概念出现的。如何对待这一现象,有的学者认为“体育”的总概念是在实践中诞生和发展的。虽然这样,但事实上对“体育”一词的运用也还是较为混乱的,例如:《体育科学》和《体育与科学》这两种国内体育界的核心期刊,对“体育”一词的英文翻译时一个是“sport”,另一个是“sports”。也有学者认为这种建立在三大块体育体系结构上的事实“体育”,只是大体育体系在一定条件下的临时集合,一旦条件变化,这个体系的结构也必然随之变化。一个“体育”语词的概念问题引得人们争论不休,出现这种局面的深层原因值得我们去深思。这关系到是否要就这个问题继续辩论下去,这是否是体育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否不弄明白这个问题,它就会阻碍体育发展。因此,我们更有必要问一问“产生争论的原因是什么”。
三 产生争论的原因
(一)人的差异性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来自于人类不断发展,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与人之间自身的差异;二是人与人之间差异所导致的群体性差异、民族性差异、国家间差异等。人类发展带来的认知发展,使人类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形成了群体的意识形态差异,思维方式差异,文化差异。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割裂了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造成了各自理解上的分裂。
(二)语言的模糊性
体育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借助语言工具将这种社会存在现象在社会意识上进行反映。种种体育现象正是通过语言描述来展现,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语言精确性关系到被反映的事物与语言描述所展现图景的一致性的高低。人们想要借助逻辑来约束语言在本质上存在的模糊性,但是人类语言的含义不可能成为逻辑的对象,语言本身并不受语言形式限制。为此,不能仅靠使用分析性手段来测量。可以说,我们日常是采用模糊语言来反映一些模糊思维和判断的结论的。
(三)体育的客观复杂性
体育的存在和系统性表现出了体育的复杂性。体育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一种社会存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发展是永恒的,哪么存在也该是发展的,是进化的存在。体育这种存在也不例外,也是一个不断进化的存在。他的本质特征或功能也是随其进化而进化。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认识下去。想要清楚认识体育,我们还应该看到依附人类社会的这个存在在今天,人类已“人化”到靠智力生存,统治世界的今天,它没有消亡,反而更加兴盛。这个问题是值得探索的,它可能是解开体育之谜的一把钥匙。体育是随着人类不断进化而发展的一种社会产物。有关学者用有关哲学观解析“体育”时认为“体育”的最大意义在于体育不是一种反抗文明的文明。这就是体育这一社会存在的两面性。现代意义上的体育是一个庞大系统,是作为联系人类自身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桥梁,他的若干子系统起着协同作用。体育系统是个开放的系统,它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这种情况引起了系统的边界模糊,在人类已能到达分子、原子、电子微观世界的今天,对这种边界模糊却还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
四 小结与建议
(一)对“体育”的认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根据人类认知规律,运用邓小平同志的方法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我们是没必要急于盖棺定论的。建议大家更多的去研究体育活动中确实有益人类的操作。如果真如有的学者说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时期,成功举办了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和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我国的金牌和奖牌均名列前茅,我国体育已跻身世界前列,我国堪称体育大国,但是在理论上还没有给体育下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义。为了面子和怕人耻笑而做学问,这不是在追求真理。世界上对“体育”没研究清楚的国家不止我国一个,但奥运会照开不误,各国的体育运动事业繁荣昌盛,并没有因为“体育”一词不清晰而体育运动就夭折了。针对语言的模糊性和差异性,需要我们不停的去探索,除了加强相互间的沟通,深入体会对方的语言环境,力求用双方都认可的语言来表达外,还要减小语言的模糊性和差异性。
(二)应该分步逐一的对“体育”进行科学研究
体育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在现有认知水平上,我们可能无法对其整体精确把握,但我们可以先研究其中的子系统,这是一个相对简单些的系统。也就是先研究相对认同度大的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竞技运动这些划分出来的子系统,在这些子系统的研究中取得一定的成果后,再回过头来总结归纳出“体育”的概念,也许能得出学术界较为认可的结论。
(三)更新观念
目前普遍认为“体育”概念的混乱阻碍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这种观点不甚正确。其实,这种混乱是一种高级的有序,正是它推动了我国体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是最主要的力量。矛盾的“体育”概念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内部动力,可不断将我们对体育的认识推向更高水平。类似的百家争鸣现象最典型的莫过于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其产生的文化思想是我国历史文化中最光辉灿烂的一页。争论是应该继续下去的,只有碰撞才会有火花,但各派学者也需要注意一张一弛,这才有利于“体育”的健康发展。
[1]王其慧,李宁编写.中外体育史[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
[2]孙葆丽.研究体育概念要用发展的眼光[J].体育文史,1996(4).
[3]熊斗寅.“体育”概念的整体性与本土化思考——兼与韩丹等同志商榷[J].体育与科学,2004.2.
[4]姜健,孟凡强.体育概念的辩证逻辑属性[J].体育文化导刊,2007(1).
[5]张晓义,巩凌.体育本质研究存在的问题[J].体育文化导刊,2008(3).
[6]孟凡强.体育概念在我国发展演变过程述评[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3).
[7]宋震昊.“体育”本体论(二)——体育概念批判[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责任编辑:王 珏)
G 812.6
A
1009-9743(2010)04-0152-03
2010-10-22
肖泽彬(1971-),男,汉族,海南万宁人。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休闲体育;岳岩(1985-),男,汉族,河南安阳人。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及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