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谈

2010-08-15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师

周 怡

(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

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谈

周 怡

(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即过硬的思想素质、良好的文化素质、全面的音乐素质、合理的教学手段。同时提出教师需具备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传授音乐的能力。

音乐;教师;素质

我国的中小学音乐课程,已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其教学内容从单纯的唱歌发展到现在的四个领域的综合,即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对于音乐课程性质及其基本理念的认识,经历了将音乐课作为德育和娱乐性教育课程,到审美教育课程,以至作为素质教育课程的过程[1]。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那么,究竟什么样的音乐教师能胜任现在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呢?换言之,高等师范院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才能适应岗位需求呢?这成为摆在高等师范院校教师面前一个刻不容缓和不容回避的问题。

根据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中小学音乐教育实际,笔者认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需具备以下几方面素质。

一 过硬的思想素质

这里所谈的思想素质,不仅包括“领会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熟悉和掌握国家有关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2]还应包括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对于学生所产生的正确的价值引导。正如列宁所说:“学校的真正性质和方向并不是由地方组织和良好愿望决定的,不是由学生委员会的决议决定,也不由‘教育大纲’等决定,而是由教学人员决定的。”[3](P441)教育内容只是“文化源”,而将其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教师在其中起着“过滤”、“变通”、“重组”的作用[4](P9)。那么,教师的思想素质在教学中的作用尤显重要。备课时,教师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力求学习内容的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还是随便找张流行音乐的光盘让学生从上课听到下课?上课时,是仅仅将目光投向几个特长生还是能够面向全体学生?下课了,是上完课就万事大吉,还是能够关注学生的音乐世界,了解他们的音乐诉求?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才能的基础,是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和男女青年。”[5](P537)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对全体学生有真爱,教育、教学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教师的思想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怎么估计都不过分的,一个老师对学生的爱能够被学生敏锐地感受到,当这些学生以后也成为了老师后,也能将这种爱传递下去。

二 良好的文化素质

教育,说到底,就是培养人的活动,音乐教育也不例外,音乐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培养文化人[6](P149)。《课程标准》将音乐课程定性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认为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7]。字里行间充分体现出对音乐课程文化内涵的重视。在这种思想统领下,无论是课程性质与价值,还是基本理念以及课程目标等方面,都极其重视文化的价值。

因此,音乐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这种修养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人文学科方面的素养,包括文学、诗歌等。音乐与文学有着密切联系,它们同属于艺术的范畴,音乐中有文学性,文学作品(如唐诗、宋词)也具有音乐性。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才能对音乐有更深入的理解。

其次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有关音乐文化方面的修养,包括学习中国民族音乐,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学习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理解多元文化以及姊妹艺术的联系。

最后,音乐教师还应具备音乐以外的学科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要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以拓展自己的视野;能运用计算机,尤其要熟练操作word(文字处理软件)、powerpoint(课件制作软件)、encore、overture(打谱软件)等常用计算机软件,这样才能做出适合教学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了解美术、戏剧、影视、舞蹈等姊妹艺术,才能在教学中让学生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做到学科综合。所以,要做一名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绝不能做单项专攻型,而是全能博学型[8](P236)。员,这样的课绝不是一堂成功的音乐课。教师的弹和唱在课堂上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给学生以示范,另一方面如果老师具有较高的演唱、演奏能力,也将获得学生的情感认同。

那么,音乐教师需要具备哪些音乐素质呢?让我们来看看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一书,涉及的内容有民歌、民间器乐、京剧、亚非欧及拉丁美洲音乐、宗教音乐、音乐大师、现代主义音乐、爵士乐、歌剧等;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一书则包括音乐的欣赏、音乐的美、音乐与民族、音乐与时代、音乐的体裁五方面。综观这两本全国使用率最高的音乐教材,不难看出,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素质要求,需“具备正确理解音乐、音乐学科、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课程在学科体系整体、文化、教育中的位置和特点的能力,并能够以此为指导来进行学科、课程的教学实践,掌握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所必备的音乐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多项音乐专业基本技能技巧的能力”[7]。

美国音乐教育代表性组织机构MENC(全美音乐教育协会)于1972年曾制定过《音乐师资教育达标考核准则》,可以对音乐教师需具备哪些音乐学科本体性知识技能提供参考,这个考核准则对教师“音乐能力”做了如下规定:(一)表演。要求所有音乐教育者必须做到兼顾对音乐的理解和娴熟的技艺,应具有演奏乐器和歌唱的能力,应该显示指挥才能、应有能力指导他人的表演技巧,指导学生学习其他民族的音乐;(二)作曲。包括为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而组织音响、通过已有作品和不同风格的即兴表演、表现出具有正确认识和理解作品优劣的能力、为学校环境中的表演谱写和改编音乐;(三)分析。要求所有音乐教育者必须能够:识别和理解各种音乐作品所运用的创作手法、评价创作手法的情感效果、描述音乐中所运用的音响意义[9](P315-316)。

具体来说,作为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首先要能弹会唱。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乐于接受和参与的表现形式,而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音乐老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弹唱能力。比如人民音乐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一书,在“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一章中,就有钢琴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如果教师能够把这首钢琴曲熟练地弹奏出来,其效果将远远胜过给学生听一遍教学光盘。当然,教师不光要学会弹钢琴,还要学会演(吹)奏一些适合课堂教学的乐器。其次,音乐老师需具备扎实的音

三 全面的音乐素质

中小学音乐教师需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那是否只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就能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呢?绝不是这样。我们很难想像一个不会弹琴、不会唱歌的老师能将一堂音乐课上好。现在有一部分老师在课堂上完全依赖多媒体,整堂课就是站在电脑前,俨然成了电脑操作乐理论方面的知识,包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音乐美学、中外音乐史、音乐教育心理学、民族音乐学、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世界民族音乐等等,只有具备了这些知识并能融会贯通,才能引领学生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之中。

四 合理的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多媒体已经广泛地运用到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这给音乐教学提供了很多便利。它改变了音乐教学“一台琴、一支笔、一张嘴”的情况,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它能使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具体化,枯燥的音乐理论趣味化,令音乐知识条理化,音乐教学课堂更加生动活泼[10]。

和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逼真的、生动的学习和交际环境,以图、文、声、像并茂的方式提供边演示边讲解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具有高度趣味性和启发性[11](P220-221)。同时,多媒体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多媒体仅仅是辅助教学,而不是教学的主导。有一部分教师成了多媒体的解说员,忽视了老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更有甚者,整堂课的教学都是以课件代替,既无板书,也无老师的范唱或是演奏,导致整个课堂教学形成了由教师操作、计算机演示、学生“洗耳恭听”的新“填鸭式”教学模式[10]。长此以往,学生会对音乐课越来越没有兴趣,老师的专业水平也将日益退步。

普通音乐课的目标是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鼓励对音乐的反映能力;通过更专业和更有感受力的表演、作曲和即兴创作、演奏,加强音乐创造力;提高对音乐艺术及其如何运行的概念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分析能力;促进对音乐进行更精细的评估。只要成功地满足了这些基本目标,学生们就可能得到想要的结果——他们就会从内心重视音乐[12]。要实现这一目标,光依赖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手段是难以完成的。必须通过学生参与与体验,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共同探讨,共同解决问题。

对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四个领域: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感受和鉴赏作为中小学生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中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通过聆听、分析、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独立感受和见解,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1]。表现和创造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这一教学领域,更应强调学生的参与,而不仅仅是老师一人在唱“独角戏”,让学生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享受到创作带来的愉悦。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应该鼓励学生阅读与音乐有关的课外书籍,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

总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仅需要音乐教师在学习阶段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上岗前接受专业的培训,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与改进,更需要具备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传授音乐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们爱上音乐课,才能真正明确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地位。

[1]王耀华.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J].音乐研究,2002(1).

[2]“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研究成果评述[J].当代教育论坛,2005(6)(下半月刊).

[3]列宁.列宁全集(第1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肖川主编.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二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7]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9]H.F艾伯利斯等著.刘沛主译.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

[10]赵爱华,张学.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中小学音乐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

[11]闫立龙等.多媒体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12]〔美〕贝内特·雷默著.音乐教育的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张玉秀)

G 633.951

A

1009-9743(2010)04-0130-03

2010-09-22

周怡(1980-),女,汉族,湖南长沙人。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声乐理论与教学、中小学音乐教育。

本文为海南师范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学对接的研究与实践”(HSJG0932)之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圣诞音乐路
音乐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