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观体验与科学方法在行为科学研究中的价值
——罗杰斯《要人,还是要科学》一文述评

2010-08-15詹伟鸿

关键词:罗杰斯心理治疗治疗师

詹伟鸿

主观体验与科学方法在行为科学研究中的价值
——罗杰斯《要人,还是要科学》一文述评

詹伟鸿

《要人,还是要科学》一文是罗杰斯晚年运用多年心理咨询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对行为科学研究的目的、价值、方法等理论的一个系统回答。对罗杰斯在《要人,还是要科学》中关于主观体验和科学方法在行为科学研究中价值的观点进行系统论述,作出简要评析,有助于人们从更高的层次上理解和把握罗杰斯思想的精髓。

罗杰斯;人本主义;个人中心疗法

罗杰斯是一位以心理治疗实践及其运用而著称于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晚年的罗杰斯随着“个人中心疗法”的长期成功实践,对自己创立的“个人中心疗法”深信不疑。但随着“个人中心疗法”的不断推广运用,也遭受到许多心理学家的质疑,认为其疗法缺乏合理的科学佐证。

为了证明“个人中心疗法”真实有效,罗杰斯一方面用“个人中心疗法”在心理咨询实践及其在教育、管理领域的成功运用证明自己;另一方面,他也一直在为“个人中心疗法”的三个前提假设寻找理论上的依据。他想证明:“个人中心疗法”的前提假设有其自身的理论依据,而并非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信仰。

一 科学家和体证论者的冲突

“我的内心冲突在于:我所受的教育是逻辑实证主义的,对它我有一种高度的尊重;而主观取向的存在主义思想又植根于我内心深处,因为它似乎与我的治疗体验十分契合。”罗杰斯接受过实验心理学的传统教育,但却对克尔凯郭尔和马丁·布伯等存在主义哲学推崇备至。罗杰斯在《要人,还是要科学》一文中直言,写作此文,没想到要去发表,或者用它来达到别的任何目的,只是为了要澄清内心日益增长的困惑和冲突。

历久而弥新,《要人,还是要科学》一文是晚年的罗杰斯运用多年心理咨询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对行为科学研究目的、价值、方法等理论的一个系统回答。因此,笔者以为这对研究罗杰斯的思想非常重要。“因为它似乎比我以往所写的任何东西都更好地表达了我所理解的科学研究的背景,并清楚地表现了我自己的主观与客观‘双重生活’的起因。”

罗杰斯以一种戏剧化的形式再现了经验和科学、主观体验和客观研究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他分别把自己设想为“当事人中心疗法”的心理治疗师与作为严格行为科学家的心理治疗师,以两种不同的心理治疗师角色对心理治疗的过程和本质进行思考,接着相互责难,最后整合内心的冲突,寻找到一条在心理学研究中集主观体验与科学方法于一体的路径。

以“当事人中心疗法”心理治疗师的角色,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治疗的过程与本质。罗杰斯认为心理治疗有这些特点:治疗师把自己投放进一个人际关系中,因为他有一个假设或者信仰。心理治疗的最深刻部分的本质,似乎在于经验的整体统一性。当事人能够自由体验自己的感受,没有理性的抑制或告诫,没有受到对矛盾情感的认知束缚;治疗师能够用同样的自由体验对当事人的感受进行理解,没有任何意识的评价,没有任何诊断或分析的想法。一旦治疗关系中出现了这种体验的完全整合性、合一性,治疗师与当事人就能出现一种精神入定似的感受。这种生命体验具有高度的个人主观性。这种生命体验的重要意义在于:当事人和治疗师在经历这一过程后,能够在今后独立地投身变化的过程。对有机体在经验、感受、认知方面的状态,以某种统合整一的方式作出描述。变得倾向于自己更加真实的存在状态。

以一个行为科学家的角色,从科学的观点看治疗的过程与本质,罗杰斯认为这样的心理治疗具有以下这些特点:心理治疗就是要用科学的逻辑和方法接近治疗的复杂现象,目标是努力达到对现象的理解。假如在治疗领域中可以完全实现科学的目标,我们可以推知,治疗中的某些因素与某类结果是相互关联的。治疗关系的一种特定情况会导致某个确定的结果,那么,我们就有可能通过对治疗关系中的因素进行操作而达到对治疗结果的控制。为了更好地进行科学的治疗,我们必须依据科学的理论,从科学的理论中提出科学假设,把科学假设转化为可操作的术语,再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检验这些假设。

在分别以“当事人中心疗法”心理治疗师和行为科学家两种角色对心理治疗的过程和本质作了阐述后,罗杰斯分别以两种角色提出了相互责难。

作为一个严谨的、“硬心肠”的行为科学家,罗杰斯提出了对体证论式心理治疗的四个质疑。

1.如何能知道经验的解释一定是正确有效的?如果可以,那么,瑜伽功、基督教科学、以及那些相信自己是耶稣基督的精神病人的幻觉,都可以是真实的了。那样的话,种种体验就都可以成为某个人或群体的内在理解的真理了,而不同的人或人群都会有各自的所谓真理,于是会产生多重的、互相冲突的真理,继而走入困境。

2.体证式的途径会把我们关在科学进步的大门之外,使治疗师无法改进他的治疗技术。不同的人会得到不同的体证,这种体证是无法进行操作的,没有重复性可言,不具有普遍性,因而不便于准确概括。体证式的途径所提供的只不过是一个试误的过程,不仅作用缓慢,而且不能提供确实的保证。

3.体证式治疗的依据就是不可知论,既然我们的确能够发现是什么引起大量行为的原因,那么为什么我们要中断这种努力呢?

4.为什么体证论者竟会挑战科学的工具和方法,要知道我们所看重的几乎所有人类的进步都是科学的结果。

作为体证论者的心理治疗师也向行为科学家提出了4个疑问。

1.科学总是指向某个可观察的对象、他者,不会指向体验之我。科学可以研究已经发生的事件,但它总是以一种与正在发生的事件无关的方式进行研究。而心理治疗在本质上是极其个人的、高度主观的,其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体验之我。当事人内在体验是人格改变的关键,人们往往是在变化着的经验中发现一个变化着的自我。依靠经典行为科学的方法永远也无法把握住存在于个人心中那些主观体验性的东西。

2.科学将“他者”、“客体”作为自己的领地,这就意味着它所触及的每件事情都会被转化成一个客体。假如今天心理学所研究的所有问题差不多都找到了答案,我们会发现自己日益被某种力量所驱使,都会仅仅去追求人际关系的知识,而忽略非反思的人际关系的生活本身。

3.科学把人转化成客体,科学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对他人或自己人为的操纵。包括人在内一切都被看成是客体,那时,主观的个性、内在的自我、非反思的存在意识都会被削弱、贬值、毁坏,像斯金纳的《沃尔登二世》所描述一样,似乎会导致社会专治、导致人的个性的丧失。

4.伦理学比科学更为基本。科学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工具,但除非它是具有伦理原则的人们手中的工具,否则就会成为一个扎格纳奥特那样的神魔。

二 整合后的科学观

面对着心理治疗思想中这样的内心争论,罗杰斯是苦恼的,在他心中,作为体证论者的心理治疗师与作为行为科学家的心理治疗师之间似乎有的只是冲突与争论,无法调和。

但罗杰斯是一个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精神的人,当科学研究的客观性与现实当中个人的主观性之间形成矛盾的时候,他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了质疑,但并没有直接否定科学实证的作用,也没有回避问题。而是一边丰富自己的理论经验,一边反思。通过不断与学生、同事、学者们的交流、对话,认识到了原初对科学的描述中有根本性的错误,从而改变了原有的科学观。

罗杰斯认为原来观点的主要缺点在于把科学看作是在外面的某种东西,一种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的“知识体系”。“我曾经把科学想象成为一种对尝试性验证了的知识的系统化和组织化,并且把科学方法论看作是积聚这种知识体系并继续进行验证的社会公认的手段。”[5]“以这种外在的非当事人的方式去看待科学,那么就自然不会把科学看作是一种发现知识的崇高方式,反而认为它会导致个性的丧失,操纵的趋势,一种对我在治疗中经常体验到的基本的选择自由的否定。”

而事实上,罗杰斯认为,科学只能存在于人,所有的知识—包括科学的知识—都必然是人们主观认定可接受的东西。每一个科学的研究方案的创造性开端,探究过程以及尝试性的结论,这些都存在于某个人或某些人。“科学,还有心理治疗,以及生活中所有的其他方面,都植根于一个人直接的、主观的经验之中,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科学起源于内在的、完整的机体经验,这种经验只能得到部分的不完美的传达。科学是主观经验的一个阶段。”

为详细阐述科学是主观经验的一个阶段的观点。罗杰斯分别论述了主观体验在科学创造性阶段、假设的现实检验阶段、研究结果发现阶段、科学发现的交流、科学发现的应用等阶段中的作用。

1.首先,科学的创造性起源阶段,离不开个人主观体验。

科学的受孕期始于一个正在追求某种目标、价值、目的的特定的人,这种追求对他来说有着个人的主观的意义。不论他这种目标或价值观是出于好奇心还是兴趣或是其他什么,这种投身于科学的选择是主观的。他在投身于自己选择的科学时,将自己的整个机体完全地投入,并用机体的敏感性对在进行过程中假设的建立、难以言表的概念或未来的方向作出反应。“全部科学,以及每个科学研究项目,都是在直接的个人主观经验中,才有了自己的起源。”

2.现实检验阶段中,科学方法的作用在于核查人类的主观感知。

在这个阶段里,科学家要检验自己尝试着形成的假设、信念,就需要提供许多证据来反复检验科学猜测的正确性。人们需要使用科学累积起来的完备周详的方法,用可操作性的定义表述科学假设,用控制组编码帮助避免错误的推论。在这个过程里,科学方法尽可能地完善,可以包含各种理论体系,构成一个宏大的严密的框架,但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为人所用,科学方法只是一种防止科学家在科学创造过程中自欺欺人的程序,是以客观的事实来检验主观的假设,以使这个过程更加严格、严谨、严密。“科学方法是我们至今能够设计出来的最佳工具,其用途是帮助我们来核查我们人类机体对宇宙大千世界的主观感知”。

3.在科学研究的发现和交流中,主观性同样占有主导地位。

科学家有时会拒绝相信他自己的研究发现。有些科学家认为与其相信科学的方法,不如更多地信任他自身全部的机体反应。“这种科学家对自己或别人的研究发现表现出来的近乎固执的怀疑,可能会导致科学的新发现,也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失误,但是这种情形再次显现出在运用科学的过程中主观性所占有的主导地位。”在科学发现的交流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那就是“主体间验证”,如果某个科学家通过种种途径让他人了解自己在研究中施行的环节、步骤和理论,而且他人在了解之后认为是真实可信的,科学家的研究就得到了他人的认可。但是相反,如果除研究者相信自己的成果,而没有其他人相信,那么,在其他人眼中,这项研究要么是离奇古怪的非正常的东西,要么就是罕见的人类无法认识到的天才发现。而且科学研究的成果只能在遵循相同研究规则的并且在主观上愿意的人之间交流、验证,而这种遵循的原则和意愿从始至终一刻也不可能摆脱开人的内在经验。

4.科学的应用阶段,对科研成果的使用取决于人的价值取向。

对于科学研究结果的使用实质上一直是一个主观选择的问题,不可能将自己的经验拒之于意识之外。对自己经验全面开放的科学家,在应用自己的科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时,就有可能摒弃对人类和社会破坏性而保留具有建设性的选择。相反,如果科学家自身防御性地将自己的经验场封闭在意识之外,像希特勒、墨索里尼之流,就很有可能利用科学发现在相当程度上做出具有社会破坏性的选择。“所以,实际上,没有什么危险的‘科学'实体能够以任何方式影响我们人类的命运。具有危险性的只是人们自己。”

“科学不是非人的东西,而仅仅是个人主观生活的另一个阶段而已。”正是由于上述对科学观点的改变,罗杰斯认为找到了一条可以消弭“体证论者”与“科学家”之间冲突的思想路径,那就是将二者重新整合得到新的思路。“在两种原先被体验为相互冲突的取向之间,我目前能够达到的整合程度就是这样。”

三 简评

罗杰斯关于心理学研究方法、目的和意义的探讨实质上就是从对单纯的逻辑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质疑开始,最终将逻辑实证主义和人本主义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融主观经验和科学方法于一体的科学观点的全过程。

进行科学研究,方法问题很关键。传统心理学重视科学实证,对于意识问题始终没能找到有效的研究方式,从而忽视了本应在人类心理研究中占主要地位的关于意识的研究。而以罗杰斯、马斯洛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却大胆地提出要以人类的内心生活体验为研究对象,这是对传统心理学的一个极大的挑战和发展。尽管他们的工作还不是尽善尽美,但在研究意识经验方面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

在罗杰斯的理论论述中,认为研究人与研究物有着很大的差别,虽然两种研究都是对客体的研究,但是对“人”与“物”的研究应采取不同的方式。研究“物”时所需的客观观察可以不带有任何干预、偏见、情感,然而对于“人”的研究,是人对人的观察,主观之间的观察,往往容易由于不甚了解而造成错误。这就导致心理学的研究不可能完全采用类似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那种在实验室中观察小白鼠“刺激—反应”的方法。

面对传统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方法在研究人类主观直觉、内心体验等问题上的无助,罗杰斯没有停留在某种观点的表面现象上,他没有避开矛盾而是迎风而上,通过对实质问题的分析,指明了争论的焦点。

罗杰斯认为,科学植根于个人直接的、主观的、内在的经验之中,这种经验不是置于身外的客观材料,而是生活本身,是“我”所经历的情感和认知汇合成的整体的体验。一旦当“我”对某件事情感到新奇,就可以使用科学的原则和标准去进行观察。科学起源于人内在的、完整的机体经验,而不是某种非人的东西,“科学,在它起源之处,同样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我一你’关系”。同样,在改变人格的过程中,人是作为一个主观的人依靠主观经验才能进入某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对出现的问题可能会有赖于直接经验或是科学规则进行观察和判断,因此自主选择主观经验和如何选用科学方法同样重要。另外,如何应用科学方法获得知识,如何运用获得的知识,都是主观价值取向的问题。总之,无论怎样选择,都是主观自由的选择。

值得指出的是,罗杰斯上述科学观对科学家个人主观的作用有些夸大。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态度,他们还得受哲学的支配。”科学家是社会人,科学活动属于人类历史活动的一部分,科学家和他所从事的科学活动须服从于历史发展的规律。科学家个人的选择总是会受到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因素的制约,社会的发展规律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支配着人类的一切活动向既定方向发展,科学活动也不例外。因此,个别科学家的价值、目标选择,虽然在科学进行的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但对于社会发展规律来说其力量终归是微乎其微的,其最终取决于社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本身。

罗杰斯主张一门科学的方法应该与研究对象的特点相适应,从心理学角度上来看,应当看这项科学研究方法是否适应所研究的行为或心理现象,而不是看这种方法是否符合实验设计的规范来判断其合理性。在对人的行为或心理变化的研究中,主观经验和科学实证在心理学的研究中都应有其一席之地,都是不可缺少的。经验的研究应当放在主要地位,科学方法的证实应当起到使人们避免走弯路的作用,方法最终目的就是为研究服务的,不能为方法而方法。罗杰斯还提出一个设想“我们能不能建立一门心理的科学,或者行为的科学,它是由于在对整合的人(既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又是一个主观的存在)的研究中所遭遇的问题而成长起来的,而不是仅仅来自对牛顿式的科学的立意模仿”。

事实上,在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理论中,已经体现了这种将经验方法和科学方法的整合的思想。罗杰斯关于人格改变的实验不仅为他的人格理论提供了可靠的科学证据,而且,也为有关心理治疗的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使人格动力学尤其是人际关系中的人格变化可以得到科学的检验。

1.罗杰斯:个人形成论[M].杨广学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

3.Rogers,C.R.:Some thoughts regarding the current presuppositions of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M].Boston:Houghton Mifflin,1989:276—278

Review of Rogers’Man or Science

Zhan Weihong

Man or Science is a paper written by Rogers which is his many years experiences in psychotherapy and behavioral theory research.It is the conclusion of Rogers study on the behavioral science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ogers Man,or Science,the paper makes some comments on the essence of Rogers'people-centered therapy.

Rogers;the humanism;people-centered therapy

B849

A

1672-6758(2010)03-0037-3

詹伟鸿,硕士,助教,景德镇陶瓷学院思政部,江西·景德镇。邮政编码:333403

Class No.:B849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陈砚秋 蔡雪岚)

猜你喜欢

罗杰斯心理治疗治疗师
理查德·罗杰斯:建筑是最具社会性的艺术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父亲的形象
2020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开始招生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通过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教学评审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第8期课程班即将开始
精神分析心理学反移情概念的发展及应用
国内发展“婚外恋”心理治疗模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