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文化心理学及其本土化意义

2010-08-15赵欣欣姜永志

关键词:实证主义硬核心理学

赵欣欣 姜永志

论中国文化心理学及其本土化意义

赵欣欣 姜永志

文化心理学的兴起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主流心理学的衰落与心理学的文化转向给文化心理学的兴起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也给了中国心理学家重新审视中国心理学发展的机会。通过对文化心理学兴起的阐述来提出一些中国心理学在这种背景下的发展思路。

文化心理学;新视角;研究策略;本土化

“观乎人文,以文成天下”,中国文化一词便来源于此,它的意思就是文治与教化之意。叶浩生先生对当代心理学的发展做了较深的剖析,实证主义心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制于其方法,而显得力不从心,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受后现代主义哲学多元文化论的影响,心理学开始向文化转型,心理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主流心理学,主流心理学也看到了自己的一些局限性,一些学者开始自我反思。就在此时一方面实证主义的困境凸显,另一方面受多元文化论和文化哲学的影响,沉睡了100多年的文化心理学开始觉醒,开始作为一种心理学研究取向与主流的实证主义心理学开始一同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 中国文化心理学产生的现实意义

文化心理学的产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是对主流心理学的背叛,因为他们在哲学基础和方法论上是背道而驰的,另一方面则是对主流心理学局限性或是困境的的必要补充,它所研究的是实证主义心理学所看不到的或是所不愿触及的内容,因此是对其力不从心的必要补充。因而实证的科学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在一开始就不是对立的,文化心理学只不过是从心理学研究的新视角来为我们人类心理的优化做出贡献的一个心理学分支。纵览中国文化心理学文化的意旨,它是在反对主流心理学的霸权主义基础之上来建构的,主流心理学的哲学基础是秉承了自然科学实证主义的还原论、决定论、朴素唯物主义,其方法论是继承了自然科学的实证主义研究的客观性、可测量性、可重复检验性。一个世纪以来心理学就是在这种哲学基础和方法论的基础之上来开展研究的,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实证主义心理学独霸天下的背后也有着无尽的痛苦,即实证主义的局限性越来越凸显,其科学地位逐渐开始动摇,后继心理学取向或流派对其造成的冲击与影响要求它要重新整合或是反思其理论体系。那么中国文化心理学就是站在这样一种态度上来建构文化心理学的,其基本思路是从文化心理学对主流心理学的批判入手,引出文化心理学的元理论及其最基本的观点,之所以选择这个角度是因为,文化心理学所反对的就是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也是主流心理学的局限所在,而他反对的对立面就是他所要确立和坚持的。就是在这种批判与立论的基础之上层层递进逐步展开的。

二 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独到之处—“破”与“立”的关系

“破”与“立”是中国文化心理学的一个鲜明的观点,那么这种“破”与“立”是建立在对主流心理学尊重的批判基础之上来阐述的,其中包括五对“破”与“立”的关系,分别是“破”物性与“立”人性;“破”经验—理性理论模式,“立”文化研究范式;“破”本体论,“立”文化相对论与建构论;“破”二元论及相关假设,“立”关系论及相关假设;“破”自然科学模式,“立”人文科学模式,那么这五种关系讲究的是破与立的对立关系,“破”即批判和否定,“立”即重新建构,这里的“破”与“立”并不是说要全盘否定主流心理学的东西,在这里应该说是具有包容性,这种破与立是很容易使人误解文化心理学的破是完全的否定主流心理学的,其实不然,在这里更多的是对其尊重,是站在共同性的角度来阐述的,所以这里的“破”的真正含义是文化心理学揭示以往传统心理学的不足或是局限性,指出其所面临的困境,以一种新的视角审视心理学,对其内在固有的问题和矛盾进行批判和反思,即是有所指和针对性的,破也说明了文化心理学的批判精神和文化心理学自身的自觉意识,而立是说文化心理学积极主动地解决心理学理论中存在的问题,建构它认为合理的,体现了文化心理学的建设性,这五对关系是紧紧扣住了心理学的困境的,物性与人性是批判实证主义心理学只重物性而缺失心理学人性研究的。这是当代心理学研究中学者们探讨最多的,很多学者认为实证心理学与社会现实脱离,其研究没有现实性,缺少人性的研究。其他的对立关系也都是从中看到主流心理学的不足之处,而试图主张从心理学的另类新视角来进行研究的,其中就包括最本质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可以说这五个对立关系涵盖了心理学所有的方面,是全方位的改变,所以说文化心理学是要对主流心理学做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手术。

三 博采众长—中国文化心理学新视角的界定

文化心理学在形成之初就理论众多,各理论差异颇大,但是中国文化心理学家基本上都坚持相对主义立场,注重文化差异性,反对共同本质的实在的东西。主要的观点主要来自希维德尔、坎特、科尔和波依斯奇。希维德尔认为文化心理学是寻求永远不会忘记的,不可分离的,镶嵌在意义和资源中的心理,这些意义和资源是它的产物,同时也构成了它,那么这些意义和资源在他看来就是“近经验概念”,就是隐藏在人们行为背后的,不为人所意识,但是却支配其行为的观念,通俗的说就是人的价值观念,都是在无形之中文化的产物,无形之中支配人类行为的。坎特认为文化心理学是对刺激制度的反应,那么在这里的制度刺激也就是人类对事物所赋予的意义,同一个事物不同的文化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一样,这就是不同人对其赋予的意义不同所造成的。尽管表述是不一样的,但是几乎所有的理论都是持这样一种观点的,即人类对刺激赋予一定的意义,人们反应的不是刺激本身,而是刺激所被赋予的意义,还有就是都强调心理与文化的相互建构,人既是文化世界大厦的建筑师,同时又是这个大厦的砖瓦,人一方面根据自己的心理来改造世界,赋予世界新的意义,另一方面新的构成世界又会反过来再次影响人的心理,就是在这种相互构建之中形成的。根据以上表述,那么在这里我们可以把文化心理学这样表述,即文化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文化心理或文化行为的一门边缘性质的学科,所谓文化心理或文化行为,是指人在一定语境中所具有的对一定文化刺激所做出的该文化所规定的反应。那么这又与坎特所说的制度性刺激有一致性的,我们则认为文化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不断优化其自身的学科。这是基于一种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界定的,我认为这种优化从进化论上来讲,人类的一切生理和心理机能都是进化的产物,是不断适应的产物,人类的生物体结构是人类适应生存的产物,眼睛的产生原本是源自于一片感光皮肤,生存适应的需要使得它进化为人类服务的器官,同样文化心理作为近经验概念,作为制度性刺激隐藏在人类的行为背后,其最初的目的是更好地适应生存,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环境里,哪种近经验概念能够更好地使自身适应环境,更好生存和发展,那么它将以内化的形式逐渐累积并最终定型,化为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意识形态,这就是进化思想上的视角对文化心理学的解读。

四 研究策略的新视角解读

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自然科学的实证主义,坚持二元论、基础主义、本质主义和归因主义,在具体研究策略上强调客位研究、异文化研究和控制研究,坚持价值中立、客观性、可操作性原则,重视说明和预测,倾向于祛语境化研究,如没有语境的问卷法、实验室实验法。而文化心理学则站在新的人文视角上,突破传统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采用人文主义研究方法进行心理学研究,这些方法很多,主要有语境研究和生态研究、主位研究和不同文化研究、解释学方法研究。实际语境研究和生态学研究认为,任何研究都是在一定文化语境中进行的,都要受到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语境的影响,这就要求心理学研究要在现实的文化语境中进行,倡导心理学研究的生态化,注重心理学研究真实性、现实性,强调心理学研究必须由认为研究转向现实研究;主位研究是一种文化与社会现象的研究方法,其站在文化内部的立场上,以研究对象的的视角观察、分析问题,以研究对象的概念和标准处理和解决问题,实质上是认为文化心理和文化行为与当地的社会文化背景、地理环境和历史语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文化研究是相对于异文化研究而言的,强调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同质性,这种同质性使得研究者研究熟悉的文化就像自己认识自己一样,对于熟悉的文化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解释学认为人与文化传统的关系就是一种相互构建、相互解读的关系,也正是文化的这种符号化特点使人与文化传统之间建立的内在联系,使人对文化传统的意义解读成为可能,同时人也可以通过理解文化传统来解读人及其心理。因此,文化心理学更多的是从解释学的观点切入,通过解释学来建构文化心理学的知识体系。以上所说的研究方法是在实证主义心理学中看不到也想象不到的,这种研究方法更多的是基于文化的性质而言的,文化心理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它主要是以符号的形式存在,通过不同意义的赋予,使其具有特定的价值,它的这种潜在性和隐蔽性让我们在研究时更多的要从人或群体的内部意义上来研究,而不可能具有操作性和客观性[5]。所以大多研究都会采用这种人文的研究,但是我认为对于文化心理的研究有的时候还是应该与量化研究相结合,方法局限研究问题,但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人类行为背后的东西还是可以量化的,譬如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以量化研究来进行的,说明量化研究对于文化心理的研究还是具有相对意义上的有效性。

五 文化心理的本土化意义—硬核与保护层

李炳全在谈及文化心理学的结构时,认为文化心理学是具有硬核和保护层的结构的,硬核就是我们文化中最深层次的精神实质,是一种精神底蕴,它决定着隐藏在一个群体,一个民族背后影响人行为的内部动力是什么。硬核所具有的特性是最隐蔽性的、决定性的、稳定性的,他决定着我们的行为向何方向发展,决定着我们以何种方式对外界刺激进行反应。所谓的保护层就是在文化精神实质外层的,对硬核所具有的精神实质进行保护或者缓冲的,主要包括我们所受硬核所支配的外显行为,中国“孝道”、“面子”、“忍耐”等这些外显行为体现的深层次就是由硬核所决定的,是中国传统整体主义和和谐主义的体现。我们说他们的这种关系就像降落伞一样,人与降落伞的相互配合才得以生存,同样硬核与保护层就是处在这样一种相互关系之中。每一种类型的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是处在这种互动之中的,虽然文化符号所蕴含的意义单元不同,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按照进化论的思想,为了生存,为了进化,为了发展和优化,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种相互作用形式。中国文化的底蕴是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思想禁锢很深,中国文化体系整体上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因此,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研究要突出传统文化性,要注意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挖掘中国人的心理学思想,站在本土化、主位的角度来揭示中国人的心理现象、阐释中国人的心理机制才是中国心理学发展之出路所在。

文化心理学的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每种文化都有自身的特性,遵循自身群体发展的轨迹进行,其内部精神特质也是不同的,定型化的群体特征也是不同的,所以中国文化心理学想建立一种普适性的理论是不容易的。在我们看来,文化心理学建立的是本民族、本群里的人对自身文化特性的反应方式探寻,他的研究应该多元化,其哲学基础应该是多元化的,方法论也应该是汲取不同交叉学科的方法,但是在具体研究中应该体现其差异性,文化心理也可以说是群体性格,因此具有的稳定性是内化的结果,那么对这种长期积淀的稳定特质的研究就应该体现特色,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特色就应该是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为基础,结合现当代中国人的现状来进行有的放矢的心理学研究。

1.叶浩生:试析现代西方心理学的文化转向[J].心理学报,2001(3):270-275

2.叶浩生:多元文化论与跨文化心理学的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4(1):144-151

3.李炳全:文化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78-80

4.姜永志张海钟:文化心理学视域下的城乡文化心理差异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09(5)

5.纪海英:文化与心理学的相互作用关系探析[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10-112

6.李炳全:文化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50-57

7.杨国枢陆洛:中国人的自我:心理学的分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134-153

8.张海钟姜永志:试论文化心理学与区域心理学的差异及契合性[J].邯郸学院学报,2009(1):105-108

Discussion of the Emergence of the Cultural Psychology in China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Localization

Zhao Xinxin Jiang Yongzhi

The rising of cultural psychology have both the history and the practical reason,

The decline of main-stream psychology and the cultural turn provide a new opportunity for cultural psychology,and give a opportunities for Chinese psychologists to re-examin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sychology.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some idea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sychology under the emergence of the cultural psychology.

cultural psychology;new perspective;research strategy;localization

B84-05

A

1672-6758(2010)03-0035-2

赵欣欣,在读硕士,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2008级,辽宁·大连。研究方向:学习与认知心理。邮政编码:116029

姜永志,在读硕士,西北师大教育学院心理学专业2008级,甘肃·兰州。研究方向:理论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社会心理学。邮政编码:730070

Class No.:B84-05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陈砚秋 蔡雪岚)

猜你喜欢

实证主义硬核心理学
包容性法律实证主义、法律解释和价值判断
分析实证主义、法律现实主义和法律方法的未来
美国逃奴案审判中的法律实证主义——以首席大法官莱缪尔·萧的判决为例
硬核爷爷炼成记
“硬核”举措下的暖心举动
用“三个最严”彰显“硬核”担当
陕西制造需要“硬核”
《自杀论》研究方法分析——运用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