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模式研究基本问题的思考
——以大连教育学院现代教育服务模式研究为视角

2010-08-15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学院理论研究

张 杰

(大连教育学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辽宁大连 116021)

关于模式研究基本问题的思考
——以大连教育学院现代教育服务模式研究为视角

张 杰*

(大连教育学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辽宁大连 116021)

当前,模式研究方兴未艾。大连教育学院掀起了现代教育服务模式研究的热潮,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人对模式研究还存在不少模糊认识,所以有必要对模式研究的内涵、分类、必要性、环节等基本问题进行探讨,以澄清认识,推动模式研究深入进行。

模式;教育模式;研究

当前,各个行业、领域都在使用“模式”这个词语,模式研究方兴未艾。在教育领域,模式研究也同样成为被关注的热点。构建“为区域教育提供全面支持的现代教育服务体系”是大连教育学院自2005年改革转型以来一直追求的目标,几年来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果。为此,学院适时提出了进行现代教育服务模式研究的重要课题。全院掀起了模式研究的热潮,取得了可喜成果。模式研究将成为促进学院整体工作实现新跨越的崭新平台。同时也应看到,一些人对模式研究还存在不少模糊认识,我们有必要对模式研究的基本问题作以探讨。

一、模式研究的内涵

弄懂模式研究应首先从弄懂模式开始。“模式”一词最初使用于自然科学领域,其含义等同于模型,即“把某一个问题抽象为用公式、符号表示的问题,以求解。”[1]89随后被广泛应用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出现了经济模式、文化模式、政治模式等等。现代汉语词典对模式的解释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著名学者查有梁提出,“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与科学思维的方法。它是为解决特定的问题,在一定的抽象、简化、假设条件下,再现原型客体的某种本质特性;它是作为中介,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原型客体、构建新型客体的一种科学方法。”[1]90针对教育领域模式研究的状况,本文更倾向于选择这样的角度来描述模式:所谓模式就是用文字、图形等简化、精炼的方式将教育活动的主旨、策略、路径等主体内容加以呈现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它集中反映的是教育活动的内在结构和逻辑联系。[2]

模式是一个使用弹性较大的概念,从小的工作方式到大的发展状况都可以冠之以模式,直观、简洁地为使用者提供关于某一事件或事物的信息。“模式”概念被不同的使用者在不同的范围和层面上使用,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混乱。从教育领域的情况来看,对模式概念的使用按照使用范围大体上可分为:(1)宏观概念,如从全局的角度提出整体的教育发展模式。(2)中观概念,如学校领导提出各自的办学模式,某一方面的教育教学模式。(3)微观概念,如有教师针对自己的学科、学生实际,将自己的教学方式或方法概括为“四层次渐进式”实验教学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出现了一种将模式简单化的倾向,即只要在某一个概念或工作实践做法后面加上“模式”二字似乎就建立了一种模式,这种所谓的模式研究往往停留于经验总结,停留于表面架构的罗列,缺乏对模式的深层认识。虽然模式数量众多,但许多都是对既有模式的重复,或者翻新,模式成为一个装饰品,只要在已有的实践经验总结后缀以模式二字,似乎就提升了档次和境界,真正的模式研究渐行渐远。

二、模式研究的分类

模式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工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换句话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模式研究进行分类。

从研究目的来看,模式研究分为三种:一种是管理模式研究,即管理者为了管理的方便和高效,通过规划、部署的方式进行模式研究;另一种是实践模式研究,即某一领域从事实践工作的人为了工作实践的需要进行的模式研究,以其避免简单、重复性的劳动,提高工作效率;还有一种是理论模式研究,即理论研究者从事的相对宏观和抽象层面的模式研究,期待通过理论模式的构建为实际工作提供支持与指导。

从研究内容来看,模式研究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科学领域的模式研究,认为模式就是一套简约的、可重复的、可操作的结构和程序,强调的是简化与抽象化,具有确定性、可重复性,可以进行验证,这也正是模式研究的最初特征和价值所在;另一种是社会科学领域的模式研究,强调的是基于实践基础上的理解和重构,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验证性,主要是一种思维模式,这是将模式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在其使用和发展过程中内涵不断演化的结果。

从研究方式来看,模式研究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理论演绎式,即从一定的理论出发进行的理论推演,进行模式建构;另一种是实践归纳式,即从实践经验出发进行归纳式的模式建构。

从研究方法来看,模式研究可以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侧重于运用概括、分析、论证等方式来形成模式;定量研究侧重于用数据、公式、计算等工具来构建模式。

按照以上的类别划分,我们学院正在进行的现代教育服务模式研究基本上属于实践归纳式的实践模式研究,主要进行的是社会科学领域的定性研究。

三、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1.模式研究是提升工作能力的必要路径

学院定位于成人高等院校,作为高校的教职工,不仅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更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许多时候大家习惯忙于实践层面的工作而忽视理论提升。忙于实际工作无可厚非,但疏于理论上的提升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思维方式的固化,缺乏活力,影响工作的创造力,抑制工作质量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是一项永恒的事业,学院的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快速发展,对教师教育和专业教育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与教育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教职工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当下,以建设学院特色大学文化为动力,加强学院教职工队伍素质建设、提升工作能力是我们面临的紧迫课题,模式研究正是完成这一课题的必要途径。模式研究可以促使教职工重视对工作中的问题总结和经验积累,更加关注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并将目光汇集到新的探索上来,在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2.模式研究是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依托

自学院“十一五”规划中提出构建现代教育服务体系的目标以来,构建现代教育服务体系的实践取得了突出成就。随着现代教育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在很多方面具有了模式的特征,即形成了某些可以进行抽象概括的模式。这些模式可能是实际存在并已经在应用的,如果不对这些模式加以研究,就是对已有资源的浪费,也影响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模式研究是对工作实践中出现的具有常态性、规律性和重复性的东西进行科学总结,形成样式,促使工作过程更加规范化。模式提供的是方法和样式,是对类似工作的一种指导。有了一个良好的指导,就会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3.模式研究是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方式

项目管理是我院改革转型以来工作推进的重要形式。工作过程中的混乱和无序是妨碍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工作项目头绪多、涉及面较广的情况下,往往出现各个不同部门或人员关系混乱、责任不清、任务不明的情况,各个部门根据自己的设计和理解各行其是,工作重心出现偏差。结果该做的工作没有人做或者没有人愿意做,到最后找不到真正该承担责任的主体。通过模式研究可以明晰不同层级的部门或人员在整个工作流程中的角色和位置,明确各自承担的职责和具体的工作内容、工作成果要求,减少工作过程中的无序和混乱,推动整个工作的规范化,从而有效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4.模式研究是提升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

学院要在区域教师教育和专业教育服务方面进一步发挥统领作用,为推进大连全域城市化和教育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必须全面提升教师教育和专业教育服务的质量。学院进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近30年的探索,创造并承载了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财富,走在教师教育的前列。学院拥有一个具有丰富经验的研训教师队伍,他们与基层中小学联系紧密,突出学科理论的实践性和草根化。如果能够利用这些宝贵的人力资源,把他们的经验转化为模式迅速推广,将会成为学院对区域乃至全省、全国教师教育的巨大贡献。增设的专业教育服务部门是学院2005年改革转型以来的一个特色,在近几年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模式研究,实现对自身工作和服务模式的提炼,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四、模式研究的基本环节

1.确立主题

模式研究不是随意而为的,它需要围绕特定的主题思想来进行。主题思想的选择既要符合时代精神,又要切近教育实际,更要突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当前教师教育发展面临新的形势,不断涌现的现实问题给现代教育服务模式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比如一些模式研究着眼于教师素质的提高,一些模式研究定位于促进薄弱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一些模式研究直接以教师培训为题。对大多数模式研究者来说,主题的选择不一定按时间顺序。有的是以实践结果为出发点,通过对实践的总结进行模式研究;有的是先有了主题方向选择,然后着手实践探索;也有的研究者是在这两者之间经过若干反复,才最终确定模式研究主题。不管顺序选择如何,主题的选择与确立是模式研究最基本的环节,它是贯穿整个研究过程的灵魂。

2.积极实践

如前所述,模式研究有两种不同的方式:理论演绎式和实践归纳式。如果模式研究采用的是先有理论假设后进行实践的演绎式,那么就要形成细致清晰的实践方案,组织教育工作者进行积极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正既定的理论假设;如果模式研究采用的是先有实践后进行总结的归纳式,那么就要充分利用教育工作者的实践经验,最大限度地收集实践材料,吸收和借鉴实践经验,初步整理形成教育实践和模式研究主题之间的关联性材料。不论采取何种形式,这都将是一个十分艰苦的过程。对于现阶段学院的现代教育服务模式研究来说,大多遵循的是经验研究的路线,是否拥有扎实的实践基础显得至关重要。

3.思维转化

大多数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一些实践经验,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具有对实践经验进行模式研究的能力,因为从实践到理论需要经历一个思维的锤炼过程。它要求研究者对具体实践进行概念性描述,并提炼出其内在的逻辑关系。由实践到理论的转化,对研究者特别是从事具体实践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转折性意义。很多有经验的教育实践者将所谓的模式构建等同于经验总结,正是没能完成这种思维转化的结果。“‘模式’的重要特征首先是它的理论性。要准确把握模式中纷繁复杂的要素及其组合结构,就要重点理解其思想观念和指导理论,因为观念和理论提示了各要素的趋势和倾向,对各要素作了质的规定,使各要素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3]

4.构建模式

这是模式研究的关键阶段。首先,要抓住模式的要素,提炼出模式的基本概念,筛选出对整个模式具有支撑作用的基本要素。其次,要把握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出简单明晰的关系框架。再次,用文字、图形等合适的组合形式或结构形式将其表达出来。还有,就是要形成完整的模式体系。最后,选择精炼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模式内涵的阐释和表达。将思维转化的成果用简明、精炼的方式表达出来,是模式构建的本质所在。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完善所提出的模式,使之变得丰满、充盈。

5.反复论证

模式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反复锤炼、不断修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研究者对模式的功能定位、建构方式、核心概念的使用等诸多方面进行反复斟酌。这一过程需要模式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进行充分的沟通,通过思想的渗透、思维方式的互补来完成论证,提升研究成果的品质。这一过程也是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模式研究成果的过程。理论不管多么精美,都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不存在完美的模式,即使是接近完美的模式,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中也会有不同的需要,需要不同程度的调整。

[1]查有梁.什么是模式论[J].社会科学研究,1994(2).

[2]胡宁生.社会转型时期公共政策创新模式研究[J].公共行政,2010(5):49.

[3]王冬凌.“以师为本”的教师培训模式:内涵与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0(10):69.

[责任编辑:阅力]

Thoughts on Essential Questions of Mode Research——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Dalian Education University Modern Education Service Mode

ZHAN GJie
(Education Policy Research Center,Dalian Education University,Dalian 116021,China)

Nowadays,Mode research is in the ascendant.Dalian Education University sees the upsurge of modern education service mode research and gains many great achievements.Meanwhile,we need realize that some people are still not clear about mode research,so it is necessary to discuss the content,classification,necessity,links etc.of mode research,thus we can clarify misunderstanding and promote mode research further ahead.

mode;education mode;research

G40-03

B

1008-388X(2010)04-0025-03

2010-07-15

大连市社会科学院2010年度立项课题(10DLSK053)阶段成果。

张杰(1973-),女,辽宁绥中人,副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学院理论研究
初等教育学院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学院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