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检索与应用课程教学研究

2010-08-15郑学伟景秀丽

电大理工 2010年3期
关键词:信息检索检索报告

郑学伟 景秀丽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 沈阳 110034 )沈阳师范大学( 沈阳 110036 )

0 引言

《信息检索与利用》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本科专业教学课程,笔者在担任本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根据本课程的特点与学习者的特点制定了新的培养方案。新的培养方案强调素质教育、自主学习、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曾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过辉煌的历史,然而,到了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传统的课程结构显然已难以满足现代需求。以前我们使用的教材主要是一些介绍著名手工检索工具使用方法为主要内容的,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检索内容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如何让对课程改革进行探索。在分析比较了国内外图书馆用户教育的情况后,我认为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

1 教学设计

基于信息素养所包含的丰富内容,我们将其融入到信息检索与利用的课程教学中。所谓信息素养,根据美国大学与研究型图书馆协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标准,是指查找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它包括认识各种信息源、能够检索、评价和使用信息。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 意味着具有信息交流的能力、批判性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已经为终身学习做好了准备。

教材中步进教程是核心模块,包含了全部教学内容为基础知识篇、检索应用篇和网络检索篇。所包含的基本知识点为文献的基本知识、文献信息检索原理、计算机信息检索基本知识、数据库系统的介绍、特种文献检索、事实与数据的检索、网络信息检索。习题与答疑模块和实习检索模块则是教学辅助模块。其中,习题与答疑模块,以问题的形式列出每一章的知识要点,用于帮助学生复习并掌握某一教学单元知识。实习训练模块由实习报告、检索参考题和综合题构成。

1.1 实施方案

目前,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为 36学时,9次课。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课程讨论、课程报告并重,教学安排为:课堂讲授7次,撰写课程报告1次,课堂讨论与交流1次。形成性考核成绩根据平时作业及课程报告来评定,分为优秀,及格与不及格。除第一次课和最后一次在教室上外,其它均在计算机实习室上。课堂讲授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为文献检索的基本概念及方法;各种文献信息源及特点;典型数据库的使用以及文献检索的难点—检索技巧。其它内容为自学内容,学生根据所提供的资料进行学习。在介绍数据库使用时,采取现场教学的方式,边讲边练。为了保证教学效果,事先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开展课程讨论。讨论包括自学的内容、作业中所遇到的问题、数据库的使用、其他课程学习中所遇到的资料查找问题等。

1.2 实验报告

报告是对学生信息检索与利用技能的综合考查,它包含 内容选题简介、文献检索过程、资料整理、阅读与汇总、重要参考资料列表等。

报告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具体来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选题,自愿组成小组,共同查找资料、汇总与整理资料、完成课程报告。

1.3 讨论交流课

让课程报告优秀的同学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介绍文献检索与资料阅读的经验,解答其他同学的提问。最后由教师结合课程报告进行讲评。

2 教学效果评价

在对图书馆资源及网络资源的特点进行讨论时,同学们通过比较得出了以下结论:图书馆是学术资源的中心。网上信息非常丰富,但信息的筛选是一个问题,尤其是信息的可靠性需要仔细判别。很多同学在自己的课程报告中,对文献检索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全面的总结。结合自己的检索过程,说明了如何从检索结果中选择检索词;如何根据检索结果的情况来选择数据库;如何利用查全率和查准率两个指标来分析评价检索结果,并制定一个合理的检索式。如利用数据库的检索功能获得相关的文献。利用数据库的自动推送功能,获得最新的研究信息;巧用文摘数据库,如Web of Science的数据分析功能,Ei Compendex二次检索功能来查找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重要的研究机构等。学生在课程报告中,能有效地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论点展开的依据,并在报告中正确地列出参考文献。科学研究是在继承和借鉴他人研究和发现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新探索的过程。文献资料作为前人研究成果的记录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有同学在课程报告中谈到了学习收获-对文献资料在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性的认识时,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

3 结束语

在处于网络时代的今天,信息检索课担当着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任务,是高等学校提高学生信息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创新能力的主干课程之一。随着信息检索课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合理安排教学检索任务和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将是今后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引入模拟的研究过程:选题-查找资料-资料汇总与整理-撰写报告-与他人交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协作的精神。由于课程学习有所获取,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1]刘润玲.高校《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教学质量问题.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2]韩亚兰.关于网络信息检索的教学研究现代情报,2005(1)

[3]许运华,张洪星.探析高职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教育与职业,2007 (3)

猜你喜欢

信息检索检索报告
报告
医学期刊编辑中文献信息检索的应用
在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开设信息检索课的必要性研究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基于神经网络的个性化信息检索模型研究
报告
报告
公共图书馆信息检索服务的实践探索——以上海浦东图书馆为例
国际标准检索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