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商业银行发展物流金融的基本思路探讨
2010-08-15黄茂海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保险教研室福建福州350000
○黄茂海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保险教研室 福建福州 350000)
新时期商业银行发展物流金融的基本思路探讨
○黄茂海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保险教研室 福建福州 350000)
现代物流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持,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及政策的逐步开放,使物流金融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成分。本文主要从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物流金融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以及物流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对商业银行发展物流金融进行SWOT分析,提出了商业银行发展物流金融的基本路径,主要有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银行体系,建立市场资金反馈系统,开展统一授信方式提高物流金融效率,加强物流金融的人才培养等路径,以期为商业银行发展物流金融提供可行性的思路。
商业银行 物流业 金融机构 物流金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及金融国际化趋势的进一步加深,金融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物流金融这一处于旺盛成长期的金融创新业务,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当前关于物流金融的理论研究也有一些成果。邹小芃和唐元琦首次定义了“物流金融”的概念,就是面向物流业的运营,通过开发、提供和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资金和信用的运动,达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机统一。徐莉和罗茜等也探讨了多项服务于一体的物流银行业务模式。谢志忠和陈乐群等分析了物流技术落后已成为农产品物流科学化的一大制约因素。陈祥锋和朱道立等提出了提高商业银行发展物流金融效率的措施,主要有对客户的信用管理以防范金融风险,开展统一授信的方式提高物流金融的效率,实施有效的过程监控等手段。国外的Don P.Holdren和Craig A.Hollingshead等却把存贷控制问题与公司财务管理和商业借贷结合在一起分析,提出存贷管理方式会影响企业的营运资本成本,商业借贷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种类的存贷确定相应的存货融资的风险和收益。物流金融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之必要,且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开展物流金融服务是实现供应商、采购商、第三方物流公司和银行多赢的有力手段。
一、物流金融的现状分析
1、物流金融的发展背景。物流金融是物流与金融相结合的产品,其不仅能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经营利润,而且可以协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物流金融服务将开国内物流业界之先河,是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一次革命。
物流金融对于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可以提高企业一体化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的业务规模,增加高附加值的服务功能,扩大企业的经营利润。对于供应链企业而言,物流金融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可以降低企业原材料、半成品和产品的资本占用率,提高企业资本利用率,实现资本优化配置;可以降低采购成本或扩大销售规模,提高企业的销售利润。对于金融机构而言,物流金融服务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扩大贷款规模,降低信贷风险,甚至可以协助金融机构处置部分不良资产,从而实现供应链“共赢”目标。
物流金融产生是诚信的需要,在一个完全诚信的社会里,不一定需要物流金融。在国内,由于中小型企业存在着信用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所以融资渠道贫乏,生产运营的发展资金压力大。金融物流服务的提出,可以有效支持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活动。另外,物流金融可以盘活企业暂时闲置的原材料和产成品的资金占用,优化企业资源。同时当金融机构创新意识也不断增强,当前金融机构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在竞争中获得优势,金融机构,比如银行,不断地进行业务创新,这就促使了物流金融的诞生。物流金融可以帮助银行吸引和稳定客户,扩大银行的经营规模,增强银行的竞争能力;可以协助银行解决质押贷款业务中银行面临的“物流瓶颈”——质押物仓储与监管;可以协助银行解决质押贷款业务中银行面临的质押物评估、资产处理等服务。
2、物流金融的发展历程。国际上,最全面的金融物流规范体系在北美(美国和加拿大)以及菲律宾等地。以美国为例,其金融物流的主要业务模式之一是面向农产品的仓单质押。仓单既可以作为向银行贷款的抵押,也可以在贸易中作为支付手段进行流通。美国的金融物流体系是以政府为基础的。早在1916年,美国就颁布了美国仓库存贮法案(US Warehousing Act of 1916),并以此建立起一整套关于仓单质押的系统规则。这一体系的诞生,不仅成为家庭式农场融资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提高了整个农业营销系统的效率,降低了运作成本。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物流业务开始的较晚,业务制度也不够完善。非洲贸易的自由化很早就吸引了众多外国企业作为审查公司进入当地。这些公司以银行、借款人和质押经理为主体,设立三方质押管理协议(CMA),审查公司往往作为仓储运营商兼任质押经理的职位。通过该协议,存货人,即借款人在银行方面获得一定信用而得到融资机会。此类仓单直接开具给提供资金的银行而非借款人,并且这种仓单不能流通转移。
3、物流金融的发展趋势与前景。近年来,供应链金融服务在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一方面,它加速了供应链贸易流转,促进了物流增长;另一方面,有效的金融安排大大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疏通了资金循环,完善了资金链,消除了资金流通中的瓶颈现象。物流公司在货运代理与货物监管方面的优势为银行融资建立了强有力的防火墙,达到了客户、物流企业与银行的共赢。在中国物流金融服务的推动者则主要是第三方物流公司,物流金融作为一种较新的金融及物流创新服务产品,目前市场处于加速上升状态,也成为国内银行业务发展的一种趋势。但是中国物流金融业务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主要是从事单一货物质押,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向更深入的供应链物流金融服务发展。当前物流金融业务发展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种趋势:第一,从静态质押监管向动态质押监管发展。所谓静态质押监管是这批货质押后不再变动,一直到质押期结束才放货。事实上这种静态的情况是很少见的,因为很多企业都要不断地进行生产、不断采购原材料、不断出货、生产,这就是不断提货的过程。这就是一种动态的变化。所以目前我们执行的项目中大部分都是动态的。第二,从流通型客户向生产型客户发展。最初客户主要是流通型的贸易商,现在有一些中型或者中型以上的企业需要大量的生产型资金发展业务,所以我们的生产型客户逐渐增加。第三,从现货质押向买方信贷发展。这个发展的趋势实际上就是从第三方发展到第四方,也就是过去的融通商、保兑商的形式。贸易商、供应商、监管方、银行四方合作的业务模式,同时,向更多参与者发展的趋势很明显。第四,从单一环节向供应链全过程发展。由于有了供货者的参与,就有可能从供货方出厂门那一刻起,把货物监管到交给客户手上,全过程的监管发展也比较迅速。
二、物流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1、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落后。第三方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中国第三方物流起步较晚,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改革开放以前,涉及物流的各个环节,包括运输、仓储、配送环节等都是通过计划手段按行政部门、行政区划管理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逐步转型,整个生产、流通和消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内从商业、物资储运企业改造、运输与货运代理延伸等,出现了不同形式的物流服务企业,但是物流的观念尚未在工商企业中得到普及,物流服务企业提供服务的质量不高,数量有限。同时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偏小,管理水平不高,利用现代技术程度低,服务功能单一,缺乏管理人才等导致第三方物流企业难以发展。
2、物流金融服务不规范,效率不高。由于物流金融服务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时间不长,还没有制定相对科学、合理、统一的作业规范,物流企业和银行没有统一标准可以参照。银行没有专门针对物流金融信贷业务的操作规范,还是运用一般信贷操作流程规则来办理物流金融信贷业务,致使物流金融信贷业务手续异常繁琐,效率低下。同时,由于物流企业银行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没有办法在实施物流金融业务时实现协同信息化,及时进行信息的沟通和共享,以及银行对业务的监管和客户对服务过程的跟踪,影响了物流金融业务实施过程中对风险的反应和处理效率,客户的服务质量不高。
3、物流金融人才严重匮乏。西方国家物流业和物流金融业务蓬勃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拥有大批的精通物流、金融、法律,具有创新意识的专业人士。而我国,由于现代物流发展的历史只有20多年的历史,人才匾乏的问题相当突出。懂物流管理和经营的人才缺乏,而懂物流金融的人那就更寥寥无几了。因此,在金融领域,熟悉国内外金融知识而懂得物流业务开展工作的双专业人才将是市场的抢手人才。
4、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我国目前只有《合同法》和《担保法》中的某些条款才能够作为法律上的依据来判定相关业务纠纷的法律属性,以及2007年10月1日执行的《物权法》虽然扩大了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但有些条款还不适合物流金融实际业务的开展。而且处理业务纠纷时多采用的是法律程序,这样不仅执行过程低效,成本高,更为严重的是存在着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使债务人违约时使债权人损失很大。我国还处于物流金融业务的初级阶段,相应的担保文件如仓单,不标准且缺少流通性;参与物流金融业务的物流仓储企业鱼龙混杂,缺乏相应的行业规范,甚至出现了借款人与物流企业联合欺诈银行的现象。
三、商业银行发展物流金融的SWOT分析
中国银行业二十年的改革发展,不仅增进了中国银行业的经营效率,而且较好地适应了宏观经济体制改革,满足了国家经济发展对银行业的要求,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随着当前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商业银行为了提高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可以发展物流金融业务,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发展物流金融也有优势劣势,也存在机遇和挑战。
1、商业银行发展物流金融的优势分析。随着当前经济飞速发展,商业银行可以利用本身的优势,继续扩大服务面,发展物流金融,可以为商业银行开发新客户,尤其是培育了优质客户。同时利用简便快捷的收付款服务优势,为物流客户解决付款信息和销售资金速到账等问题,具体包括票据托收、代收缴费、代发工资服务等,例如建设银行为戴尔计算机销售网络建立的资金归集网络,这其中包括两个管理重点:一是资金流,即销售货款的快速回流;二是信息流,即付款信息的快速到达。商业银行作为资金流动的枢纽,在同物流企业建立长期稳定业务关系的同时,还可以提供延伸服务,拓展与物流企业相联系的上下游优质企业,使得生产企业、物流企业、零售商或最终消费者的资金流在银行体系内部实现良性循环,得到较好的投资收益。
2、商业银行发展物流金融的劣势分析。在当前经济水平,商业银行可发挥特有的优势为客户服务,物流金融能将商业银行创造存款倾向的能力与及时掌握信息的优势结合起来,在提高物流企业运作效率的同时,为企业提供理想的融资方案,形成高效的资金管理机制,实现互利共赢目的。现代物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一些物流操作不够规范,物流存在一定的风险,商业银行可根据现代物流业资金流量大、布点多元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等特点,可以为其提供多方位的资金结算服务。例如中国诚通集团(CCT)所属成员企业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在中国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最早、规模最大,其仓库网络遍布国内各主要城市,商业银行为其提供多方位的资金结算服务,良好的市场品牌、规范的管理经验,便捷的金融服务,是其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3、商业银行发展物流金融的机遇分析。改革开放以后,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当宽松的大环境,各企业之间优化结构、增强竞争力,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且对国家一些基础设施的信贷投放基本处于敞口状态,尤其是作为物流业命门的交通运输行业,一直是商业银行重点支持的对象,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竞相争夺的优质客户。机遇促进了物流金融的发展,而物流金融的发展为商业银行完善现代结算支付工具,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创造了机会。由于物流与金融的结合,产生了许多跨行业的服务产品,相应地也就出现了对许多新金融衍生品的需求,同时物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稳定的现金流,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特有的创造存款货币优势,为物流企业提供高效的理财服务,从而获得相关收入。例如深圳发展银行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了三大类共30多项产品、服务,任何一个供应链节点的企业,都可以选择自己合适的产品,数百家中小企业分享到了融资便利与物流增值,深圳发展银行也获得了新的客户与利润增长。
4、商业银行发展物流金融的挑战分析。物流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与人民生活相连接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供应和保障链不能缺少的行业。物流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生存,现代物流是现代人类社会全部经济活动的连接纽带和服务平台。但是目前物流业供需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粗放经营的格局尚未根本改观,大多数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仍然不高;同时,物流行业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经营中不规范操作的现象仍很严重,许多物流业管理者思想观念陈旧,专业知识匮乏等问题也严重制约了物流行业的发展,而金融机构本身的道德风险和信息不对称风险,金融衍生工具发展迟缓等也阻碍了物流金融的发展。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物流金融可以将物流企业与银行、生产商、经销商等外部企业的资源整合起来,使得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物流金融构建起来网络结构中得到充分的流动和整合,实现社会物流系统总成本最低。
四、商业银行发展物流金融的基本思路
经过对商业银行发展物流金融的SWOT分析,针对商业银行本身的优势,以及外界的机会,商业银行应该抓住机遇,积极迎接挑战,充分发挥本身的优势,弥补劣势,促进中国物流金融的稳定健康发展。为此,提出了一条商业银行发展物流金融的基本思路。
1、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资源整合。运用资本营销手段,以资产重组、投资参股、资产并购、产权置换、发起或借壳上市等多种方式迅速扩大自身的规模,快速增强实力和扩大市场份额;发挥集团优势,开展多元化经营。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连接产需,必须延伸出去获得能量,紧紧联系生产一端,争取直接掌握甚至控制一批关键性的、在市场上知名度高的产品,取得市场竞争主动权。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要走工、商、贸相结合的道路。只有如此,企业才会有长足的发展后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开展统一授信的方式提高物流金融的效率。统一授信就是银行把贷款额度直接授权给物流企业,再由物流企业根据客户的需求和条件进行质押贷款和最终结算。物流企业向银行按企业信用担保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提供信用担保,并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企业提供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银行基本不参与质押贷款项目的具体运作。这有利于企业更加便捷地获得融资,减少原先质押贷款中一些繁琐的环节,也有利于银行提高对质押贷款全过程的监控能力,更加灵活的开展质押贷款服务,优化其质押贷款的业务流程和工作环节,降低贷款的风险,从而提高物流金融服务效率。
3、加强物流金融人才的培养。针对中国物流人才紧缺的现状,应加大人才培养。一方面应积极进行先进的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知识、电子商务、金融、贸易经济、信息管理等知识的培训。对物流从业人员,可通过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学校培养与在职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物流企业与科研院的合作,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另一方面要形成较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系统。在大学和学院设置物流管理、金融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一定规模的研究生教育系统。通过多个层面的教育与培训,可以为中国培养出大量的各层次、各方面的物流专业人才。
4、政府要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完善法律法规,规范物流金融业务。在法律约束的同时应该建立由中央银行和物流管理委员会牵头的宏观管理机构,对业务实行规范管理,并制定合理的惩罚程序和措施。建立完善的企业风险评级体系和信息系统。首先,银行和物流公司应该建立统一并且规范的信息系统,将客户资料、信用情况、产品信息等一系列信息指标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形成联网操作。其次,在信息体系之上建立风险评级体系,针对指标和数据以及专业部门的实地考察、业务监管进行信用评级,并且事后备案,以减少风险。政府要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为发展物流金融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五、结论
物流金融对于企业、物流公司和金融机构来说都是一个新的领域。中国物流金融正处于开展的良好时机,这是中国物流金融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实践经验不断总结,国家法律政策逐渐扶持的结果。当然,物流金融的顺利开展也需要政府、物流企业、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这种新兴的业务在给商业银行提供诸多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本文通过对物流金融理论进行梳理,识别了商业银行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利与弊,并针对这些利弊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为商业银行从事物流金融业务提供一些运作思路。希望对商业银行从事物流金融有一定的启发,同时一些新的对策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1]邹小芃:国内物流金融研究综述[J].商业经济研究,2006(36).
[2]谢志忠、陈乐群: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中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探析[J].科技和产业,2007(3).
[3]王国文: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内涵与发展趋势[J].现代物流,2003(5).
[4]徐莉、罗茜:基于物流信息平台的金融创新——物流银行[J].物流技术,2005(6).
[5]唐少艺:物流金融实务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2).
[6]王红梅、王玉忠:中国物流业发展与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研究[J].物流科技,2007(4).
[7]张臻竹:物流金融的发展分析[J].物流经济,2004(4).
[8]李碧珍:中物流金融的现状与发展探索[J].上海金融,2005(12).
[9]何燕:金融机构发展物流金融所面临的困难与对策分析[J].物流平台,2007(9).
[10]姚莉:浅谈物流金融与多方共赢[J].华北金融,2006(7)
[11]孙颖:浅析物流金融风险[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3).
[12]周阳、邓金娥:银行从事物流金融逞作模式初探[J].物流科技,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