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部控制制度下的高校财务管理
2010-11-14金凤友
○金凤友 陈 江
(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基于内部控制制度下的高校财务管理
○金凤友 陈 江
(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校财务活动日趋多样化、复杂化,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置和运行,是提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内部控制 高校财务 管理
一、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费用支出失控,管理混乱。高校经费紧张和乱花钱现象共存,采购时暗箱操作,没有透明度,所采购的设备材料等或有质量问题,或价格过高,或过剩,造成实实在在的浪费;有的学校为了搞活经济,允许部门开支有一定比例的业务费用,但对这部分费用的适用范围无明确规定,更无约束监督机制,导致跑、冒、滴、漏;办公经费流失严重等现象。第二,资产管理薄弱。许多学校由于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机构尚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完善和管理责任不明确,从而造成物资购销制度缺乏,教学科研设备的购置、验收、保管、运输、付款等职责未严格分开,再加上经济往来中审查制度不健全,账务处理不当,产权关系不清晰,重钱轻物,重购轻管,导致部分国有资产流失。第三,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部分高校财务人员、业务经办人员利用内控制度不严的漏洞,挪用、挤占资金,利用虚假发票套取学校资金等。
二、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现状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西方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思想早在西方18世纪产业革命后期就产生了,经过西方企业界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和探索,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目前,内部控制已是西方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信息产业十分发达的西方国家,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促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对于防范舞弊、减少损失、提高资本的再生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我国,对财务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有一定的研究,2001年3月财政部出台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但是,这些研究主要偏重于企业方面,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研究则刚刚起步。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主体,即财务内部控制设计、执行和考核评价的主体,是高校内部的党政领导、职能部门及其有关工作人员。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客体是高校内部的经济、业务管理活动。为了控制客体,即控制学校内部的一切教育事业活动、财务收支活动,就必须针对其具体环节,建立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一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程序和方法,使之能严格按照计划规定的预期目标,有秩序、有效率地进行。
三、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是指高校为了保证业务活动(教学、科研、管理等)的有效进行和高校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与舞弊,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及财务管理的有效,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综合、计划、调整、评价而制定的制度、措施及程序。完善的内部控制不仅能查错防弊,更重要的是能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率和组织机构的有效经营。新修订的《会计法》十分重视内部控制问题,在第27条中明确规定了内部监督(即内部控制中的会计控制)的基本要求。然而,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大多数高校在发挥内部控制作用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问题。研究高校内部控制的理论与实务就成了最紧迫的课题之一。
高校内部控制包括高校内部财务控制和高校内部管理控制。前者的目的是保护高校资产,检查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后者的目的是提高设备、资产的使用效率,促使有关人员遵守既定的管理方针。随着高校的发展,高校的设备利用、财务管理不善等问题逐渐增多,建立有效的高校内部治理机构,完善和加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越来越重要,它可以保护高校资产安全完整、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可靠、保障经济活动协调有效运转。而形成内部自我调节和控制系统,是完善高校治理机构的具体政策和程序,对高校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1、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程序和方法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程序和方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需要根据单位业务类型和规模设计会计机构,从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且内部分工应该具体明确;其次通过设计会计科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来进行会计核算的财务内部控制;最后需要通过设置高校的采购、筹资与投资、基础建设等方面进行内部控制。会计机构的设计是会计制度在组织上的落实,它涉及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的内部分工。各高校的经营状况千差万别,会计机构的设计也不可千篇一律。它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要与单位业务类型和规模相适应;要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内部分工应明确具体。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工具,它对会计核算和加强生产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也就是说,会计科目是对各种各样的经济业务进行科学分类的名称,即把经济业务按其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类,每一类都给一个名称,就是会计科目。高校采购的内部控制是为了加强学校管理,保证资产购进、存储和使用业务的正常进行,揭示和防止差错与弊端,高校应该根据国家有关财经制度的要求和实物管理的需要,建立资产购进环节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高校筹资与投资的内部控制是单位重要的财务行为。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现代制度的建立,使得学校拥有理财自主权;我国金融环境日益改善,为资金运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对筹资和投资活动的可行性、业务分工、原始凭证、会计核算等方面进行控制。高校基建工程的内部控制是对基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评价,同时也是对基建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2、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方式
(1)高校预算内部控制。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预算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逐级上报、审核、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财政计划,所以,一般来讲高等院校预算主要是部门预算。图1为部门预算基本框架。
图1
部门提出预算之后,提交上级部门,财务部门根据部门预算编制出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同时对预算进行审核。部门预算的编制要同国家的法规政策一致,要同部门的实施目标一致,要做到合法、合理、真实。一方面要满足部门开展业务活动的资金需要;另一方面要本着勤俭节约、讲求效益的原则,严格控制支出。然后提交财政部,财政部本着“量力而行、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对各部门建议数进行了审核,根据财力,综合平衡。财政部审核的内容包括:对部门预算合法性进行审核;审核部门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对部门预算的合理性进行审核。然后财政部向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预算工作委员会通报有关中央预算编制的情况,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一个半月前,将部门预算初步方案提交财政经济委员会,由财政经济委员会对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中央预算草案的主要内容进行审核。
(2)高校资产内部控制。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需要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益,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效益型高校。高校资产是高校重要的经济资源,是进行教学、科研等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高校所拥有资产的数量以及每年新增资产的数量,也分别是评价学校综合财务实力强弱和办学效益高低的重要指标。资产内部控制针对不同的资产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学校在管理好这些财产的同时,还必须对学校的资产做好经营和保值增值管理。
(3)高校成本内部控制。高等校成本控制以实现最佳财务成本目标,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运用现代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对高校业务活动的资金运动及其结果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高校的成本控制主体为了对其成本控制对象进行有效的控制,一般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全面性原则;可控制原则;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原则;例外管理原则;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职能控制原则;目标管理原则。
(4)高校财务人员培训与管理。会计人员作为特殊从业人员,既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也要有较强的政治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在我国目前会计学历教育还不十分发达,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较低,法制观念不强的情况下,应当借助必要的外部力量,促进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重视和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培训,督促会计人员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
(5)高校财务分析与评价。高等校财务分析是以高校的财务报表等核算资料为基础,对高校财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研究和评价,以分析高校在经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及发掌趋势,为评价和改进财务管理工作,并为未来进行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高校财务评价是通过建立反映高校财务状况的指标体系,构建综合评价模型,计算综合评价值,以进行比较与排序的一种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它不仅要对高校财务活动过程做出总体性的量化描述,而且要从整体上把握其活动过程的主要问题,分析研究其产生的主要矛盾,以便于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进行财务评价,首先必须明确评价的目的,即通过评价解决什么问题。高校财务评价目的一般有:高校偿债能力评价、高校获利能力评价、高校经营能力评价、高校财务状况评价的总体评价等等。在评价中,一般将对评价目标视为总目标。根据对评价目标所确定的被研究对象本质特征的正确认识,可将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正确地分解为若干部分,进而正确地把握总体各个部分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并将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视为子目标。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高校为了能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就必须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的总目标下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努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使财务管理在体制上更趋成热、在机制上更加有效,使高校成为一个资源配置合理、资源充分利用的节约型、效益型高校。
[1]安川金、董玲:高校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7).
[2]许江波:财政预算管理改革与高校责任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2).
[3]李颖:规模扩展背景下高校筹资的研究[J].中国市场,2007(18).
[4]王靖:对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及职务犯罪预防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