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金库”的现状、危害及治理对策的思考

2010-08-15张妙凌

当代经济 2010年24期
关键词:小金库单位企业

○张妙凌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8)

“小金库”的现状、危害及治理对策的思考

○张妙凌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8)

近年来,尽管纪检监察部门和有关单位对机关、团体、企业和事业单位违反国家财经制度,私设“小金库”的问题进行了多次清理检查和集中整治,但是这种现象依旧是屡禁不止。本文以“小金库”的概念为出发点,分析了“小金库”形成的原因,及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并探讨采取有效措施标本兼治,坚决取缔“小金库”,以杜绝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

小金库 危害 对策

“小金库”是现在社会存在的很普遍的现象,它的隐蔽性强、危害性大,屡禁不止,时有发生,是很多腐败现象产生的源泉,也往往容易滋生更大的腐败。

一、“小金库”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1、“小金库”的概念

“小金库”俗称“私房钱”,也叫“账外账”,即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其获得的途径大多是通过化公为私、公款私存、转移收入、截留利润等不正当的渠道。最主要形式包括:各项生产经营的收入;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巧立名目的创收收入;其他应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应收财政专门的收入;通过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将资金转移到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外的等等。

经过调查发现,当今社会“小金库”现象急剧发展,且愈演愈烈,其主要特征有:资金来源多渠道,主要是靠骗取和截留;资金流向秘密化,主要用于那些不能公开的或受到限制的科目,如请客、送礼、行贿等;存在形式实物化,由原来的现金逐渐地转变为实物,这种转变使之更具有隐蔽性;涉案金额巨大化。从破获的案件来看,小金库涉案金额呈现上涨势头,由十多万到数百万,呈递增趋势;涉案主体普遍化。现在涉案主体广泛,大至企业经营性单位、行政事业性单位,小到机关行政单位、党群团体甚至到村委居委,范围之广,给检查监督工作设置了极大的障碍。

2、“小金库”的形成原因

“小金库”问题由来已久,屡禁不止,可以说是一个“顽症”。“小金库”形成的原因也有很多,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小金库”本身具备的诱惑性。因为“小金库”实际上就是领导干部或管理人员的一个自己可以任意支配的小钱柜,而且具有隐蔽性和随意性,所以某些不法人员就会想尽一切方法建立自己的“小金库”,把公款装进自己的腰包里,以供自己挥霍。

(2)领导的认识不足。由于领导对违反国家财经制度,私设“小金库”问题的危害性认识还不够深刻,觉得是小问题。甚至有的领导干部认为这是公事,设立“小金库”主要是用来“打点”各方面的关系,是为了工作之便,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就不能算是违纪。

(3)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因为在财务管理上存在漏洞,从而使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轻而易举地截留缴款、收钱不入账和虚报开支等,为他们建立“小金库”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4)监督检查不及时。我国现行体制一般都是一把手负责制,虽然各单位设置了监督机制,但由于来自现实种种情况和压力,致使这些监督员根本起不到监督管理的作用,更有甚者合伙作案。

(5)处罚力度不够。因为存在“小金库”问题的大多数是行政事业单位,对“小金库”的查处通常是经济处罚(处罚单位最高5万元,对责任人可处5000—10000元的罚款),处罚金额很少,且没有刑事处罚,因此对当事人起不了警示的作用。尤其对私设的“小金库”处罚仅仅是没收,更是鼓励了他们再设“小金库”的勇气,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也助长了一些部门和单位的“顶风作案”的嚣张气焰,最终导致“小金库”现象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6)预算的软约束原因。按理说,政府部门使用财政资金必须全部纳入预算,可如果我们无法对政府机关使用资金的行为进行硬性制约,预算的软约束就会让私分国有资产成为可能。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一餐只有半斤肉的饭量,你却给了他八两或一斤肉,吃不了,他肯定不会倒掉,必然要放进冰箱。同理,如果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将支出打得过足,他当然要将多余的钱放进“小金库”。在国外预算法案可以精细到铅笔,而我们却粗糙到动辄上亿的“等”字。正因为部门预算缺少真正的监督和约束,截取、挪用财政资金私设“小金库”才会易如反掌而且不易暴露。

二、“小金库”的危害

作为“私房钱”的“小金库”无论是对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都带来了极大的恶劣影响。

1、造成了国家财产的流失

企业或单位私设的“小金库”资金来源大多是国家资金,并以不同的渠道流入,如:有的隐瞒应上交国家财政的资金;有的截留应纳入国家预算外的管理的资金;有的则打着为集体谋福利的幌子的劳务留存的资金等等。他们以各种方式、多种理由明目张胆地滥发钱物,将国家资金揣进个人腰包,最终结果是小集团和个人得利,造成国家资金流失。正是因为这样,国家无法掌控现金的实际流量,因此在制定相关的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的时候,就缺乏有利的证据,因为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本来就是不可靠的。假设以此为基础制定的相关政策,那么就难免会出现偏差。如果偏差过大,严重会导致金融市场秩序的混乱,甚至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作。

2、影响了企业或单位的风气和秩序

一些企业或单位的“小金库”之所以能够存在,关键是内部制度不够严格、检查监督不力而造成的。虽然国家财政部早有明文规定,企业或单位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应全部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而有些企业或单位却将本应统一管理的各项收支,放任由各处室自行管理和处置,这无疑给私设“小金库”开了方便之门。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整个企业或单位的经济管理失控,资金管理失调,上交给国家的资金和企业或单位的收入会逐渐减少。与此同时也会影响企业或单位的正常经营活动,破坏企业的内部团结,影响企业或单位的风气。由于本来应该入账的资金没有到账,直接导致企业的成本费用资料是不真实的,甚至企业或单位都无法掌控自己的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

3、败坏了党风和社会的风气

“小金库”不但助长了浮华奢侈之风,而且也是腐败现象和产生经济犯罪的根源。它不但腐蚀了干部,损害了国家工作人员的形象,而且还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小金库”在我国是个顽症,也很普遍。个别企业的领导者认为是正常的现象,甚至是个公开的秘密。他们认为:企业有了这笔“活钱”,办事方便多了,请客送礼,打通关系,一切都是为了企业的发展。其实不然,有些人就是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之下,迷失了方向,在送礼、行贿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腐败思想,最后把企业的“小金库”转变成自己的大“金库”,供自己随意支配,在违法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4、造成了会计资料的失真

“小金库”是通过截留收入或虚列支出等方式获取的,必然会造成单位会计资料所反映的收入和支出资料的失真,这样不仅使以此为依据所征收的国家税收大量流失,同时也使财务收支状况也变得不真实,必然无法全面、系统、真实地反映单位的经营成果情况,从而造成经济管理失控,严重影响领导的决策及决策的落实。

三、采取的防治对策

基于“小金库”的隐蔽性之强,危害之大,国家曾多次下令严禁私设“小金库”,并在全国开展整治“小金库”的专项工作,然而“小金库”现象仍屡禁不止。“小金库”是个恶性肿瘤,要完全切除它,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因此应本着预防和严查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对策遏制这种现象的蔓延。

1、提高领导认识,增强自觉性

领导是各企业或单位的领头人,起表率作用。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清除“小金库”就要从源头做起。首先各级领导一定要从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清楚地认识到私设“小金库”是严格禁止的,是我们党反腐倡廉工作中必须常抓的一项。要提高思想觉悟,抵住诱惑,以大局为重,做到令行禁止,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把各项财政收入纳入正规渠道,严格进行管理。其次,通过普及财经法律,使领导者充分认识到“小金库”的严重危害性,让他们知道:“小金库”是严重的违反财经法律的行为,是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的,消除他们不正确的理财观念,推翻他们凭借“小金库”发展企业的错误观念,走良性的企业发展道路,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税收观念,让纳税意识深入人心。

2、强化监督和管理机制

首先,应加强内部监督,完善体系,建立内部约束机制,尤其是加强内部审计的核查力度,以根治“小金库”问题。可以实行有计划的会计轮岗制度,在交接时清查内部检查和牵制机制,同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财产清查,做好每项资金的支出明细,权责明确,建立“钱”、“物”、“账”之间的相互牵制关系。

3、加大执法力度,实行责任追究到底

首先“小金库”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领导的暗示或默许,由此可知,相关的领导应是第一责任人,应加大对他们的处罚力度。对第一责任人的处罚除了要承担经济责任外,视情节轻重还要相应给以相应的行政或刑事处罚。其次,相关部门在查处“小金库”的过程中,应秉承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原则,严禁因为“面子”、“关系”问题影响到查处。只有这样才会让那些心存侥幸的领导三思而后行。另外,对涉案的相关会计人员,也应给以相应的处罚,警示他们,以增强他们“以法理财”的观念。

4、加强对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职业道德教育,让他们了解到:会计工作不仅仅是数字的加减问题,更是一种重大的社会责任,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领悟到会计工作的精髓,坚决不做错账和假账,即使单位领导的有违法违规的指使,也要进行合理地拒绝。总之,“小金库”的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只有上下同心协力,坚持教育和监督相结合,才能企业账面支出更规范,让财会工作充满清新的气息。

5、从自身做起,清正廉洁

私设“小金库”现象是由于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和腐败现象的诱惑导致。如果每个单位或个人都能自觉抵住诱惑,自觉抵制公款吃喝,假公济私等,从自身做起,戒奢求俭、戒贪求廉,“小金库”就没有藏身之地,最终必然会得到根除。

[1]福生:“小金库”的存在形式及检查对策[J].中国监察,2008(18).

[2]张荣波、曲洪义、赵玉萍:浅谈“小金库”的形成、危害及相关对策[J].商业经济,2007(5).

[3]宋青萍:小金库为何屡禁不止[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8(7).

[4] 胡倩儿:“小金库”的产生与治理[J].现代商业,2008(24).

猜你喜欢

小金库单位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协办单位
基于新时期经济学视角的“小金库”治理对策探析
论“小金库”的违法性及治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