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先进性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

2010-08-15包仕国

大连干部学刊 2010年4期
关键词:先进性特色科学

包仕国

(蚌埠坦克学院 政工教研室,安徽 蚌埠 233050)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先进性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

包仕国

(蚌埠坦克学院 政工教研室,安徽 蚌埠 233050)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发展理念、阶级基础、执政宗旨的先进性.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科学发展观;先进性;体现

胡锦涛在庆祝建党8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是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是党的先进性在当代中国最重要最具体的体现,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和衡量标准."[1]他在十七大报告中又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可见,科学发展观与党的先进性建设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先进性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一、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的先进性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而所有这些方面都以党的理论建设为前提.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和武装就不会有一个先进的党.因此,党的先进性首要体现在党的理论建设的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是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理论创新的历史.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在这些创新理论的指引下,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党的理论创新的优良传统和优势,总结改革开放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无疑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的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主要表现在: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自十二大提出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中共历次党代会都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理论.在20世纪我们党的基本路线确立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加明确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构成.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理论.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为我们设计了分 "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随着小康目标的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提出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观点.要改革就必然要进行创新,江泽民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2]538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离不开改革开放这个活力源泉,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上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必须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第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理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第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必须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第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第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理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提出了和谐世界的构想.只有促进全球协调、平衡、普遍发展,才能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与稳定.

二、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党的发展理念的先进性

发展观就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解决中国的问题关键靠发展,离开了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不是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是旨在要把发展的目的定位于造福全体人民,使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理念与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高度一致.科学发展观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评判发展的根本价值标准,强调发展应当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生态等因素的和谐发展,科学阐述了检验发展的标准,从根本上规定了发展的目的和方向,从而着力于实现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之间的和谐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的基本原理.无论是经济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发展,都是以人为主体来进行的,都是人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文化进步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享有者.胡锦涛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1]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是发展的终极目的和终极关怀.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发展理论上的具体体现. "全面"表示发展要素齐全,单一要素无所谓发展问题,也就不存在协调问题,而要素缺失的系统本身就是不协调的因而是不可持续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追求经济社会各方面又好又快的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在思想指导和思想方法上要讲全面性,要讲两点论,要兼顾事物发展的各个方面. "协调"是系统内各要素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状态集中.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正是在遵循唯物辩证法根本思想的基础上,深刻总结我国长期发展的经验教训,为指导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的强大思想武器.它明确告诉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在执行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开展各项工作时,必须认真学习并努力坚持唯物辩证法关于协调才能发展的观点.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努力实现从单纯追求发展数量和当代人的利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到注重发展质量和后代人幸福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重要升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是对片面发展观的否定,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高超运用.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具体体现. "用于消除已经发现的弊病的手段,也必然以多少发展了的形式存在于已经发生变化的生产关系中.这些手段不应当从头脑中发明出来,而应当从生产的现成物质事实中发现出来."[3]统筹兼顾是消除片面发展弊病的手段,它存在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结构中,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不是从头脑中发明出来的,而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中发现出来的.科学发展观既是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的根本方法,既是思想方法,又是工作方法.统筹兼顾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 "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统筹兼顾要求微观上的自觉,但根本上靠宏观上的调控.要 "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动力和体制保障."

三、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党的阶级基础的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真正扮演好两个先锋队的角色,真正体现出作为 "三个代表"的执政党所应有的先进性,必须具有最坚实的阶级基础和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首先是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要体现和保持先进性,就必须夯实、巩固和增强她的阶级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巨大进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也在发展,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增强.2008年10月,胡锦涛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国工会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工人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社会主义中国当之无愧的领导阶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我国工人阶级要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行动楷模,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胸怀全局、立足本职,热情开展创新创造,为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贡献.同时,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党的阶级基础也在不断增强.而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我们的事业,需要一大批忠诚于祖国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2]572

其次是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也是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政党,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目的说到底在于保持和增强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而党的先进性只有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相联系,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先进性,才能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才能变成巨大的社会变革力量.党的阶级性如果离开了党的群众性,离开了它所代表的阶级和群众,离开了被领导和指导的对象,党的先进性就无从谈起;只有有了群众,政党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因此,不能把党的阶级性、先进性和它的群众性对立起来.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辩证统一的,不坚持党的阶级基础,无以立党,不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无以壮党、强党,党就会因为先进性的蜕化而失去其代表性,最终被群众抛弃;不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党就缺少牢固的社会基础,就会陷人孤军奋战而失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践者和受益者.他们所依存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新的社会阶层中广大人员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较高的爱国热情,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团结在一起,都是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们都要团结,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对他们的合法权益要保护.充分肯定新的社会阶层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需要,是增强党的凝聚力、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的需要.

四、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党的执政宗旨的先进性

政党的根本宗旨是政党的指导思想、政党的性质、政党的政治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不同政党阶级性质显著的区别.党的阶级性质,党的历史使命规定了党的宗旨.无产阶级政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鲜明地提出,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4]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明确宣布,它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都特别重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把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真正做到了充分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毛泽东说:"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5]邓小平讲,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要看 "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答应不答应".江泽民同志在 "七一"讲话中重申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指出 "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2]294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说:"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的群众路线最集中的体现、最鲜明的时代特色,就是坚持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党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深刻而全面地反映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这一科学发展观,也为我们在新时期、新阶段坚持和发展我们党的宗旨,奠定了新的坚实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与核心,要求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都必须紧紧围绕人这个主体因素、为了人这个主体因素,也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把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不仅包含了发展 "为了谁"的价值内涵,而且也包含了发展 "依靠谁"的深刻内容,既强调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谋发展,又强调依靠最广大人民的力量谋发展,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人为本,表明了发展的人文实质和核心价值之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能忘了人,人才是根本,才是目的.以人为本,就是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07-01.

[2]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24-42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3.

[5]毛泽东选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096.

D616

A

1671-6183(2010)04-0004-03

2010-02-07

包仕国(1970-),男,安徽庐江人,蚌埠坦克学院政工教研室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意识形态.

[责任编辑:姜卉]

猜你喜欢

先进性特色科学
篆刻
特色种植促增收
如何提高企业中青年党员的先进性
中医的特色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看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
高校党员践行先进性的方式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