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西海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探赜
2010-08-15中共锦州市委党校王洪胜
中共锦州市委党校 王洪胜
一、锦州西海工业园区现状
锦州西海工业园区位于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目前已升为国家级开发区)境内,是辽宁省沿海经济带 "五点一线"重点发展区域之一.工业园北起昆山路,南至锦州港,西部与葫芦岛市接壤,东至三角山(老龙头),规划开发面积33.76平方公里.
(一)园区开发建设现状
锦州西海工业园区由西海国际工业园和白沙湾行政办公生活区组成.西海国际工业园规划面积22.76平方公里,将重点发展冶金、重化工业等产业.经过近两年的开发建设,西海国际工业园水、电、路等各项基础设施日渐配套完善,目前已完成回填整理废弃盐池及荒地10.9平方公里.目前,该园产业布局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锦恒气囊、万得汽车悬架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以东方国际集装箱生产基础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以玥宝塑业、天泉玻璃为代表的新兴建材产业,以生化制药、九洋药业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产业等工业体系.
锦州西海工业园区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辽宁省对外开放的五个重点区域之一,除享受 "五点一线"在税收、贷款、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权限等方面的各项优惠政策外,还将在地价等方面推出特殊的优惠政策,为加快发展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不久的将来,一个集国际港口、现代工业、旅游商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高水平的临港经济示范区将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二)园区生态保护现状
森林具有防风固沙、蓄水保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重要生态功能.同国内多数工业园区一样,锦州西海工业园区森林覆盖率低,这显然不利于园区内生态平衡的维持.但在开发建设之初,园区产业尚未形成规模,生产方式中 "生物型"生产占有较大比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程度并不严重,而且此时的环境包容力也比较强,只要人们遵循生态规律,不去做太多违反自然规律的活动,不去激化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即可维持.
二、园区开发建设面临问题与对策
(一)面临问题
1.产业调整定位问题.发展之初就必须做好规划,进行产业调整定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推动产业结构化升级,增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协调性与可持续性,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双双再上新台阶.决不能再走那种靠拼土地、人力、资源、环境的粗放型增长道路.否则增长将会是非绿色而是黄色的甚至是红色的,也就是说是不可持续的,不仅将来仍会遇到调整与优化经济结构的问题,而且可能会加大优化经济结构的难度.
在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的纯加工型或初级生产企业产生巨大冲击的背景下,园区内那些还是以 "低小散"产业为主的创新能力较弱的企业无形之中迎来了一种促使其调整定位的 "倒逼机制".为了生存,这些企业已没有退路,必须迎难而上,加快产业调整定位步伐,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例如,园区内传统汽车零部件产业面对电动汽车整车产业的冲击就必须做好调整定位.必须立足于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长远发展,围绕从传统汽车零部件生产向电动汽车零部件生产转型升级进行调整定位,并利用好并充分发掘业已形成的优势资源,以做到扬长避短,发挥资源优势,实现长远发展,增强园区内支柱产业抵御不利市场环境带来的巨大风险的能力.
2.招商引资问题.近几年,园区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斐然,但在规避风险、避免盲目性上仍有许多大量的工作要做.在世界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的局势下,中国俨然成了国际风险投资的 "避风港".这无疑为园区提供了一个吸引国际投资、参与国际合作的极好机会.在招商引资时,我们一定要围绕主导产业进行,这是大局,切忌见商就招、见资就引,否则势必会给园区新兴支柱产业创新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此外,招商引资既要看到国际资金的走向还要考虑国内资金的流向,防止资金流失.只有这样,招商引资才能真正促进园区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
3.创新型人才引进问题.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为园区引进人才提供了机遇.一是金融危机爆发后,一大批欧美大型金融机构破产兼并,不少国际知名大公司、大集团纷纷裁员.这无疑是一个吸引各类国际高端管理、金融等创新人才的大好机会.二是留学人员在国外求职变得困难,纷纷回国.三是金融风暴对发达地进出口制造业、贸易、物流、金融等行业的影响比较大,这些行业是目前降薪和裁员的多发区.四是目前引进人才的成本也相对较低,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加优质的人力资源.
(二)加快开发建设对策
1.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优化工业园区产业结构.近年来,锦州市委、市政府为优化产业结构,提出了重点打造光伏、精细化工和汽车零部件等新兴支柱产业,支持发展电动汽车产业.从目前的运行情况看,这些产业具备做大做强的基础,但结构不合理、层次低、自主开发能力弱、抗风险能力低、专业化程度不强、生产成本控制能力不够等矛盾也较为突出.我们应把握好当前背景下发达国家纷纷开始产业转移,将更多高附加值产品转移至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以躲避全球金融危机的历史性契机,继续优化工业园区的产业结构,从而实现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的创新大发展.
2.抢占 "五点一线"招商引资的制高点.资金是企业的 "血液".前几年,园区招商引资成果颇丰,但同辽宁沿海经济带其它工业园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发达地区吸引投资的比较优势已大打折扣,我们若能趁机加大优惠政策力度,必将缩小与其它园区在吸引投资方面的差距.这不仅有利于巩固已有的成果,而且能形成滚雪球式的良性引资效应.在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园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有增无减的事实已经证实了这种可行性.
3.加强创新和研发,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免疫力.锦州具有高校、科研院所高层次创新人才汇集、创新成果密集以及创新成果辐射效应等显著的优势,政府应继续引导其从 "技术水平价值"走向 "市场价值",实现良性对接,尽量防止出现脱节的"两层皮"现象,创造一切条件搭建园区内产业集群与市内高校以及国内外相关名校的联合平台.与此同时,建议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出资购买高校专利,免费提供给相关企业,鼓励新兴产业的企业内生研发动力,联袂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规避企业风险.
4.为推动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招揽创新型人才.西海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特别是新兴支柱产业要想得到大的发展,必须大量引进创新型人才.光伏产业从2006年开始引进创新型人才并与俄罗斯相关专家合作,不到4年时间,引进了一批支撑光伏产业做大做强的技术人才,光伏企业也跃居东三省的龙头地位.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工、电动汽车产业要想得到更快地发展,必须充分抓住当前人才大流动及人才成本下降的契机,大批量引进创新型人才.
5.借力中央十大产业振兴政策,加快工业园区光伏、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工等支柱产业转型升级.金融危机波及中国后,中国迅速、及时、有力地采取了一揽子的宏观调控政策,有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十项措施,还有为国民经济长期发展打后劲、打基础的十几个科技创新的专项.到2010年底安排约40000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2009年初,国家为支持产业结构的整合与升级,让国内的企业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纲领规划纲要.园区应继续借力中央十大产业振兴政策,加快园区内光伏、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工等新兴支柱产业创新发展.以园区内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例:园区根据纲要中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在壮大零部件产业的基础上,制订了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战略规划,当年3月份就已生产出50辆电动汽车,为园区内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光伏产业和精细化工亦要借力中央十大产业振兴政策并从中受益.
三、西海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中的生态保护问题
(一)必须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依然是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的还是要继续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所以不能限制经济增长来保护环境,也不应过早地采用发达国家严格的环境标准,这样就会阻碍我们的经济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可以采取经济效益优先、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原则,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密切地结合起来,既要克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完全不顾环境保护的缺陷,又要避免不顾国情超越经济发展阶段单纯追求过高环境目标的失误,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把生态环境的改善看作经济发展的内在组成部分,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使生态环境的保护随着经济的发展最终得到较好地解决.
(二)必须大力推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创新,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压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为了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无限性与生态环境再生能力有限性的矛盾,我们必须扶持发展高效利用、循环利用资源的新型产业,推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创新,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压力,解决环境和资源的矛盾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加快环境科技创新,加强污染专项整治,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重点搞好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生态技术是一种综合性技术,它根据生态学原理,运用现代科技如新能源、新材料、纳米技术及生物技术等,对物质、能量实现循环利用或多层分级利用.将生态技术运用于机器大工业生产中可以使进入生产线的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成产品,实现原料利用最大化、废物排放最少化.生态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变过去不可循环的"原料——产品——废料"线性模式为"原料——产品——剩余物——产品"模式,对我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必须把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经营者不可能牺牲企业的利润额外投资去保护环境,他们总会想方设法把保护环境的那笔费用推到企业外部.市场法则失灵,这时就不得不依靠政府宏观调控了.政府干预既是对环境保护的市场失灵的校正,又是市场充分发挥保护环境作用的保障.政府可以充分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教育等多种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研究制定严格的资源环境政策法规,明确资源产权,强化资源的资产管理;确立系统完善的资源环境价值核算体系,补偿资源消耗;发展环保产业,理顺价格关系等等;注重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鼓励有利于资源、环境的经济活动,否则予以限制.既要促进市场主体的健康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杂志排行
大连干部学刊的其它文章
- 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致辞
- 抓住机遇 加强合作 共同提高
- ">以经济功能区"泛化延伸"为新引擎——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方略研探
-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大连核心地位
- 树立绿色理念 抢滩"低碳经济"
- 试论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