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释“老外”
2010-08-15朱珠
朱珠
对外汉语教学释“老外”
朱珠
从词语构成、语义演变及形成背景等方面对“老外”一词进行说明,帮助对外汉语教师清楚地解释这个称呼的含义,以达到顺利沟通交流的目的。
对外汉语 ;“老外”;外国人
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时,教师不可避免的会与外国学生接触,更难免会遇到他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外国学生的中文水平和文化背景知识参差不齐,这些问题往往使中国老师防不胜防,教师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从容应对。中华文化提倡 “和谐”,当面对一些比较复杂或难以正面回答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巧妙而不失其本义地作出解释,以达到既解决学生疑问又不引起争论的目的。在外国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中,有一个问题比较引人注意,即: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称外国人为“老外”?这个称谓隐含的意思引起了外国人诸多猜想,不少外国人都曾就此问题向老师提出过疑问。笔者结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老外”一词的中文意思有:(1)外行(layman,raw hand,amateurish.)例如:一看你这架式就是个老外。A look at the way you act,and I know you are an amateur.(2)指外国人(Foreigner)。例如:改革开放了,越来越多的老外来到我们这里观光旅游[1]。(3)戏曲角色行当,老年男性的角色,一般挂白须,所以叫老外[2]。余惠邦先生曾在文章中说,“黄国营先生在 《汉语学习》1984年第4期上发表的《海外汉语与普通话》一文,文章在谈到台湾的‘国语’与大陆普通话在词汇方面的差异时说,‘常常听到台湾学者称外国人为 ‘老外’”。可见,当时的语言学者对“老外”一词都感到很新鲜。不久,“老外”一词就在中国大陆广泛流行开来[3]。由此可知,“老外”一词大约是在20世纪80年代从台湾输入大陆的,流传至今,该词已经“成了中国普通老百姓口头上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名词。”[3]《红楼梦》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中,王熙凤要澄清那绣春囊不是自己的,说到:“还有那边珍大嫂子,他不算甚老外,他也常带过佩凤等人来,焉知又不是他们的?”此处的“老外”有“外人,关系不密切”的意思。由此可推断,“老外”一词至少在清朝时候即有“外人”之意。
《现代汉语词典》对“老”字的解释有16种之多:(1)年岁大;(2)老年人;(3)<婉辞>指人死;(4)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5)很久以前就存在的;(6)陈旧;(7)原来的;(8)(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9)(食物)火候大;(10)(某些高分子化合物)变质;(11)(某些颜色)深;(12)长久;(13)经常;(14)很;极;(15)排行在末了的;(16)前缀,用于称人、排行次序、某些动植物名;(17)姓[1]。对于指称外国人的“老外”这个词,我们只能将其按第16种解释加以分析。
根据汉语词语构词法中合成词附加式即“前缀+词根”的方式,“老外”一词是“老”+“外”的合成。“老”字为前缀,“外”字为词根。毫无疑问,当该词指称“foreigner”时“外”指“外国人”。此处的前缀“老”需与某些亦以“老”字为前缀的词区别开来,如“老虎、老鼠、老师、老乡”等等。根据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关于词缀的解释:“老、阿”等词缀附加在指人的词根前面,往往带有亲昵或喜爱的感情色彩[4]。由此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解释:“老外”是对外国人表示亲切、友好的称呼,与其年龄、外貌等没有关系。由此称呼,还衍生出更多幽默风趣的词语:老美、老黑、老越等等[3]。这些称呼语并不带有贬义色彩。根据中国人称呼的习惯,我们也可作这样的解释:中国人习惯称呼街坊四邻朋友同事为 “老张”、“老王”、“老李”、“老赵”……此处的“老”字依然没有年龄大小的暗示,面对众多外国人,无从知晓他们每个人的尊姓大名,所以统称之为“老外”。
有学者认为,中国人习惯使用“老外”一词是因为“有着深层的民族文化心理背景。”学者亓华认为,这个称呼“产生于国家意识淡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最受冲击的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当时国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形成了一种天堂般的诱惑,社会盛行崇洋之风……而为数不多的在华外国人……被许多人看成是‘财神爷’。随着外国人不断在中国的城市街头亮相,……北京人灵机一动,率先把外国人称为‘老外’,并以北京人和北京话特有的语言优势很快在全国流行开来。‘老外’这一称呼确切地表达了中国人对进入国门的外国人的复杂情感。一方面,这个词有时候包含了对外国客人的艳羡之情……另一方面,‘老外’一词原本是外行的意思,在老百姓看来,外国人是不会说或说不好汉语的,他们不懂中国的事情,有钱,又出手大方,是些可以大赚其钱的‘老外’。”[5]
有学者对目前我国大学生称外国人为 “老外”的动机做了详尽的调查,其结果是:“在这些关于外国人的称呼语中,‘老外’的含义就显示得很清楚:在亲密度上,它排第4位,属较亲密的称呼;在正式度上,它排第6位,属中性称呼;在尊敬度上,它排第6位,属既不尊敬也不小瞧的称呼;在使用频率上,它排第2位,是使用频率高的称呼。”[6]
当然,不少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倾向于将“老外”一词划归为贬义词,并提倡国人少用、慎用该词。有学者做过比较认真的调查,认为外国人在心目中对这个词并不接受。毕继万认为,“在华居留和来华旅行的外国人中许多人对这一称呼都极为反感。”[7]郑荣来写到,“近日,美国一家报纸刊登一篇署名文章,说外国人对中国人称呼他们为‘老外’感觉很不舒服,因为它含有嘲弄的意味。希望中国有关部门敦促国人要‘举止文明’。”[8]
对于这个词语的褒贬性,本文不作肯定或否定,因为汉语词汇是在发展变化中的,过去为贬义的词语,现在可能是中性词,甚至是褒义词,如“后来居上”,而过去为褒义或中性的词语,到今天可能成为贬义词,如“飞蛾赴火”等。
我们必须承认,汉语所包含的文化背景与译后所产生的感受不一定完全相符。同样,不同的外国人对汉语词汇的接纳程度也是不同的,有的人会很愉快地接受,有的人不以为然,而有的人则反应强烈。在对外汉语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将遇到各种各样的外国学生,他们会接触到这样的词语,所产生的反应也会不完全相似。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在对这个词语有充分了解的前提下,采取“因人而异”的解释方式,向外国学生讲授汉语词汇里包含的意义,以达到互相沟通理解的目的。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外语科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161.
[2]霍松林.中国古典小说六大名著鉴赏辞典[M].北京:华岳文化出版社出版,1988.
[3]余惠邦.外国人·洋人·外宾·老外[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5]亓华.对一个称呼语的跨文化剖析:释“老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6).
[6]张积家,陈秀芹.“老外”究竟意味着什么[J].语言文字应用,2008(1).
[7]毕继万.“老外”一词还是慎用为好[J].中外交流,2000(11).
[8]郑荣来.“老外”是贬义词吗 [N].人民日报 (海外版), 2007-12-21(A1).
H195.3
A
1673-1999(2010)06-0197-02
朱珠(1978-),女,湖北宜昌人,重庆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2009-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