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参与式方法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研究

2010-08-15苏玉娥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苏玉娥

基于参与式方法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研究

苏玉娥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应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以教师课堂讲述为主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该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要求。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协作式的教学法,具有全面性、平等性和主体性等特点,综合运用案例研讨、情景参与与角色扮演、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与学的紧密结合。

人力资源管理;参与式教学;措施

一、参与式教学的内涵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1]。参与式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全面性。参与式教学改变了传统填充式教学的以 “教”为主、以知识的真实性为假设前提,偏重于书本和既有的知识、强调学生被动地吸收的操纵式方式,它全面培养学生在心理、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等多方面的素质,鼓励学生突破原有的思维方式和认识结构,主动地建构和完善知识体系,增强创新意识,促成其内在自觉性和内在智慧的不断发展,并使之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2]。(2)平等性。参与式教学积极营造宽松的思维状态,倡导民主的课堂氛围,建立开放的教学情景。老师不是唯一的权威,学生无须处于压抑被动的状态,而是轻松愉快地进行独立思考,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通过建立平等和相容的课堂环境,师生碰撞出和谐创新的思想火花,实现教学成果最大化。(3)主体性。交往行动理论认为,行动体现了人与外界的一种交往关系。在这个统一的世界里,人人都是交往者,人人都有真实、正确、确实地表达自己观点的愿望、能力与可能性[3]。因此,参与式教学应以参与个体具有独立行动和反思的能力为假设前提,所有的个体都被认为是成熟的主体,有知识、有理性,能够独立行动和反思,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把本来就存在于每个个体身上的潜质牵引出来,做到充分地表达。参与式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规范的环境,在这样一种教学情境中,学生和教师都是教学的主体。

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特点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涵盖了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员工的招聘于使用、培训与开发、职业生涯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以及劳动关系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紧贴人力资源管理实际。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很多问题的解决有多种方案,但是不同的解决方案对员工积极性的调动、产品质量的改善、工作效率的提高等会产生巨大的差异。因此,我们需要把现实问题带入课堂,把枯燥的理论变成解决问题的公开讨论,把一个战略性的理论框架变为现实问题的可操作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不同背景、不同的特点设计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以寻找实现目标的各种路径,并在处理结果预测和比较基础上,做出满意的决策,培养学生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上普遍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问题。传统注入式教学法(又称填鸭式)注重拼命灌输式的教和死记硬背式的学,强调学生背熟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没有引导学生结合企业运作的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方法不仅容易引发学生厌学的倾向,更容易造成“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毕业扔笔记”的无奈后果。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理论,不知运用,无法满足企业对运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参与式教学方法强调多元化的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开放式的教学内容;(2)提问式的讲课;(3)无标准答案的习题;(4)论文形式的考试等[1]。这使《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不再束缚于课程内容的框架内,能够运用丰富多彩的企业案例和运作实务。学生也从只是被动学习的定位上解放出来;提问式的讲课充分体现了教学的参与性、双向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环境的变化,增长社会见识和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没有标准答案的习题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拓展发散思维,激发创新性,帮助学生寻找兴趣点;而以报告或小论文形式作为考试或平时成绩能起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竞争与合作的作用,较好地锻炼学生组织讨论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在企业或其它工作岗位上策划项目及领导的能力等。总之,《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其非常适合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

三、参与式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参与式教学体现为以案例为基本素材,以激励参与、培养管理能力为基本出发点,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参与管理实践。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从案例研讨、情景参与与角色扮演、实践教学法等多种形式讨论参与式教学在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一)案例研讨

案例研讨是指在老师教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编写、选择案例,组织学生进行个案实际调研,并通过对调查现状的分析研究,提出改进或解决方案,进行小组交流,全班演讲,教师进行评点,同时将方案反馈给调研单位或邀请调研单位的人力资源经理观摩演讲,挑选出可行性的方案进行点评。这种教学法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资料收集、归纳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小组活动的组织协调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参与式教学中的案例研讨不同于一般的案例分析,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教师讲授然后公布答案。一般可结合小组讨论的形式,由4-5人为1个小组,让学生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教师要了解各小组讨论的合作效果和讨论焦点,在小组讨论遇到瓶颈时加以适度引导,调节不同小组和组员之间的动静关系。参与式管理强调“无标准答案习题”,因此对讨论结果教师也不进行对错判断,只对每个小组的结论进行适当点评,对一些瓶颈问题加以解释,以鼓励为主。

(二)情景参与,角色扮演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可以通过游戏、小品、实景练习等方式,为学生提供逼真的管理情景,让学生模拟并参与实际情境,并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展示所要解决的管理关系与矛盾;或由角色扮演者现场处理问题,模拟决策,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各扮演者的处理是否得当。总的来说,角色扮演法主要是偏重于让学生学习行动方面之各项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于实际的参与、扮演角色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和领悟所涉及的“实战”问题,让学生熟悉管理中的实际操作并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其将来求职以及处理类似实际事务做准备。角色扮演法由于是让学生亲自演出、扮演角色,无论是演出话剧或是利用游戏寓教于乐,都兼具了活泼与生动性,这将引起使用者的兴趣,也让其对角色扮演法所欲传达的知识内容产生兴趣,并快乐地学习。

(三)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法是指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室外的教学资源如实验室、校内第二课堂、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单位)等,开展教学活动,以加深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包括创新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市场调查与分析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等)。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到实习基地、实习单位进行短时间的参观或进行简单的实践。学生可以从教学活动中熟悉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的运作,产生较强烈的直观意识,再通过撰写报告、老师评分的方式,加深对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实践性特征的理解。还可以让是学生利用周末针对某个专题进行调查,如当地员工工资水平的调查、员工跳槽原因的调查等等,这些都能够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明白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明确学习目的。

四、参与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参与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实践程中发现,参与式教学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配合不积极而出现“冷场”的尴尬。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本科生来说,其对学习环境和企业环境的陌生和从中学时代保留下来的学习习惯等,使他们不敢于表达观点,从而造成了还是老师“自编自导自演”的局面。(2)学生能力和素质出现分化,参与程度差距较大。性格活跃、自身能力较强的学生踊跃参与从而使能力更强,而性格内向、自身能力较弱的学生羞于参与或不愿参与从而使能力更弱,难以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这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参与式教学的初衷。(3)师生的定位回归传统式教学,教师还是“操纵”的角色。有些教师对于学生的参与表示了明显的不认可,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真正把握参与式教学的内涵和技巧,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成功。

(二)应对措施

1.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1)参与式教学以自学为主,让学生成为主体地位,相当多的学生可能会无所适从。所以,必须通过教师的引导,让他们知道怎样学习案例,怎样为案例课题做准备,为解决这些问题应掌握哪些知识,以便学生认准自己的角色,真正站到自己应该站的位置,积极参与其中。(2)参与式手段不局限于课本但不代表脱离课本知识。因此,在正式讨论之前,要求学生课前自学,主动了解案例背景知识,熟悉案例讨论流程,以及事先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并能提出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便在案例分析的时候能有序地参与。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及理解能力、思考能力的强化和视野的拓展有积极的意义。(3)对学生进行有效激励。教师可以实施考核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1)教师要注意角色的定位和转化,从信息提供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学习者和参与者,营造民主、自由、活泼的课堂氛围。善于表扬,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参与热情。(2)教师要不断提高自我的知识水平和捕捉时事热点的敏锐性,灵活科学地选择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案例,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3)教师要能清楚地表达问题,更应该认真倾听,快速思考,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培养,教学的目的和内容选择必须以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为目的。

课堂是高校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是学生承传知识文化的基本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核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有两大特点并可能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障碍:一是师生沟通的单向性,即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则是被动地听,亦即所谓的“填鸭式教学”;二是知识传授的刻板型,即教师完整地按教学大纲及教学进度给学生讲授课本知识成了教学的中心任务。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其关键所在就是不断综合运用新的参与式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通过营造课堂文化,引导、鼓励学生对实践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深层的心智模式变化。

[1]陈华.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形式与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6).

[2]刘革,邓庆彪.《保险学原理》课程参与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8(3).

[3]辛治洋.从操纵到交往:论教师参与教学的三种方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1).

G642.421

A

1673-1999(2010)06-0185-02

苏玉娥(1980-),女,河南唐河人,硕士,河南农业大学(河南郑州450002)文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浅析省级人才市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珠三角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就业方向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