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初探

2010-08-15杨竹清

关键词:集群重庆旅游

杨竹清

重庆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初探

杨竹清

乡村旅游只有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才会获得根本出路,而走向这条道路,必然会形成新型的产业集群。这种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的出现,既是产业集群新型化的表现,也是乡村旅游形成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重庆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应以政府主导型为主、资源主导型为辅,现阶段主要依托重要景区、围绕重庆主城区、根据市场需求,以休闲度假模式为主要目标。

乡村旅游;产业集群;旅游

一、导言

伴随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泉一条琴”的乡村景观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成为被追捧的对象,成为一种潮流。乡村以其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简朴宁静的农家生活和质朴深厚的农业文化深深地吸引着喧嚣都市里的男女老少,满足着工业居民回归农业的心理,乡村旅游因此应声而起。同时,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

让乡村旅游与产业集群联系起来,是使产业集群的效能在中国旅游业发展中发挥作用的一个亮点。重庆市乡村旅游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兴起,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重庆旅游业的发展战略可以走产业集群道路,发展乡村旅游就是产业集群在服务产业实现拓展的一种积极表现。乡村旅游走产业集群化的发展道路,是促使乡村旅游更好更快发展的必要手段,如果乡村旅游也达到一定的产业集群规模,就可以带动本地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的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个重要的方向,是促使乡村旅游获得长久生命力的重要举措。目前研究重庆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的学者还较少,因此为更好地发展重庆乡村旅游,本文结合波特钻石模型对重庆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进行了初探,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产业集群与乡村旅游

(一)产业集群

波特教授1990年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正式提出产业集群概念,根据他的定义,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集群内由于空间接近和共同的文化背景,企业之间可以更好的协调合作,业务在网络中迅速流动,共享信息与知识,加快技术、信息、知识的扩散,促进创新,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业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出现了众多产业集群现象,比如:东莞的电子厂、广州增城新塘镇的服装厂、辽宁法库县的陶瓷厂、义乌的小商品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发挥着巨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二)旅游产业集群

旅游产业集群是指在相邻的地理区域内,各旅游行业及旅游相关辅助企业以共同性和互补性所形成的产业集群,是大量与旅游者的旅游行为联系密切的行业或企业以及相关的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并由此形成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优势的一种现象。

从经济的走势看,新型的产业集群必然会更多地在服务业领域中出现,是服务业发展壮大的种新形式,服务性的产业集群将成为新型产业集群的典型表现。旅游业具有空间集聚明显、产业分工明确、经济联系密切、发展环境共享、地方根植性强等特征,这必然会产生旅游产业集群。研究旅游产业集群的学者们认为,旅游产业集群主要由以下因素促进产生:(1)自然性因素的吸引力;(2)区位选择吸引力;(3)规模经济吸引力;(4)空间交易成本因素;(5)竞合创新环境因素;(6)文化制度因素。

目前,在一些大型的风景区和一些优秀的旅游城市,已经形成了众多为旅游者提供食、住、行、游、购、娱服务的相互关联的企业集群,在长三角、珠三角、大武陵源区、九寨沟旅游区、湘鄂渝黔边区等区域内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这些企业密切配合,共同为旅游者的整个旅途提供完整的旅游服务。

(三)乡村旅游产业集群

乡村旅游产业集群是旅游企业和旅游相关企业从乡村文化和乡村资源的特色出发,为满足旅游者体验乡村性的文化、景观和乡村生活的需求而相互结网互动,创新旅游服务的乡村旅游产业链的集群。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钱津研究员在对我国产业集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后,提出在我国旅游业中乡村旅游也可以走新型的产业集群化道路。

乡村旅游不同于其他的旅游方式,它不是以只点观赏为主,而是以乡村生活的体验为主,并且可以形成与工业产业集群相同布局的服务性的产业集群,这是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基本条件。一个乡村相当于一个企业,若干的乡村相连,就形成种企业群体,在这群体之中都开展乡村旅游,就形成了乡村旅游的产业集群[1]。将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升到产业集群化的高度,使乡村旅游的发展跃上新台阶,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形式、新平台和更好的产业规范保障。乡村旅游只有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才会获得根本出路,而走向这条道路,必然会形成新型的产业集群[2]。这种乡村旅游的产业集群的出现,既是产业集群新型化的表现,也是乡村旅游形成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乡村社会网络是旅游产业集群的天然资源,乡村性的本质特征是旅游产业集群的基础,乡村旅游内容的广博性是其产业集群的条件。

对乡村旅游来说,主要由独特的乡村文化和景观、充足的体验乡村生活的旅游市场需求、配套完善的旅游相关支撑产业、产业链上的企业为满足旅游者体验乡村生活的旅游需求而相互结网和互动、当地政府的积极扶持以及发展乡村旅游的机遇等导致产业集群[3]。

三、重庆乡村旅游的产业集群发展探讨

(一)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是重庆乡村旅游集群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才能支撑产业集群发展。重庆市人口逾3000万,2006年,重庆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总人数达1676万人次,占全市国内旅游接待人次数的24.69%,实现直接旅游总收入9.3亿元。预计到2010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000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00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00元[4]。人们收入的迅速提高,促进重庆假日旅游空前繁荣,乡村旅游飞速普及。与此同时,旅游者对乡村旅游产品的丰富性、体验的差异性和内容的丰富性要求越来越高,乡村旅游不可能持久的维持在功能性食宿、观光性为主的初级产品消费阶段,重庆乡村旅游只有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才是根本出路。更兼对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重庆乡村旅游集群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二)政府

政府是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的外在动力。目前,农村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建设新农村是政府工作的目标。在政府的支持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农村交通环境明显提高。

重庆市政府对乡村旅游非常重视,2008年被确定为重庆“乡村旅游主题年”,市政府为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确立了共同目标,要求全面贯彻旅游“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战略,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的原则,确保乡村旅游年 “三百工程”(即开工建设100个乡村旅游项目、开展100项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完成旅游项目招商引资100亿元)圆满实现。政府通过乡村旅游年活动,实现了重庆市乡村旅游项目大升级、乡村旅游活动大开展、乡村旅游招商引资大突破。政府支持与主导为发展乡村旅游集群发展提供又一动力。

(三)企业间结网与互动

企业间结网与互动是重庆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的引力所在。重庆号称山城,共有乡村旅游景点2500个左右,一个村落景点相当于一个企业,景点与景点间以公路相连,进而结而成网,可向典型的点-轴-网产业集群模式发展。另外,重庆是多文化、多民族地区,在农村,每种文化、每个民族集聚区相当一个企业,相互之间可差异化、互补化集群发展。同时,乡村旅游产品的易模仿性,一家乡村旅游的兴起必然带动周围邻里村民的模仿加入和相关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如此相互结网互动,相互竞争、争相创新、相互学习、相互合作。重庆市南山泉水鸡一条街的形成就是很好的例子。在乡村,由于文化背景、旅游资源的相同、居民相互熟悉,更容易相互信任和合作,乡村旅游企业之间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群体关系。

(四)相关辅助产业

相关与辅助产业的发展是重庆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条件。近年来,随着政府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庆农村交通状况明显改善,所有乡镇和85.7%的行政村已实现通公路,基本实现公路“村村通”、有线电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也全面展开,村容日益整洁,乡村住宿条件大为改观。据2006年统计,乡村旅游景区客房总数74208张床位。

创建文明区县、文明乡镇、文明家庭的活动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取得成效,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农村人口素质明显提高。

农村信用社改革已逐步推进,其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逐渐完善;另外,邮政储蓄的资金运用范围的扩大和放宽私有资本、外资参股社区金融的限制及农户资金互助组织的建立,都将使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将更加便利,资金是促进乡村旅游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重庆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的基础。重庆市自古以来就是物华天宝、风光秀美、地杰人灵之地,不仅有引人入胜的名山大川、江河湖泊,更有丰富魅力十足的宝贵文化遗产。以自然、古朴、神奇、粗犷为特色,大江大湖、大湿地、大森林都分布在广大的乡村与林区;重庆更是多民族集聚的地区,具有多样的民族民俗资源。多样而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从田园风光、乡村聚落、乡村建筑到农耕文化、民风民俗、节庆文化;从农业种植、栽培到养殖、狩猎及渔业;从农业观光到农产品品尝、购物;从农村考察、学习、务农到娱乐、疗养、度假;从传统农业生产到现代农业,构成了重庆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的资源基础。

重庆众多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主要分布在乡村,在全市63个国家等级的旅游景区中,有近2/3的景区与乡村旅游密切相关。三峡是重庆旅游的金字招牌,三峡景区的精华大多在重庆乡村。这些都将为重庆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六)机遇

机遇将是重庆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的引擎。重庆作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在中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号召下,国家旅游局又启动了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这些都是重庆乡村旅游发展的重大机遇。目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已逐渐向“三农”倾斜,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农业投入将逐年增加;重庆市委、市政府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基础设施、环境条件将由于政策的倾斜而得到极大的发展,重庆乡村旅游地的可达性和景观形象会极大改善,从而成为重庆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的引擎。

同时,根据旅游需求圈层理论,旅游者在消费过程中为实现成本最小和效用最大化的目的,城市居民对闲暇消费的需求将从分散的闲暇活动空间逐步走向综合的、设施集中的活动空间,形成了频繁指向城郊的近距离、高密度游憩需求。研究表明,中国城市居民中80%的出游市场集中在距城市500km以内的范围,其中37%分布在距城市15km范围内,24%分布在15-50km范围内[5]。这说明重庆今后城市居民选择到附近乡村旅游的比例会大大增加,这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从而带动乡村旅游产业聚群的形成。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重庆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的条件已初步具备,所要求的是政府的引导与规范,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进一步规范乡村旅游的运行秩序,进一步加强乡村旅游宣传力度等。根据乡村旅游的特点及重庆乡村旅游的现状,重庆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应以政府主导型为主、资源主导型为辅。现阶段,主要依托重要景区,围绕重庆主城区,根据市场需求重点规划发展规模适度的园林式特色农业产业依托模式、庭院式休闲度假景区依托模式、古街式民俗观光旅游小城镇型、主城周边农家乐模式、森林公园模式的产业集群,其中当以休闲度假模式为主要目标。

[1]钱津.产业集群与乡村旅游发展[J].广州大学学报,2007(4).

[2]钱津.乡村旅游的建设和发展[J].中州纵横,2005(12).

[3]杨伟容.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

[4]重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一五”规划 [N].重庆日报,2006-01-17(A1).

[5]张宏祥,罗有贤.重庆乡村旅游产业定位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5).

F323.2

A

1673-1999(2010)06-0073-03

杨竹清(1982-),男,硕士,湖南邵阳人,重庆工商大学(重庆400067)产业经济学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2009-10-22

猜你喜欢

集群重庆旅游
重庆客APP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在这里看重庆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旅游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