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视野下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2010-08-15刘芳汤雯
刘芳,汤雯
新农村视野下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刘芳,汤雯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其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深入分析当前农民的思想道德状况,正确看待农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对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维护社会稳定和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新农村建设;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农村的发展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目标。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认真分析当前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状况,把握新形势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进一步提高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推动新农村的健康发展。
一、新农村时期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
(一)问题主要表现
1.科学文化水平不高。与城市相比,农民受教育人数少、程度低。从各地区的农村来看,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理念上存在偏差。部分农民认为文化不高同样可以挣钱多。他们目光短浅,只注重眼前利益。其次是对教育的理解也存在偏差,他们将教育片面理解为学习文化,对于技术、专长的学习不重视;有的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不能让孩子享受好的教育;孩子自身也存在一定问题。总的说来,农村中受教育程度低的问题还是十分严重的。科学文化水平不高,使得农民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识、接受和内化方面都存在困难。这种现状直接阻碍了新农村发展中培养新农民的目标的实现。
2.政治观念淡薄。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农民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增多,价值取向多元化,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指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影响日益增大,农民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发展,对一些国家大事漠不关心,片面理解党的各项政策,不能理性看待国家政策执行中社会发展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和法规,政府也为农民办了大量好事实事,然而一些地方的农民普遍对党的基层组织、基层政府及其领导干部产生了逆反心理,产生了不信任感和疏远感,对于基层干部持否定的态度,导致干群关系紧张。”长此以往,党在农村的工作将难以顺利开展。
3.思想道德素质不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商品经济意识、劳动致富意识、科技兴农意识普遍增强,这对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市场经济追求效益,提倡竞争,使得主体意识突显并得到张扬,这使人们重个人利益忽视集体利益,甚至损人利己;一些农民为了经济利益,无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规范,在经济活动中以次充好、欺骗顾客等,使政府在农村中的一些政策得不到好的效果,最终阻碍农村的发展;另外,有的农民在日常生活中为了一些小事而与邻里大打出手,打骂现象以及无视婚姻家庭道德的现象屡见不鲜,良好的农村道德环境还未形成,这些都造成了农民思想道德基本准则的失衡。
(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科学且不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真正优势,但优势的发挥有赖于一套科学完善的机制。然而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还很不完善。
一是认识不到位。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大、任务重、出成绩慢,相当多的基层干部都不愿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宁愿整天忙于经济工作;片面认为经济工作可以取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导致有些地方根本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专人分管这项工作。即使有也形同虚设,其结果往往是经济发展了,思想滑坡了。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陈旧,针对性不强,与农民的实际情况不相适应,使原本就比较薄弱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有好的效果。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一方面,农村基层干部理论素质不高,实践能力不足;另一方面,部分干部责任心不强,不讲究工作方法。四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内部缺乏有效的长期监管机制,使得农村中普遍遵守社会道德的良好风气难以形成。
二、造成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薄弱的原因
农民思想中暴露出诸多消极因素,表明当前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得还不够好。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我国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农民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较深,大多数农民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小农意识和“等”、“要”、“靠”的消极态度在部分农民中根深蒂固。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农村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各种腐朽思想也乘虚而入;人们往往只注重经济的发展忽视了包括思想在内的其他方面的发展,这无疑增加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加之我国建国后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和经济发展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农村的发展也主要集中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上,而且由于人为因素使得政府的“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农村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
第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西方各种腐朽堕落的思想观念乘虚而入,各种社会问题几乎同时呈现出来,对农民产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影响。其国家民族观念可能被淡化,社会道德观受到严重挑战。这一切造成了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质上的疏忽和不足,给腐朽落后思想一定的发展空间,使得农村发展出现不平衡的状况。
第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将影响到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受教育程度是文化素质的重要衡量标准。在家务农的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同样,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素质与农业发展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距。现有的务农人员主要依靠长辈们言传身教来获得技术,大部分农民没有受过系统正规的农业技术教育。科技文化素质低,是“三农”问题得不到解决的重要障碍。
第四,相关投入不够,致使农村教育文化事业落后。农村基础教育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素质状况,而教育的开展离不开政策、经济等基本投入的保障。从现实情况来看,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首先是经济投入不足。一些地方政府认为经济工作做好了其他问题也就解决了,忽视了教育的重要性,造成了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农村中的教育工作很难开展。其次是政策投入不足。目前国家对农村的政策主要侧重于普及农村义务教育,而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能划分、工作目标,考核评定等方面缺乏合理的界定和规范制度”,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由谁做、怎样做以及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都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法律依据。
三、改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举措
要想提高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以民为本”和“三贴近”的原则。在原则的指导下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围绕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相结合。这是加强和改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精神文明建设以物质文明为基础,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与其最关心的问题相结合。农村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发展致富问题,它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基础。经济越发展,这个问题也就越突出。因此,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相结合,把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成果转化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强大动力,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循环,才是作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和保障,这也是农村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持久动力。针对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落后、农业抵抗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弱的特点,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解放农民思想、更新农民观念,把个体农民联合起来,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实现生产发展;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推动土地的集约利用,发展规模农业,实现有限土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提高农民收益;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普及科技知识、学习市场经济有关理论、科技知识和管理经验、调动人的积极性发展经济;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把农村的富余劳动力从有限的土地上解放出来,投入到二、三产业中去,促进农民增收。
第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首先,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转变思想观念,克服认识上的缺陷,把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作精神文明的 “中心工作”和一项长期工作来抓。设立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深入实际调查农民思想状况;加大对农村的各项投入,完善农村基础教育设施;出台相应的政策,有针对性的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并把这项工作纳入到绩效考核范围,定期检查,这也就要求必须建立自上而下的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监督管理机制。其次,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做到与时俱进。一方面,科学合理地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农民的精神支柱问题,把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到新农村建设上来;同时,要大力宣传先进科技文化知识,尤其是要加强民主法制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监督和保障。另一方面,改变传统方式方法,借鉴其他国家和其他工作的方法,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感召力,使农民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素质。最后,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农村政工队伍。实践证明,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专兼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证,所以要做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必须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选拔机制和使用机制,使他们更好地为农村建设服务。
第三,加强农村基础文化教育建设。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促使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这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措施,也是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首先,完善管理和监督机制,确保国家的教育政策在农村的落实,保证农村儿童享受九年免费义务教育的权利,贯彻落实国家对于一些落后地区学生的优惠政策,坚持基础教育要面向全体农村学生。其次,解决农村教育投入不足的现状。加大投入,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同时要注意引进优秀人才到农村从事教育工作,以促进农村基础教育水平的提升,缩小与城市在这一方面的差距,促进农村教育的良性循环。再次,农村基础教育要与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相适应,讲究层次性。农村教育不仅要针对儿童、青少年,还要针对大龄农民,在农村也要实现全面教育、终身教育。根据农民的文化程度、年龄等各方面特点增设不同的科目和技术培训班,因材施教,且在这一过程中要使科目、专业技术的开设与当地的经济发展需要相结合,增强基础教育对农民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促使农民自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第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上充斥着各种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薄弱的农村中,新旧思想、东西方思想相互激荡,使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盛行等,要克服这些问题就要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首先,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的监管。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坚持不懈的开展“打黄打非”工作,并制定相关法律加以保障,以净化农村文化市场内容,为农村社会风气好转提供良好的内外部条件。其次,进一步促进各种优秀的精神文明成果不断向农村转移,实现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尤其是加大城市各种文明风尚的转移,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这也是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和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培养新型农民。思想政治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必须通过加强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促使他们转变为有文化、懂技术、讲文明、守法制的社会主义新农民,从而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2007.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3]江泽民.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4]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D267.2
A
1673-1999(2010)06-0050-03
刘芳(1986-),女,湖北荆州人,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530123)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汤雯(1983-),女,江苏南京人,苏州职业大学管理工程系助教。
2009-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