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

2010-08-15陈用芳

昌吉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现代性马克思现代化

陈用芳

(武夷学院管理系 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

陈用芳

(武夷学院管理系 福建 武夷山 354300)

现代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导致的社会分裂,成为各国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中,以市场经济为背景的现代性成长在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效率意识形成、社会开放深化、人的素质发挥的同时,也造成了工具理性主义的盛行,导致了社会分化和社会浮躁。因而,必须在现代化中寻求社会主义的价值,培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性。

现代化;现代性;工具理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代性作为一个总体性的概念,反映着现代社会不同于传统社会的特征和规定性。国内外学者从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美学诸领域对它进行研究,成为认识历史、判断现在、追求未来的一个关键词。现代性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是什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如何对它进行正确判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现代性在现代社会成长中的作用及其分裂

现代性作为一个总体性的概念,被认为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在整个社会层面表现出来的不同于传统社会的特征,它意味着国家并非神意,是人们契约的产物,建立在个人权利之上的法律;是以商品交换为原则的工业经济,是市场至上的经济观念的合法化;是理性主体对自然的征服,是个人理性的启蒙和实践化。俞吾金从价值层面,在与前现代和后现代的比较中揭示了现代性的含义,“在我们看来,‘现代性’关涉到的应当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最抽象、最深刻的层面,那就是价值观念层面。作为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系,‘现代性’体现为以下主导性价值:独立、自由、民主、平等、正义、个人本位、主体意识、总体性、认同感、中心主义、崇尚理性、追求真理、征服自然等。”[1]

现代性推动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使资本主义得以确立和发展,同时又包含了自身的分裂。艾森斯塔特说:“现代性不仅预示了形形色色宏伟的解放景观,不仅带有不断自我纠正和扩张的伟大许诺,而且还包含着各种毁灭的可能性:暴力、侵略、战争和种族灭绝。”[2]他还说:“当现代性文明首先在西方产生时,它从一开始就受到内在的悖论和矛盾的缠绕,进而引起不断的批评话语和政治争论。”[3]

现代性是在资本主义发展中体现出来的内在力量。自由、平等、人权作为启蒙思想家的追求,体现着科技代替宗教、民主法制取代神意、个人自主消除人身依附、社会封闭走向社会开放的要求,从而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但是,它一方面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解放的作用,另一方面又造成了自身的分裂。它先是导致了资本对劳动的奴役,并形成了发达国家对落后国家的殖民剥削,后来又造成了技术理性对人的压抑和对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变迁,西方学者从多侧面上对现代性进行了分析。美国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提出了“技术现代性”和“解放现代性”的概念。他认为:“‘现代性’象征着最先进的技术。该词的意义背景则是假定的永无休止的技术进步,也就是恒久创新的观念框架。”[4]在这种现代性中,体现的是技术发展中的物质生活改变。“解放的现代性”则表达着技术和物质以外的社会发展要求,是一种体现社会进步的现代性。“这种现代性不是技术的现代性、被释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的现代性,无限增长的财富的现代性,而是解放的现代性、实质民主(对立于贵族统治和精英统治的人民统治)的现代性、人性实现的现代性,也是温和的现代性。”[5]他认为这两种现代性的张力关系构成了现代性的历史。

现代性既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也是现代社会矛盾、冲突的根源。但这两者关系紧张的程度在不同国家是不一样的。发达国家现代性分裂的历史和现实促使思想家以此为根据探求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展开了对现代社会的批判,提出了后现代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则在追赶西方的过程中,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引进西方现代性,以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现代性成长具有优先的地位,因而必须正确把握现代性对中国社会变革的意义,同时也要重视现代性分裂的问题。如何在社会主义的目标和宗旨下限制现代性的分裂,就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判断和社会主义追求

马克思虽然没有使用过现代性这一术语,但对现代性肯定最多和批判最深刻的却是马克思,德里达说:“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6]马克思一方面肯定现代性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进步,认为“它第一个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它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迹,它完成了完全不同于民族大迁徙和十字军远征的远征。”[7]“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8]同时,他又指出:“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9]对现代性进行判断,并从中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根据。马克思主义不以悲天悯人的态度看待现代社会的历史,而是从中发现它所带来的进步及造成破坏的必然性。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中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10]

马克思曾以“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和“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11]认识传统社会、现代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并认为现代社会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创造条件,共产主义是对“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扬弃。也就是说,马克思把现代性的分裂与“人为物设”联系起来,认为共产主义是对现代性的超越。

马克思首先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认识现代性的意义,把它视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推动力,并且为共产主义提供前提;其次是以批判性的思维认识现代性对社会的影响,在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同时指出了它所造成的社会分裂;再次是把现代性的发展与实现共产主义联系起来,通过对现代性的判断,把它的价值整合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上来。

现实的社会主义不仅还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中,而且还不能完全走出“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所带来的困扰,社会主义必须与现代化联系起来,在这其中就提出了社会主义与现代性的关系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现代性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也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三、建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性迅速成长了起来,科学技术、市场经济、民主法制、效率追求、个性自由都推动着现代化的发展,但是,工具理性、道德滑坡、价值混乱、社会分化和社会浮躁也相伴而行。如何既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又坚持对现代性的批判和反思,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下培育中国的现代性,也就关系着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

现代性分裂不容许我们无保留地推崇理性主义,而是要正确认识现代性在中国成长的特殊性,把握社会主义在其中的意义。这就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运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积极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性。

以色列学者艾森斯塔特在指出社会主义曾受到不同国家历史经验和传统影响的同时,也认为在全球化过程中,必须“不断地重新解释和重新建构现代性文化方案;建构多元化的现代性;不同群体按其自身的全新方式重新利用现代性,重新界定现代性话语。”[12]现代性虽然表达了现代社会的一般性,但在不同国家的制度选择中也有不同的特征。美国学者安德鲁·芬伯格在分析了现代性的悖论以后说:“西方资本主义模式也许并不是现代技术社会惟一合理的体制。至少可以希望有一种新的社会主义形式能够代表一种可选择的现代性。”[13]社会主义现代性并不是否认市场经济和理性启蒙,而是根据社会主义的原则,把握中国历史传统和现代发展要求,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社会安排形式。

建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不列颠百科全书》对现代性的解释是:“从一开始,现代性便具有两副面孔。一副是能动的、有远见的、进步的、预示着空前的丰富、自由与满足。另一副同样清晰可见的面孔是冷酷无情,显露出疏远、贫困、犯罪和污染等许多新问题。现代性的许多特征增强到超出某种水平便产生一种对抗性反应。”[14]马克思在评论现代性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时,认为它有两大支柱:一是资本的逻辑,它使现代性通过资本主义展开了自己的行程,并展示着它的历史踪迹和未来走向;二是它所倡导的理性主义至上性,也就是恩格斯所说的:“把理性当作一切现存事物的唯一的裁判者。”[15]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它导致的社会分化;又要超越理性主义,把现代性成长置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应有以下特点:

第一,它是建立在传统创新基础上的现代性

现代化不仅是强调传统与现代的对立,而且还要强调发挥传统文化的现代潜能,使之成为社会变革的一种内源生长力。这种背景下成长起来的现代性不是对外来现代性的移植,而是形成社会自我变革的能力。这种现代性是在民族文化创新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也就比较容易接受传统向现代转变的文化选择的制约,并且易于在文化变革中克服自身的分裂。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革是在传统理想向现代转化中实现的。这样,传统大同理想、小康选择、和谐理念,也就成为中国现代性成长的文化条件,并不断从中寻求社会主义的意义。

第二,它是与价值理想保持必要张力的现代性

理性主义在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工具理性,它虽然可以推动科技发展、效率提高,但也会使价值交换原则成为至上命令,造成“单向度的人”,形成普遍的短期行为。价值体现着对终极意义的追求,解决的是社会应当是什么的问题,并且可以在对现实的批判性超越中把握工具理性的合理边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要追求生产力发展,而且更要体现它对人民普遍幸福的意义,因而这种现代性就必须是与价值理想保持必要张力的现代性。

第三,它是以人为本的现代性

以物的依赖表现出来的人的自由发展,其后果往往是在现代性的普遍原则下,形成人的异化。马歇尔·伯曼说:“正如现代主义的未来主义和技术——牧歌的诸神形式中,作为主体的人——一个在这个世界上/里能反应、判断和行动的生物——已经消失。”[16]社会主义必须从全体人民的高度认识现代性,坚持共同富裕、普遍幸福的原则,并且从中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

第四,它是以社会和谐为准则的现代性

现代性成长在推进社会变革的同时,必然形成现代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在现代化中,工具理性与道德诉求、科技发展与生态恶化、物质增长与价值迷失等各方面的矛盾都会日渐突出。因而,就要从总体上寻求社会和谐,把握矛盾双方的合理性范围,并视之为发展的动力。齐格蒙特·鲍曼认为,现代性的内在矛盾,就是现代存在(即社会生活形式)和现代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为现代主义运动)之间复杂多变的冲突与对抗,这恰恰就是现代性自身的张力所在,这种不和谐就是现代性要求的“和谐”。[17]在社会各种矛盾之间保持必要张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第五,它是与后现代相贯通的现代性

中国现代化处于现代性在西方充分发展,并且引起了人们反思与批判的背景下。这样,就要一方面发挥现代性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同时又必须坚持对它的判断,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贯通中追求现代化,培育现代性。“正如海德格尔的此在现象学向我们揭示的,始源性的时间性是以将来为核心的。一个民族只有善于借助将来的眼光来审视历史的经验和当下的现象,这个民族才是富于创造性的,才不会重复其他民族已经走过的道路。”[18]

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要关注现实,从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而且还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正确认识现实问题的未来走向,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上规划现实实践活动。温家宝在2007年5月16日的同济大学100周年校庆讲演中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19]仰望天空,关注未来,发挥马克思主义创造精神,培育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这是历史的要求和时代的呼唤。

[1][18]俞吾金.现代性现象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对话[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36,40.

[2][3][以]S·N·艾森斯塔特著.旷新年,王爱松译.反思现代性[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67, 43.

[4][5][16][17]周宪.文化现代性精粹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14,115,32,11.

[6][法]德里达著.何一译.马克思的幽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1.

[7][8][9][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5,277,275,775.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1.

[12][13][美]安德鲁·芬伯格著.陆俊、严耕等译.可选择的现代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05,3.

[14]徐惟诚.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11)[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281.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2.

[19]邵龙宝.我们应该怎样“仰望天空”[N].北京:中国教育报,2007-10-11.

(责任编辑:马海燕)

D616

A

1671-6469-(2010)04-0034-04

2010-05-28

陈用芳(1964-),女,福建南平人,武夷学院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

收稿日期:2010-06-07

作者简介:张艳玲(1981-),女,新疆昌吉人,昌吉学院数学系,助教,研究方向:图论及其研究。

猜你喜欢

现代性马克思现代化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边疆治理现代化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