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开发与利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2010-08-15朱凤丽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8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数据库数字

朱凤丽

(赤峰学院 图书馆,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如何开发与利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朱凤丽

(赤峰学院 图书馆,内蒙古 赤峰 024000)

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图书馆业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与共享提供了可行性平台.提高信息咨询服务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只有搞好服务,才能更好地完成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高校数字图书馆;开发;利用;服务

数字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社会共享与增值利用的一种重要的信息化模式,在我国各大高校领域迅速兴起,它是高校图书馆在网络时代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发展方向.当前在互联网上已经存在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服务.国内各大高校图书馆也呈现出数字资源日渐增多的趋势.以某一高校图书馆为例,有各种网络版数据库、全文光盘数据库、检索光盘数据库500余种;电子版的中外期刊5000余种;国外电子版会议文献近1000种;各大高校博士论文、学位论文5000多册;科技文献工具书、图书等类型的电子资源都在逐年增加.这些不同类型的数据库,出于种种原因,并没有采用统一的国际标准.高校图书馆是不向社会开放的,这些文献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使高校数字资源成为了“信息孤岛”.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延伸,高校数字图书馆就必须发挥高校的优势,通过网络服务,使高校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得到很好地开发与利用.

1 网络服务的架设

随着网络时代的进一步发展,读者获取信息资源不再是单一的书刊、媒体,网络上的资源极其丰富,但良莠不齐,往往使读者陷入迷航的处境,为了避免读者在网络上盲目的游览,高校图书馆就应在网络服务上下功夫.

1.1 网络服务的硬件平台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应用的普及,多媒体数据库的建设成为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多媒体数据库的建设在资金和技术上有一定的要求.首先,需要购置数字资源的硬件设备. NAS是一种采用直接与网络介质相连的特殊设备实现数据存储的技术,在NAS中,存储系统不在通过1/0总线附属于某个服务器或客户机,而直接通过网络接口与网络直接相连,由读者通过网络访问获取信息.在某些情况下,客户机也可以直接访问这些设备.

NAS与其它设备相比具有五大优点:第一,NAS存储可无需网络文件服务器直接上网,不依赖通用的操作系统,内置了与网络连接所需的协议,因此使整个系统的管理和设置较为简单;第二,NAS易于部署,物理位置灵活;第三,它可以利用标准网络文件系统实现异构平台的客户机对数字文献资源的共享;第四,它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保护现有投资;第五,与其它存储技术相比,总拥有成本较低.有了先进的设备,一切信息资源都可以存于网络(NAS).

1.2 信息资源开发的专用软件平台

为了满足多媒体数字资源管理的特殊要求,并且符合数字图书馆的具体需求,自建信息资源数据库成为必然的选择.由于信息资源数据量大,所以在硬件选择上应侧重考虑磁盘阵列的容量和网络的吞吐量.应选用可扩展磁盘阵列(RAID)或网络存储系统(NAS).服务器的任务主要承担数字资源数据库的检索,WEB服务和FTP服务,故应选用工作组级别的设备为佳.在软件系统的结构可以分为动态网页WEB服务,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索引检索服务,以及文件存储和传送的FTP服务,这三部分集成构成了随书磁带数字化服务系统.动态网页服务采用ASP或PHP技术进行开发,通过ODBC开发数据接口链接到数据库,软件的核心部分是提供管理和检索的关系数据库,也可选用微软的SQL或OR—ACLE等其他数据库.

2 信息资源服务的途径

2.1 构建信息咨询服务网络体系

根据读者特点、需求、服务对象的专业和工作领域,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建立服务网络体系.

2.1.1 提供局域网馆藏检索服务.包括馆藏书目数据库联机公共目录(OPAC)查询系统,期刊文献资源数据库、特色专题文献资源数据库、光盘文献数据库等为一体的信息咨询服务网络体系,采用标准化格式,通过图书馆网页直接向读者提供馆藏检索目录查询等服务.

2.1.2 实现资源共享,满足信息需求.以网络为依托,通过计算机自动化系统将图书馆独立的书目信息资源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联合数据库,保证各馆馆藏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同时图书馆主页还要收集本单位的科研、人才、教学等数据或与这些数据库相链接,使读者无论在任何地方都能够获得自己所要的信息,同时也满足读者对各类情报信息的需求.

2.1.3 加强网上文献资源整合.数字资源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包括本地资源、网上资源,各种数据库等,要在适当的时间从网上获取学术文献和各类所需信息并不是件易事,将互联网上多种来源的电子信息资源进行搜集,适时筛选、评价、排序、建库存储于N A S内,对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进行逐层、逐类地开发与利用,使读者通过网络这一平台查找和浏览相关信息资源.

2.1.4 狠抓馆藏信息开发.高校数字图书馆应充分利用馆藏信息资源这一有利条件,加大开发力度.首先,应积极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文献和信息资源,如反映馆藏的书目数据库和期刊题录数据库;根据本校学科设置和专业特色,开发专业特色数据库、本校科研成果数据库、本校学报论文数据库、本校硕士、博士生毕业论文数据库;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爱好,定期编制专题网站目录,便于学生查询和利用,其次,图书馆应投入一定的人力、才力和物力,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将现有馆藏文献逐步数字化,建设专题全文数据库,开展网络信息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充分利用好微软SQL或OR—ACL数据库,加快馆藏信息资源开发,提供全面、优质、快速、方便的文献信息服务,突出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开发和特色服务的优势,并与其它信息机构和精选的网上资源相链接.

2.2 发挥高校图书馆特长,做好网络信息资源导航服务

加强以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为龙头,改变原有的服务模式,建立各类信息的查询途径和链接方式,为读者提供快捷查询所需信息资源的方式,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发挥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作用,充分利用好高校图书馆自动化设备,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新、最有用的信息.高校电子信息室就是读者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服务窗口之一,它具有强大的网上信息浏览、光盘信息检索、文献阅览等功能,但对于信息基本知识、信息检索知识和计算机技能比较缺乏的读者而言,导航服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电子信息室,工作人员对读者的辅导是对读者进行导航服务重要手段,能帮他们掌握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其获取快捷信息的能力.为读者节省时间,实现网络资源的增值.

2.3 以人为本,开创新型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学术机构,有着自己完整的业务链,只有当各业务链的节点有机地连接起来,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才能得到很好地开发与利用.

2.3.1 以人为本,是新型服务的宗旨.为读者服务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前提,没有了读者,就谈不上信息服务.为读者服务,不仅仅是为其找文献资料,为其提供咨询服务,更重要的是要对读者一视同仁,有情有意,让读者感到在图书馆享受到放心、顺心、舒心的滋味;享受到图书馆为其提供的令人愉快的信息咨询服务;享受到平等的信息保障体系.

2.3.2 以人为本,树立新型服务理念.信息咨询服务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就是要把关心人、尊敬人、支持人作为目的;以人为本,不仅仅是调动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的积极性,重要的是为了解放人、发展人,促进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服务,就是要让机制活起来,机体壮大起来,窗口亮起来;就是要用自身的凝聚力与亲和力把图书馆和读者紧紧地联系起来,把服务工作与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联系起来.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以达到“人尽其才、事得其人”,最大限度地释放出人的潜力,转变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改变服务模式,使高校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2.3.3 以人为本,发展新型信息资源服务.新型的信息资源服务主要是建立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信息服务.上世纪末到本世纪,世界性的网络化进程日新月异.各类高校图书馆相继接入互联网,建立了本馆网站,在网上提供了信息资源服务,同时也加强了馆际之间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工程,某些条件较好的图书馆还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购买力OPAC和NAS.使信息资源服务得到充分的保障.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数字图书馆积极发展参考咨询服务,即通过网络采用数字化满足读者的各种咨询要求:通过电子邮件和WEB,读者可以向图书馆提出咨询问题,然后由图书馆将答案以同样方式返回给读者.

2.4 提供个性化服务

个性化即对每一个读者的独特信息需求进行独特的针对性服务.基于大量读者的各自不同的信息需求,进行高效率的集成化信息过滤.变“人找信息”为“信息找人”,通过邮件“频道“推送、预留网页等多种途径将信息传递给个人.在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中,个性化服务为读者提供了真正适应个体需要的信息,充分体现了“面向读者”的服务理念.欧美发达国家一些图书馆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向读者提供了个性化服务.近几年,我国也开始了对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探索各大图书馆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在概念内容和深度上都不尽相同,服务模式也不够成熟.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网络个性化服务提供了条件,个性化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也已经普遍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同.个性化服务作为数字图书馆建立新型服务模式的一种有效手段,未来几年在我国图书馆界将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3 提高馆员队伍素质,更好地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

美国有一项调查,在图书馆信息服务发挥作用中,图书馆的建筑物占5%,信息资料占20%,而图书馆员却占75%,这个比例充分说明了图书馆员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图书馆员的素质决定了图书馆的现代化水平.高校数字图书馆的硬件设施不断升级,需要具有高素质、懂业务、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有丰富的图书馆情报专业知识,又要有深厚的某学科知识底蕴;既要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又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网络知识和文字表达能力;既要有很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又要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既要有高素质的职业道德,又要有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图书馆员.

3.1 对图书馆员的要求,目标不要太高.根据本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图书馆员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如果目标定的太高,往往会使图书馆员压力太大,觉得工作承担不了.例如对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的要求,图书馆员的主导工作是为文献、信息资源检索提供技术服务.因此,图书馆员的情报专业知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达到专业人员的专业水平.由于图书馆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会碰到许多不确定的因索,因此工作量的确定不宜太精确,对图书馆员的要求也要给予适度的弹性,重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了积极性和创造性,再逐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3.2 集中参加业务培训.为适应新时期的潮流,跟上时代的发展,馆员们应积极参加各大图书馆开办的各类业务培训班学习.一是了解图书馆发展历史,了解图书馆的建章建制、职业道德、馆纪馆风以及增强主人翁意识、服务意识;二是进行专业培养,使其对图书分类与编目、藏书建设与读者工作、图书馆自动化应用基础等系列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较快地掌握图书分类与编目、藏书建设与读者工作以及图书馆管理自动化的技能、软硬件设施使用的技能,提高自己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尽快适应工作需要.

3.3 在职培训和自学.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部门开放时间长、工作量大,工作人员普遍是满负荷工作的,不可能脱产学习.参加在职培训是馆员提高业务素质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要鼓励馆员坚持在职进修,如利用寒暑假时间参加高校开设的专业函授教育,馆内领导要重视培训工作,要为馆员参加各类培训活动开辟绿色通道.一方面可以通过报考在职研究生、电子函授或参加自学考试等形式来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请一些专业老师上门对馆员进行短期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3.4 树立“读者至上”的服务思想.高校图书馆的馆员们在工作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不够的,还要养成良好的服务态度,学会微笑服务.这样,才能在岗位上投入应有的感情和思想,全身心地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对各种规范之外的需求要给予充满人情味的关注,从而做出赋予创造性的应对.对读者微笑,不是强迫来的,那是发自内心的表现.图书馆的每一个馆员的脸上表情如何,眼神怎样,都关系到图书馆的形象.所以在为读者服务中,要谦虚和气、谈吐文雅、工作细致、举止端庄,具有百问不厌、百拿不烦、百跑不倦的精神和百问不倒的素养.工作中做到热心、耐心、细心.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遇到个人利益与读者利益相冲突时,应以读者利益为重,对读者应该充满关怀和谅解,做到时时处处体贴读者,让读者把你当作知心朋友.这样,才能真正做好为读者服务.同时信息资源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开发与利用.

〔1〕刘卫忠.浅仪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图书馆论坛,2003(3).

〔2〕付立宏.信息资源网络化与图书馆服务创新.图书情报知识,2000(3).

〔3〕王科.略论高校图书馆文献服务人员的素质.图书馆,2004(6).

〔4〕程慧荣.关于网络信息咨询的若干问题.图书馆论坛,2002(1).

〔5〕周为谋.坚持以人为本,推进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6〕胡萍,蔡清万.美国图书馆参考咨询的起源与发展.图书馆,2004(4).

〔7〕潘宁.论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湖北社会科学,2003(12).

〔8〕张炳常.试论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图书馆论坛,2005(12).

G258.6

A

1673-260X(2010)08-0157-03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数据库数字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答数字
数据库
数字看G20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新入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问题探讨
提高公共图书馆员素质与读者服务水平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