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理论依据与特殊性分析

2010-10-20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8期
关键词:瓦格纳财政支出比重

林 炜

(赤峰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理论依据与特殊性分析

林 炜

(赤峰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经济发达国家100多年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了瓦格纳法则的正确性:即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因而瓦格纳法则成为广为引用的分析财政支出增长的最为经典的分析;皮科克和威斯曼强调财政支出的增长呈现出一种阶梯增长的特点,而战争之类的社会剧变是财政支出步上新台阶的主要因素;马斯格雷夫在瓦格纳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详细的假说,即财政支出的增长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就政党竞争对财政支出的影响而言,梅尔泽和理查德的分析证实了更大的不平等程度是导致财政支出日益增长的原因.本文在阐述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并提出政策建议.

财政;支出规模;GDP;特殊性

1 文献回顾

1.1 瓦格纳法则

20世纪初以来,世界各国财政支出比率总的趋势是上升的,针对财政支出的不断膨胀,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Adolf Wagner)最先提出财政支出扩张论,他的研究成果被后人称之为“瓦格纳法则”(Wagner’s Law).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瓦格纳的结论是建立在经验分析基础之上的,他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以及日本和美国做了考察,认为一国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与本国财政支出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即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扩张及财政支出规模的膨胀.此外,瓦格纳把对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归因于需求的收入弹性,即随着实际收入的上升,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将会快于GDP的增长.

1.2 皮科克(Peacock)和威斯曼(Wiseman)的内外因素论

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和威斯曼在20世纪60年代初对英国1890年以后的财政支出历史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提出了导致财政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财政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是指公民可以忍受的税收水平的提高.政府在决定预算支出规模时,应该考虑公民的赋税承受能力,公民所容忍的税收水平是财政支出规模的约束条件.财政支出增长的外部因素是指社会动荡(比如战争)对财政支出造成的压力,即危机时期私人部门无法解决战争、饥饿、经济危机所形成的社会问题,公共支出代替私人支出,公共支出增加.但在危机时期过去以后,公共支出并不会退回到先前的水平,战后会积累大量的债务,公共支出会持续较高水平,所以,每一次较大的经济和社会动荡,都会导致财政支出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这种财政支出上升的规律也称“更替效应”.

1.3 马斯格雷夫(Musgrave)和罗斯托(Walt.Whitman.Rostow)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用经济成长阶段论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他们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等投资,对于经济与社会发展处于早期阶段的国家进入“起飞”以致进入发展的中期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在发展的中期阶段,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这时政府投资将逐步转换为对私人投资的补充;经济发展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而且这方面支出的增长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速度也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

1.4 梅尔泽(Meltzer)和理查德(Richard)的分析

梅尔泽和理查德(1981)运用公共选择理论给出了对于公共支出增长的一种分析.假定所有政府活动都是再分配性质的,政府运用比例税筹集财政收入,并对个人进行一次总付的转移支付.如图1所示,横轴表示税率,纵轴表示一次总付的转移支付.设转移支付的规模为t Ya,t为税率;Ya为人均收入.假定越过t*点,税收的负激励效应将导致工作时间的减少和人均收入的减少.假定税率可以被看做是一种劣等品,越少越好;而转移支付则是一种正常品,越多越好,可推知个人在这两种商品之间的无差异曲线形如图中的Ⅰ或Ⅱ.再假定人口中的能力分布是变化的,能力低的人收入低,税收也低,因而得到的转移支付相对较高;高能力的人的无差异曲线较为陡峭,如曲线Ⅰ;而低能力的人的无差异曲线则较为平坦,如曲线Ⅱ;而对于一些不工作的人,税率的作用已变为中性,因而无差异曲线将变为Ⅲ,即税率高低不会对其福利水平有任何影响,有影响的是转移支付的大小.为运用该模型进行分析,还需存在日益增加的投票权,梅尔泽和理查德发现,过去两世纪以来一直存在着投票权的扩张,这通常意味着参与政治过程的低收入(或能力)个人的增加,因此中间投票人的无差异曲线会变得更平坦,如曲线Ⅱ,极端情况下是曲线Ⅲ.图中从点1到点2至点3的移动,表明了投票权扩大对于公共支出增长的影响.

图1 公共支出的增长:梅尔泽和理查德的分析

梅尔泽和理查德的分析暗含着一种判断,更大的不平等程度是导致公共支出日益增长的原因,因而伴随着投票权的扩大,政治过程中的收入分配不平等也随着扩大了.

2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趋势分析

2.1 衡量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指标

衡量财政支出规模通常用的相对数指标是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原因有三.一是从衡量财政集中程度的角度来讲,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更接近实际,表明了财政对GDP的实际使用和支配的规模.二是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看,财政支出反映的是财政使用GDP的过程,是通过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实现资源的配置,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直接影响社会再生产的规模和结构,财政分配的全过程始于财政收入,最终完成于财政支出.三是财政支出最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财政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能力,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来实现的.由财政支出占GDP这个基本指标衍生出反映财政支出发展变化的三个指标:

图2 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率和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发展变化趋势

2.1.1 财政支出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率表示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财政支出增长率=当年财政支出-上年财政支出/上年财政支出.

2.1.2 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

2.1.3 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是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比,该指标表明GDP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者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增长额的比例.

2.2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特殊性

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不论是从绝对规模来看还是从相对比率来看,都呈现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而增长,达到一定水平则相对稳定.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发展变化有本身的特殊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率总的趋势是波折上升的曲线,而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发展变化却是特殊的,1995年以前一路下滑,1996年停止下滑,1997年开始回升.这种变化趋势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特征.如图2所示.

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包的过高、统的过死,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就必然较高.改革开放不可避免要经历一个放权让利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下降,财政支出下降,同时导致财政支出增长弹性和增长边际倾向的下降.(见表1).

然而,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逐年下滑是不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的,一旦经济体制跨入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随着经济改革的发展和GDP的增长,经济下滑必然停止并且回升,我国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和边际倾向及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都在1996年停止下降,1997年开始回升.1998年-2002年回升速度较快,2003年以后趋于平稳上升.

3 政策建议

3.1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基础性因素.尽管经济体制改革是导致财政支出比率下降的直接因素,但却是一个外生因素,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完善和GDP的增长,财政收入增长不断加快.我国财政支出比率下滑的根本原因在于税收限制,即税收收入的实际增长率大大低于经济增长率,因此,提高税收收入占GDP的比率是阻止财政支出增长率下滑趋势的经济手段之一.

表1 中国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和增长边际倾向

3.2 民生问题对财政资金的巨大需求.党的十七大的精神表明我们党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这一阶段最重要的职责和任务.首先,财政需要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政府发展教育既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又有利于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社会目标.20世纪60年代时加拿大、日本、荷兰、挪威、瑞典、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政府的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都达到甚至超过了4%的水平.到2002年印度、马来西亚、蒙古、泰国、南非、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政府的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也超过4%.而我国到2006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刚超过3%.其次,为实现我国人民“病有所医”的目标,财政理应加大医疗卫生的支出规模.卫生总费用占GDP比例,标志着一个国家整体对卫生领域的投入高低.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不低于5%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基本要求,而发达国家如英国为8%、德国为11%、美国则超过了15%.2007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当年GDP的4.52%,合理的个人、政府、社会卫生支出比例应该为30%、30%、40%为适宜,目前,我国卫生总费用筹资结构中,政府卫生支出所占比重刚回升到20%,社会卫生支出占35%左右,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45%左右.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第三,我国财政面临巨大的基本养老保险计划的补助压力,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我国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资金不足问题凸显,由于我国企业或个人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率较高,解决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收支缺口的唯一办法是政府财政补助.总之,在未来的十几年内,财政支出会大幅度提高,财政将面临巨大压力,同时也提醒我们要重视对财政支出增长的控制.

3.3 政治决策与财政支出规模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公共选择理论就是将经济分析的工具和方法运用到政治决策过程,深入研究政府决策程序和选择制度,寻求财政决策的最佳途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在政府推动下建立和形成的,所以政治决策程序对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变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寻求我国合理的财政支出规模和财政支出规模变化规律,必须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健全重大问题集体决策机制和专家咨询制度,实行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推进依法行政,最终形成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机制.

〔1〕陈共.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刘宇飞.当代西方财政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邓子基,王开国,张馨.财政支出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

〔4〕丛树海.财政支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邓子基,张馨.现代西方财政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

〔6〕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7〕侯荣华.财政支出合理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11).

〔8〕王玥娟.财政支出适度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9〕郭庆旺,赵志耘.财政理论与政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F810.4

A

1673-260X(2010)08-0061-03

猜你喜欢

瓦格纳财政支出比重
当代文化视域中的瓦格纳及其超越
“遇见”瓦格纳(大家拍世界)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名人相册 歌剧巨匠:瓦格纳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关于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