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
2010-08-15汪小科
汪小科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推进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
汪小科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阐述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的必要性,提出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的创新模式,将学生的专业教学过程浓缩到模拟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平台上,通过各个运作环节的实践操作,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其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对经济类人才的要求.大力倡导启发式、互动式教学,进一步推动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创新
多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科教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了大批经济类的专业人才.然而,经济类专业也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这一领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尤其重要.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传统的教学体系已渐渐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对这方面人才的要求,积弊很深.随着创新型社会的来临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高等教育也迎来了改革与创新的契机.世纪之交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教育主题,对高等教育改革尤其是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验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高校是培养人才,生产和传播新知识、新思想的重要基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高校的学科体系中,经济管理类专业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引进模拟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实践教学模式,更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倡导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推进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也是未来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1].
1 引进模拟企业平台的实践教学模式之意义
模拟企业平台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指通过模拟企业实践的形式,使学生完成由学生到员工,由学校到职场的一个角色转变的过程.模拟企业实践既是一个实验教学环节,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明确个人责任,提前作好职业规划.其培养方式以专业性、实用性、全面性和系统性为原则,指导学生逐步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敬业精神与团队协作意识.平台的设置应反映专业知识结构体系的内在要求,以及企业运营与发展的实际需求.而学生在实践训练过程中须根据企业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心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加强业务学习,提高适应能力,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将自身潜力发挥到最佳状态,为将来迎接社会竞争作好充分准备.
2 模拟企业式实践教学环节及目标
学生通过模拟企业的平台,对其运作流程中的营销、生产、采购、财务、人事等各个环节进行学习,逐步了解各“职能部门”、各“工作岗位”的运作方式,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在参与“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指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各阶段的训练重点,引导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这是实现各阶段教学目标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将其过程分为营销管理、生产管理、品质管理、采购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仓库管理、信息管理等教学阶段.
以营销管理为例,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营销方法与策略的实现(即预测与计划),销售合同的条款细节,销售与财务、生产等部门的关系(即各类信息的传递过程),产品的技术指标和功能,客户咨询、客户资料报价单、订单的内容及文件的建立,订单评审、订制单制作、交运单、退货单等业务处理,收款记录与客户跟踪及评估,顾客意见及处理措施.
学生的学习目标应含:掌握客户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内容,学习怎样签订销售合同,了解产品售后服务的内容,了解企业按订单组织生产的流程.
3 模拟企业式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
模拟企业式实践教学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组织与管理是关键.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钻研精神,而学习方向的引导和实践效果的宏观控制则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严格管理.如果实践训练的要求过低,学生仅是执行一些基本的业务操作,则从中获得的提高是非常有限的.同时,学生参与实践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内容也不能太冗杂,需以精炼、注重实效为主[2].因此必须形成一套专业化、系统化,且针对性强的实验教学计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就提出了教育四大“支柱”的要求,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另外,指导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也应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对个别环节进行功能调控,以完善相关细节,获得理想的效果.
4 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
经济管理类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实验教学有其自身的理论、规律和方法.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应提倡启发、引导、思辨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中应适时地调整实验教学目标,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形成一个以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综合素质培养为主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4.1 关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启发式教学
所谓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学生学习目的、意志、情感、毅力、习惯、兴趣等方面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激发学生对实践内容的兴趣,培养学生具备坚毅的品格,以及实事求是的求学态度.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统一,交互作用,内化为学生的基本品质,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要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启发诱导,以趣引思,以疑引思,以用引思,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克服“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培养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强化实践的情境化过程,注重双向互动式教学
按照教育学家B·Means等人的观点,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的学习为投入型的学习.情景化学习是当前盛行的建构主义学习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其实质是利用现代科技创设接近实际的情境进行学习,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和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创新是人类发展的源动力,而科学实验也是创新的源泉之一.实验不是重复,更不是简单的复制过程,实验中蕴含着深刻的去伪求真、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髓.
因此,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学科前沿的发展及国内外市场的运作实例,经常在教学过程中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和欲望,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积极促进知识的迁移.正如物理学家劳厄所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效果无非是当一切已经学过的东西都被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的东西.”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适当设置案例研习系统,系统中包含从实际案例中抽取的资料,让学生对按理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资料收集、分析和决策,得出问题的结论.而且,通过对实验教学各环节的设计,不仅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实现教学相长.
5 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
在对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的考核评价上可以有别于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评价,设置实践教学单独设课独立评分,以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等模式.在教学评价的主体方面,强调三元评价体系的建立,即学生本人评价,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评价的方式方面,进行执笔考试和“企业”实践评价相结合的尝试.
具体而言,新的评价体系可包括执笔考试(占据总成绩的50%),主要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实验报告评价(占据总成绩的20%),可间接地评价学生的实践效果[3];“企业”综合表现评价(占据总成绩的10%),主要考查学生在模拟企业实践过程中的工作态度,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企业”操作评价(占据总成绩的10%),主要考查学生的“企业”基本操作技能,并根据学生的应用熟练程度、实际效果进行评分(可制定出详细的考核和评价标准);“企业”设计评价(占据总成绩的10%),主要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模拟企业式实践教学训练,要求学生在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以及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提高方面均有所突破.既体现在有关经济管理原理的掌握上,更集中反映在学习思路、方法的创新和应用上,以及学习过程中的现象观察、结果分析和数据处理等多环节的综合能力上[4].
〔1〕张新.中国经济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J].经济管理研究,2003(8):36-44.
〔2〕荣昶,赵向阳,蔡惠萍.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12-14.
〔3〕孟庆繁,迷家辉,王贞佐,等.探索性实验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86-88.
〔4〕周南照.终身学习与教育的四大 “支柱”[J].书摘,2003(11):88-91.
G642.4
A
1673-260X(2010)08-01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