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师知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2010-08-1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知识结构能力教育

庄 可

(嘉应学院 梅州师范分院,广东 梅州514015)

中小学教师知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庄 可

(嘉应学院 梅州师范分院,广东 梅州514015)

本文对国内外对教师知识结构的研究和中小学教师知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中小学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策略,中小学教师知识结构向学科知识多元化发展,理论学习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的学习,注重提高教育研究能力 ,优化知识结构,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合理的学习结构。

教师;知识结构;优化策略

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提高教师素质;而要提高教师素质,首先要改变教师的知识结构。21世纪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步伐加快,教师如果不能适应这一新形势,不及时掌握新知识,就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目前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着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成为制约学校办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的瓶颈。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经验,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更好地担负起教育使命。

一、国内外对教师知识结构的研究

(一)国外对教师知识结构的研究

关于教师知识问题,西方国家有不少学者很早就进行了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形成较为系统的研究局面。最早对教师知识问题进行系统探讨的是艾尔伯兹(F.Elbaz),根据他的观点,教师需要拥有广博的知识,主要包括五类:学科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知识、教学情境的知识以及自身的知识。美国教学研究专家舒尔曼(Shulman,L.S.)教授认为,教师必备的知识至少包括以下7个方面:1) 学科内容知识;2) 一般教学法知识;3) 课程知识——对作为教师的“行业工具”的教材和教学计划的掌握;4) 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科内容知识与教育专业知识的混合物;5) 有关学生及其特征的知识;6) 关于教育情景的知识;7)有关教育的目的、目标、价值及其哲学与历史渊源的知识。

(二)国内对教师知识结构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教师知识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林崇德、申继亮等认为,一位能胜任教育教学的教师应具备本体性、条件性和实践性三方面的知识。他们认为,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过程,就是教师将知识与教学情境相融合的过程。夏慧贤教授对此表示赞同,并认为实践性知识对教师专业起决定性作用。万文涛教授根据知识所涉及的领域提出,教师的知识结构可以分为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其中教育专业知识是指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知识,这与林崇德等人提出的条件性知识极为相似。台湾学者单文经对教师知识以是否涉及教材为依据,把知识分为两大类:一般的教育专业知识和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台湾学者简红珠认为有五类知识可被视为教师知识的重要基石,它们是教学法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情景知识和课程知识。

二、中小学教师知识结构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学教师知识结构属于封闭型结构

我国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基本上属于封闭型结构。所谓封闭型结构,即是知识内容不变或基本不变的结构。教师的主要知识基本上局限于教科书中的内容,而教科书中的内容往往长期不变,知识的陈旧和老化成为这种封闭性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这样的知识结构显然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知识不断更新的状况和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当今社会,谁不更新自己的知识,谁就会成为当代意义上的文盲。这种观点虽用词过重,却也发人深省。既然大量已有的知识已经随着时光流逝不断陈旧和过时,那么在教师的头脑中,应当有源源不断的新知识来进行补充,否则教师就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因此,要适应知识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成为开放性结构,即对一切有用的新知识开放;通过对新知识的不断接纳和吸收,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得到改造和更新。

(二)中小学教师实践性知识不完备

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情境性与复杂性要求教师不仅要运用学科知识,更要借助反思与批判升华自己的实践经验,使学生形成实践性知识。但当前大多数中小学教师仍习惯于用传统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习惯于固定的教学模式与对简单的技能技巧的运用。这样,教师虽然在教学中也解决了很多具体问题,但由于缺乏反思的意识,所以就很少有人能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教学经验的重要性,更少有人能对自己的教学从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反思。教师多以原原本本地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为基本做法,以为教师的工作就只是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所以他们拥有的也多是课本知识和如何传授这种课本知识的知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教师个人的实践性知识被忽视,教学活动变成了一种程式性的活动,如何教给学生课本中的知识成为了教师在教学中唯一思考的问题,因此难以形成基于自己的实践和反思而来的个性化的教育实践话语体系。

(三)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知识匮乏

我国的信息能力处于世界较低水平,要提高我国的信息水平指数,基础在教育,而教育的关键在教师。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忽视了教师素质结构中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导致我国教师队伍信息素质水平偏低。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面窄,缺乏对信息的敏感和处理能力,甚至有不适应现代化教学的现象发生。许多时候教师不是去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而是逃避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2009年对广东梅州10所山区的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5%的教师完全不会使用电脑,16%的教师则不太熟悉电脑使用的方法,31%的教师从来不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45%的教师仅偶尔使用。70%的教师偶尔使用远程教育资源,11%的教师则从来不使用。学校教师信息的获取与使用能力偏低,已成为阻碍教师向学生呈现教学相关信息、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和在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因素。

(四)中小学教师知识结构单一

在教师教育的历史演进中,学术性与师范性一直是两个端点,有时偏重学术性,有时强调师范性,理论的疑虑带来了实践的困惑,其结果是造成中小学教师知识的严重缺陷: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形成目前的“专业单一型”教师,缺乏对其他学科的综合掌握和融会贯通。很多教师错误地认为教学就是“精通和讲解清楚所教的学科”,而高考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错误观念,禁锢着教师对新知识的追求。教师的主要知识基本上局限于长期不变的教科书内容,从而形成一种被动的、封闭的知识结构,这与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和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更新的快捷性是格格不入的。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预测出人类的科学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在20世纪中期是每10年增加一倍,而当前是每3—5年增加一倍。教师唯有紧随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方能适应现代和未来教学的需要。

(五)中小学教师知识结构为被动型结构

个人的创造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仍是一个探讨中的问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知识结构也是影响乃至制约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增加能力及方法方面的知识在教师知识结构中的比重。在被动型结构中,知识与能力是分离的,而在创造型结构中,知识和能力是统一的。个人头脑中接受的知识的程度和类型不同,其创造性的强度和方向也不同。在我国,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仍属于被动型结构,在实践创造中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不能在创造活动中起到应有的启发和引导的作用。究其原因,是因为现在教师的大多数知识都是被动接纳而来,没有主动选择那些与创造力密切相关的材料。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富有创新精神的开拓性人才,而要造就创新型人才,教师本人首先就应当具备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使其从被动型结构转向创造型结构。

三、中小学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策略

(一)中小学教师知识结构向学科知识多元化发展

由于办学体制和办学定位等原因,教师学习新知识、更新知识结构的动力不足,致使很多教师目前的学科知识是单一的,这种情况严重地制约了办学目标的实现。当今,知识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知识的一体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又走向了高度统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然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多元化的。教师专业学科知识应在坚持对本学科知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向多元化发展。教师只有拥有多学科的知识才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找到“创新点”,在知识和技能上取得飞跃;才能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上灵活机动;才能引领学生开展研究和进行创新活动。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人”的活动,同样要坚持素质教育。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大教育者”,而不是一个狭隘的专业主义者。因此,教师应具有深厚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给学生更广泛的影响。

(二)中小学教师理论学习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使知识结构由内化继承向外向创造方向发展,跃迁更高层次的关键。理论型知识和经验型知识是一个完整知识结构的两大支柱,缺一不可,两者是相互协调,互为补充,二者的组合比例与结合程度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知识结构功效的发挥。教师在某一学科领域基本上完成了知识的继承后,才可能进行前沿创新的研究;不断向前发展的人类实践不断地给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新课题。这些都要求教师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训练技能、培养能力、转变思维方式,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惯性,对原有知识、经验、观念、方法进行新的组合;在实践中,教师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进行预测调节、反馈调节,使知识结构在动态中不断优化,更趋于合理,有活力。所以,教师要深入开展理论学习与各类实践性环节互动的教学相结合,注重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尽量多开展社会调查、课题研究和实习考察等形式的活动,给知识结构的外生、外延创造条件。

(三)中小学教师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的学习

要做好教学工作,教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个平台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的知识储备,丰富教师的知识面。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并且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和交互性,所以如能加以适当应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把死知识变活,使一些在教学中说不清、道不明的难点迎刃而解。在教学过程中,中小学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它们有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的是纯理论的,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理想的条件,使之情景再现。对于这些问题,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突破,而多媒体恰恰能弥补这一缺陷。传统教学方式也有互动与反馈,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学生端与教师端的交互,非常及时地反馈,并及时展现,有利于教师控制教学程序,提高了教学效率。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既“能教”,又“会教”的教师,教师应尽快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四)中小学教师要优化知识结构,更新教育观念

中小学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受思想观念的支配。没有思想观念的更新,就很难有优化知识结构的积极行动。在当前的一部分中小学教师中,封闭教育的观念依然存在。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仍在广泛使用。这些观念的存在,阻碍了教师的视野,妨碍了教师进修学习、完善自己知识结构的进程。要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使广大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这种教育观念就是与大生产、大科学相适应的大教育观。这种大教育观一改传统教育观念中一次性教育即为终身教育,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这种教育观念,不只重视现在,更注重将来,具有超前性。今天的教育是为了明天的发展,是为未来准备人才。因此,教师在优化自己知识结构的同时,要从未来需要着眼,从现代化需要着眼,敢于向传统的知识结构挑战。

(五)中小学教师应注重提高教育研究能力

具有科研的意识、知识与能力,是所有专业人员的共同特征。因此,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必须强调有关研究能力的要求。以往对教育传递知识功能的强调,使人们忽视了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特征;而课程改革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实践性,这要求教师自身在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方式、创新方法等方面有一个新的飞跃和突破,而这些正是科研能力的核心,未来的中小学教师不但要具备基本的教学实践能力,而且还应具备更高层次的教育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高质量教育和中小学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必要条件。教师的研究是结合自己的实践工作与对象开展的,科研能力在此主要是指研究学生及教育实践的能力。因此,中小学教师的研究能力,表现为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发现新现象的意义,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的认识。中小学教师创造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在教育实践中的成功,无疑会使他十分看重对学生创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正是未来教育期望实现的价值。

(六)中小学教师要建立合理的学习结构

知识结构的优化、建构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学习过程。教师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那些分散的、零碎的、低层次的经验知识,进行加工、提升,使之在知识结构内部与理性知识优化、协调,结合通融,发挥系统效应。教师必须善于总结经验,注重运用抽象法、比较法去分析,明确经验的适用环境和条件,提高对经验的认识,加深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教师经常地分析自身的知识结构的状况,发现有薄弱的地方,自觉地克服,努力地补足。教师进行前瞻性、超前性的学习,在空间上关注宏观信息,在时间上关注事物发展的未来前景、趋势和规律,扩展思维空间。具体来说,教师不仅要认真学习和把握自己从事或感兴趣的知识领域、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信息,而且要涉猎一般性的未来预测学等学科知识,这样才能给创新思维以广阔的空间,创造更多的机遇。教师注重运用科学的方法,增强自学能力,特别是要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对知识单元充分了解消化吸收,转换视角,审视、发现和把握知识系列,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术的敏锐性。

[1]衷克定,申继亮,辛涛.论教师知识结构及其对教师培养的意义[M].1998(3).

[2]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1996,(6).

[3]李渺,喻平,唐剑岚等.中小学数学教师知识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7,16(4).

[责任编辑:何 岩]

G625

B

1671-6531(2010)04-0056-03

2010-07-15

庄可,男,广东梅县人,嘉应学院梅州师范分院讲师,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知识结构能力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题解教育『三问』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