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实现了心理学价值的重新回归
2010-08-15周东滨
周东滨
(赤峰学院 教育系,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积极心理学实现了心理学价值的重新回归
周东滨
(赤峰学院 教育系,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积极心理学的诞生,实现了心理学价值的重新回归.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科研和学习经历,分析论述了积极心理学产生的历史意义、时代背景、理论源泉和哲学基础,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积极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心理健康潮流;幸福感
1 为积极心理学的产生而欢呼
在21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心理学史上迎来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这就是积极心理学的诞生.应该说自1879年心理学正式从哲学怀抱中挣脱出来成为一门科学以后,的确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也为人类心理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在其正式产生之初,就确立了治疗心理疾病、开发人的潜能和增进人类幸福这三大主题.到上世纪50年代前后,在心理学产生后的70多年的时间里,却把目光和大部分用于心理治疗的研究和开发上,不管原因如何,心理学的确忽视了后两大主题,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曲折发展道路.只是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的时候,上述可以称为消极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才有所延缓,到了上世纪90年代,人本思想和理念才在心理学和心理健康运动的一些观念中有所体现.1998年正是心理学家赛里格曼一语道破,才使积极心理学在千呼万唤中得以产生,心理学经过百年的游戈,终于开始向更加积极的方向前进.
自大学毕业至今,我从事心理学教学科研工作已经20多年,主讲过多门心理学科,特别是自1986年至今,一直从事心理健康研究,创办过心理咨询热线电话,从事过心理科普工作,出版和发表了大量心理教育方面的著作和论文.在大学二年级就发表过《构筑起朝气蓬勃的心理大厦》、《预防和战胜心理疾病的一把金钥匙》等小论文,毕业论文《试论提高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被导师评为优秀,并于1992年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上发表.在这些年的教学尤其是科研工作中,我总是感觉到,心理学谈心理问题及心理疾病太多,讲优化心理素质,培养人的积极品质太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单靠治疗心理疾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重心置于大多数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上.我断言,大多数人的心理健康是在一般水平以上,而不是有些人所说的心理不健康的人占百分之几十的比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增进”和“提高”,也即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开展积极心理教育,以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开发人的潜能,增进人的幸福感.如今,积极心理学正式诞生,确实使人感到豁然开朗,也为我多年的理论思考做了最好的诠释.我们为心理学的这个新进展由衷自豪.
2 积极心理学的时代背景、理论源泉和哲学基础
积极心理学刚刚产生,相关著作也并不很多,其中任俊所著《积极心理学》就是其中较有影响的一部著作.读过这个著作,对积极心理学的理解更加明晰,对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有了清醒的认识.
2.1 积极心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积极心理学的产生并不偶然,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心理健康运动都为它的产生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但就时代背景而言,首先,促使其产生的因素是当今时代愈演愈烈的地区、种族和宗教冲突,象阿以冲突、科索沃战争等事件就是最好证明.其中阿以冲突几十年至今无解决良策,成为当今时代最不文明的典型代表事件.如何彻底解决类似问题?积极心理学家们正在研究和探索更积极的良策并已有初步成果.其二,现实的巨大物质财富确实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工业化的物质文明和不同领域的巨大进步,但就世界范围内来看,人们的心理生活质量都还须进一步努力提高,注重物质文明的同时,更应关注精神文明.许多社会问题并未因物质文明的巨大进步而自然解决,相反却有越来越激烈之势.第三,随着人类认识自然与社会的不断深入,对自身的认识也有了空前的提高,对幸福生活的质量也日益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追求幸福?以往的传统心理学理论无法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上述因素就为积极心理学的产生提供了很好的社会背景.
2.2 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学理论源泉
积极心理学虽然自成体系,是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但它与以往心理学的诸多理论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特别是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潮流关系密切.
2.2.1 人本主义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最重要的理论来源. 1879年心理学正式产生之后,由于20世纪初的心理卫生运动以及受“二战”后医治战争心理创伤的需要影响,心理学极大地忽视了开发人类潜能和增进人类幸福这两大主题.正是在上世纪60年代前后以马斯洛为领袖而开展起来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运动,才逐渐改变和较正了其发展方向,使心理学无论从理念上还是在行动上,都多少增加了“以人为本”的人文色彩.当然,心理学在面对诸多社会问题时束手无策的困难也使诸多心理学家们开始以全新的眼光关注以人为本、开发人类潜能的心理学价值回归和日益高涨的全球范围内的心理健康运动.
2.2.2 世界范围内的心理健康潮流也为积极心理学产生提供了一些理论和动力.在上世纪心理卫生运动逐渐演变为心理健康潮流后,人们逐渐把预防心理疾病当成更为重要的事情,因为“预防”比“治疗”心理问题更为便利、更为经济,也更为积极,这也正是心理健康理念高于心理卫生思想之处.后来“增进心理健康”理念又逐渐深入人心.上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增进心理健康方面的丛书纷纷出版,心理健康理念不断提出和更新,以更积极的思想、理念和行动去增进心理健康,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潮流中来.心理学家在这个潮流中首次提出了“积极”概念,并认为积极心理健康要从①全面的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②整合性;③自主发挥功能的能力;④积极的自我态度;⑤对现实的准确认知;⑥能掌握自己周围的环境(Cowen &Kilmer,2002)以上六个方面来加以定义其性质.
此外,20世纪六、七十代的人格心理学的发展也为积极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极心理学之父赛里格曼认为,“既然压抑、退缩等消极人格特质能够通过一定的学习而获得,那么乐观、高兴等积极人格特质也一定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他们这些理论进一步丰富了人格心理学的理论成果,为其创立积极心理学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2.3 积极心理学的哲学根基
象其他心理学理论的产生一般都有着哲学背景一样,积极心理学的产生也受到了东方传统哲学和社会建构主义哲学思潮的巨大影响.正是这两大哲学流派奠定了积极心理学坚实的哲学基础.当然,积极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末,其思想渊源很复杂,在积极心理学的观点中还有功利主义哲学影响的结果,也有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但总体说来,积极心理学受上述两大哲学派别影响最深,这在任俊所著《积极心理学》序言和相关章节中已有详尽叙述.
3 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及发展前景
积极心理学刚刚产生不到10年时间,虽然其发展速度很快,但其理论体系和框架正处在发展变化和探索之中.就目前各种著作版本中,任俊所著所涉及的体系及框架较为合理.
任俊著《积极心理学》(2006年8月版)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概论篇中,主要阐述了积极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同时对“积极”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最后介绍了主要观点.第二章关于积极心理学的性质篇中,首先介绍了社会背景及心理学渊源、哲学基础,并就积极心理学运动的性质进行了论证.第三、四章论述了积极体验,同时从生活满意度、福乐、乐观、希望这几个方面分别阐述了积极体验的内涵.第五章论述了积极人格及其实现的主要途径.第六章介绍了积极的社会制度.第七章阐述了积极心理治疗.第八章论述了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及历史局限.
应该说就目前积极心理学刚刚产生这段历史而言,这部30多万字的著作对积极心理学大致的理论脉络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及分析研究,从宏观上为人们描绘了这门科学与众不同的框架体系及令人充满期望的发展蓝图.研读后使人充满积极向上和奋发有为的动力.正如任俊所评价的那样,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学现代重构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学产生之时,本是十分积极的,并主动承担起增进人类幸福的历史重任,但在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却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曲折发展道路,同时产生了大量充满消极色彩的学科和概念,使人觉得心理学并未能完成它所应当完成的任务.首先,积极心理学的产生的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人类的发展和世界大同是我们的积极目标,积极心理学与此目标十分吻合,令人振奋,使人充满青春的活力和动力.同时它对重构现代心理学并在其中占有足够份量意义十分重大.我们深信,今后心理学将会走上一条注重开发人类潜能,增进人的幸福感这样一条康庄大道上.第二,积极心理学对现代心理学功能进行了补充,使其更加完善.积极心理学产生以前,心理学的功能让人觉得很单一,除了心理治疗,就是对心理问题的“修修补补”,心理学成了自然主义科学和实用主义学科的附属品.但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为,无论是人类的灿烂的文明还是个人事业的成功,都需要人类和个人自身充满积极向上的思想,这样才会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动力,心理学应该为这种动力提供更强大的理论支撑.因此,不断开发人的潜能、智慧,增进人类幸福的功能充分补充了心理学的功能,从而使心理学的功能日臻完善.
当然,从这方面的著作来看,积极心理学在研究对象上还有些模糊,研究方法和手段还显单一,缺乏令人信服的纵向研究,与早期一些相关研究(如人本主义心理学)还存在脱节现象.但我们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随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积极心理学会越来越具备蓬勃发展之势,并在今后世界科学发展的长河中越发显示出独具特色的学科优势.
〔1〕任俊.积极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马斯洛.马斯洛的智慧.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3〕拿破仑·希尔,等.积极心态的力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4〕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积极心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B84
A
1673-260X(2010)02-01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