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创新思路下的特色教务管理体系
2010-08-15商春锦
商春锦
(闽江学院 成人教育学院,福建 闽江 350002)
构建创新思路下的特色教务管理体系
商春锦
(闽江学院 成人教育学院,福建 闽江 350002)
本文从传统教务管理体系的改革入手,以观念、管理、技术、制度四个方面的创新发展为思路,对于构建创新思路下的特色教务管理体系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教务管理;创新思路;特色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展望未来的高校教务管理,精英化教育下的教务管理理念与管理实践必定不能适应大众化教育对教务教学管理的要求.因此,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求创新,求特色,显得尤为重要.
1 教务管理创新发展的几大思路
高校教务管理的创新要瞄准教育教务改革的最新趋势和发展方向,改变“观念老化、管理弱化、技术退化、制度淡化”的传统教务管理模式,以下笔者将分别从这四个方面阐述其创新思路.
1.1 观念创新
信息化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多层次、多渠道、多规格的办学模式冲击着传统的办学模式,教务管理工作内涵不断发生新的变化.而由于受传统思想定式的影响,长期以来形成的静态的、传统的管理模式,使教务管理工作者习惯于以往的工作方式、工作经验,导致思想、观念上的僵化,难以接受新事物、新方法、难以运用新技术解决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及时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管理的战略观念刻不容缓的.如从以行政为主管理转变为行政与学术相结合的教务管理,从少数部门的教务管理转变为全员参与的教务管理,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营造开放式的服务环境以及建立高效的人才激励创新机制等,教务管理工作者只有与时俱进,破除传统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大胆探索,才能使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在创新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1.2 管理创新
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效益.要摒弃过去那种“刚性”过强、“柔性”不足、强调共性,忽视个性的倾向.实现“以人为中心”的人本化管理,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教务工作者为本,实现人与物的和谐.从深层次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学生的学生动机,使其不仅仅是自觉地完成本职工作和学习,而且往往愿意挖掘自身的潜能,发挥其天赋,取得超常规的成就;同时,又有利于在学校内部形成集体主义和相互协作的精神,避免和缓解教务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另外,科学的人本化管理运用经常能够收到良好的管理效益.总之,文化背景、传统观念的特殊性,使人本化管理在我国高校的教务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1.3 技术创新
教务管理工作常规多、更新少、且手段落后,影响工作效率.因此,教务管理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当前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科学技术管理教务事务,实行网上办公.如学生注册缴费、等级考试报名、网上排课调课等;在教务管理者之间、教务管理者与老师之间、教务管理者与学生之间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的信息系统等,及时、准确的传播瞬时信息,高效、快捷地完成各项教务管理事务.另外,因实现教务管理操作流程公开化.
1.4 制度创新
高校教务管理部门必须营造新的工作机制,以加强和改进自身的建设.比如管理机制,教务管理应形成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谁主管,谁负责;谁经办,谁负责,形成层层负责,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保证教务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再比如监督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长期以来,教务管理以经验管理居多,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人才的创新意识,使人容易产生不思进取的思想.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以激发大家的工作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使教务工作出现充满竞争活力,开拓创新的新局面.
2 在创新思路下构建特色教务管理体系
依据上述几大思路,笔者对于构建创新思路下的特色教务管理体系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2.1 行政与学术相结合的特色教务管理
作为教务管理的主体,教务工作者的学术水平在日常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创新思路下,教务工作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完善自身学术水平,保障特色教务管理的顺利实施.
2.1.1 提高教务工作者管理学术水平.加强对现代管理理念的学习与研究,如“柔性管理”,它以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为基础,以人性化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思维,在师生中形成一种潜在的说明力,从而把组织的意志和思想贯彻在师生的自觉行动中.这都需要教务工作者潜心学习研究,懂得如何从人的心理、行为、形象等诸方面去实施管理,具有情感性、亲和力和人文色彩,懂得如何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的特征.当然,除了“柔性”管理,还有很多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需要深入学习与研究,而学校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提供条件甚至是建立学习机制,具体措施如有计划地请专家学者,有所成就的同行来校组织培训,开设讲座,开展咨询;又如带着问题到兄弟先进学校取经,这是传统做法,改革提高办法是:带着问题去,带着体会回.此外,还可以建立群体(集体)理论学习的目标——行动——评估体系以及个体理论学习的目标——行动——评估体系,营造良好的教务学习氛围,提升学习效果,并鼓励教务工作者在学习的基础上发表相关论文等学术成果.
2.1.2 提升教务工作者现代技术下的教务方法研究.学习教务管理网络的信息化标准、相关软硬件的基本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操作等等.
2.1.3 培养教务工作者的创新意识.这是教务管理能力的核心,教务工作者如果不能创造性地工作,就不能完成培养专门人才的任务.因此,教务工作者要善于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加强科学管理;要善于把获取的新知识,新经验运用于工作实践;要善于捕促信息,及时了解新情况,使管理工作更有针对性,又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2.2 人本化的特色教务管理
传统教务管理体系的诸多不和谐因素,究其根源,是对“以人为本”这一和谐内涵的忽视,因此,构建和谐高效的人本教务管理体系迫在眉睫.对此,笔者进行了仔细研究及思考,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
2.2.1 以学生为本.大学生已是一个“成人”,有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也有多样化的需求.以学生为本则要求为学生提供周详的服务及设施,以帮助学生成长,发挥其潜能及提高其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成长阶段提供专业服务,为学生着想.具体应做到与学生沟通,让学生参与,为学生服务.
2.2.2 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本的管理要求学校管理要以尊重人、关心人和信任人为学校教师管理的出发点,以造就人、成全人和发展人为学校教师管理工作的落脚点,使学校成为教师全面发展的场所.
2.2.3 以教务工作者为本.创造条件,加强对教务管理人员的培养.以鼓励为主,加大人文关怀的力度.如主动关心和解决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对他们的政治待遇、职称评定、职务安排等都要按政策给予妥善解决,鼓励他们以更大的热情做好本职工作.
2.2.4 实现“人”和“物”的和谐.具体来讲,如在培养教务管理人员信息获取的意识和能力的同时,各院校也因加大成本投入,构建现代化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在对学生进行学籍管理、考试管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责任感教育;强调为师生服务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学生明确教务管理政策、流程,让他们懂得一部分教务管理方面的知识从而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从而使教务管理更有效地开展.
2.3 竞合化的特色教务管理
2.3.1 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应该建立适当的竞争激励机制,以激发大家的工作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使教务工作出现充满竞争活力,开拓创新的新局面.从培养教务管理者的角度来讲,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有效的激励方法非常重要.如对于开创性地开展工作,业务水平高、工作业绩突出的教务管理人员,提供晋升的机会,使同行之间掀起比、学、赶、超的热潮.又如在教务管理人员中开展评优竞赛活动,对完成任务情况,完成质量,内部教务管理、学籍档案、成绩单、试卷题库等是否管理有条不紊,制定出一系列指标体系,并进行综合考评,评出先进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
2.3.2 在竞争的基础上,在学校内部通过人本化管理和“柔性”管理,形成集体主义和相互协作的精神,避免和缓解教务管理中存在的矛盾.
2.4 高效益的特色教务管理
2.4.1 实现教务学术成果转化,提升教务团队管理效益.如前所述,应提高教务工作者的管理学术水平,并鼓励他们在学习的基础上发表相关论文等学术成果.而对于这些学术成果,应该进行广泛推广及交流,更好的指导教务工作团队的实践工作,充分利用这些管理学术成果的效益,实现成果转化.如建立专著(专题)研讨学习会、读书报告会、专题交流发言;另外,还可以建立信息服务交流基地,如设置传递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科研理论知识、各地先进的可操作性的经验为宗旨的定期月刊,形成较理想的信息服务网络,为教务团队管理效益的提升搭建更好更完善的平台.
2.4.2 建立教务智襄团,提高教务管理效益.现代教务管理,需要集体的智慧和众人的力量.教务智襄团的成员由有关专家兼任,不设专门机构,定期讨论研究教务重大决策,供教务管理者参考,以提高教务管理效益.
3 结束语
总之,无论是着眼于目前以大众化为特征的高等教育,还是展望未来以普及化为特征的高等教育,都必须对传统的教务管理进行从管理理念到管理实践的创新与特色发展.而创新的思路则要瞄准教育教务改革的最新趋势和发展方向,即在观念、管理、技术及制度上实现创新,寻求突破,并最终形成行政与学术相结合、人本化、竞合化、效益化的特色教务管理体系.
〔1〕赵璐芳,成思源,张湘伟.自主创新与教务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8(18).
〔2〕黄春艳.在创新工作中谋求高校教务管理的新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3).
〔3〕樊晓丹,凌秀荣.浅谈高校教务员工作及创新[J].广西大学报,2008(5).
〔4〕曲涛.浅析新时期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消费导刊,2008(11).
〔5〕王华,梁华银.信息时代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创新[J].科技信息,2008(36).
〔6〕杨春薇,等.加强创新意识 完善教务管理[J].中国校外教育,2008(8).
〔7〕胡胜良.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推进高校教务管理创新[J].山东纺织经济,2008(5).
〔8〕邢泽晶.教务管理中的柔性化方法分析[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6).
G647
A
1673-260X(2010)04-01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