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

2010-08-15陈如专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4期
关键词:网球竞技运动

陈如专

(哈尔滨理工大学 荣成校区,山东 荣成 264300)

论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

陈如专

(哈尔滨理工大学 荣成校区,山东 荣成 264300)

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我国网球运动发展的简要回顾,对我国网球的发展进行了阶段划分,对其成功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得出结论:1.中国网球运动始于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于新中国成立后;繁荣于改革开放后.2.现代社会中国网球出现“阴盛阳衰”局面.3.中国网球的崛起得益于中国特色的“举国体制”、传统文化的积淀以及科研水平的提高等.

网球;竞技体育;发展

自1885年网球运动传入中国以来,在中国的发展已有百年的历史,但在新中国成立前,网球被视为贵族运动,参与者极少.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球运动得到空前快速的发展,人们已把网球当成一种健身娱乐方式,与此同时,我国网球竞技水平也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女子网球选手已经逐渐走向世界,取得了令人振奋的佳绩,如:2004年郑洁闯入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16强,2004李婷、孙甜甜闯入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双8强,雅典奥运会李婷和孙甜甜在女双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为中国赢得了首枚奥运会网球金牌.

1 世界网球运动的发展回顾

网球起源于中世纪的法国,随后逐渐在欧美,以至全世界传播开来.网球发展的历史悠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展的很普及.随着网球运动的商业化、职业化、社会化和个体化,世界竞技网球运动发展十分迅速,已达到空前水平.如每年四大满贯(澳大利亚、法国、温布尔顿以及美国网球公开赛),ITF(国际网联)、ATP(国际男子职业网球协会)和WTA(国际女子职业网球协会)巡回赛等各种网球赛事都以巨额的奖金吸引着众多网球高手的参与,高水平精彩的比赛同时也吸引了无数球迷和各类媒体的关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关注网球,网球亦已成为世界第二大体育运动.

2 中国网球的发展回顾

2.1 阶段划分

2.1.1 崭露头角

19世纪后期,英、美、法等国的商人、传教士和士兵将网球运动带入中国.最初,网球运动只是在一些教会和教会学校中开展,后来逐渐在我国上海、广州、北京等部分城市传播开来.1910年,在旧中国的第一届全运会上,男子网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30年,第四届全运会又增设了女子网球项目.1915-1934年,中国男子网球队参加了第二届至第十届远东运动会,女子网球队参加了第六届至第十届远东运动会的表演赛.在第八届远东运动会上,以邱飞海、林宝华为主力的中国队获得冠军.1924年,中国首次参加了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1928年,中国开始从旅美留学生中选派运动员参加戴维斯杯比赛.由于旧中国的网球运动不普及,技战术水平较低,虽先后6次派队参加戴维斯杯赛,但多在第一、二轮就被淘汰.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网球运动得到空前发展,运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1951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支网球队宣告成立,命名为上海联合网球队.1953年,在天津举行的四项球类运动会中设有网球项目.1956年,中国网球协会正式成立,同年举行了全国网球锦标赛.此后,每年都举办全国性网球竞赛.从1958年起,增加了青少年网球比赛.

2.1.2 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人们对网球的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人们已把网球当成一种健身娱乐方式,网球运动得到了空前快速的发展,网球的逐步普及也推动了竞技网球运动水平大幅度提高. 1986年在第10届汉城亚运会上,李心意获女子单打冠军,1990年在第11届北京亚运会上,我国运动员获得三块金牌、三块银牌和一块铜牌(男子团体冠军、潘兵获男子单打冠军、夏嘉平和孟强华获男子双打冠军).中国女队参加1991年联合会杯网球团体赛,在58个参赛队中进入16强,李芳从国际网球排名200号位跃升到155位,夏嘉平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网球比赛获得男子单打冠军,这些成绩说明我国竞技网球运动有了长足的发展,令人鼓舞.当然,这一时期我国网球水平与世界水平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2.1.3 走向世界

1994年以来,通过网球界的努力我国竞技网球在世界及亚洲重大比赛中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1994年广岛亚运会上获得2枚金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我国4名选手入围,1998年曼谷亚运会上获得了1枚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2000年悉尼奥运会我国3名选手入围,虽然均未能突破第二轮,但已经说明我国竞技网球运动水平有了很大成绩.从中国男、女队的成绩来看:女队成绩逐步上升,在联合会杯的比赛中成绩突出,始终处于亚洲前列,并于1994年、2002年,2005年打入世界组附加赛.在2004年四大网球公开赛中,我国女子选手分别在澳网和美网公开赛中进入女子双打前八名,法网公开赛中进入女子单打前十六.特别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队通过顽强拼搏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郑洁/晏紫获得了女子双打并列第五名,李婷/孙甜甜获得了奥运会女子双打冠军.中国网球终于实现了在奥运赛场上升国旗、奏国歌的夙愿,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但男队成绩尽管起伏较大,在戴维斯杯亚大区成绩跌宕起伏,于1994年和2001年两次跌入B组,并分别于1995年和2004年冲A成功.男子双打在2004年上海喜力A T P双打比赛中进入决赛.但从整体来看,也有一定的提高.同时,近年来我国选手世界职业排名也有了较大提高.女子方面,继李芳、易景茜分别进入WTA世界单打排名36位、65位后,2005年我国女子选手郑洁、彭帅,李娜WTA单打排名已分别到达42、32和33位;WT A双打排名李婷/孙甜甜,郑洁/晏紫分别达到18、19,33、34位.男子方面,继潘兵取得ATP单打排名180位后,我国选手朱本强/曾少眩在ATP双打排名中达到146位,成为建国以来中国男子网球项目单双打获得职业排名最高的选手.

2.2 主要因素分析

2.2.1 “举国体制”的优越性

发挥“举国体质”的优势,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上下形成合力,是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具体体现.我国网球事业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所突破,也是得益于举国体制.根据职业网球赛制的特点,选手要奔赴世界各地参加大量的职业比赛,因此投入巨大.为确保重点选手不断增强实力,提高排名,国家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给予重点保证.充分发挥全国一盘棋的优势,组织国内优秀教练员、运动员组成攻坚队伍.经过精筛细选,形成女子最佳双打组合,并在长期的训练和比赛中磨合,逐步形成优势.根据备战奥运会的需要,选调国内男选手进行陪打,使得重点项目、重点选手的训练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为2004年雅典奥运会取得重大突破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根据我国众多优势项目的成功经验,每个项目最初的突破都是把有限的人、财、物资源集中起来,保证重点发展所需,力争在一个或少数点上取得突破,从而以点促面,带动整个项目的发展.我国竞技网球运动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探索历程.国家体育总局和网球协会根据项群理论关于“选出与现有优势项目隶属于同一项群但暂时落后的项目,有可能比其它项群落后的项目更快地得到发展和提高、向优势项目的行列中转移”的理论,提出了把与乒乓球、羽毛球隶属于同一项群的网球作为发展奥运项目的重点项目之一.1998年亚运会后,为应对国际职业网球变化的特点,中国网协制定的《2001年-2010年网球项目奥运争光计划》,进一步明确地提出“以女子为重点,女子双打为突破口”实施网球项目突破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国家网球队经过精筛细选,组建最佳女子双打组合,并根据职业网球赛制的特点,为选手奔赴世界各地参加大量的职业比赛,经过长期的训练和比赛,女子双打逐步形成优势.事实证明,在雅典奥运会上,李婷、孙甜甜不畏强手、勇敢拼搏,获得了女子双打金牌,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把中国网球推向新阶段,大大增强了网球界的信心.

2.2.2 科研到位

在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的大力主持下,2003年初,围绕女子双打的突破专门成立了“提高我国优秀女子网球双打竞技水平的研究和应用”以及“网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研究与应用”两个课题组.从2005年11月7日冬训正式开始到12月18日6周的时间里,科研组对国家网球队女队一组每一课堂的训练内容、组织形式、方法手段、负荷安排、技战术训练效果、教学比赛的技术统计等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数据统计,并这些数据在第二个训练日反馈给运动员和教练员,为他们的下一个训练日提供参考.科研组还协助实施体能训练计划,建立生理生化检测体系,训练控制小组随时了解和掌握国家网球女队一组冬训的基本情况和训练课的安排,为科学地安排训练提供了有益的支持.

2.2.3 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中国女性的价值观及人格的影响,值得我们做出更为深入的研究与思考.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来源,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的妇女始终处在封建等级制度的压迫下,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的思想造就了对妇女的不公平与苦难磨砺,使得受传统文化影响最深的我国女性,比男性更具有吃苦耐劳的社会品德与坚韧不拔的个性特征.在我国的职业运动队中,这一点表现的尤其突出.运动员遵守纪律、训练热情、作风顽强、耐挫心理品质等方面都明显优于男子运动员.尤其是必须付出艰苦努力方能获胜的运动项目和需要坚轫顽强心理品质的运动项目中,我国女子运动员在自立自强、敢于拼搏的精神与态度,忍辱负重、承受挫折、遵守纪律与服从命令等方面,较西方女子也具有显著的优势.受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我国网球运动在风格上表现为快速灵活,动作准确,讲究稳定性与攻守平衡,攻势温和.在训练上重技术提高,轻体能训练;重技能培养,智力开发.

3 小结

3.1 中国网球运动始于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于新中国成立后;繁荣于改革开放后.

3.2 现代社会中国网球出现“阴盛阳衰”局面.

3.3 中国网球的崛起得益于中国特色的“举国体制”、传统文化的积淀以及科研水平的提高.

〔1〕董进霞.女性与体育:历史的透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2〕彭国雄.中国女子网球突破因素与持续发展探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4).

〔3〕王保金,等.中国网球文化发展方向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8(5).

〔4〕陶志翔,等.中国竞技网球运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6).

〔5〕田园,等.“举国体制”与职业化的融合——中国女子网球登顶世界的成因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9).

〔6〕杨芳,等.对网球运动的社会文化审视[J].体育与科学,2005(3).

〔7〕卢元镇.体育人文学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刘青,等.中国网球融入国际职业网球的障碍与途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1).

G845

A

1673-260X(2010)04-0154-02

猜你喜欢

网球竞技运动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网球究竟是什么颜色?
腰痛不用愁,网球来帮忙
竞技精神
不正经运动范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花与竞技少女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