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区紫背天葵周年栽培技术
2010-08-15王淑慧王跃荣王庆
王淑慧 王跃荣 王庆
武汉地区紫背天葵周年栽培技术
王淑慧 王跃荣 王庆
紫背天葵(Gynura bico1orDC)又名血皮菜、紫背菜、观音苋,原产于我国温暖湿润地区,为菊科菊三七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以嫩茎叶为食用部分,是我国的传统山野菜。紫背天葵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活血、止血、补血功能,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紫背天葵作为一种补血良药,是产后妇女食用的主要蔬菜之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紫背天葵还具有很好的降血糖、降血压作用,还有抗炎、抗氧化、延缓衰老的功效。
武汉植物园在20世纪80年代从四川万县引种紫背天葵,经过多年的驯化栽培与选育,紫背天葵在武汉地区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其植株生长旺盛、分枝多、产量高,不仅耐热,而且有较好的耐寒特性。为了指导规模栽培,我们结合多年的栽培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合理安排茬口、露地栽培与塑料大棚栽培相结合的、实现紫背天葵在武汉地区周年栽培的技术。
1 生产季节安排
露地栽培:11月上中旬剪取插穗,扦插于育苗床后覆盖稻草保温,早春3月移栽至露地,4月中旬开始采收。为了保证品质优良,7月初进行重新扦插换茬是关键,可采收至11月。
塑料大棚栽培:于10月上旬进行大田直接扦插育苗,并搭建塑料大棚,随着温度降低,需在大棚内架设小棚,覆地膜、加盖草帘保温,10月下旬开始采收,可收获至翌年4月。
2 育苗
2.1 扦插方法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害的成熟茎作插条,每个插穗保留3~4个节点,剪去成熟叶片,保留腋芽,插穗进入基质长度以2个节点为度。露地栽培用插穗由于生长期较长、温度低,宜选择营养物质积累较多的中下部枝条作插穗,确保来年植株的健壮生长。
2.2 插床的准备与扦插
苗床选在光照充足的地方。沙基质插床以普通河沙作成苗床,苗床宽约1 m,沟宽20 cm,密集扦插,株行距为3 cm×3 cm。冬季可覆盖稻草保温或以竹片作支架搭建简易塑料棚,棚高1.5 m(便于人出入进行管理),除常规的浇水与清除杂草外,扦插后还需注意保温与通气相结合,遇大雪需及时清除棚顶积雪。大田插床以大田壤土配合基肥混匀作畦,畦宽1.3 m,沟宽20 cm,扦插株行距为20 cm×30 cm,扦插后注意保持插床湿润,但避免积水,强光照时适当遮荫。
紫背天葵虽可一次种植、持续多次收获,但在采收的中后期,植株长势渐弱,易遭害虫为害,且嫩茎叶品质下降,其叶背紫红色褪色严重。为了更新植株长势,维持较高的品质,有必要在生产中期进行大田直接扦插育苗进行更新换茬,即直接将剪好的插穗扦插于大田壤土,注意保湿、排水和遮荫,成活率达90%以上。与传统的扦插移栽育苗法相比,可省去移栽缓苗期,达到高产、提高品质的目的。
3 选地、整地与施足基肥
紫背天葵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其嫩茎叶品质较好,故选择向阳地块作为其生产栽培区。在武汉地区,紫背天葵生长量大,收获次数多,营养物质需求稳定且大,故大田种植应选择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微酸性壤土田块,整地时要多施基肥,一般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1 000~1 500 kg、三元复合肥10~30 kg。
4 作畦与定植
畦宽 1.5 m(包沟)、沟深 20~30 cm,定植的株行距为(20~30)cm×(20~30)cm,每 667 m2种 4 000 株左右。
5 田间管理
5.1 肥水管理
紫背天葵较耐旱、耐瘠薄,但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供应有利于茎叶生长、保持产品脆嫩、产量高,因此要加强水分管理和肥料供应。紫背天葵在整个生长期中,对肥水的要求比较多。大田扦插苗生根后、沙基质扦插苗定植后10天左右,均应追施提苗肥,可用稀薄粪水施肥1次,或每667 m2施尿素2~3 kg;以后每隔10天追施速效肥1次,每667 m2每次施尿素2~3 kg、复合肥10~20 kg。整个生长期浇水要均匀,浇水的原则是保持土壤湿润,见干即浇,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
5.2 促分枝
扦插苗成活后,为使其尽快分枝,株高15 cm时可摘心,应在浇水施肥后进行,稍加蹲苗,使主茎变粗,叶片变厚,尽快分出侧枝,待分枝长出后,注意施肥浇水,以后随着嫩茎叶采收,植株萌发更多新侧枝。
5.3 中耕除草
植株封垄前要及时松土除草,整个生长期应中耕除草3~4次。
5.4 及时疏除老叶
多次采收后,植株生长旺盛,封垄后每次中耕的同时,应适当打掉植株基部的老叶。以利于通风透光和新枝萌发,延长采收期,提高产量。
6 适时采收
定植20~30天以后开始采收,收嫩梢为产品,采收标准为梢长10~15 cm,第一次采收时基部留下至少2~3节,用来萌发新的嫩梢。一般15~20天采收1次。采摘的次数越多,分枝越旺盛。
7 病虫害防治
紫背天葵在武汉植物园进行的多年、少量栽培中未见明显病虫害发生,但栽培面积扩大后,有遭受虫害侵袭的现象发生。为使产品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生产上应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进行无害化防治。
7.1 农业防治
培育壮苗。扦插繁殖时要选用无病虫的植株作母株,选择排灌良好、疏松肥沃的地块种植,科学施肥,严防积水,清洁田园,大棚栽培要特别注意通风降湿,做到有利于植株生长发育。
实行轮作制。与非菊科作物轮作2~3年以上。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水旱轮作。
改良土壤、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量。
7.2 物理防治
利用成虫趋性进行诱杀,如用黑光灯和性诱剂诱杀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成虫,配制毒饵(新鲜菜叶拌乐斯本)诱杀幼虫。
7.3 化学药剂防治
对菜青虫等常见叶菜害虫,采用无公害农药进行常规防治。
武汉市科技局计划项目(200720322099)
王庆,通信作者,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湖北武汉,430074,E-mai1:wangqing@wbgcas.cn
王淑慧,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王跃荣,武汉市东西湖区蔬菜技术推广站
20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