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元训练理论评析

2010-08-15张辉

巢湖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超量专项运动员

张辉

(巢湖学院体育系,安徽巢湖238000)

一元训练理论评析

张辉

(巢湖学院体育系,安徽巢湖238000)

本文用辨证的观点分析一元训练理论与传统训练学争论的问题,使一元与多元、体能与技术、一般训练与专向训练、体力波、超量恢复等观点在辨证的基础上达到统一,提出传统运动训练学是一元训练理论产生的基石,一元训练理论是传统训练学在某些方面理论的补充。两者在操作层面达到统一。

一元训练理论;体能与技术;一般训练与专向训练;超量恢复

在竞技体育领域,训练理论是训练的基础,训练者要以此为依据对被训练者进行训练,当指导的理论在争论不休时,必然影响训练者方法的选择,影响训练结果。由于对国内范式训练理论认识的局限及理论自身的不足,人们对部分竞技体育现象及训练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够给与科学的解释与解决,茅鹏先生提出一元训练理论。在系统理论、混沌理论、自组织理论、耗散理论、信息理论、生命科学等综合理论影响下构建的一元训练理论,否定了国内范式训练理,在对某些运动项目规律深刻认识基础上、在自原其说的基础上对部分竞技体育现象给以解释。很快一元训练理论成为训练学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有质疑、有部分的认可、有全面的否定。观点的碰撞提高了人们对训练理论的认识深度,鉴于此本文试着从比较分析的角度,在部分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全面的认识一元训练理论,并试着理清其与现行训练学的关系,促进训练理论不断的完善与发展。

1 国内学者对一元训练理论的质疑

1.1 一元训练理论体能立论基础的质疑

一元训练理论体能的立论基础[1]:否定超量恢复理论,认为“技术”和“体能”,本是“一元”的。不存在没有体能内容的动作技术,不存在没有技术形式的体能发放。技术与体能就像形式与内容一样,在客观现实中是无法分离的(只能在概念的指向中,为了思考的需要,人为地予以分离)。

邓运龙[2]认为:“竞技能力”及其与“体能”、“技术”的关系,构不成概念与哲学层面的“元”、“元因素”、“元理论”、“一元论”、“二元论”;作为具体学科层面的“竞技能力”及其与“体能”、“技术”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体能”与“技术”不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也不是同一本质的不同侧面,而是平行的关系,“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还包括战术、心理等因素;“一元训练理论”没有实际应用研究的过程。

张洪潭[3]认为:超量恢复与有序状态形式是两个不同性质的生命过程,前者是指,在训练结束后的某一时段内运动员机体能量补偿逾越原有水平的现象;后者是指,运动员机体诸辅功能环节与专项所需主功能环节之间进行协调整合之后所形成的特定的形态机能式样,二者不宜按因果关系进行推论。所谓超量恢复,主要是指或仅仅是指能源物质的代谢特点,这种情况及这个特点确是存在的,甚至还可以说,超量恢复或补偿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张春合[4]认为:体能是客观存在的,影响体能与技术的因素不同,体能和技术的结构不同,体能可以是通过遗传得来,体能可以暂时消退,即使没有任何训练,一个人也可以表现出一定的体能水平。

1.2 一元训练理论据的质疑

黄璐等[5]认为:一元训练理部分论据引证效力尚待商榷,茅鹏在推行一元训练理论构想的文献参考环节,若干条目应当引起注意,如引证《体坛周报》、《三联生活周刊》、《文汇读书周报》、《钱江海晚报(南通)》、《报刊文摘》相关信息作为论据,这些论据的引证效力尚待商榷。

张春合[4]等认为:一元训练理论对论据中足球运动员、长跑运动员的耐力问题和链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问题解释存在着明显的误解、曲解,甚至断章取义、以偏概全,揭示该理论运用列举“事实”和“平移”科学的方法来引申结论,论据只限于形象的描述所提出的假设,并不具备结论意义上的支撑作用,也没有继承传统合理的东西。

以上的争论反应出目前我国学者对一元训练理论体能立论基础、部分论据的引用等问题是存在分歧的,同时用实践去检验一元训练理论的某些观点又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这些观点存在一定的理论抽象性,但是我们又不可否认一元训练理论的某些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例如运动训练全周期、整体自治、熵值概念的引入等,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对一元训练理论与传统训练学理论争论的问题进行比较研究,才能提高我们对一元训练理论的认识。

2 一元训练理论、传统运动训练理论争论问题再认识

2.1 二者的认识哲学基础

茅鹏先生[6]认为:还原论是二元训练理论的思想基础,是机械的,是不妥的;一元训练理论是整体论作为思想基础,是生物理念。鉴于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什么是还原论与什么是系统论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还原论与系统论都是哲学上解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的概念,还原论的观点是把整体的性质归为部分的性质或低级层次的性质;系统论观点是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的性质不能归为部分。

二者的关系,严春友[7]认为:从全息论的角度看,部分也具有整体性,而整体也具有局部性。系统论与还原论具有共同的局限,即都具有还原的性质。系统论不过是倒过来的还原论,它把部分的性质归结于整体,正如还原论把整体的性质归结于部分。

常绍舜[8]认为:无论是系统论还是还原论,都是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作为客观基础的,都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在方法论上的反映。还原论反映的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性,系统论反映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对立性,还原论和系统论都只有局部真理性,应该将二者整合在一起,创立现代系统论,使其更好地为科学认识服务。

可见无论用还原论还用系统论来构建训练理论都是有局限的,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构建训练理论才能够更贴近科学。

2.2 一般训练与专向训练

张洪潭[3]认为:所谓一元,是指专项训练,所谓二元,是指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在这里,“元因素”的所指,是明确的,也是成立的。由于一般训练指的就是体能训练,专项训练通常被认为就是技术训练,所以茅鹏将元因素直接指向体能和技术,是有他的切近训练实际的良苦用心的,当然,这样一来也就使他的创新理论留有破绽。但修订这些误差是不难的,真正困难的是对积习甚重的传统训练理论的彻底改造。基于此,本文就采用张洪潭教授的对一元训练理论的理解,这里暂且不讨论体能与技术的关系(下文论述体能与技术的辨证关系)。

姚颂平[9]认为:质疑“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统一原则”的学者实际上犯了两个逻辑错误:第一,从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来看,专项训练仅仅是针对一般训练而存在,如果高水平运动员不需要,甚至取消一般训练,那么,所谓的专项训练就无从谈起;第二,他们用形而上学的观点,而没有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的辩证关系。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运动训练程度的提高,训练的专项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对于年轻运动员的一部分专项训练手段,相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说,可能就逐渐成为一般训练手段;同时,对于年轻运动员的一部分一般训练手段,高水平运动员则不再使用。所以,随着运动训练专项化程度的提高,尽管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手段的内涵未发生变化,但外延则发生了较大变化。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所使用的专项训练手段的外延越来越窄的同时,一般训练手段同样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专项的特点。

从张洪潭教授对一元训练理论的理解与姚颂平教授对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统一原则辨证看法,我们可以看到一元训练理论的二元指向与“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统一原则”意义上是不同的,在原则中,一般训练不等于体能训练,专项训练也不等同与技术训练。可见国内学者对范式训练理论的理解不存在统一性,如果把这一现象放大到具体的教练员身上,差异将会更大,训练的结果也会大相径庭。可见一元训练理论的出现具有明显的理论修正效果,加深了人们对专项训练的统一性认识,提高人们对训练理论的理解,促进训练实践向科学性发展迈进。

2.3 体能、技术

刘大庆[10]认为:体能是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功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体能是运动员的基本的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运动员体能水平的高低,是通过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灵敏和柔韧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可见《运动训练学》中涉及体能的概念与一元训练理论对体能的认识整体性趋向统一,都不在认为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灵敏和柔韧等运动素质是体能的组成部分,仅是体能的表现形式,但是两者指向又有所不同。一元训练理论认为,运动能力是“体能与技术的统一体”;《运动训练学》认为体能、技术是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鉴于此我们要辨证的认识体能与技术。

张春合[4]认为技术对体能的影响是:良好的技术有利于运动员体能的充分发挥;良好的技术有助于运动员体能的节省。体能和技术以及其他多种因素对运动成绩的贡献,表现为高度的拟合过程,这个拟合度越高,越能发挥机体的运动能力。特别是高水平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应高度的专项化,这样对运动成绩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但是虽然如此,我们也不能忽视体能和技术的独立存在的客观性,并且训练实践已经证明,不同级别的运动员,适当进行一些全面的身体训练,对于缓解运动疲劳,减少运动伤病,特别是促进动作的更加节省化,增加动作技术完成的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可见体能与技术的统一性是以运动成绩的优化为前提的,也就是说,体能与技术的统一性越高越有利于运动成绩的优化;体能与技术的独立性是以体能与技术存在的客观性为前提的,也就是说,体能的外显形式多样化,运动技术的外显形式多样化(运动项目不同决定)。

2.4 体力波、整体自组织(整体自洽、整体设置)、超量恢复

一元训练理论[6]认为,运动能力是波浪式存在的(它在时间进程中是波浪式地运动着的),这就是“体力波”。运动员训练的全过程是一个“趋优”过程,是生命有序状态的调整的过程(自组织过程)。否定超量恢复理论。

体力波的存在是以生物的节律性为理论基础,超量恢复是运动训练过程中已经证实的体内能源物质变化现象,就是运动员负荷结束后体内消耗的能源物质在一定的时间内会恢复到超过原来的水平(虽然现在人们对运动员训练后体内部分能源物质的超量恢复对运动成绩的提高提出质疑,但不能否定这种现象的不存在)。可见被训练的机体在外界刺激下,自组织的整个过程中,体内能源物质存在超量恢复现象,运动能力存在体力波现象,但是它们存在的时间跨度截然不同,超量恢复在训练后就会出现,训练的小循环结束也能出现;体力波的出现是以生物的节律性变化而出现波峰与波谷,时间跨度显然是以训练的周期性为依据。我们完全可以试着探讨每一种现象在自组织过程中的功能、作用及相互关系,加深我们对运动训练过程的动态认识,通过方法、技术的改进,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例如,我们可以探讨体力波的波峰、波谷与超量恢复区间(消耗的能源物质之间存在恢复的先后顺序)的时间关系;可以探讨超量恢复在自组织过程的功能等,达到比赛期出现生理的最佳组合。

2.5 运动训练全周期、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传统训练学观点)

一元训练理论[6]认为:训练以生命为载体。生命全周期的存在决定了“运动训练全周期”的存在。生命的前期影响、甚至决定后期;“运动训练全周期”的前期,也影响、甚至决定后期(决定成材率)。其理论基础主要是“幼态持续”阶段理论,该理论认为运动训练错失“幼态持续”阶段,便很难达到优质技术。这个阶段需要“运动训练全周期”的充分运用,来给予保障[12]。

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是指,根据运动训练结构特点,竞技状态的出呈现特征和重大赛事安排规律,系统的、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其理论基础是: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竞技能力形成的连续性与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人体生物适应过程的周期性。原则执行的要点第一条就是健全多级训练体制,为运动员实现多年系统训练提供有力保证。

分析这两种观点,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理论基础有一定的相似性,实现形式存在一定的类同性,健全多级训练体制显然可以保证“幼态持续”阶段训练的持续性。

2.6 一元训练理论的一元性与操作层面的多元性

训练理论是训练实践的指导思想,并且通过运动实践来检验。通过实践我们发现,一元训练理论的一元性在训练过程中很难实现,必须通过多元的方法才能够保证训练的顺利进行。下面我们可以列举一些简单的例子:篮球运动员基本技术的掌握不能在比赛中获得,必须掌握基本技术后才能参加比赛,通过比赛加深对技术的理解与运用,同时获得比赛技术。跨栏跑项目,通过多维成像技术分析刘翔的跨栏技术,发现刘翔在跨栏的过程中,过栏时前脚掌触地后踝关节缓冲时间较短,缩小了栏间距通过时间,认识这一技术细节后,其他跨栏运动员也加强踝关节力量练习,改进技术,成绩也有所提高;一百米跑技术分为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冲刺跑,如果某一位运动员练习起跑技术,按照一元训练理论的解释要跑完一百米全程,恐怕在运动训练的实践中根本不会存在这种现象吧(这里并不是对体能与技术统一性的否定,仅是解释操作过程的多元性)。显而易见,一元与多元也是辨证的统一。

3 一元训练理论与传统运动训练学的关系

3.1 一元训练理论是国内运动训练学有关理论很好的补充

传统运动训练学是一门在实践中形成的系统的训练科学,内容覆盖面较广,但是对训练中一些具体问题的探讨存在不足,或者强调不够,导致不同的训练者由于对问题认识的不同,在组织训练的过程中就存在侧重点不同,影响训练效果。一元训练理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运动训练规律的认识,将会改变人们对原有问题的认识深度,促进训练方法改善,提高训练质量。例如一元训练理论的整体观是对运动训练学认识论的补充;体能与技术的一元论是对体能与技术统一性的强调;自组织、体力波理论的引入充分说明运动训练过程的复杂性与可认识性。

3.2 传统运动训练学是一元训练理论提出的基础

没有认识的对比就没有认识的深化,由于传统训练学相关理论对竞技体育领域的部分现象不能够解释,部分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够解决,理论的局限必然导致新的理论的产生;一元训练理论抛弃还原论思想,以整体的观点,引用了科学界新认识,构建一元训练理论。显然有些向自然科学上,没有牛顿等科学家建立的经典物理学,就没有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诞生一样,理论没有了比较的基础。可见没有传统的训练理论与训练的实践,一元训练理论的思想是不能够产生的。任何一种理论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与时效性,我们不能认为一元训练理论否定传统训练理论后自身就是完美的,上面的争论就反映一元训练理论自身的不足,但是它可以展示我们训练思想的解放,我们的训练实践也将出现更多新的尝试,创新也将会由此而出了。

3.3 操作层面的统一性

实践证明,无论是一元训练理论还是传统训练学,在训练的操作层面存在统一性,只有多元的训练手段,方法,训练理论才能够与训练实践相结合,否则理论只能够存在空洞的想象中。

[1]茅鹏,严政,程志理.一元训练理论[J].体育与科学,2003,24(4):5-10.

[2]邓运龙.“一元训练理论”及其与“二元训练理论”之争是错位命题下的话语式论境[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3):55-60.

[3]张洪潭.相对论思想在运动训练理念中的萌发[J].体育与科学,2006,27(4)::10-16.

[4]张春合.对一元训练理论立论基础的质疑[J].体育学刊,2008,15(6):88-90.

[5]黄璐,邱新宇,杨磊等.对“一元训练理论”的几点质疑[J].体育学刊,2007,14(2):117-120.

[6]茅鹏,严政,程志理.一元训练理论(压缩修订版)[J].体育与科学,2008,29(6):28-32

[7]严春友,严春宝.全息论对系统论与还原论的超越[J].河北学刊,2008,28(2):59-62

[8]常绍舜.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看系统论与还原论的适用范围[J].系统科学学报,2008,16(1):87-89.

[9]姚颂平.继承与弘扬马特维也夫教授的运动训练学术思想[J].体育科学,2006,26(11):3-6.

[10]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00-166.

Abstract:The author probes into the problems discussed between unitary training theory and traditional training theory in dialectic method,and thinks that unitary training theory and multivariate training theory,physical energy and technique, general training and specialized training,fluctuation of the sports capability,and supercompensation are in accordance.By dialectic analysis the author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that unitary training theory based on traditional training theory complements 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theory in some way.They are in accordance put into practice.

Key words:Unitary training theory;Physical energy and technique;General training and specialized training;Physical energy Supercompesation

责任编辑:澍斌

ANALYSIS THOUGHT ON UNITARY TRAINING THEORY

ZHANG Hui
(Department of P.E Chaohu college,Chaohu Anhui 238000)

G808.1

A

1672-2868(2010)03-0118-05

2010-02-21

张辉(1977-),男,安徽灵璧人。硕士研究生,巢湖学院体育系讲师,研究方向:篮球教学理论与训练。

猜你喜欢

超量专项运动员
Shapley 值的最优实现及其公理化
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在中心药房口服药超量医嘱中应用的回顾性分析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中药药房中成药不合理处方应用调查与管理措施实施意义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