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处见浓,闲处耐想
——明代才女叶小鸾词管窥
2010-08-15吴松青
吴松青
(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南宁000000)
淡处见浓,闲处耐想
——明代才女叶小鸾词管窥
吴松青
(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南宁000000)
明代才女叶小鸾,其存世词作虽不足百首,但却能自出机杼,俨然一家,内容主要分为下面六种:伤春悲秋、亲情之恋、咏花惜花、弄才使情、闲散生活之咏、遁世之思。其词尚情贵真、全无做作矫饰之气,成为明词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小鸾;词;赏读
在众多明代词人中,叶小鸾显然难称大家,但她以其女性独特的笔触,为明代文学特别是明代诗词增添了最后一抹柔美的色彩。
叶小鸾(1616-1632),字琼章,一字瑶期。明末吴江(今江苏吴江)人。父叶绍袁,天启五年进士,官工部主事;母沈宜修,字宛君。均工诗词,偕隐汾湖。生有三女,长为纨纨,次为小纨,季为小鸾。兰心蕙质,皆女秀也。宜修与三女题花赋草,中庭之咏不减谢家。绍袁合妻女所著诗词曰《午梦堂全集》行于世。小鸾者,容貌秀美,工于诗律。其字精美秀逸、其画别具风神、其诗精采高淡、其词警策沉着。自幼由其舅抚养,十岁时因其舅母张倩倩抱愁多病,归家回到父母身边。归家后第二年,昆山缙绅张鲁唯为其长子求姻,叶绍袁即将小鸾许之。崇祯五年壬申(1632),小鸾未嫁而卒,时年仅十七岁(虚岁)。七日入棺,举体轻盈。家人咸以为仙去,有《返生香集》,词有《疏香阁词》。
《江南通志》上记载:叶小鸾,字琼章。四岁能诵楚词,十岁与母宜修初寒夜坐,母云:桂寒清露湿。即应云:枫冷乱红凋。善琴,能抚山水,写落花飞蝶皆有致。将婚而殁,年十七。
《全明词》收入叶小鸾词九十二首,从数量上看固难称大家,但却自具特色。旖旎秀丽的吴中自然风光,柔性和情的民风世俗以及长期接受“缘情而绮靡”的文学传统的沐浴,小鸾以其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细腻感知着周围的事物。通过古松、渔船、瑶琴等意象及其组合,来寄托词人潇洒、聪慧、高逸的气质,意境清幽。以思想内容为据,小鸾词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伤春悲秋
和大多数的女性词人一样,叶小鸾也对生意盎然的春天有着一种特殊的向往,对萧瑟肃杀的秋天充满着生命激情无法排解的悲哀,“春恨秋悲”多次成为其词中的主题。《全明词》中选其词作共计九十二首,其中以“春”为题的就占去了二十五题二十九首,同时以“秋”为题的词作也有二十一题二十三首之多。单从这几个数字上就可以看出,能充分表达少女情怀“伤春悲秋”的词作几乎占了全部所选作品的三分之二,这绝非偶然。
在小鸾的笔下,春天并没有呈现出那种“阳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热烈景象,相反词中意境贞静幽深、清空秀逸,亦如其人。试以如下两首词浅析。
《捣练子·暮春月夜》
春寂寂,月溶溶,落尽红香胜绿浓。明月清风向翠幕,夜深人静小窗空。
在她的笔下,暮春时节,花儿凋尽,翠叶浓密如幕,夜晚如斯寂静,月色如斯优美,清风习习,人面何在?空谷幽寂之感扑面而来。
《浣溪沙·春夜》
柳絮飞残不见春,近来闲杀惜花心。无聊独自步庭阴。紫燕未归余画栋,黄昏先到怯囊琴。灯花月影两深深。
同样的暮春季节,柳絮飞尽,在词人的眼里,了无半点春天的气象,相反却倍感无聊,与囊琴相伴黄昏,无奈青春虚掷。“灯花月影两深深”一句更是“通篇不著一字,读之无限愁生”,唯有灯花与月影相惜深深,尤得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之妙趣,在读者世界里铺展开了一幅“淡妆浓墨总相宜”的水墨画,贞静幽闲之境依次纷呈,为此篇之词眼。
作为一介妙龄少女,叶小鸾也怀春,思春,有着普通年轻女性的生命激情,笔触因此而变得凄艳唯美。
《浪淘沙·春景》
杨柳弄柔黄,缕缕纤长。海棠风醉艳红妆。折取一支归绣户,细玩春光。春日对春妆,莺燕笙簧。横塘三月水流香。贴水荷钱波动处,两两鸳鸯。
好一幅活泼生动的春景图:纤柳吐绿,海棠呈红,春风自醉,燕莺贪欢,荷叶下水波轻绽,鸳鸯成双,自由嬉戏。在这里,春景所折射出的是一个少女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向往,和对生命形式的顶礼膜拜。同时,明代妇女个体意识的觉醒使得年轻的小鸾开始注意到女性的生存状态,闺怨、美好爱情成了其创作的主题。
《点绛唇·咏采莲女》
粉面新妆,澹红衫子轻罗扇。昨宵邻伴,来约莲塘玩。棹泛扁舟,影共莲花乱。深深见。绿杨风晚,空载闲愁返。
《浣溪沙·春暮》
曲曲栏杆绕树遮。半庭花影带帘斜。又看暝色入窗纱。楼外远山横宝髻,天边明月伴菱花。空教芳草怨年华。
《谒金门·秋雨》
秋雨急,酿就晓寒相逼。竹箨凄迷芳径窄。一庭闲翠积。雁字无人寄得。落叶纷纷如摘。懒捻金针推指涩,绣床边夜湿。
二、亲情之恋
叶小鸾自幼离家托养,也正因此她对于亲情有着独到的体验,这一点,在妗母坟前所作的诗作《己巳春哭沈六舅母墓所》中可以看出,其中“年年春草绿,肠断一孤坟”一句更是宣泄出在悼念已逝妗母时那种难言的刻骨之痛,表现出她对这种亲情深深的眷恋和守望。这种情况在她的词作中也同样有所体现。
《踏莎行·忆沈六舅父》
枝上香残,树头花褪,纷纷共作春归恨。十年客梦未曾醒,子规莫诉长离闷。回首天涯,愁肠萦寸。东风空递双鱼信。几番归约竟无凭,可怜只有情难尽。
十岁回家之后,小鸾与家人关系十分融洽,情深意重,同父母姊妹一起谈古论今,互相唱和,至今留下了许多文学佳话。这种骨肉亲情加上亦师亦友的治学之情非凡俗之人所能体味,以至小鸾病卒之后,其大姐叶纨纨痛哭不止,悲伤过度,一恸而绝。理所当然,这也常常成为了小鸾诗词创作的重要内容。随着两个姐姐的出嫁,这种浓浓的思念化作了无数缠绵的文字而感动千古。
《谒金门·秋晚忆两姊》
情脉脉。帘卷西风争入。漫倚危楼窥远色。晚山留落日。芳草重重凝碧。影浸澄波欲湿。人向暮烟深处忆。绣裙愁独立。芳草雨干,垂杨烟结。鹃声又过清明节。空梁燕子不归来,梨花零落如残雪。春事阑珊,门愁重叠。篆烟一缕销金鸭。凭栏寂寂对东风,十年离恨和天说。
《踏莎行·过芳雪轩忆昭齐姊》
其二:
萱草缘阶,桐花垂户。阴阴绿映清凉宇。轻风摇曳绣帘斜,画屏难掩愁来路。世事浮云,人情飞絮。恹恹愁绪丝千缕。无聊常自锁窗纱,娇莺百啭知何处。
其三(又名秋景):
憔悴零愁,清香入绣。小山丛桂涂黄就。画楼日影上帘钩,松风一枕消清书。片雨凉生,小风波皱。疏疏碎玉琅杆逗。断云飞尽碧天长,数枝烟柳斜阳瘦。
三、弄才使情
叶上鸾的一生都在闺中度过,由于其自幼习染骚怨传统,历代文人的春恨秋悲培育了她敏感而又多愁的性格。所有这些都投射到了她的词作里,不仅表现在她对复杂人世的深刻认识与理解之上,而且她将还将这种理解化作饱含浓烈情感的艺术语言,尽情倾泻在其词作之中。“看尽他,莺梭柳线,都织就,雾锦云缣。”“啼鸦数点,斜阳一缕,挂残疏柳。有恨林花、无情衰草,风吹重又。”“世事浮云,人情飞絮。恹恹愁绪丝千缕。”等句子看似随手拈来,却鬼斧神工,不着痕迹,曲尽天然之趣。王端淑《名媛诗纬初编诗馀集》选其《捣练子·春暮》一首,评曰:“词家口头语,正写不出在笔尖头,写得出便轻松流丽,淡处见浓,闲处耐想,足以供人咀味,何必苏、刘、秦、柳始称上品。”
这种风格从下面这两首词作中亦可见一斑。
《后庭花破子·夜思》
朝来烟雨繁,金炉香缕翻。坐久还慵立,眠多愁梦烦。掩重门,落花流水,依稀随断魂。
《蝶恋花·春愁》
蓦地东风池上路。绿怨红消,竟是谁分付。不断行云迷楚树。闭门寒食梨花雨。雨后斜阳芳草处。闲把情怀,付与东君主。便向西园飘柳絮。不能飘散愁千缕。
《明词史》云:叶小鸾奇慧而早夭,在明代女词人中,历来备受称赏。小鸾之为人,贞静闲雅,不事脂粉,似专以诗词为生活。其词中多奇句,尖新韶雅,似有意追步李清照。如《点绛唇·夏日雨景》:“雨丝几阵,满地桐花冷。”《浪淘沙·春闺》:“一缕茶烟和梦煮,却又黄昏。”其命意炼词,皆见慧心巧思。
沈宜修在《季女琼章传》说小鸾:“其爱清幽恬寂有过人者,又最不嘉拘检,能饮酒,善言笑,潇洒多致,高情旷达,夷然不屑也。”,此般正如叶小鸾本人在其作品《前调·兰花》中所云:“自道全无脂粉气。笑杀春风,红匀桃李。幽谷芳菲谁得比。猗猗独寄琴声里。”
《满宫花·咏游春人》
日融和,花媚妩。粉蝶摇枝娇舞。轻风吹落小桃红,燕子闲归绣户。草芊绵,人容与。共羡春光如许。紫骝金勒系垂杨,拾翠寻芳伴侣。
四、咏花惜花
女性向来有着以花自况的传统,这是什么原因呢?大家知道,女性和花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比方:美丽、聪慧、脆弱而不禁风雨。在我国传统社会里,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常常依附于男人给予而存在,以色媚人,以色事人,也因此地位极不稳固。常因年老色衰而遭休弃之祸,故而在文学作品中有着诸多红颜薄命之叹,却是通过咏花悲花表达和宣泄出来。这样一来,女性和花之间似乎就结下了不解之缘。《红楼梦》中就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如“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李清照词《醉花阴》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而《聊斋志异》中就干脆以“花仙”、“狐妖”的形象作为人类对女性美的追求。无独有偶,花的意象也多次在叶小鸾的作品中出现,单《梅花》诗就一赋十首,其四中有句曰:“隔帘飘落知多少,树下香魂应自消。”,其怨何急?其恨何深?在她的词作中,亦有六题八首咏花之作。
《菩萨蛮》
小窗前梅花一树正开,为风雨狼藉,作此志悼。嫩寒初放枝头雪。倚窗深夜窥花月。晓起卷看。飘零满画栏。飞残干点白。点破苍苔碧。风雨几时休。巡檐索共愁。
《洛阳春·咏柳》
无数灞陵桥畔。离人泪染。一生空自管销魂,只赢得,腰肢软。陌上楼头长见。翠丝分线。和烟几度荡斜晖,误紫燕、归来晚。
《洛阳春·柳絮》
点点离魂如雨,轻狂随处。天涯不识书章堂。更阴断,游人路。蓦地送将春去。燕慵莺怃。飘飘闪去还来,拾取浑问无语。
《雨中花·梨花》
泪雨琼姿娇半吐。又一夜,风摇鬟雾。绣陌啼莺,画梁归燕,莫便催春去。脉脉柔情慵未足,叹寂寞、玉容难赋。今夜黄昏,明朝庭院,空锁重门暮。
《虞美人·看花》三首
阑干曲护闲庭小。犹恐春寒悄。隔墙影送一枝红。却是杏花消瘦旧东风。海棠睡去梨花褪。欲语浑难问。只知婀娜共争妍。不道有人为伊惜流年。(其一)
看花日有寻春早。捡点春光好。轻罗香润步青春。可惜对花无酒坐花茵。昨宵细雨催春骤。枕上惊花瘦。东君为甚最无情。只见花开不久便飘零。(其二)
一杯澹茗聊相赏。莫怪人惆怅。近来多病损红妆。不耐萧条清书卧琴床。侍儿漫把胭脂扫。委地还余俏。春风著意半蹉跎。燕子不知花事已无多。(其三)
《蝶恋花·兰花》
碧玉裁成琼作蕊。馥郁清香,长向风前倚。楚畹当年思帝子。紫茎绿叶娟娟美。自道全无脂粉气。笑杀春风,红匀桃李。幽谷芳菲谁得比。猗猗独寄琴声里。
《蝶恋花·海棠花》
浅绿嫣红开几许。谁料西风,也解倾城芜。酒晕盈盈娇欲伫。檀心半吐轻含雨。剪向屏山深处贮。似笑如愁,旖旎怜还怃。低亸对人浑不语。断肠应恐人无绪。
“一生空自管消魂,只赢得,腰肢软。”、“春风著意半蹉跎。燕子不知花事已无多”此为惜花哉?亦惜己也!其父叶绍袁曾曰:“何尝题画?自写真耳,一恸欲绝!”
五、遁世之思
小鸾之母沈宜修笃信佛教,这也给了小鸾的思想形成以深远的影响。其母沈宜修在《季女琼章传.》中说小鸾“性高旷,厌繁华,爱烟霞,通禅理,自恃颖姿,尝言欲博尽今古。”禅宗中“菩提不树,明镜非台”清净无为,宽容坚忍的思想给人世间的悲剧人生找到了依托,也因此形成了小鸾远离人世、清丽脱俗的气质。她的遁世思想在其词作中亦闪烁其中,隐约可见。
《浣溪沙·送春近作》
春色三分付水流。风风雨雨送花休。韶光原自不能留。梦里有山堪遁世,醒来无酒可浇愁。独怜闲处最难求。
《浣溪沙·书怀》
几欲呼天天更賖。自知山水此生遐。谁教生性是烟霞。屈指数来惊岁月,流光闲去厌繁华。何时骖鹤到仙家。
《鹧鸪天·壬申春夜梦中作五首》其四
雨后青山色更佳。飞流瀑布欲侵阶。无边药草谁人识,有意山花待我开。闲登眺,莫安排。啸吟歌咏自忘怀。飘飘仙欲乘风去,去住瑶池白玉堂。
也许是大姐叶纨纨的婚姻不幸使她对即将到来的婚姻产生莫名的愁绪,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和对封建礼教的束缚倍感惶恐的矛盾心情造成了小鸾对未来命运的不安,从而导致叶小鸾的词中有着挥之不去的哀感。且小鸾于其中屡屡流露死志。
“断云飞尽碧天长,数枝烟柳斜阳瘦”
“只知婀娜共争妍。不道有人为伊惜流年。”
“东君为甚最无情。只见花开不久便飘零”
……
黄瑗介在《读叶琼章遗集》里云:字字叙其真愁,章章浣其天趣,成风散雨,出口入心,虽唐宋名人亦当避席,但讶彼正桃李之年,何为言俱逼霜露?惜花太甚,遂成刻露飘零?咏鹊未期,竟兆惨离情事。
六、闲散生活之咏
古代封建官僚阶层亦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之说,此言虽有嫌于武断而过其实者,但亦不无道理。小鸾之父叶绍袁曾为官数年,后虽愤而辞官,但其家境还是远非普通老百姓所能比之,故此,小鸾从小生活闲散,情调颇为小资。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倾注在她早期的词作中。除前面已然叙及的《满宫花·咏游春人》外,下面这首词亦可见其一斑。
《点绛唇·暮景》
薄卷红绡,断霞西角斜阳远。书长无伴。闲去题花扇。独倚栏干。看尽归鸦遍。轻云乱。凉风吹散。新月中天见。
作为一个清纯无忌的少女,小鸾亦自有其调皮喜闹的一面。常嬉戏同伴,以求自娱。并也留下了此类词作。欲比飞花态更轻。低徊红颊背银屏。半娇斜倚又含情。嗔带淡霞笼白雪,语偷新燕怯黄莺。不胜力弱懒调筝。
《浣溪沙·同两姊戏赠母婢随春》
在其笔下,一个怀春少女形象极其张扬,近乎夸张而自得其反讽效果。其戏弄调笑意味灿然若揭,颇为传神。同样的情况也体现在下面这首词作之中。
《点绛唇·戏为一闺人代作春怨》
新柳垂条,困人天气帘慵卷。瘦宽金钏。珠泪流妆面。凝伫凭欄,忽睹双飞燕。闲愁倦。黛眉浅淡。谁画青山远。
“春风著意半蹉跎。燕子不知花事已无多”叶小鸾虽存世太短,去之匆匆,但她以其天赋异禀,诗词创作取得了蔚为可观的成就,为明词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其无愧为明代最具才华,最具传奇的词坛才女。
[1]林晓玲.论叶小鸾和她的诗歌创作[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1).
[2]邓红梅.女性词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3]《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ISBN 7-980014-92-X/Z52),上海人民出版社/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9(11).
[4]饶宗颐,张璋.全明词[M].中华书局,2004.
[5]叶天寥纂辑.午梦堂全集[M].贝叶山房,民国25年(1936).
I207.23
A
1671-5993(2010)04-0034-04
2010-07-09
吴松青(1976-),男,湖南娄底人,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2009届古代文学元明清方向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