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课程理念与外国文学教学
2010-08-15惠慧
惠 慧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分院,海南三亚572022)
现代课程理念与外国文学教学
惠 慧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分院,海南三亚572022)
在现代教育理论的引导下,面对全新的教学理念,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外国文学教学改革。
外国文学;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人文素质;主体人格
外国文学课程是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汉语言相关方向的必修课程。在现代教育新视野下,如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深化外国文学的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鉴赏水平,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笔者在外国文学教学过程中作了以下探索性的改革。
一、文学与文化的结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外国文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学习外国文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外国文学的历史沿革和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理解、鉴赏、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水平,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这门课而言,一般情况下,传统的讲授方式大多从文学、政治、经济等社会层面去探讨纷繁复杂的文学现象,而忽略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底蕴。我们应从哲学、宗教、民族、文化、审美、心理等角度去探讨文化传统对文学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外国文学的基本知识,把握外国文学发展脉络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树立全球性的文化观念和意识。
在世界性的文学大合唱中,每个民族的文学都在其中演奏着自己独特的声部,发出与其他民族截然不同的声音。欧美文学,作为一个庞大的国际文化圈,其深层的文化底蕴是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以及日耳曼精神的有机综合。不难发现,欧美文学史其实就是以上三种深层文化结构相互融合和演变的历史。在欧洲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在人们心灵深处的观念形态、思维方式、性格特征、价值体系、认知结构和集体意识等深层文化结构,是后人书写欧美文学史的真正基础。
今天,我们站在这样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讲授外国文学史,不仅要把握外国文学发展的外部规律,更重要的是要揭示外国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外国文学的丰富性、多维性、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在外国文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文学和文化结合起来,尤其是东西方文学和文化的融合,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开放性的现代意识和世界意识,在更为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阐释各种文学与文化现象。
二、文本与人本的融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尔基曾经说过:文学就是人学。“文的觉醒”和“人的觉醒”是西方文学发展的“两位一体”的灵魂。它们有时互相依存,融为一体,有时又各具特色,互相辉映,共同演绎西方文学的壮丽诗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这两个基本点,使学生自觉地追求人性美,关注艺术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培养学生健康与健全的主体人格。“文学发展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的观念的变迁史。”[1]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也逐渐趋向复杂,欧美文学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强烈而深远的生命意识和人本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张扬。我们要把人本与文本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了解欧美文学深层的文化哲学意蕴,还可以与世界级的大作家进行对话与交流。
三、知识与智慧的统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人文教育,绝不意味着忽视能力的培养;重在培育素质,也绝不意味着拒绝培养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同样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基本的研究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外国文学知识的同时,立足于修学储能、陶冶心灵、怡情悦性的整体人文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培养,塑造其高尚的主体人格。
教师不仅要对外国文学的发展脉络进行宏观的文化哲学意义上的整体观照,还要对某一文学流派及其作家作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微观阐释。在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教师还要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最前沿的学术动态介绍给学生,以满足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新心理。因此,教师必须“起着提供新思想、新思维、新观念、新资源、新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启文学研究的新领域。
例如,解析古希腊神话、史诗、戏剧,如果能恰当地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的方法,就会使分析既有深度又切合作品的实际,还可以挖掘隐藏其中并延续至今的西方文学的心理原型,甚至还可以透过一系列具有象征意蕴的神话故事和人物,让学生了解到西方民族性格深层的构架。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作为“哲学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难者”[2](P89),已经成为人类精神追求的原型;而奥德修斯的故事则体现了“从赶路到追求”的人生模式,这些神话故事对后世文学的影响都很大。还有,用结构主义来分析《巴黎圣母院》中人物的圆心结构和多层次对照;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分析哈姆雷特的复仇动机和忧郁性格;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于连的艺术形象,揭示其性格中的单一性元素和二重性元素的组合关系,揭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演变的轨迹。
四、西方与东方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开放视野
外国文学课程要充分利用电影文学名著、西方美术名作、西方历史文化图片的视觉资源,以及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视觉资源,将课堂教学打造成一部彩色的史诗。重构课程体系,强调教学内容的原创性与开放性,追求教学方法的现代性与灵活性,规范学科活动的常态性与实践性,以期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外国文学作品中,西方的英雄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也就是说,这些英雄人物,在某些方面具有非凡的才能,譬如,俄底修斯的口才和智慧,赫拉克勒斯的勇猛与力量,阿喀琉斯的武艺与谋略,等等。除了作家赋予他们的这些特殊品质外,在其他方面,他们都是普通的人,也有自身的缺点,譬如,阿喀琉斯桀骜不驯,俄底修斯善用阴谋,阿伽门侬贪恋酒色。东方神话中的英雄,一般都是默默做事,不喜欢当众演讲,但却是拥有强大得足以感动上天的内心定力的完美组合。另外,西方文本中的英雄,他们要体现自己的能力、价值和尊严,为自己谋利;东方神话中的英雄却只想为国尽忠,为民除害。也正由于此,阿喀琉斯才乐意怒而罢战。但在东方文学作品中,如果这样做,就不是英雄了。西方文学作品中对英雄事迹的描写,会通过普通人的手段完成,细节描写很出彩;而东方的作家则会把大禹变成熊,后羿可以用自己的神力渡水,但是他的神力到底是什么,谁也无法知道。总之,西方的神话处处体现着人本理论,而东方神话中的英雄则无处不体现着神秘色彩。因此,相较而言,西方的神话是生活的延伸,有血有肉,更有逻辑性;而东方的神话,则更像是梦境的延续,更加瑰丽,更趋完美,更有艺术气质,也更具人格魅力。
通过这种东西方文学的比较式解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拓展自己的视野,领略外国文学作品的神奇魅力。
[1]刘再复.性格组合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2]钱理群.学魂重铸[M].上海:文汇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 叶利荣 E2mail:yelirong@126.com
book=497,ebook=497
G642.0
A
1673-1395(2010)03-0098-02
20100320
惠慧(1959—),女,陕西西安人,教授,主要从事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