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拟人话语生成的“外延内涵传承”模式分析

2010-10-30尚羿岑

关键词:外延拟人玫瑰

雷 卿 尚羿岑

(三峡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拟人话语生成的“外延内涵传承”模式分析

雷 卿 尚羿岑

(三峡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拟人是一种传统的修辞手法,即把事物人格化。随着认知语言学的深入发展,拟人也被看作是概念隐喻的一种,其结构形式为“x是人”。在隐喻的“外延内涵传承”理论框架下,拟人话语的生成机制,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之间的常规关系(相邻/相似关系)认知加工、心理建模的结果。

拟人;话语生成机制;外延内涵传承

一、引言

拟人是一种传统的修辞手法,来源于原始人类的泛灵思想。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列举了汉语中的38种修辞格及不下30种的英语修辞格,其中都包括了拟人。[1]汉语的拟人,英语叫personification。Webster’s Encyclopedic Unabridged Dictionary ofthe English L anguage将 personification定义为:“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a thing, quality,or idea is represented as a person”[2](P1075),即把作为事、物、思想的物体完完全全地拟成活生生的人,赋予物体以人的思想、情感、行为方式。国内相关学者从修辞学的角度对拟人的修辞特点及构成特征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认为拟人这种修辞手法能赋予各种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情感,以表达作者的思想。[3~7]随着认知语言学的深入发展,拟人也被看作是概念隐喻的一种,其结构形式为“x是 y (人)”[8](P41)。拟人话语所关涉的两个领域(原属和终属)究竟是如何被选择而进入到认知域的,这两个认知域又是缘何得以联系起来的,其背后的理据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国内的修辞研究鲜见提及,笔者以认知语言学的基于心理模型的语用推理范式理论中的相关思想和理论为基础,从拟人实际语用表达形式的运作模式切入,展开思维层面上的分析,探究拟人话语的生成机制,以回答拟人是如何运作的和为什么能这样运作的问题。

二、拟人话语的构成特征

拟人话语最明显的特征是将原属于人所特有的品质、行为、情感等赋予大自然其他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使它们类似人的特征或性状凸显出来。如今,拟人逐渐被认为是一种比喻,尤其是隐喻,其构成特征如下:

第一,从构成的基础看,拟人是把事或物(x)当作人(y)来描摹,把x写成和人(y)一样具有感情或具有人的动作形态。如:

(1)但是把人的心灵带到一种崇高的境界的,却是那些“吸翠霞而夭矫”的松树。它们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绝壁的缝隙,身子扭得像盘龙柱子,在半空展开枝叶,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白云游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有的松树自得其乐,显出一副潇洒的模样。(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例(1)中松树“身子扭得像盘龙柱子”、“斜着身子张望”、“上到高处”,都明显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物当作人来写,使松树(x)具有人(y)的动作形态;“自得其乐”也为松树(x)增添了人(y)才有的感情色彩。

第二,从构成的类型看,英汉拟人都能把原来只用于写人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等用于写物,赋予它们以人的行为动作或思想感情。

动词性拟人隐喻。有些动词原指人的行为,随后也用于其他事物。例如:

(2)The war threatened the peace of the whole world.(L ongman Dictionary ofContemporary English)

例(2)中的“threaten”其行为主体原是人,现在则常用于战争。这类拟人表达用法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以致不为人所注意。这进一步证明了人类普遍存在的拟人思维模式。

形容词(副词)性拟人隐喻。描述人的属性特征的形容词(也包括英语的副词)转而描述其他事物。例如,英语中的male和female,无疑首先指人,而后才指动、植物。它们的同根词masculine和feminine也一样,首先分别指“男性的”和“女性的”,继而才分别表示语法上的“阳性的”和“阴性的”。再如,例(1)中的“潇洒”一词,原来就是用以描述男子举止自然大方的形容词,后来也转而描述花草树木了。

名词性拟人隐喻。以适用于人的名词来描写其他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体。例如:

(3)In November a cold,unseen stranger, whom the doctors called Pneumonia,stalked about the colony,touching one here and there with his icy fingers.Over on the east side the ravager strode boldly,smiting his victims by scores.(O.Henry:The L ast Leaf)

欧·亨利把“Pneumonia”(肺炎)描写成一个冷冰冰、未曾受人注意的陌生人,这个恶棍猖狂地横冲直撞,成批地袭击着他的残害对象。“Pneumonia”(肺炎)不仅被赋予了人的属性及恶棍的形象,而且还会使人想到怎样去对付这个恶棍。

第三,从语言结构看,拟人是“主语+谓语”的结构,如例(1),以人的动作“扭”、“张望”、“自得其乐”等描写松树,结构上是“主语(松树)+谓语(自得其乐)”。

第四,从修辞的类型看,拟人可以分为“人格化”和“呼语”(Apostrophe)两大类型。所谓“人格化”,就是把没有思想感情的事物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描写,如例(1)、例(2)和例(3)。所谓“呼语”,就是把物当作人,直接同它说话。[7](P35)例如:

(4)Tis the last rose of summer,

Left blooming alone;

All her lovely companions,

Are faded and gone;

No flower of her kindred,

No rose bud is nigh,

To reflect back her blushes,

Or give sigh for sigh.

……(Thomas Moore:The L ast Rose of S ummer)

这首爱尔兰民歌充分表现了作者直接向事物说话这种拟人修辞格的特点,也就是假托与一个事物谈心,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在此民歌中,作者用“her companions”、“sleep”、“hearts”等形容人的名(代)词及动词,把“the last rose”(x)当作是人(y),将自己看到夏日里最后的玫瑰孤独开放的情景和感想直接告诉它(x),以抒发作者对友情和爱情的向往。

纵观对拟人话语构成特征的研究,拟人其实是把事或物(x)当作人(y)来描摹,即把事物(x)说成是具有这种明显特点的人(y)。从认知运用的角度来说,拟人是把已熟知的有关人的情感、行为特征等的范畴概念投射映现于具体或抽象事物的范畴概念中。拟人的运用是一种投射映现过程,它不仅仅是一种描述事物的修辞方法,而且是一种思维过程的体现,是抽象概念具体化的手段。它既是人的经验结构与语言结构之间的自然联系,又是人的认识思维和语言表达共同发展的结果。下面我们以基于心理模型的语用推理范式理论的“外延内涵传承”说为基本的理论导向,尝试用“外延内涵传承”分析框架为拟人话语生成机制提出一种可能的解释。

三、拟人话语生成的“外延内涵传承”模式分析

(一)“外延内涵传承”分析框架说明

外延、内涵是逻辑学的两个主要术语。每一个概念都有一定的外延和内涵。概念的外延就是适合这个概念的一切对象的范围,或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事物。而概念的内涵就是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或者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基于对心理模型的语用推理机制的长期探索,徐盛桓从认知角度建构了隐喻“外延内涵传承”分析框架,研究隐喻为什么可能的问题,见图1[9]:

图1 隐喻“外延内涵传承”分析框架

从一个方面说,x和y本来分属X和Y(人)类, x和y分别为X和 Y(人)的外延,并且分别继承了X和 Y(人)的属性、特征,即其内涵的主要内容。例如:“中国,我的母亲。”“中国”(x)和“母亲”(y)归为两个不同的类:“中国”(x)很明显是“国家”(X)的一类,“母亲”(y)当然归属为人(Y)的一类,分别是“国家”(X)和“人”(Y)的外延,并继承了“国家”(X)和“人”(Y)的特征及属性。但从两者的某一功能特征来分析,“中国”(x)具有“孕育炎黄子孙”的特征,而“母亲”(y)也具有“生儿育女”的特征,二者可以就“孕育子孙后代”这个相同的内涵,归为一个新的类W,并建立起传承关系。作为一般的认识,x与 y (人)原来不属一类,经过分类的格式塔转换后在认识上归属为同一类(W)了,就可以说二者都继承了W的属性,因而x就具有y(人)的某些主要的、基本的属性。在W这个类中,“中国”(x)和“母亲”(y)继承了W类的基本属性。“母亲”(y)提取内涵“生儿育女”传给“中国”(x),“中国”(x)继承了“生儿育女”这个内涵,而“中国”(x)的内涵“孕育炎黄子孙”之前是隐蔽的,是“母亲”使之明晰化的。

(二)拟人话语生成的“外延内涵传承”分析框架应用

从认知语言学心理模型的角度来观察,“x是人”的拟人结构式里的外延内涵传承过程采用了心理模型格式塔的运作方法。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英国诗人奥斯汀·多布森(Austin Dobson)的一首变体十四行诗——The Rose and the Gardener(《玫瑰与园丁》):

(5)The rose in the garden slipped her bud,

And she laughed I the pride of her youthful blood,

As she thought of the gardener standing by—

“He is old—so old;and he soon will die!”在这首诗中,作者用“slipped”、“laughed”、“pride”等动词,使诗中呈现在读者面前的rose(玫瑰)已不是普通的花朵,而是一个浅薄、骄傲的女性(she)形象:在她花枝招展春风得意之时,她认为她是美丽的,而且这种美丽是不可一世的;那培育她成长的园丁,在她看来已是老态龙钟,马上就会死去。这首诗明显是诗人借物抒情,批判有些人妄自尊大、忘恩负义,但若直接说出便成了乏味的说教,而用拟人的手法将花儿变成人,让花儿自己现身说法,十分巧妙地将诗人自己的心理感受转移到了花儿身上。那么,玫瑰为什么可以被看作是女性(she)?

我们来具体分析“This rose is a woman”这一拟人话语表达形式在外延内涵框架下的传承过程及其实质。Rose(玫瑰)这一拟人话语中的本体,The New Ox f ord Dictionary ofEnglish解释为:“deciduous shrub with thorns,alternate,compound leaves,oval leaflets,purplish red or white fragrant flowers,and oval fruit;a widely cultivated ornamental plant,whose petals are used for perfume,to scent tea leaves,and in the making of candid fruit”[10],即落叶灌木,茎干直立,刺很密,叶子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椭圆形,花多为紫红色,也有白色的,有香气,果实扁圆形,是栽培较广的观赏植物。花瓣可用来做香料、制蜜饯等。依据隐喻“外延内涵传承”说,对隐喻结构式“x是y”的外延内涵传承关系特征的理解,要建立在心理模型理论关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发生在对类层级结构(type hierarchy structure)的把握之中的”这个假设之上,即以常规关系(相邻/相似关系)确定x、y在类层级结构中的类属。徐盛桓曾经论证,类层级结构有两类:分类结构(taxonomic type hierarchy)和构成(整体-部分)结构(compositional type hierarchy),分别在不同程度上体现相邻关系和相似关系,但由于情况和程度不同,因而在人们的认识上有不同的反映。一般来说,类层级结构中的分类结构反映的是外延,整体-部分结构则同内涵有关。玫瑰作为植物,它在生物这一层级上的分类结构里处于“花”类的下位类,是植物的外延。如此,在“生物-植物-花-玫瑰”这个类层级连续中,它们具有类属关系,在这里体现为外延的传承性。同时,“玫瑰”又有它的内涵内容,即自身的特征属性,如其外形特征、生物特性及功效特性等,每一种特性都是“玫瑰”整体的一部分,这就可以建立起以“玫瑰”为上位的整体-部分类层级结构,也体现了内涵的传承性。那么,要合理解释“This rose is a woman”,首先要以常规关系来确定x(rose)、y(woman)两概念在类层级结构中的类属和某些相匹配的属性、特征,见图2。

图2 “This rose is a woman”在隐喻“外延内涵传承”分析框架内的运作情况

如图2所示,x(玫瑰)与y(女人)不属于同一类,它们分属其上位层级的X(植物)类和Y(动物)类,分别为X(植物)和Y(动物)的外延,并分别继承了植物和动物的属性、特征及其内涵的主要内容,具体表现为“以相邻/相似关系的抽象知识为纬度组织起来的类知识,并分解为小型知识集”,即x1(外形特征)、x2(生物特征)、…xn和y1(外貌特征)、y2(气质特征)、…yn等;且x1到xn和y1到yn还可以继续分解,如x1(外形特征)还可分解为x1a(美丽)、x1b(枯萎)等。其次,在认识x和y(人)的主要内涵内容的基础上,提取 y(人)的某些突显的特性人1(……人n),传给 x,并激活x中的某些特性 x1(…xn),以建立一种更抽象的联系,使原来从外延来说是属于X类的x的内涵内容之一的x1(…xn)得以突显,从而以x1(…xn)为特征与y临时归结为同一类(W)。在这个意义上,即y将内涵内容人1(……人n)“传”给了 x,或者说 x将此“继承”了。[9](P6)由此,“This rose(x)is a woman(人)”所表示的就是: rose(x)具有woman(人)的某些主要属性。当观察者从人的一类中提取y1(外貌特征)作为认知参照点来审视与之相匹配的x1(外形特征),“This rose is a woman”的含义可能是“玫瑰的样子像女人一样漂亮”,那么此时的玫瑰(花)一定很美丽;如果“玫瑰的样子像女人一样苍老”,那么此时的玫瑰(花)一定已经枯萎了。而当观察者从人的一类中提取y2(气质特征)作为认知参照点来审视与之相匹配的x2(生物特征),“This rose is a woman”的含义可能是“玫瑰像女人一样优雅”,那么此时的玫瑰(花)一定散发着芬芳。所以,一旦女人的某些特性在人们的心智中激活,突显玫瑰(x)的某些特性,就能使“This rose is a woman”这一拟人话语所涉及的两个概念在心智上建立起外延内涵传承关系的链接,并增加或修改各自的心理模型,人们很容易想到“具有女人性情的玫瑰是什么样的”。以上分析充分说明,在拟人话语中我们首先通过常规关系(相邻/相似关系)确定x、y(人)的所属;其次,在“外延内涵传承”框架内,提取“人”的某一(些)特征来理解其他事物,并进一步揭示其本质特征。

四、结语

现今,拟人修辞法的大量运用,使得文学作品充满活力、内涵丰富、意象生动、意味隽永、道理深刻。本文在隐喻的“外延内涵传承”理论框架内,分析了拟人话语表达形式形成的心理运作过程。这使我们能进一步理解拟人话语的关系特征,是心理模型理论对常规关系(相邻/相似关系)认知加工、心理建模的结果。应该说,作为分析语言现象的一个新进路,“外延内涵传承”分析框架理论对语言运作(话语理解与话语生成)的机理有着较强的阐释力,也极大地启发了我们的思维,为某些修辞格如隐喻、转喻、双关、夸张、借代、通感等诸多语言现象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Stein,P.Webster’s Encyclopedic Unabridged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Massachusetts:Merriam-Webster Inc. Publishers,1989.

[3]冯翠华.英语修辞大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黄任.隐喻修辞与写作[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

[5]李国南.修辞与词汇[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6]李鑫华.英语修辞格详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余立三.英汉修辞比较与翻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8]谢之君.隐喻认知功能探索[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9]徐盛桓.隐喻为什么可能[J].外语教学,2008(3).

[10]Pearsall.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M].Oxford: Clarendon Press,2001.

Personification Utterance Producing Mechanism:A Study from Denotation-Connotation Inheritance

LEI Qing,SHANG Yi-cen (College of Foreign L anguages,Three Gorges University,Yichang Hubei443002)

Personification is a traditional method of rhetoric,which is personified things. With the profound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personification is also seen as a kind of metaphor,its metaphorical pattern“X is human”.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ducing mechanism of personification within denotation-connotation inheritance analysis framework,with the view that utterance interpretation and producing are products of cognitively and mentally processing stereotypical relation(similarity/proximity)between relational entities by human.

personification;mechanism of utterance producing;denotation-connotation inheritance

H05

A

1673-1395(2010)03-0061-04

2010-03-20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07Y029)

雷卿(1962—),男,湖北松滋人,教授,主要从事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研究。

责任编辑 强 琛 E-mail:qiangchen42@163.com

猜你喜欢

外延拟人玫瑰
没跪 玫瑰
玫瑰飘香
拟人句
刺玫瑰
刺玫瑰
拟人句
拟人句
学会拟人句
关于工资内涵和外延界定的再认识
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