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2010-08-15陈选文张世凤
陈选文,张世凤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1.继续教育学院;2.教学处,四川成都610073)
浅论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陈选文1,张世凤2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1.继续教育学院;2.教学处,四川成都610073)
近年来,我国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如何在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教学活动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成为摆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要推进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改进考试评价制度与方法,高度重视文化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远程高等教育;素质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
一、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
1.高等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
素质的涵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指的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遗传素质”。广义的素质,是指个体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通过自身认知和社会实践养成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本文所指的素质是就其广义定义而言的。素质教育“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1]高等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身心健康素质教育。
总体而言,高等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1)主体性。素质教育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意识的教育,它强调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主体创造性和主动精神,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中的应有之义——人的发展既是全面的,又是主动的。(2)全体性。素质教育主张“有教无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3)全面性。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要求在教育活动中均衡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4)发展性。素质教育不仅注重学生当前的发展,而且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5)创造性。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2.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的内涵
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是我国新兴的高等教育模式,它是指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为基础,对各类高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学生与教师、学生与高等教育机构之间主要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高等教育形式。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具有教学的开放性、学习的自主性、资源的共享性、交流的即时性等特点,对于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截至2008年底,全国各类继续教育注册学生7000多万人,其中,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生130万人,中央电大开放教育学生225万人。截至2009年底,我国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培养学生59万人,各类非学历继续教育培养学员5 000多万人。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理论结合起来,如何在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教学活动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成为摆在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我们认为,“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是一个具有特定涵义和整体性特征的概念,而不是“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简单叠加。它是指在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将素质教育的理论及实践经验和现代多媒体技术、网络教育技术结合起来,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特征的教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中的素质教育”这一概念进行解析:(1)目前,我国远程高等教育的主体是高等专科和本科教育,学生学习的目的是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对学生素质要求的核心应是专业素质;(2)远程高等教育的学生主要是成人,因此,其素质教育必须适应成年人在职学习的特点,符合在职人员发展素质的要求;(3)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素质教育应体现开放教育的本质特征,以学生和个性化自主学习为中心,突出开放性、创造性和独立性。
3.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的特征
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开放性。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具有开放性特征,其素质教育必须实现教育对象、教育资源、教育时空、教学过程和学习形式的开放。(2)终身性。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是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的教育形式,其素质教育必须体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要求。(3)个体性。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提倡个性化自主学习,其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统一。
二、推进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的途径
1.确立以人为本、终身学习的素质教育理念
“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指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而不是单纯地指一种教育模式,更不是指某项或几项具体的教育措施。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以培养高等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活动,而人毫无疑问地居于这一活动的核心。因此,在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中推进素质教育,必须确立以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理念。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学会立身、学习、工作、生活、思考,成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同时,在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背景下,必须把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有机结合起来。从一定意义上说,“终身教育是不断造就人,不断扩展其知识和才能以及不断培养其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的过程”。一方面,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要为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服务,不断提高国民素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能,对学生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2.改革教育教学模式
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应渗透在专业教育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通过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来实现。具体而言,主要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要改革教育教学的目标。要在坚持高等专业教育特性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确定与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尤其要通过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的结合,克服以往课程过分专业化的弊端,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其次,要改革教学计划。以往的远程高等教育模式,基本上脱胎于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在课程设置上往往重理论、轻实践;重课程的系统性,轻课程的创新性。因此,要大力推进专业模块改革,重构课程体系,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课程结构模式,加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致力于培养基础较扎实、知识面较宽、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专门人才。再次,应突出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当前,在远程教育教学过程中,仍然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忽视学生反馈信息的情况比较常见。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遵循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规律,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自主学习环境,由学生根据个人的需要、兴趣、知识结构自主地安排学习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
3.改革考试评价制度与方法
推进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方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第一,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一样,也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和弊端。应当指出,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评价观应是“发展”而不是“选拔”。为此,要改以往的“常模参照测验”为“目标参照测验”,用“达标程度”评价替代“水平选拔”评价。第二,要改革考试制度和办法,改以往的“一点式”考核评价为“多点式”考核评价,改变一次性考试的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形成性考核和实践性教学环节考核的比重,着眼于在学习过程中全面测评学生掌握知识、锻炼思维、提高素质的能力。第三,要尽量避免“教考分离”带来的“教考脱节”现象,在保证“教考分离”公正性、客观性的同时,依据教育规律,解决好“教考脱节”的问题,使考试评价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改革,最终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4.重视文化素质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可以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提供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实的人文基础。研究证明,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有助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在深层次上推动专业素质教育;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懂得生命存在的价值,从而爱惜生命,自觉地维护身心健康;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提高其创新意识。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史哲基本知识、艺术的基本修养、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等。在实施文化素质教育时,应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教育。如对理工科学生应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对文科学生应加强自然科学文化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具体而言,主要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建设。远程教育工作机构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树立通识教育的理念,建立一门或几门核心课程或精品课程,使学生能受到专业、系统的学术训练与人文熏陶。第二,要建立以选修课为主的文化素质课程体系。文化涉及的范围广大,光靠一门或几门核心课程很难使学生了解到文化现象的全貌。因此,必须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注意选修课的开设,利用其相对独立、灵活多样的特点,使学生在知识范围上有较大的拓展,在知识的深度上也有所强化。第三,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技术优势,建立文化素质第二课堂教育体系。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网上举办有关文化知识的讲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四,可以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在网上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例如,可以组织网上辩论会、网络征文活动等。
5.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能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个性特征,因材施教,将其培养成为不同层次的人才。第一,远程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观念,摒弃以考试结果论优劣,轻视能力培养,忽视学生创造力的传统观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二,应该积极倡导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性学习,是指模仿科学研究的过程来进行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体验、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依靠“灌输”、“识记”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三,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实践教学作为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结合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利用远控实验和仿真实验等方式,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Z].国家教委,1997.
(责任编辑 安然)
book=10,ebook=1
G64
A
1008-6382(2010)03-0010-03
2010-02-26
陈选文(1952-),男,四川苍溪人,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副编审,主要从事现代远程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