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岸关系发展史看第三次国共合作
2010-08-15黄元全
黄元全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南充 637009)
从两岸关系发展史看第三次国共合作
黄元全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南充 637009)
1949年12月,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台湾,两岸隔裂状态形成。60年来,两岸关系在错综复杂中不断发展。两岸关系的发展史,既是国共两党的斗争史,也是两党在斗争中加强合作,共同维护“一个中国”立场、坚决反对“台独”的历史。通过对国共两党60年风雨历程的回顾,我们对新形势下国共第三次合作、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充满了期待,也充满了信心。
两岸;60年;国共合作;祖国统一
1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国共合作不仅符合两党利益,而且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不可否认,由于指导思想及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各异,国共两党指引的历史发展方向也截然不同,这就注定了两党必然有矛盾和斗争的一面。但与此同时,同为中国这一特定国度的国共两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变革面前,在历史发展的特定环境中,当面对着共同的困难和问题时,总存在着共同的利益支撑点,由此注定了两党总有着相互合作的因子。事实上,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就曾经进行过两次关键时刻的合作: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大地面临封建割据、军阀混战、四分五裂的严峻时刻,两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这次合作以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为标志。通过合作,国共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迅速开展,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民主革命高潮出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难时刻,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这次合作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标志。通过合作,国共同仇敌忾,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没有共同的利益,就不会有统一的目的,更谈不上统一的行动。国共之所以能够实现两次合作,根本的原因在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里的“利益”,既有阶级的利益,更有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国共合作既符合两党的阶级利益,更符合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对于两党来说,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始终是第一位的。因此,国共两党虽然代表着不同的阶级利益,存在着阶级的矛盾和斗争,但当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阶级利益与民族利益发生冲突时,两党都意识到了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至上性。基于此,两党得以摈弃前嫌、顾全大局、求同存异,选择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以抵御列强侵略、挽救民族危亡为共同的历史责任,这种选择维护了民族利益,也名载于中华史册。
遗憾的是,历史上的两次国共合作都以分裂告终。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合作的破裂导致大革命失败,中国陷入内战深渊,日本帝国主义乘机擅入。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再次爆发,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合作的破裂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也导致了国民党政权的最后垮台。国共两党“合作—对抗—合作—对抗”的曲折经历发人深思。“合则兴,分则衰”,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两党的合作不仅有助于两党的繁荣与发展,而且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伟大祖国的核心利益;而每一次的分裂则使人民饱尝辛酸、民族遭受危难,严重伤害了民族利益。正如孙中山所言:“‘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1〕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我们的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也是中国国民党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岸能否实现统一,能否实现和平统一;而两岸关系的走向,在最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共两党能否实现再一次的合作。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民族复兴的历史机遇来临的时候,同承炎黄血脉的国共两党是完全可以摈弃前嫌、共创未来的。我们深信,两党过去可以在危难时期“共苦”共难,今天也可以在和平时期共享繁荣、共创辉煌。
2 为实现祖国统一,国共两党都曾做出过多种努力,实践证明,只有合作才是和平统一的最终出路
60年来,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国共两党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上,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武力解放台湾—和平解放台湾—和平统一祖国的历史过程。而且随着时局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由“战”到“和”的政策变化十分明显。1956年1月,毛泽东在第六次最高国务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了“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构想。他说:“国共已经合作了两次,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2〕1963年,周恩来提出了对台政策的“一纲四目”并指出,今日台湾问题之首要关键,在于促成国共第三次合作,使海峡两岸实现统一。只要海峡两岸实现统一,其他一切问题悉尊重台湾领导人意见妥善处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大政方针,并多次期许国共两党的第三次合作。早在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明确提出实现祖国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1979年9月,邓小平在听取中央统战部同志关于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的情况汇报时指出,“现在可以提第三次国共合作。”〔3〕同年10月,邓小平又讲:“我们和国民党曾有过两次合作的历史。现在,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是顺应历史潮流,合乎人民要求的大事。我们希望同台湾当局共同为祖国的统一携手迈进。”〔4〕1981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前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了被称为“叶九条”的谈话,再次建议举行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1983年6月,邓小平又一次提出:“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国共第三次合作……”并且说:“如果国共两党能共同完成这件事,蒋氏父子他们的历史都会写得好一些。”〔5〕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了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了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首次提出了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重申了“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更加明确地指出双方谈的问题“当然也包括台湾当局关心的各种问题”〔6〕,真切释放了国共合作的诚意。2005年3月4日,胡锦涛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民革、台盟和台联界委员时,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为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国共合作提供了指导方针。2008年5月,胡锦涛在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会谈时指出,希望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继续依循并切实落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以富有成效的努力,扎扎实实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取得实际进展,增强广大台湾同胞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信心,从而为两党的合作提供了指导性原则。
中国共产党60年对台政策的演变过程,就是不断释放与国民党合作的信息并努力创造条件期许国共第三次合作的过程。
从国民党方面看,60年来,国民党的大陆政策也在不断的调整中,国民党也为实现祖国统一作出了诸多尝试,其中包括武力光复和和平统一的尝试。由“战”到“和”的转变是国共两党两岸政策变化的共同特点。和平统一的愿望为国共两党的第三次合作提供了可能。可以说,没有和平统一的愿望,就没有“九二共识”,也就没有在此基础上的“汪辜会谈”、“胡连会”、“胡吴会”乃至未来可能出现的“胡马会”。尽管在60年的风雨中,台湾也出现了李登辉、陈水扁主政台湾时期借民主之名行“台独”之实的倒行逆施之举,但就总体而言,“一个中国”是国民党执政台湾50多年里的核心理念,无论是蒋介石的“反攻大陆”、蒋经国的“三民主义一统中国”还是马英九的“九二共识、一中各表”,都能体现出国民党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归依,这种民族的认同感和国家的归依感为国共的再次合作提供了情感基础,有了这种情感基础,两党关系才越走越近,两岸关系才越来越亲。2005年,国共两党领导人实现历史性会谈,达成“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近两年来,本着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两岸协商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得到恢复并取得重要成果,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迈出历史性步伐。双方妥善处理一系列问题,保持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势头,推动两岸关系展现出和平发展的前景。今天,两岸同胞往来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跃、共同利益之广泛是前所未有的。中国人民维护台海和平、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事业日益赢得国际社会理解和支持,世界各国普遍承认一个中国的格局不断巩固和发展。所有这些,都与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和加强合作密不可分。
3 各种形式的“台独”威胁使国共两党的合作十分必要
台湾问题历来是中美关系中最为核心和最为敏感的问题,美国一直视台湾为自己“不沉的航空母舰”以及“潜水艇供应舰”。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台湾就成为美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张牌,美国公开支持“台独”势力,不断抛出“划峡而治”、“一中一台”、“台湾地位未定”等谬论,千方百计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开来。美国等西方国家长期想方设法明里和暗里支持台独,其“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图谋给中美关系蒙上阴影的同时,也给国民党在台湾的“执政地位”构成了威胁,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合作。
数十年来,“台独”一直挑衅着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独”分裂活动愈加猖獗。1995年6月,李登辉赴美进行制造“两个中国”的分裂活动,并于1999年7月抛出“两国论”,企图在维持“中华民国”的招牌下把台湾变成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公开制造“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严重破坏了两岸关系的发展;2000年5月,主张“台独”的民进党执掌台湾地区政权后,顽固坚持“台独”立场,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否认“九二共识”,在2002年8月悍然抛出“一边一国论”,2003年10月抛出“公投新宪说”,2004年3月举行所谓“和平公投”,2006年2月终止“国家统一委员会”运作和“国家统一纲领”适用,2008年3月不顾海内外强烈反对而执意举行所谓“入联公投”。“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不仅严重威胁到国民党在台统治的合法性,也严重损害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对两岸和平发展了构成了巨大障碍。当国共两党面临着共同的危机——“台独”的时候,打击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便成为两党共同肩负的历史责任,国共两党必须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通过真诚合作,应对共同的威胁,实现“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
4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是国共两党能够合作的最根本的政治基础
从60年的总体态势看,尽管两岸关系曲折多多,但在“一个中国”问题上,国共两党是有明显的共识的,双方都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都认为中国必须统一,分裂是暂时的,统一是必然的。都坚决反对台湾独立。应该承认,蒋介石虽然一直与中国共产党作对,到了台湾后仍顽固坚持“反共复国”的方针,但他在“一个中国”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是值得肯定的。1950年6月,针对美国借朝鲜战争爆发之机军事介入台湾海峡,阴谋分裂中国,策划“划峡而治”的企图,蒋介石授权国民党“外长”叶公超发表声明,明确表示:台湾系中国领土之一部分,乃为各国所公认。1955年1月,在美、英两国的教唆下,新西兰向联合国提案,试图由联合国出面斡旋两岸停火,旨在将中国内政问题国际化,制造“两个中国”。对此,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表示了强烈抗议。蒋介石也明确宣布:“在四千余年的中国历史上,虽间有卖国贼勾结敌寇叛乱之事,但中华民族不久终归于一统。‘汉贼不两立’,为中国人立身报国的基本立场。”〔7〕蒋经国主政台湾后,继承了蒋介石“反共但不搞分裂”的立场。在台湾前途问题上,蒋经国始终坚持“中国只有一个”,“台湾是光复大陆的基地”,始终坚持中国必须统一,台湾的出路是与祖国统一〔8〕。
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30周年会上讲话中指出:“1949年以来,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而是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没有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历史已经证明,谁不坚持一个中国立场,谁就会遭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两岸人民的唾弃。谁走台独路线,谁就将失去民心。2000年和2008年国民党失去政权和重新执掌政权的经历,从正反两方面印证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对于国民党的重要意义,而该意义的深层次解读,则在于此前所谈到的民族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国共两党在事关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这一原则问题上形成的共同认知和一致立场,无疑已经为两党的合作构筑了政治互信的基石。有了互信,也就有了接触、交流与沟通,我们深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两党将会有更广泛的合作。
总之,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华夏儿女的共同期盼。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将继续认真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人们常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我们坚信,在事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国共两党一定会以对历史、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深思慎行的。在国共两党的携手合作、共同努力下,祖国完全统一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1〕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孙中山全集:第11卷〔M〕.上海:中华书局,1986:373.
〔2〕童小鹏.风雨四十年:第2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273.
〔3〕姚常明.邓小平论统一战线〔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158.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06.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1.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21.
〔7〕王守昌.毛泽东与蒋介石不谋而合,都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J〕.社会科学论坛:B版,2007(3):70.
〔8〕金鑫.中国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10.
The Third Cooperation between Kuom intang Party and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istory of Cross-Straits Relations
H UANG Yuanquan
(School of Marxism,Normal University ofWest China,Nanchong,Sichuan 637009,China)
In December,1949,Kuomindang,the rulling party retreated to Taiwan.Since then,the separation across the straits has come into being.For sixty years,the development of cross-straits relations is not only a struggle between the Kuomindang Party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butalso a history in which the two parties consolidate the cooperation sticking to one-China policy and firm ly opposing to"Taiwan independence".Reviewing the sixty-y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parties,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the thir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in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21st century.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sixty years;cooperation between the Kuomindang Party and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reunification of themotherland
D23
A
1672-2345(2010)03-0047-04
2009-12-28
黄元全,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责任编辑 袁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