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主题教研中与教师共同成长——吉林省大安市基地教研工作的思考

2010-08-15王丽红吉林省白城市教育学院吉林白城137000

关键词:大安市教研员教研

王丽红(吉林省白城市教育学院,吉林白城,137000)

在主题教研中与教师共同成长
——吉林省大安市基地教研工作的思考

王丽红(吉林省白城市教育学院,吉林白城,137000)

建立一种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立多元开放的教学研究机制,是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是深化课改的方向和重点。2008年初,大安市创建了“基地主题教研”的教研方式,共同地、有计划地研究解决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实现了教研观念的转变和教研方式的变革。

教学研究机制;大安市;主题教研

主题教研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在解决自己教学问题过程中促进自我提高、发展的一种教研活动和方式,是从教研的角度来研究广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

一、“主题教研”活动的认识

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主题教研活动,2008年初,大安市以文件的形式下发了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的指导意见,并举办了领导、教师层面的主题教研活动培训班,中小教部的全体教研员又到德惠市观摩了在那里举行的全省的主题教研活动,力争在活动之前,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一)明确“主题教研”的内涵

所谓主题式教研活动,就是教师、教研组、基地校把平常教学中碰到的问题,经过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转化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研究的课题;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统帅每个教师的教研活动,把课题镶嵌到教研活动的每个环节之中,从而形成教师之间合作、交流、共探、共享的教研活动机制和模式。

(二)明确开展主题教研的目的

建立以学科教研为单位的主题教研机制,引领基地校的教研活动,探索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促进教师共同成长,从而实现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目标。

(三)明确主题教研的过程

发现主题——实施——深入研究——解决问题。

(四)明确主题教研的研究方式、形式

积小改为大改,以小题换大题;化大题为小题,破小题通大题。形式:借科研的形式,装教研的内容,教研与科研有机结合。

(五)认识主题教研的优势

主题教研的优势:一个教研主题,将学科所有教师连接在一起,在主题教研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向前的拉力。使多数教师由被动向主动转变,调动教师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激活了教师内在的研究潜能,提高教师教研意识、科研能力的效果,实现促进学校整体教师素质提高的目的。有了主题,就自然促使教研目的明确,教师承担的任务明确,研究方向明确。由于将大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题,难度降低,教师容易操作。从小处做突破口,也容易把握,容易出成果。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就得加强自己的学习,查找资料,阅读书报,教师之间就得相互借鉴、交流,往往在完成一个分题的过程中,教师就自然地走向了专业化成长的道路。

二、“主题教研”活动的做法

(一)梳理问题、确立主题

教研主题来源于教学实际,把常规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上报到基地、教研领导组,再由教研员和领导组的成员,对带有普遍性的教学问题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梳理分类和提炼,从“课程知识、一般教学法、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等几个方面来确定研究的主题,再依据本片中各校的实际情况把教研主题分解成分题,这是一个复杂的“提炼与回归”的过程,也是赋于“教学问题”生命力的过程。这样便实现了“教研课题化,课题教研化”使教研与教学融为一体。

(二)行动研究,促进教学

这个环节要做到全体教师参与分题研究。主题为分题提供理论支持,又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又要引领分题研究;分题是教研主题行走的足,它行走在教育教学的最前沿,这样就为行动研究提供了有效性。如大安市太山片以“古诗教学模式的研究”为例,在研究过程中以课例研究为载体,课前、课中、课后任务明确:课前在充分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基地校所有同年组同学科的教师集思广益,形成最佳的教学方案;课中听课,每名听课教师各有侧重,观察预设中所预想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上落实的怎么样,是否生成了新的问题,新的问题是怎样随机处理的;课后的任务是进行反思,听课教师对自己在听课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交流,研讨形成新的认识,对新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制定新的方案再具体实施,最后形成古诗教学模式,全片教师在实践中进行尝试与运用。由于主题教研将全学科教师连结起来,一个学科教研组就形成了一个教研群体,便于教师之间合作、探究,容易形成良好的教研风气、学术氛围,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总结反思,不断提高

对主题研究的情况和成果每年总结一次,每个分题的研究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但不能一刀切,要看实效。同时要通过搭建展示平台,注重成果和沉淀运用与推广。如某一片的某一主题在某一阶段研究以后,教师要将实践解剖中积累教与学的原始资料,在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以“案例分析、优质课录相、经验论文”等个性化的形式彰显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这样设计与要求,引导教师走上一条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的专业成长之路。各片在这一模式的引领下,衍生出“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如何进行循环备课”、“如何引领学生合作、交流”等具有各片特色的研究方法,不断破解教学难题。教师们在主题教研中成长很快。主题教研,使研培基地的教研活动主题明确,为教师的成长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使基地各校教师的研讨、交流有了共同的话题;有利于基地优势互补,改进基地教研活动形式,提高教研水平,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注重主题教研服务,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主题教研要想做到有效地开展,教研部门必须做到“研培一体、按需服务”。具体工作程序是“收集问题——提炼问题——分解主题——按需送教——以师带徒——搭建平台——总结推广”。

(一)示范引路,按需服务

学校主题教研,是主题教研的最基本单位,基地主题教研是本片主题教研问题的发生地,更是各片教研员协调、引领、联系及主题教研活动的主阵地。学期初由包片教研员审定本片主题教研计划,协同本片教研的问题提炼主题,设计分题。教研员有计划地参与、指导本片主题教研活动,各科教研员相互勾通,相互协作,遵循“按需服务”的原则。主要服务项目有“课题培训,专题研讨,现场备课等”。各科教研员深入到基地校不仅是联系、协调、引领、指导,更要检查和评价主题教研的开展情况,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在主题教研中遇到的难题,帮助领导和教师克服为难情绪,逐步促进主题教研健康发展、形成习惯,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收集信息,广泛交流

充分挖掘和收集利用各种有效信息进行交流。一是面对面进行同学科内、校内和校际教师之间的研讨交流;二是教研员与基地校的教师依据主题进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交流;三是把各片基地教研活动过程中的有效信息收集上来,在进修学校的教研网上与全市教师进行交流;四是学科教研员根据教研的实际情况每月至少有一篇文章在进修学校的教研网上与全市教师们交流;五是通过教苑新语进行广泛的交流。没有交流就没有进步,通过交流促进资源共享。仅2008年大安市开展了主题各异的活动86次,从年初到现在,教研员在网上发表文章的积极性相当高。领导论坛28篇、联片教研7篇、主题教研132篇、教师培训9篇、教苑新语8篇、LARC项目21篇,总访问量达到37429人次(截止5月8日),网上的交流实现了广泛、快捷、收效大的效果。教师们在思维互动中倾听,在交流与互动中生成教学灵性,在展示中提升,在探讨问题与解决策略中形成有价值的新见解,不断进步、提高,促进了主题研究的引深和主题教研经验的丰厚与形成,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催化剂。

(三)以师带徒,共同成长

2007年和2008年大安市新分配了两批小大专毕业生和2008年竞聘上岗的本科生,这些新教师分布在大安市农村的各个学校,虽然进行了集中培训、考核,他们缺少教学实际经验。为使这批教师尽快适应教学的需要,经过研究决定采取以师带徒的方式,每名教研员至少带5名新教师,并且在2009年4月16日举行了师带徒仪式,师徒之间签订了《协议书》,并且要按协议书的各项指标双方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现在师徒已按计划开展工作。2009年5月22日,吉林教育电视台对师带徒的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新教师-适应型教师-经验型教师-研究型教师是教师成长的历程,以师带徒的活动能尽快缩短他们成长的周期,早日成为研究型教师。

问题——实践——反思——再实践,是教师成为专业化教师的有效方法。工作中大安市真切地感受到:以自我更新为取向的个人学习体制和协作共享的联片学习机制及有机融合的“基地主题教研”,解决了“教学与教研相融”的问题,教研促进教学,实现了“研培一体”,为大安市中小学教师开辟了一条宽广的教师专业成长的阳光之路。

[1] 李元昌.主题教研促进教师发展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11).

[2] 门秀萍.有效上课[M].北京:光明出版社,2009.

[3] 马丽娟.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初中历史[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4] 申继亮.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教师发展之路[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 刘畅.在研究中前行—教师自主发展行动研究纪实[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 张行涛.主题带动—四位一体[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Growth Together With Teachers in the Theme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The Thought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in Da An city in Ji Lin Province

WANG Li-hong

With the overall advance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2003,the problems in teaching practice also will appear.Only with curriculum experts,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s was far from enough to solve these problems.We need to stimulate and activate the enthusiasm and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the school and frontline teachers.Therefore,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chool-based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system that corresponds to the new curriculu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mechanism that is multiple and open are the practical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and the growth of teachers.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Mechanism;Da An;theme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G642

A

王丽红(1968-),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中学教研。

猜你喜欢

大安市教研员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吉林省大安市老缪家屯城址调查简报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Emergency treatment of soft tissue injuries in student sports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
吉林省大安市无公害花生的推广
学雷锋成为大安市的一道美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