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批评话语分析看奥巴马鞠躬门两篇新闻报道

2010-08-15刘晓艳福建医科大学外语教学部福建福州350001

关键词:消息来源被动语态美联社

刘晓艳(福建医科大学外语教学部,福建福州,350001)

从批评话语分析看奥巴马鞠躬门两篇新闻报道

刘晓艳(福建医科大学外语教学部,福建福州,350001)

在大众传媒日益强大的今天,新闻报道早已成为人们获知外界消息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披着客观性、公正性外衣的新闻报道也已成为背后利益集团传递不同价值观、意识观的工具。以此旨在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对法新社与美联社关于奥巴马总统向日本天皇鞠躬事件的报道,从引语的使用、主被动语态和选词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以揭示隐藏的政治立场。

批评话语分析;引语;主被动语态;选词

现如今,无论你身处世界何处,都能以各种方式接触到新闻报道,大众传媒的作用与影响可谓是日益强大。作为向受众提供消息的媒体显得尤为重要。客观性、真实性和新鲜性是新闻报道的三个最基本的特征,而其中又以客观性居首。所有重大媒体都要求必须要遵循客观性法则,也就是说,在新闻报道中,力求客观、中立、不带感情色彩、不加主观评判。但事实上,完全客观的新闻报道几乎是不存在的。在新闻报道的制作过程中,媒体和报道者通常利用语言策略把自己的态度、观点隐于新闻中。因此,要想正确把握新闻报道的内容,既要掌握语言的使用特征,也要透过分析掌握新闻报道背后所传递的信息。以此通过对两家属于不同国家的新闻媒体——美联社(AP)与法新社(AFP)关于美国总统奥巴马向日本天皇鞠躬的鞠躬门事件的新闻报道,运用批评话语分析来分析在文字掩盖下各自的报道立场。

一、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批评话语分析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新闻等非文学文本,目的是通过语言分析来揭示文本中隐含的意识形态意义和权力关系以及语言对社会过程的介入作用。当然,要读懂各新闻报道背后所隐含的意思并非一件易事。如今的新闻报道往往以客观公正的表面示人,很难发现一些具有攻击性、侮辱性、偏颇性的用词。然而,作为各自背后利益集团的喉舌,媒体自然成为宣扬不同意识观和价值观的意识机构。Fowler曾指出“新闻的内容不可能是世界的真实反映,而是很大程度上被称作'观点'的东西,这种观点根植于社会”。因此,在阅读新闻报道时,需要运用批评话语分析来找出各自的报道立场,也就是透过语言表象找出隐藏在其之下的本意。唯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把握语言所传达出的意思。

二、新闻报道的背景

美国总统奥巴马鞠躬门事件发生在其上任后首次访问亚洲之时。奥巴马在会见日本天皇时,向后者深鞠躬近90度。此事引起一番热烈讨论,各大媒体亦对此进行了报道。时值上任第一个年头,奥巴马不断推行当初竞选时承诺的改革,其中又以医改为最。然而,在利益网络错综复杂的美国社会,改革岂是说推行就能推行的。医改触动了多方利益,引发了国会中多数人的强烈反对。更糟糕的是,民主党在参议院失去通过议案的多数席位,而且保守人士处处寻找奥巴马的错误。除此之外,法美关系不和已久。双方在政治、外交、文化上互有异意。法国当权者在国际关系、国际经贸交往中经常对美国进行抵制、抗衡。

三、对比分析

以Halliday为首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家提出语言具有三大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概念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各种经历的表达,它包括及物性、语态和归一度。其中及物系统作为表现概念功能的一个语义系统,其作用在于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种“过程”,并注明与各种“过程”有关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人际功能表达作者或说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和动机,以及他对事物的推断等。作者或说话者通过“语气”和“情态”的选择来表达他的态度和推断,并试图影响别人的态度和行为。语篇功能包括作者或说话者组织自己思想顺序的主位结构,表达其对信息中心成分处理的信息结构以及由使语篇成为衔接一致的意义整体的各种语法结构和语义手段组成的衔接系统。研究语篇功能有助于了解作者或说话者的出发点是什么,以及新、旧信息在语篇中的分布情况,从而掌握信息中心。

CDA在分析语篇时把各种语言形式和这些语言功能联系起来,从及物系统、语气、情态、转换、词汇选择、代词化等角度进行分析。美联社与法新社均为美国与法国的头号媒体机构,双方均为各自政府服务,充当各自政府的喉舌。以下,将从引语的使用、主被动语态、选词三个方面对美联社与法新社的报道进行分析,来揭示双方的新闻立场。

(一)引语的使用

新闻报道为了彰显其客观性、公正性与事实性,常常大量引用被报道人和其周围人的话语。而借他人之口说话则成为新闻报道人表达自己立场的惯用手法。在两篇报道中,法新社使用的引语要远远多过美联社,占了报道的绝大部分篇幅。不同的报道手法和消息来源影响了读者对新闻事件的看法。所谓的消息来源指引语的发出者。高兴梅曾提到消息来源的交代通常有三种:一是具体确切的消息来源。报道者交代了引语发出者的姓名。二是含蓄不露的消息来源。报道者不直接点明引语发出者,而是用不确指的词间接的交代引语发出者。三是似真非真的消息来源。报道者对消息来源并不清楚或认为不重要,或故意隐瞒,却又故做姿态以显示其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法新社的新闻报道中,大篇幅的引语都是来自奥巴马的反对方,也就是文中所指的保守人士,而且对这些引语的发出者报道者都清晰地指出了其政治立场,如conservative pundit William Kristol,another conservative voice,Bill Bennett。报道的最后部分只简单罗列了3条替奥巴马声辩的话语。这样的安排显然可以给读者留下更多关于反对奥巴马的内容的印象。

美联社的新闻报道中,仅仅引用了3条关于鞠躬事件的看法,剩下的大部分篇幅报道者罗列了美国政府历史上多位做出与奥巴马相似动作而没有受到过分苛责的领导人,且那仅有的3条引语,无一不是在为奥巴马说话的,如John Park,a senior researcher at the 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 think tank,said it is a respectful tradition for visitors to bow to the emperor in a formal setting.读者很容易会把奥巴马与过往的领导人做出比较,这无疑对奥巴马是极为有利的。

在新闻报道中各方引语使用的比重左右了读者的看法,从而也透露了报道者的政治立场。法新社主要报道了反对者的声音,很明显是不支持奥巴马政府的;美联社所提到的都是有利于奥巴马政府的话语,说明报道者是站在奥巴马的立场上的。

(二)主、被动语态

使用被动语态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强调行为的施事或是行为的接受者,因此在新闻报道中经常能看到被动句。然而,在新闻报道中,使用被动语态不仅仅是一种行业的习惯,同时也是左右读者判断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通过被动句的使用,报道者把自身的观点加诸其中,从而达到新闻报道的真正目的。

在法新社的报道中,只使用了一个被动语态,即“The US president's Asia trip...and is designed to shore up US power...”,其它绝大部分都是以奥巴马总统或是鞠躬做为句子的主语。在阅读过程中,读者自然自始至终都把注意力放在奥巴马鞠躬这个事件上。做为经常针对美国政府的法国,此时当然是要大力宣扬反对奥巴马总统的观点。

而在美联社的报道中,报道者在多个地方使用了被动语态,尤其是在描述与奥巴马总统做出相类似动作的美国历届人士,如“Former President George W.Bush,a Republican,was mocked for...former Democratic President Bill Clinton was criticized for...Former President Richard Nixon,a Republican,can be seen in a Life magazine...”。此举意在突出强调动作的执行者,让读者记住这些人,参考他们过往的事件,对奥巴马总统“放过一马”。对句子主、被动语态的巧妙使用,不仅能成为传达某种意图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不被察觉地释放某些信息,并迂回地向读者灌输媒体所期盼的观点。

(三)选词

通过分析词汇的分类和选择,可以揭示新闻报道者的立场和被掩饰的意识。例如:

Outrage in Washington over Obama's Japan bow(AFP标题)

Obama's bow in Japan sparks some criticism(AP标题)

法新社标题中用了outrage(暴怒),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一种极端触犯众怒的言行所引起反应,比如违法或是侵犯人民利益。使用这个词一下子把奥巴马总统的鞠躬事件上升到一个非常高的位置,指引读者把此事定义为违背民意的错误举动。美联社只是轻描淡写地指出此事引发了一些争议(sparks some criticism),意在淡化此事所带来的影响,让读者以一种平常心来对待此事。

Fowler说过,语言反映了包括人的心理行为的社会实践。而语言技巧的使用更可以达到宣传乃至控制社会意识的程度。刘建民特别提醒人们,媒体是最活跃的意识机构,直接为意识形态的传播服务,而传播的主要工具就是语言,特别是被称作新闻话语的语言。当今的西方媒体基本上是由背后的垄断组织所控制,对于宣传什么样的意识观,早已有所授意。对于处在被动位置上的读者,更应该从批评的角度阅读那些新闻报道,透过字里行间,把握报道者所传达的信息,不被其左右。

[1] Fowler,R.Language in the News:Discourse and Ideology in the Press[M].London:Roufledge,1991.

[2] van Dijk,T A.News as Discourse[M].Hillsdale,NJ:Erlbaum Associates,1987:177.

[3] 刘建民.新闻学前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 辛斌.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130.

[5] 高兴梅.新闻报道转述引语的批评性分析[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4(8):45.

[6] 朱彦.阅读新闻英语——树立批评性话语分析观[J].中国农业教育,2006(5).

[7]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83.

[8] 陈雁.从系统功能语法看演讲语篇中意识形态的体现——批评话语分析的一个实例研究[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45-48.

Critical Analysis on Two News Reports on Obama's Japan Bow

LIU Xiao-yan

Today,mass media has gradually become powerful.Not only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ays for people to know the outside world,news report covering the dress of objectivity and justice also become a tool for the interest group behind to pass different values and consciousness.This essay is aimed to critically analyze two news reports on President Obama's Japan bowfrom AFP and AP in ways of analyzing the quotation,active and passive voices and word selection,in order to disclose the hidden political stands.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quotation;active and passive voices;word selection

H315

A

刘晓艳(1982-),女,助教,研究方向为批评语言学。

猜你喜欢

消息来源被动语态美联社
被动语态复习(The Paasive Voice) 九年级 Unit5—7
被动语态
被动语态专项训练
被动语态考点大放送
媒介框架与真实建构之论述
AI如何为媒体赋能——美联社的人工智能创新探索带来的启示
技术重构传播——以美联社为例
《齐鲁晚报》消息源浅析
记者与消息来源互动关系的理论研究综述
美联社:你购买的海鲜可能来自渔奴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