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读者关照看平遥景点名称的翻译
2010-08-15陈春平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陈春平(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从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读者关照看平遥景点名称的翻译
陈春平(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随着平遥旅游国际化时代的到来,景点名称的翻译成为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景点名称的翻译是一项目的性明确的交流活动,其目的的实现主要依赖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在景点名称的翻译中,译者应充分考虑中西文化、语言和审美习惯的差异及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重视对译文读者的关照,而不能一味消极地迁就读者,要超越读者、创造读者,拓宽读者的“期待视野”。通过景点名称的译作向国外读者推介中国的特色语言、宣传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从而提高译文读者的语言和文化修养,这才是更积极意义上的读者关照。
接受美学;景点名称翻译;读者关照
旅游业是一种朝阳产业。中国在未来的十几年中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之一。乘着旅游的快车,平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容忽视。1997年12月2号平遥正式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类展开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申报成功之后,旅游成为平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08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10万人次,门票收入达到850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超过8亿元。透过这些数据,见证了平遥生机勃勃的旅游业。但是,平遥旅游业的发展程度很低。亲自游览平遥之后,坚持认为:好多景点名称的翻译方法有待商榷。
旅游翻译是目的性很明确的交流活动。由于英汉历史文化和语言特点、思维方式的差异,其目的的实现主要依赖于读者对译文的反应。接受美学强调读者为中心,这对旅游外宣广告的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此拟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在平遥景点名称的翻译中以外国读者为中心的翻译策略。
一、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旅游翻译
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它是西方当代文学批评理论中的一种新型模式。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康斯坦茨学派的姚斯和伊瑟尔。现象学和阐释学是其理论基础。两位教授提出的关键的概念范畴,诸如“期待视野”、“效果史”、“未定点”等是从海德格尔的“先在结构”“理解视野”和伽达默尔的“视野融合”等概念范畴衍化而来的。(王岳川,1998)
接受理论认为,“任何一个读者,在其阅读具体的作品之前,都已处在具备一种先在理解结构和先在知识框架的状态,这种先在理解就是文学的期待视野”。从本质上说,翻译首先是一种阅读。读者的阅读经验以及社会人生经验构成隐形的思维定式或先在结构影响着作品的理解。期待视野是读者理解和阐释作品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前提。从作品的角度而言,它总是要激发读者开放某种特定的接受趋向,唤醒读者以往阅读记忆,即唤起一种期待。
接受美学的重大突破是确立读者的中心地位。该理论认为读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文学历史能动的创立者。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阅读译本的过程不是译者与译本单向向读者灌输形象和意义,不是读者被动地接受的过程,而是读者积极地介入与参与译本、译者形成辩证的对话关系(秦洪武,1999)。
在这种视角下:旅游翻译是一个由原作、译者、译作、读者组成的翻译——作品——接受的双向互动过程。译者是原作的读者,即接受者;又是原文的阐释者,即二度创作者。译者的前理解在旅游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译者必须充分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在思维方式、语言表达、文化属性、模式方面的差别。同时译者对原文和译文很强的语感,具备很高的跨文化意识,对于双语中或明或暗的语言美有自己独到的理解。
旅游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对话过程,更是一种文学接受和建构过程。翻译者既是读者,也是外国文学“美”的传递者。准确性是第一要求。同时译者要尽最大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完成读者的“期待视野”被本文“融合”的最佳程度。要使旅游翻译达到吸引旅客和发展旅游市场的作用,在翻译时要重视对译文读者语言、文化及审美心理的关照。
二、平遥景点名称翻译中的读者关照
景点是招牌,是信誉,是历史的沉淀,岁月的见证,国家发展的试金石。景点名称是第一道风景线,是对景观本身的第一印象。一个好的景点名称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吸引着游客的眼球、脚步。好的景点名称对消费者心理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能激起对中国灿烂民族文化的深深眷恋。
(一)对译文语言读者习惯的关照
一般而言,英语旅游文献行文简明实用,语言直观通达,在语言表达形式上出现句式构架严整、表达思维缜密、行文注重逻辑理性、用词强调简洁自然的风格,追求一种自然流畅之美(贾文波,2003)。因此,在景点名称翻译中,要突出主要信息,使译文既符合外国读者的语言习惯又达到开拓潜在国际旅游市场,吸引外国游客,实现旅游促销的目的。例如:
明清商业街(shopping street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商业(trade,which means the commercial activities for the exchange of commodities by buying and selling.)
明清商业街位于南大街,是山西商业和商人文化的摇篮。明清一条街是平遥古城最重要、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之一,素有“小北京”的美誉,同样也出现了很多种翻译的方法,例如:
(1)Shopping Street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2)Business Street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3)Commercial Street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在英语字典中,“shopping street”指一条街有很多的店铺;“business”指一种把买卖作为一种职业来定位。而“commercial”却是强调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为了尽可能让外国朋友了解平遥当时经济的繁荣景象,笔者搜集资料时发现:据历史记载,750多米长的古街上,荟集大小古店铺多达百个,并不宽阔的街道两侧,矗立着古朴的门框。明清街两旁的古时建筑,包罗万象,有票号、钱庄、当铺、药铺、肉铺、烟店、杂货铺、绸缎庄等等,几乎包容了当时商业的所有行当。
笔者认为采用ShoppingStreetofMing andQing Dynasties的翻译方法既体现了英语简洁自然的特点,又充分地突出了重要信息,具有很大的说服力。英语国家的读者的“期待视野”被本文融合得天衣无缝,完全顾及了读者的语言习惯。所以,Shopping Street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是有道理的。
(二)对译文读者认知心理特征的关照
延伸游客的认知域是旅游翻译的根本任务之一。跨文化翻译和传播是译出语与译入语国家文化审美观与价值观的传播、交流与接受的碰撞。包通法(2005)认为:旅游翻译尤其是景点名称的翻译要体现对受众文化接受期待维度的关怀。例如:
古城墙(ancient city wall)
古城(ancient city,which refers to a city enduring a long history)城墙(city wall,which is defined as the tall and thick wall,built across the city to defend itself in ancient times.)
平遥古城墙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728年),西周大将尹吉甫、严允曾驻兵于此。多次的修葺,使平遥古城墙日益坚固、壮观。主要有两种翻译版本:(1)Ancient City Wall;(2)Old City Wall。
两种翻译方法诠释其性质和功能,反映了悠久历史。因为古城墙建于西周,时代久远,所以在译入语中,采用ancient比old更合适。“西周”还是“清朝”?为更好满足外国朋友期待了解华夏文明的猎奇心理期盼,所以笔者拟改为:Ancient City Wall,which was founded in 827-728 AD.
在一定程度上将文化预设置于受众认知域和对异域文化了解的期待范畴之内,但是笔者认为不够明了,因为当外国朋友看到827-728 AD,还不能立刻产生一种熟悉感和亲切感。
使用类比手法即将陌生的中国历史年代与熟悉的历史或人物所处的年代联系起来,一方面迎合了外国读者的认知心理,另一方面加深了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这种“以此比彼”的方法拉近了读者与中国文化的距离,使他们产生亲近感,激发他们的游览兴趣。
根据历史的考察:公元1-5世纪大不列颠岛东南部为罗马帝国统治。罗马人撤走后,欧洲北部的盎格鲁人、萨克逊人、朱特人相继入侵并定居。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许多小国并成七个王国,争雄达200年之久,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
所以,拟改为:Ancient City Wall,which was founded in 827-728 AD,when the a united kingdom called England was founded by Angles,Saxons and Jutes.
经过译者对旅游市场历史文化有的放矢地“加工”,旅游信息在英语读者心中产生了不同凡响的期待,使旅游外宣广告翻译中产生出奇制胜的效果。
(三)译文读者文化心理的关照
旅游译文是一种大众化的通俗读物,重在信息的传递。要处理好旅游资料中大量的文化信息,陈刚认为:译者必须要以偏向译文、侧重读者的方向为准则,以译入语或译入语文化为取向。
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信息也大量地出现在景点名称中。例如:清虚观是道教,文庙是儒家。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由民族的宗教信仰、意识等形成的文化,存在着不同民族崇尚、禁忌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儒教、道教、佛教在中国民众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相信“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在西方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则信奉基督教。例如:
城隍庙(Town God Temple)
城隍(Town God,which has the definition of a God to mange a certain town in the supernatural realm.)隍(By隍is meant dry boat outside a city.)
对于这个景点,许多学者提出这样的建议:
(1)Chenghuang Temple
(2)Town God Temple
(3)Temple of City God
音译版使外国朋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空洞乏味,既不知景点特色,也勾不起游览的欲望。读者的“期待视野”被本文“融合”的程度为零。
景点意义的传达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译者对原语文化的解读程度。佛教中城隍是一个斩妖除魔、保护人民、保卫国家的神。古文中,“上帝”是主宰一切的神;在英语文化中,“God”能控制人间和人类事情的神。在平遥人民的心目中,“城隍”是控制生育、保护国家、调节天气的神。人到了阴间由城隍来操控,活着的时候县衙控制。在地理位置上,“城隍在左县衙在右”,完全符合“人天和一”的思想。
在中国人眼中的佛教的“城隍”和信奉基督教的英语国家文化中的“Town God”是融合的。读者完全可以填充了“空白点”,实现了文化上的互通。所以,笔者的译本是Town God Temple。
再如:县衙(County Office)
县衙(county office,which has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center of a county.“County”ha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subdivision of a state county town.)
县衙位于平遥的中心处,控制着整个城市。它管理着人们的物质行为,是政府管理日常事物的权力中心。从很多杂志和宣传册上,总结了一下,有四种说法:
(1)County Office
(2)County Government Office
(3)Yamen of County
(4)County Administrative Center
读者是作品理解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艺术作品只有被表现、被理解时,它的意义才得以实现。接受美学认为:读者(也就是译者)对文本的解读、接受过程实质上是对作品的一种再创造过程。翻译要兼顾读者的理解和原意的完整和鲜活,是激发读者的再创造过程。
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大写的“Office”是政府部门的部、厅和局的建筑物。而“Administrative”才是指管理公共事物的以及行政的部门。当读者看到了County Office时,她原有期待视野中的理解和景点的特色是有一些出入的,以此应改译为“CountyGovernmentOffice”。因为县衙作为平遥最大和复杂的建筑群,提供了一个观摩古代政府部门管理的模式和方法的场所。它清楚地再现了封建社会当地政府的权威和巨大的魅力。
笔者提出第二种解释County Administrative Center。在读者期待视野中很容易找到,因为更多地考虑到了译入语的情景用法。兼职导游的经历告诉:“期待视野”被“融合”的程度很高,所以是可以接受的。
正值实习导游,诠释为:YamenofCounty。英语国家的人们居然点头,之后交流表达内容不谋而合。“衙门”既无损该景点的原意,又照顾了读者的文化视野,译者和读者在视野上是相互融合的。
综上所述,拟改为:County Government Office;Yamen of County;County Administrative Center。
(四)全球化语境下对译文读者关照的思考
一方面,作品唤起期待。读者带着期待阅读、修正、改变或实现期待。但作品也要打破读者,超越读者,创造读者。
例如:千手观音(Thousand-arm Avalokitesvara)有好多翻译方法,即:
(1)Thousand-arm Avalokitesvara
(2)Thousand-hand Bodhisatta
(3)Thousand-hand Guanyin
(4)Thousand-hand-and-eye Bodhisatta
“千手观音”是“千手千眼观音”的缩写。流传最广的是:妙庄王有三位美丽的公主。长女妙金,二女妙银,最小妙善。妙金和妙银都侍奉父母,妙善虔诚信佛,出家当了尼姑。妙庄王一怒之下,拆庙宇,赶走和尚。天神怪罪,妙庄王全身长了500个脓疮。神医说要亲骨肉的一手一眼合药才能治好。妙善献出一手一眼。妙庄王病体康复。释迦牟尼赏赐千手千眼。妙善公主就成了众所祈求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
在中国文化中,佛教坚持认为“千手千眼观音”是一个人有着无穷的能耐、能做任何事情。
“观音”译为:Bodhisatta和Avalokitesvara这样中国文化色彩的词要加注。但读者的期待视野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新的知识会对原先的知识记忆进行修改、调整,这样读者的期待视野做出不断的变化和调整,并可以重新建立新的期待视野。(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Encyclopedia,2000)
采用Guanyin译本,以免剥夺读者的阅读乐趣,缩小读者的阅读空间,译者应以读者的可接受性为基础,引导读者阅读和鉴赏。因为它有效地体现了景点的本质,尊重大众文化心理,兼顾文化差异,音韵神韵贯通。所以,对此拟改为Thousandhand-and-eye Guanyin。
综上所述,“接受美学”应用于翻译实践,可以通过对源语作者、译者及目的语读者三者的“视野融合”程度的研究,全面提高译者的审美能力、接受能力与建构能力,从而提高翻译的质量及其效率。译者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实际条件,培养创造性思维,增强学习动机,提供语言环境,不仅可以弥补传统翻译的不足。着实照顾到译文读者群体的整体语言文化接受水平,灵活处理语言文化差异和冲突,引导读者阅读和鉴赏,唤起他们心中的美感共鸣而产生旅游的兴致和冲动。另一方面,译者也不要一味消极地迁就读者,要打破读者,超越读者,创造读者,拓展读者的“期待视野”。
通过景点名称翻译的译作向外国读者推介中国的特色语言,宣传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宣传中国的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从而提高译文读者的语言和文化修养,这才是更积极意义上的读者关照。
[1] 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4.
[2] 洪明.论接受美学与旅游外宣广告翻译中的读者关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8):56-59.
[3] 金惠康.跨文化旅游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4.
[4] 罗尉宣.中国世界遗产大观[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5] 刘艳芳.“接受美学”概念下英汉习语翻译中的读者关照[J].文教资料,2007(6):73-75.
[6] 刘凤梅.从接受美学视角论翻译[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报,2005(2):23-26.
[7] 宋昆.平遥古城和民居[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8] 王松年.翻译:向接受美学求助什么?[J].外语学刊,2000(4).
[9] 姚斯,崔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周宁,金元浦,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10] 周超飞.接受美学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7):140-141.
[11] 朱立元,张德兴.西方美学通史(第七卷)[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78.
[12] 张保红.汉英诗歌翻译与比较研究[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3:85.
Study on Translations of the Scenic spots in Pingya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cern for the TL Reader under the Reception Aesthetics Theory
CHEN Chun-ping
The translation of scenic spots is considered as a communication activity with clear purpose which primarily depends on the TL readers'response to achieve its purpose.Reception aesthetics ha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s on translation with readers as the core.In the scenic spots translation,it argues that the translator should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of the cultural,language and aesthetic habits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TL readers'horizon of expectation,attention and concern for the TL readers.Meanwhile,the author again suggests that thetranslator shouldn't alwaysaccommodatethe TLreaders passively,to the opposite,he should surpass the reader,create the new TL readers and widen the TL readers'horizon of expectation.
reception aesthetics;the translation of the scenic spots;concern for the TL readers
H315.9
A
陈春平(1985-),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