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腑泻浊排毒法治疗急性期脑卒中28例疗效
2010-08-15杜志超
康 震,杜志超,梁 爽
(1.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院中医系,河北邯郸 056002;2.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
(中医中药栏目编辑:苏桂兰)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性疾病,最常见的是血管内腔的阻塞或血管的破裂。脑卒中有很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预计脑血管病发病率在今后一段时间还会继续升高,威胁和危害将会越来越重。本病多呈急性发病,发病后病情变化迅速,短期内发展至严重程度。本病病位虽然在脑髓脉络,但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可引起全身多脏器的功能紊乱甚至衰竭。故《奇效良方》云:“脑喜静谧而恶动扰,静谧清明内持,动扰则掉摇散乱”。脑为至清之脏,不能容邪,犯之则病。脑髓既已受邪,急不可治,当务之急,当梳理各脏腑气机,分泻浊气、浊液,攻逐毒邪,邪去则正安。笔者在研究了本病的基本理论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在急性期患者中,应用“通腑泻浊排毒法”为主,治疗脑卒中28例,取得良好疗效。
1 临床资料
本组28例患者,均为我院2004年1月-2005年6月收治的发病6h内入院的患者,均急性起病于脑卒中,经CT、MRI等检查而确诊。常规内科治疗,重症患者入院后2h内可留置胃管。清开灵注射液40-6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点滴。同时服用中药治疗,少数病人无法自行服用,采用鼻饲。其中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45-82岁;平均62岁。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自拟通腑泻浊排毒汤加减治疗:青礞石10g,大黄10-15g,菌陈15-30g子10g,玄参15g,珍珠母60g,川楝子10g,龙胆草10g,川黄连10g,麦冬10g,当归20g,枳实10-15g,槟榔10g,莪术10g,白芍12g。若肝阳暴升者见血压升高,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脉弦有力,去枳实加石决明、代赭石、龙骨、牡蛎、夏枯草、牛膝、黄芩。若瘀血痹阻者见,舌质青紫,上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迂曲增粗,脉弦有力,加桃仁、丹皮、三甲、红花、三棱、莪术10g。若痰热腑实者见腹胀,便干、便秘、甚至几日不解、咯痰或痰多、苔黄腻、脉弦滑而大者加芒硝、厚朴、莱菔子、木香、牵牛子。若气阴两虚者见气短乏力面色晄白,口流涎、自汗、舌红苔薄白或白腻加人参、附子、石斛、龟板、鳖甲。每日煎服1剂,分3次服用,1周为一疗程。
2.2 观察 治疗4个疗程后的总体疗效评价;1年后的远期疗效。
3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采用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判定。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上。结果:基本痊愈8例、显著进步14例、进步6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92.9﹪。对出院1年以上者随访,失访2例,复发1例,无认知功能减退者出现,病情进一步改善者8例。
4 讨论
本病的病性属本虚标实,上盛下虚之症。标实不外乎,风(肝风)、火(肝火、心火、痰火)、痰(风痰、湿痰、痰热、痰浊)、气(气逆)、血(血瘀);本虚为气虚血阴阳不足。本病虽然发病突然而迅速,但在发病之前,痰、瘀已经胶着稽留于脑,且急性期多以标实证侯为主。发病前脑内本已存邪,加之发病后五脏、六腑、经脉功能逆乱,平衡破坏,从而进一步产生各种毒邪,两邪相并,凝滞粘而胶着,互为因果。如两邪相并,毒邪内攻,病情自然进展,神昏日重,甚或合并呕血、便血、厥、脱、高热、抽搐等变证、坏证。此时证治应急则治其标,通泻五脏、六腑,毒邪、痰浊祛除后,脏腑脉络得清,功能得以恢复正常,新的毒邪不致产生,痰瘀得化,气血、津液归常道。津液恢复,才能冲盈灌溉于脑,神机得复。正所谓“谷入气满,泄泽补益脑髓。”(《灵柩·决气》)“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也就是说,津液盈余,脏腑得润而功能健全,脑髓得灵机聪明,也为进一步的康复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说,通腑泻浊排毒可作为治疗急性期卒中的重要手段。(1)可畅通腑气、祛瘀通络、敷布气血,使神经系统局灶症状得以好转;(2)可清除阻滞肺、胃肠的痰、瘀、热毒、积滞,以釜底抽薪,尽快使火降风熄、气血逆乱得以纠正,达到防闭的目的;(3)可急下存阴,以防阴劫于内、阳脱于外;(4)可使化源得清,脾胃升清降浊得以运行,津液得生;(5)可使五脏毒邪得以排泄,功能逆乱得以平复。故在急性期应以通腑泻浊排毒为主法,辅以活血、化瘀、清火、温阳、益气、滋阴、熄风、固脱诸法。通腑泻浊之目的在于排毒、恢复正气。之所以选择通腑,是因为腑是人体与外界环境联系的重要通道,给毒邪以出路。应用时不必拘泥于腑实之证,且应坚持服用多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