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次苦难的体验》与克莱恩的人道主义思想

2010-08-15马钰

关键词:克莱恩刺客人道主义

马钰

《一次苦难的体验》与克莱恩的人道主义思想

马钰

小说《一次苦难的体验》以新闻记实的方式,描述了社会低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状况,揭示了在强大的环境面前人表现出的脆弱与胆怯。小说的记实性描述,反映了作者克莱恩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对环境左右人命运的无可奈何,体现了作者早期的人道主义思想。

斯蒂芬·克莱恩;《一次苦难的体验》;人性的脆弱;人道主义

斯蒂芬·克莱恩是美国19世纪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他出生于一个有着根深蒂固的清教思想的卫理公会传教士家庭,“他却没有继承父母的宗教事业,家庭的气氛也未把他熏陶成虔诚的教徒”,但“他的一生始终受到宗教观念的约束[1]。他用自己所擅长的报道文学的写作方式记录下所看到的一切。《一次苦难的体验》是克莱恩走进贫民区,体验他们的生活,体会他们的痛苦后所做的“记录”。故事叙述一个年青人为了真正了解穷苦人民而乔装打扮成穷人的模样,深入到贫民中去体验苦难。一昼夜的生存体验使他的观点有所改变,脸上浮现了“某些肯定却又是犯了错误的表情”[2]190。这复杂的表情也可以说是作者该阶段对于关注人的思考所得出的答案。

克莱恩曾经说:“我明白一个人出生到这个世界上带着一双他自己的眼睛……他只需对他的诚实负责。与这种个人的诚实紧密结合是我最高理想。”[3]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并敢于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态度,一直是克莱恩所追求的人的生活态度。他非常赞同和他同时代的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司和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等人的观点,认为经历才是进行哲学思考的起点和过程,而并非“真理”、“现实”与“美好的东西”。在这些实用人道主义者看来,我们面对的是真实而不是现实,种种经验才是真实的组成部分,所以观察者和参与者的世界不仅不同而且往往是矛盾的。因此,克莱恩非常重视通过个人经历来获得体验。小说《一次苦难的体验》中的“年轻人”正是克莱恩的化身。他在乔装打扮后走入贫民区,不过在真正与他们接触之前,他与城市的流浪者们在心理上取得了平等;“完全醉倒”于那些小男孩们时不时给他取的“叫花子”和“流浪汉”的绰号中,于是“年轻人也显得十分的沮丧”。他后来跟随一个感觉像是“刺客”的男人进入一家便宜的住宿处,走进穷人的世界,目睹了他们恶劣的生存环境,感受到了他们内心的痛苦。在这短暂的时光里,年轻人遭到了来自中上层阶级的鄙视与嘲弄,亲眼见证了低层劳动人民在生活逼迫下的艰辛与痛苦,感叹于他们包括自己对于现实的无奈。所有这些感触都是克莱恩亲身经历的,真正的做了一次“体验”而得来的。更加令人钦佩的是他如实地反映自己的想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克莱恩鼓励人注重亲身经历,敢于诚实的对待自己,坚持个人对社会的诚心。

正因为克莱恩坚守对社会的诚心,忠实于亲身体验,才使得他决定做一次贫民区之旅。近距离接触穷人的生活后,一幕幕凄惨的画面引发了作者强烈的同情感。年轻人的晚餐是喝一份一家酒吧所提供的免费汤,睡的是“只需要花几美分就能租到床铺”的环境差得甚至都不能称其为住宿的地方,“在爬上一段陡峭的阶梯”,“穿过一条被黑暗笼罩的走廊时,年轻人就觉得胆战心惊。迎面而来的一股从这栋建筑阴暗隐蔽的地方散发出的刺鼻的无法言明的奇怪的气味,像是长着翅膀的病魔袭击了他。它们似乎是来自于密集地挤在此处的人的身体上,来自于许多张如同被烟熏过的双唇所呼出的气体……这种气味是当前无数贫穷潦倒的表现”[2]181。在打开一扇门时,年轻人又再一次闻到这恶心的气味,他不得不逼迫自己努力去面对。房间内的阴暗程度相较于外面的走道更是有过之无不及,以至于年轻人经过了较长的时间后才慢慢适应这一切。随后他发现房间里可供他使用的就是“一个摆放在床头边上用来放衣服的却带有一种坟墓的不吉利味道的高高更衣箱”,一床毯子和仅仅铺着毫无温暖感觉的皮革的床,“睡在上面简直就像睡在纸板上一样”,“冷得直哆嗦”。居住这样的恶劣的环境中,维持健康的身体根本就谈不上。除此以外,人性的脆弱也表露无遗憾。小说一开始,描写了年轻人在受到他人语言攻击下内心的痛苦以及对此渐渐麻木后所表现出来的沮丧。他遇到一个穿着奇怪,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头发,总是用“一种内疚的眼神”偷瞄别人的被他取名为“刺客”的男人,晚上就和一些流浪者睡在一间光线昏暗的房间里。这些人白天为寻找工作奔波劳累,折腾得精皮力尽,现在基本上是倒头就沉睡过去,姿势也都是千奇百怪,然而内心的痛苦却一直没有消停。“大部分时候他们如同雕像般一动不动,仿佛死了一样。但偶尔可以看到一些人因噩梦而疯狂地甩动四肢”[2]183,有的在呻吟,有的在恸哭,有的在嚎啕,有的在咒骂。这些生动的画面强烈地冲击着我们的眼球,人在社会面前,在环境面前显示出的软弱无能,在克莱恩的笔下展现得淋漓尽致。

克莱恩的描写表达了对社会最低层劳动人民的同情,揭露了人性的脆弱,同时他发现环境力量的强大以及人在其强压下所表现出来的弱小和无能决定了他唯一的命运就是顺应服从。在环境外力的作用下,“刺客”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应运而生。年轻人询问一个神色极其穷困潦倒的男人哪里有便宜的可以睡觉的地方时,一个穿着奇怪的衣服,头发胡子邋遢的男人主动靠了过来。他用贼贼的眼光打量着他们,“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痴迷于犯罪却又手法拙劣的刺客。但在此时他的声音变成了一种粘人小狗所带有的劝诱的音调,他用哄骗的目光看着这些男人并开始哼起有关于博爱主题的一小段曲子”[2]179。从这些神态方面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于这种和人一起合伙租床位的事情已经习以为常了,而且生活拮据迫使他为了达成交易不得不耍点小聪明,装出“一副被欺骗了的样子,用一种悲痛的声音宣告”他自己口袋里的钱没有原来说的那么多,以此用很少的钱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在领着年轻人走到一张布满灰尘的木门前,他郑重其事的宣布他的任务已经完成,年轻人如果适应不了可以选择离开,但他自己却认为“这里不会有什么不好的感觉”。然而事实证明这个地方根本就不是人落脚歇息的地方,但是他却在充斥着刺鼻气味的昏暗的房间内,躺在犹如纸板的床上很快睡着了,并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洪亮的鼾声。第二天在年轻人答应借他一点钱吃早餐的时候,他立即吹捧对方是“体面的绅士”,并且有着一颗充满智慧和美德的灵魂。他靠着假意的推辞获得的这顿早餐也不过是在一家入口漆黑的地下室餐馆,花3美分点一碗咖啡和一块法式小面包。“碗里满是黄色的纹路,纵横交叉像蜘蛛网似的。锡制的汤匙带有一种从第一坐金字塔中发出来的气味,上面有一层年深日久黑黑的、苔鲜似的硬壳。经过长期的使用,他们已被弄弯了并且布满了齿痕。”[2]187尽管如此,他在喝下热气腾腾的混合液体后神情立刻变得和蔼可亲起来。因为长期生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刺客”已经习惯了所有的一切,这些喝下去的液体和周围流淌的令人窒息的空气已经融入了他的血液,在他看来只要能存活下去,其他的就无所谓了。即便是在被告知今晚将无处留宿时,他依然沉浸在之前的兴奋中,拒绝去想关于未来的事情。因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根本无从选择,只能是继续卑微地活下去。

小说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却深刻地体现了克莱恩早期的人道主义思想。他注重个人体验,并要求能如实地反映内心的感受。文中结尾部分提到的复杂表情,也表明了他的当时内心的矛盾。“走在贫民窟中狭窄肮脏的街道上,人间的痛苦宛如洪流般从克莱恩身旁涌过,给他增添了无限的感叹和同情。”[4]一方面,他感叹在冷漠的自然环境下人的悲观和懦弱,认为“环境才是造就人生的一件重大的事情”,倾向于环境决定论;另一方面,由于思想的局限性,他只看到了环境因素对于人的重大作用,因而对于“刺客”们的悲剧也不可能有清晰的认识。在看到人性如此脆弱不堪一击的一面时,他深感悲哀,却不知道该如何去挽救,从而产生了一种危机感。得到这样的答案可以说是让他难以接受的,像是犯错之后的困惑迷茫。但在其随后的小说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在这方面的进步,他挖掘出人性中的宝贵的情感,并开始意识到面对大自然的冷漠,我们需要的正是一种百折不挠、同心协力与自然搏斗的精神。

[1]张祝祥,杨德娟.美国自然主义小说[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57.

[2]美国短篇小说选读:上[G].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3]朱叶.斯蒂芬·克莱恩的小说创作[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3).

[4]杨晓峰.美国自然主义文学先驱:斯蒂芬·克莱恩[J].许昌学院学报,2006(4).

book=106,ebook=621

I106.4

A

1673-1999(2010)15-106-02

马钰(1986-),女,山西人,湘潭大学(湖南湘潭411105)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2010-04-17

猜你喜欢

克莱恩刺客人道主义
刺客虎传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看不见的空中刺客
克莱恩医生的秘密
跟踪导练(一)5
不可错过的克莱恩·蒙塔纳
极度生存状态下的人道主义
从《刺客聂隐娘》到大九湖湿地
刺客
Exploration of Existentialism in“The Open Bo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