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后勤的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
2010-08-15刘晓青
刘晓青
浅谈高校后勤的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
刘晓青
科学化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精细化就是按照统筹兼顾原则把科学管理要求落实到管理的各个环节。在高校后勤推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后勤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为此,高校后勤要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管理规范化水平;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工作,提高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形成对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有效的监控体系。
高校后勤;后勤管理;科学化管理;精细化管理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管理和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管理水平上的差距比技术上的差距更大,要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管理方式,努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些要求也同样适用于高校后勤管理。高校后勤承担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重要职能。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的加快,高校师生对后勤服务和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最近几年,高校办学规模扩大、服务对象需求多样化、服务市场竞争加剧,也使高校后勤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深化高校后勤服务与管理改革,使其符合科学化、程序化、专业化之要求,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绩效,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和教育科研条件,这是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含义
1911年,弗雷德里克·泰勒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因此被认为是“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强调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近百年来,科学管理理论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该理论也在我国高校的后勤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我校的后勤改革和运营过程中,我们遵循科学管理理论,从服务师生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管理人员的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世纪50年代,日本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理论,它借鉴了泰勒的科学管理、戴明的为质量而管理思想和以精益生产为旗帜的丰田生产方式,可以说是对科学管理的进一步发展。精细化管理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在具体管理方法上,精细化管理强调以“精、准、细、严”为基本原则,通过提升改造员工素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强化链接协作管理,从而从整体上提升企业整体效益。
科学化与精细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科学化是精细化的前提;精细化是在科学化指导下,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把科学管理要求落实到管理的各个环节,落实到管理人员岗位,体现集约管理、注重效益的要求。通俗地讲,科学化就是要“抬头看路”,明确方向、目标,并选择有效的路径;精细化就是要“埋头拉车”,一步一个脚印地按照科学确定的方向前进。
二、高校后勤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高等学校内部的管理工作包括教学管理、科研管理、思想管理、人事管理和后勤管理五个方面,其中教学和科研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部分,思想、人事和后勤管理都是为教学、科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服务的。高校的后勤工作直接关系到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环境条件,如果没有有力的后勤保障,学校的其它工作就不能正常而有序地运行。因此,充分认识后勤管理工作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后勤工作,加强后勤管理,对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面临的任务,就是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志改革,勇于创新。要从后勤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调动后勤职工的积极性,按照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建立岗位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努力实行科学化管理。要从学校管理改革的全局出发,认真研究和探索建立符合我国高等学校实际的后勤管理体制,努力实行精细化管理,提高效率,优化服务,强化保障。
三、高校后勤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一)努力提高管理规范化水平
高校的后勤工作主要是为教学、科研服务。后勤管理工作涉及生活、技术、经济及生产等方面的管理内容。推行高校后勤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就是要进一步提升后勤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为此,学校后勤部门要努力提高管理规范化水平,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开拓创新,促进后勤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全面推行“IS09000”族质量管理国际标准,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服务质量体系。将后勤目标分解为任务目标、过程目标和终极目标,实施契约管理,建立诚信档案,责任分解到人,形成后勤“事事有人管、人人讲责任、级级讲制约、事事讲落实”的工作格局,努力营造2l世纪高校新型后勤保障体系,打造高校后勤的管理特色。要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思想革新后勤管理的理念。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手段:一是精细化的操作,制定后勤管理规范和规程,要求每个员工都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规范规程,从而让学校的基础运作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二是精细化的控制,要求后勤管理业务的运作要有一个流程,要有计划、审核、执行和回顾的过程。控制好了这个过程,就可以大大减少业务运作失误,杜绝部分管理漏洞,增强流程参与人员的责任感。三是精细化的分析,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将经营中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去展现和从多个层次去跟踪,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制定物资的购置、使用、管理计划。总之,要提高后勤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合理设岗,实行分工责任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效益。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实行职、权、利相结合,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纵横协调,制度配套,严格考核,奖惩分明,多劳多得。
(二)加强管理人员素质和技能培训
无论是科学化管理还是在精细化管理,人的因素都应该被放在显要的位置。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后勤管理工作的一项根本任务。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坚持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来指导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对于充分调动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掘人力资源的潜能,落实“三服务三育人”的宗旨,保障高校全局工作的正常运行,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通过对规章制度、岗位技能、文明礼仪的学习,逐步提高员工的素质。培训是后勤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要通过培训使后勤管理人员更新观念,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改进方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潜能,为后勤实体增加效益。要针对不同的岗位,科学地制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和计划,通过知识、技能培训,使员工的人力价值增加,职业能力增强,促使“岗位成才”,全面提高后勤员工的整体素质。在培训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员工的团队协作能力。在管理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员工的优点和长处,扬长避短,人尽其才,为员工创造施展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同时,要充分发挥员工的主人翁精神,最大限度地让每一名员工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要不断探索完善加强后勤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相结合,形成优秀人才既能引进来、又能留得住的人才吸纳机制;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形成把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作为主要标准的人才任用机制;一流人才、一流贡献、一流回报,形成让一切知识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的人才激励机制。
(三)大力开展节能活动
节能降耗,后勤低碳化,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高校后勤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点。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建立一套可行的管理体系和相应的运行机制。我校后勤部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了节能降耗管理体系和相应的机制,切实保障制度的落实,着重抓好节能、节水、节材等工作。首先确立合理的节能目标,层层分解制订节能计划,然后分层次、分步、分阶段予以实施。同时,通过强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建立科学的能源管理体系,使用新型节能设施,开展办公综合节能。
(四)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有效的监督体系是后勤改革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要加强后勤的外部监控体系建设,形成学校的纪委、审计等部门的专业监督与师生员工的个体监督相结合的后勤管理服务工作外部监督体系。同时,要加强后勤内部的监控体系建设。后勤集团(公司)应设立监督委员会,由学校领导和纪检、监察、审计部门有关人员和学校师生代表组成,对后勤集团的经营服务活动实行全面监督,定期提供反馈信息。此外,还应根据各部门行使的职能,分别聘请有关人员组成各部门的监督委员会,负责对该部门进行监督并提供反馈信息。
[1]弗雷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原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孙守春.基于精细化理念的高校后勤管理研究[J].经济师,2009(5).
[3]黄莉.浅析推进高校后勤管理精细化[J].高校后勤研究,2008(4).
[4]田光明.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人才配制刍议[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5).
[5]尹雪梅.论高校后勤管理的创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7).
[6]梁敏妹.浅谈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管理与财富:学术版,2009(5).
book=203,ebook=744
G647.4
A
1673-1999(2010)15-0203-02
刘晓青(1965-),女,福建南平人,武夷学院(福建武夷山354300)总务处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管理。
201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