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交际中中式英语词汇层面的表现

2010-08-15李英

关键词:汉英中式母语

李英

跨文化交际中中式英语词汇层面的表现

李英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分析了中式英语在词汇层面上的三种表现形式:望文生义、词汇冗余和文化词汇误用。认为中式英语的形成与思维方式差异和文化差异直接相关。

跨文化交际;中式英语;词汇;表现形式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根据这个定义,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行为都属于跨文化交际的范畴,如外交人员的国事访问,进出口公司和国外公司的贸易往来,学生与外籍教师的课堂互动,都是在进行跨文化交际。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现代通讯技术的进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跨文化交际逐渐成为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一、跨文化交际与中式英语

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概念是文化,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还包括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对不同文化的了解与理解,影响到跨文化交际的成败。跨文化交际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交际,交际即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共享信息的过程。这种交际,既可以是言语交流,也可以是非言语交流。

1980年,葛传规先生给中式英语下了个定义,中式英语就是“中国人使用英语时出现的不合英语民族的习惯的用法”。1989年,邓炎昌在《语言与文化》一书再次提到了中式英语,说中国式英语是受汉语干扰或影响而说出或写出的英语。在语法上,中式英语可能不错,但谴词造句和表达方式与标准英语的习惯用法不符。1993年,李文中又重提中式英语话题,在他看来,所谓中式英语就是指英语学习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这种畸形英语经常出现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由于它在语法上一般没有错误,所以很多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跨文化交际中“中式”英语的使用,不但会使英语母语者感到困惑不解,有时甚至会使他们感到尴尬和不快。在跨文

化交际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中式”英语的使用。

二、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式英语,在词汇层面上的表现形式可以概括为:望文生义、词汇冗余和文化词语误用。

(一)望文生义

所谓望文生义,是指在学习和掌握词汇时,没有真正理解词汇的外延和内涵意义,因而在使用的过程中只从字面上做想当然的解释,或将汉英意义机械对应。

例如:“他是一个谨慎的人。”这句话在中国人看来毫无疑问是褒义的,但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说“You are a prude”,英语母语者则可能会生气,因为“prude”的意义和汉语的“谨慎”并不能完全对应,“prude”是指“言行、服饰等方面拘守礼仪的人,过分拘谨的人”,是带有贬义的。

再如“温顺”,在汉语中是一个褒义词,我们常用这个词来表示对温和顺从的人的一种赞扬,尤其是对女性。我们说“她真是个温顺的小姑娘”,表达的是对小姑娘的喜爱。但如果我们对一个英语国家的小姑娘说“You are a meek girl”,这girl恐怕就会感到不快了,因为“meek”常用于贬义,是指“逆来顺受的,缺乏胆量的,无骨气的”。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像这样的望文生义的中式英语还有很多,它会使英语的母语者感到疑惑不解,甚至啼笑皆非。

(二)词汇冗余

词汇冗余是中式英语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属于不符合英语习惯的表达。在使用英语过程中生搬硬套汉语的搭配方式,结果造成画蛇添足的现象。

“That theory is a valuable ideological treasure of the Party”句中,“treasure”的本义为:1)a collection of valuable things;2)a highly valuable object。显然,“treasure”已包含有“valuable”的意义,因此这里的“valuable”就成了冗余词汇。

又如“She is a popular pop star in our country”,其中“popular”就毫无意义,因为如果she不是popular的,那就算不上是star。

计划工作,密切的合作关系,铺张浪费的做法,等表达,在汉语中的使用是相当普遍的,但在英语中对应的表达the work of planning;a relationship of close cooperation;the practice of extravagance,则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按照英语母语者的理解,planning,close cooperation,extravagance是分别包括在work、relationship、practice所代表的类别中的,因此只要使用planning,close cooperation,extravagance,就足可以表达所需的意义了。

(三)文化词汇误用

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都有很多负载文化涵义的词汇。由于文化的差异,在两种语言中,同一个词可能表示相反的意义。因此,使用这些词汇时要对其背后的文化意义格外注意,这些词汇的误用会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例如汉语中的“老师”一词,除了可以表示职业以外,还可以表示一种称谓,所以在中国的校园中,经常可以听到诸如“王老师”“张老师”之类的称呼,有时使用“老师”这个词仅是表示一种尊重。但在英语中,“teacher”仅仅是表示一种职业,不能用来作为称谓语。在和外教进行交流时,不能称呼他们为“Smith Teacher”或“Teacher Smith”,应称呼“Mr.Smith”,对女性教师则要使用“Mrs.”或“Miss”、“Ms.”。

在中国尊老爱幼是一种传统美德,年长就意味着阅历丰富,年长者往往被看作是智慧和威望的化身而受到人们的尊重。在汉语的称谓中,有很多带“老”字的尊称,如“王老”“老教授”等等,使用这样的称呼显得亲切有礼。但如果将此类的称呼沿用到英语中,则会造成英语母语者的不悦。在西方国家,人上了年纪就意味着无用,意味着孤独,会受到鄙视甚至是抛弃。所以在西方国家,老年人都忌讳别人说自己老,如果用“old Grandpa”称呼一位老人,他会非常的不高兴,认为是在说他无用了。在西方国家,给老年人让座,帮老人拿东西,这些在我国被认为体现尊老爱幼的行为,都是不被认同的。

三、中式英语的成因

中式英语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汉英两个民族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一是汉英文化上的差异。

(一)思维方式差异

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人类语言是受自身思维方式支配的。两个民族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必然会在语言上有所体现。

西方哲学强调主体与客体,精神与物质,现象与本质等方面的区分,强调以客观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事物。在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下,西方人普遍注重科学和理性,重视实证和分析,强调事物之间的逻辑性。同时,他们善于演绎,善于从一个命题出发,运用逻辑的原则,通过推理,得到另一个命题。注重逻辑和善于演绎是西方人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点,反映在语言上,就是注重形合。

中国传统哲学强调“万物一体”、“天人合一”,强调通过自身的直觉来感悟周围的世界。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人重视直观内省,重视直觉感悟,强调事物之间的整体性,同时善于归纳。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人善于将一本书归纳成一句话,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特点。反映在语言上,就是注重意合。

(二)文化差异

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一方面,语言反映文化;另一方面,文化影响语言。汉英两种文化的差异,也就造成了两种语言上的大相径庭。这种文化差异也是中式英语产生的客观条件。

跨文化交际中中式英语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没有深刻领悟英语国家的文化,忽视了汉英文化的巨大差异,在同英语母语者的交往过程中,硬将本国的语言习惯和文化习俗应用到英语的表达中,从而造成了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针对上述原因,在跨文化交际中要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就要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教育。要让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对西方的文化和其不同的表达方式有所了解。特别是在词汇的学习过程中,不但要学习词汇的字面意义,更要学习其所包含的文化意义,从而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自觉地联想到其文化意义,摆脱中文词汇字面意义的束缚,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式英语是一种不符合标准英语规则的畸形英语,它是跨文化交际中最大的障碍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跨文化交际的效果。因此,要通过日常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使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能自觉运用文化背景知识,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1]琼·平卡姆.中式英语之鉴[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4]葛传规.漫谈汉译英问题[J].翻译通讯,1980(2).

[5]李文中.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 [6]关世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book=179,ebook=601

G319.1

A

1673-1999(2010)15-0179-02

李英(1980-),女,辽宁沈阳人,硕士,洛阳理工学院(河南洛阳471000)外语系教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

2010-04-21

猜你喜欢

汉英中式母语
新年最美中式穿搭
母语
新·中式生活美学Chinese NewAge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母语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中式烹饪营养与健康
我有祖国,我有母语
汉英文字的幽默修辞功能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