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班集体凝聚力建设的思考
2010-08-15江秀景
江秀景
对高校班集体凝聚力建设的思考
江秀景
学生班集体建设关键是集体凝聚力建设。加强班集体凝聚力建设,要了解掌握学生思想状况,明确树立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同时要充分利用校园运动会、校园艺术节和学风竞赛等活动,培养和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还要注意发挥任课教师、学生干部和学生家长的作用。
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班级管理;班集体;凝聚力
学生班集体是学校实施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班集体建设关键是集体凝聚力建设。班级凝聚力,是指在班级共同理想的指引下,经过师生一致努力而形成的一种班级团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以及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的程度和表现出的整体力量。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体对班集体整体特征的认同,如集体的共同目标和规章制度,个体的荣誉感和自豪感等;一是个体之间相互亲密与依赖的情感关系,如合作互助精神、团结自律精神等。班级凝聚力具有导向功能、整合功能和育人性质,一个班集体有无凝聚力以及凝聚力的大小和强弱,关系到班集体能否齐心协力、战胜困难、实现班级的目标。
一、大学生的思想状况
近年来,地方高校逐步增加了面向全国招生的比例。学生因为来源不同、基础素质不同,思想方面也呈现出多样性特点。总体上看,他们有一定的责任心和责任感,但缺乏恒心和毅力,显得急躁,喜欢求全责备;他们渴望成才,但缺乏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想的能力,自控能力差;他们有一定的事业心和进取精神,重视自身的全面发展,但“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观念在他们心目中还占有一定的市场,有的甚至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使得一部分学生常常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感到苦闷彷徨。有的崇尚自我,把个人实惠奉为信条,显得自尊自负,有时对人生持消极态度。他们大多能遵纪守法,履行社会公德,但也存在道德水准不高、道德观念比较淡薄的现象。他们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反应快,特别是对发展迅猛的计算机和互联网等新技术表现出了特别的兴趣,但由于分辨能力弱、自制能力差,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对他们的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良好自制力的养成,一是靠他律,二是靠自律。学生管理工作,应在积极执行校规校纪,引导学生主动遵守班规班纪的基础上,根据他们思维活跃、表现欲强的特点,尽量多的提供岗位和机会给学生锻炼,调动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使他们参与到班集体凝聚力建设中来。做到在班级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在班级日常管理的事务中,培养和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借助班会等形式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学生体验自律的成功,激励他们加强自我管理,并积极为他人服务。
二、搞好安全教育和班风建设
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可借助学校网站、宣传橱窗、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等形式,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开展如禁毒宣传、交通安全宣传、消防安全宣传、饮食卫生宣传等活动,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因为家庭环境、经济条件、学习成绩、生活习惯、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原因,不同学生的行为表现会有所不同。辅导员可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时刻关注这些特殊学生。对经济困难学生给予生活上的关心帮助,对学习困难学生给予学习方面的辅导,对生活懒散、不守纪律的学生则加强检查督促。
大学生拥有强烈的求知欲,对于校园内或社会上发生的突发事件往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辅导员可联系突发事件,正面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如联系甲流流行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卫生安全问题;联系大学生救人溺水事件,引导学生思考责任与感恩问题。
在安全教育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也促进学生形成集体意识,进而形成良好的班风。班集体要有一合理的共同目标,使集体目标与个体目标有机结合。学生对班级目标的认同是形成班级凝聚力的基础。一个合理的班级目标会促使学生产生新的追求与需要,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辅导员要注意精心组织必要的富有特色的班集体活动,营造相知、相容、相助、相亲、相爱的班级风气,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分享集体的温暖,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从而以更加轻松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和生活。
三、借助三大平台增强班级凝聚力
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除了优化课堂教育,还应加强课外教育活动。全校性的课外活动,往往是班级凝聚力建设的契机。譬如校运会、校园艺术节和园班级学风竞赛活动,便是展现班级凝聚力的重要平台。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积极借助三大平台增强班级凝聚力。
(一)通过学风竞赛增强班级凝聚力
大学生在改变不良习惯过程中往往难以持之以恒,他们的行为态度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是一个渐进式过程。因此,不仅需要制定规范日常行为的规章制度,同时必须充分发挥班级同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员参与,互相督促,培养自律精神。2002年以来,浙江工商大学在全校开展了以班级为评估对象,以争创“优良学风班”、“学风特优班”为目标的班级学风建设竞赛活动,制定了“学习风气”“素质拓展”“组织纪律”“宿舍文明”4个评估模块以及学习态度、学习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级凝聚力等12个分项指标的评估条例。他们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二)通过校园运动会增强班级凝聚力
学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面向学生,宗旨是服务学生。举办学校运动会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水平的需求,使运动会集娱乐性、竞技性和教育性于一体。校园运动会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比赛项目的设置要大众化,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又要带有竞技性和合作性,采用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的组织形式和以个人或集体为单位的参加形式,使个人之间,班级之间、年级之间,既竞争又合作,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教师要尽量参与运动会竞赛项目,让学生充当竞赛裁判,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校园运动会的奖项设置,既要有单项奖,更应有团体奖,还要有鼓励奖、精神文明奖、道德风尚奖等,既肯定学生争先争优的竞争意识,又鼓励学生永不言弃的精神,褒扬团结合作的集体精神。
(三)通过校园艺术节增强班级凝聚力
大学生风华正茂,个人兴趣、爱好基本成型,他们往往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如果在校园教育中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兴趣和爱好,那么个人不良的兴趣爱好势必会影响班级其他同学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在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中,要充分利用校园艺术节的引导作用,陶冶学生情操,打造美育平台。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根据个人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参加其中一个或多个项目。要尽量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校园艺术节的活动中去,班级要有计划地营造围绕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课外活动的氛围。
四、发挥各方作用,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
班级的凝聚力建设离不开教师、家长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优秀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还必须注重发挥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在班级凝聚力建设中的作用。任课教师更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状况,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批评与鼓励对学生的班集体意识也会产生一定影响。辅导员应注意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通报学生学习状况,调动家长参与学生管理与教育。同时要认真做好班级学生党员的选拔推荐工作,加强党建知识学习和理想信念教育,发挥学生党员在班级中的引领作用。要注意选拨培养学生干部,充分发挥他们联系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的桥梁作用,指导他们组织好班级活动,管理好班级事务,并争取每一个同学的积极参与,从而增强班级内聚力。
[1]张梅,何赣湘.如何有效增强班级凝聚力[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5(18).
[2]吴晓波.略论信息素质培养[J].中国远程教育,2002(1).
[3]房杰.关于运动会融入学校文化艺术节的探索[J].体育科研,2003(4).
book=167,ebook=718
G645献标识码:A
1673-1999(2010)15-0167-02
江秀景(981-),男,浙江苍南人,硕士,温州大学(浙江温州325035)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1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