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汉式英语写作的认知成因及其消解方式

2010-08-15铜陵学院外语系安徽铜陵244000

关键词:语篇汉语语言

王 宝(铜陵学院外语系,安徽铜陵,244000)

大学生汉式英语写作的认知成因及其消解方式

王 宝(铜陵学院外语系,安徽铜陵,244000)

汉式英语存在于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各个层面,可以从语言、心理的认知发生角度,中介语本身的发生角度以及社会、情感的发生角度来理解其成因。教学中,针对大学生汉式英语写作认知发生的不同表现,可相应实施过程法,以语篇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大学生词汇运用的评价意识为基点进行分阶段指导,以便消解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汉式英语现象。

大学生;汉式英语写作;认知成因;消解方式

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习惯于借助汉语思维模式、汉式句式表达和汉式选词择意,这种现象较为严重地制约着他们的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也一直是困扰教师的教学难题。因此,从语言、心理的认知发生角度,中介语本身的发生角度以及社会、情感的发生角度来理解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消解方式,以利教学。

一、大学生汉式英语写作的认知成因

针对大学生汉式英语写作这一现象,学者们普遍认为,它是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语言认知能力不断发生变化的表现,是介于母语(汉语)和目的语(英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体系的建构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现象。众所周知,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不仅有学习者的外部因素,如社会、语言环境、语体、任务、说话对象等等,还有学习者的内部因素,如学习者策略、个人差异、语言学能、语言输入、学习风格、动机等等。既涉及母语的迁移,又有普遍语法的特征;既有自然条件下的无意识习得,又有课堂环境的有意识学习。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影响学习的路径和速度,使得外语学习成为非常复杂的过程。概括起来,大学生汉式英语写作的成因可以归为以下三个认知方面:

(一)语言、心理发生的认知成因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认为,语言受制于一组高度抽象的规则,使得这些规则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为不同的语言提供构建其特定结构的基本参数。[1]如语言标记性(markedness)属于个别语言,它显示某种语言的独特性,而语言的非标记性是普遍语法管辖制约的内容,在不同语言中具有共性。不同语言之间这种有连有分的标记关系意味着外语学习的某种认知倾向。例如,英汉都属于主—动—宾句法序列的语言,属于普遍语法,大学生作文中句法组织上很少发现有主谓宾错位的现象;再如,汉语没有的后置性定语从句则成为有标记性的,因此大学生不习惯在英语写作中运用它,往往以汉式句式拖沓排列实现,这是他们借助汉英过渡语(也称作中介语)对英语定语从句进行构建和认知的结果,导致汉式英语现象。

英语写作是一种认知行为,它遵循人类共同的认知规律。由于人类习得语言的能力具有天赋性,一旦某一语言的语法系统内化后,其思维模式也就相应地固定下来。大学生已具备较好的汉语思维水平,英语语言规则知识也有一定的基础,这使他们在英语写作时不断经受两种思维心理的冲突,表现为以下四种心理认知方式,即:汉语迁移、训练后迁移、混杂策略运用以及语言规则的过渡泛化。

汉语迁移对大学生英语写作具有促进和干扰的双重作用,就后者而言,其本质是汉语潜在地影响大学生认知英语的方式。在写作中,汉语的干扰既体现为大学生英语写作前期的汉语构思习惯,也可能以汉式词法、语法、习惯表达等呈现在语篇的建构中。训练后迁移是指,训练方式、训练环境、训练量和训练教材的选择和控制直接影响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认知方式,产生正向或反向的训练效果。如大学生经过大学英语四、六级写作模式教学训练后,形成过渡模式化的英语写作方式。在议论文体中,他们总会使用诸如firstly,secondly,thirdly,the last but not the least等等机械化的写作方式,导致总体形式是英语模式,而实际上是汉式英语的篇章组建,表现为句子间缺失明确的指示代词、按照汉语语序生硬地翻译成英文等等,导致全文句子不衔接、内容不连贯。混杂策略运用指,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遇到表达困难时,会采用回避、替代等等方式使篇章组建持续、展开下去。他们通常会使用多个单句替代复杂句、用单个动词替代动词短语、指示代词替代冠词等等。当他们无法启用英语规则参与组建篇章时,大学生就会借用汉语规则,出现两种语言策略混用现象。语言规则的过渡泛化是指,由于大学生还未把握英语规则的全貌,常常忽略英语语言体系中的特殊现象,按照自己的认知方式将英语语言规则过渡使用。如英语的有些常规动词搭配能力极强,可以与很多介词一起使用,而有些动词的搭配有限,却被大学生误当作常规动词使用。

(二)中介语系统的认知成因

就中介语系统本身的形成而言,它事实上符合语言经济学原则与规律。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表现出的中介语现象说明,大学生总是倾向用最少量的语词和变异最小的结构来表达尽可能完整的命题,体现在句法上为过分简化、过渡泛化等。这种过渡性质的心理语法实际上是零散的母语(汉语)语法规则与他们自创规则的混合体。

中介语认知系统存在一个抽象的规则系统管辖机制,即中介语认知图式。它制约着语言的理解、学习和中介语的认知发生,其功能实现是有条件的,[1]包括三个方面:(1)中介语认知图式体现一定的秩序性。大学生汉式英语写作并非乱无章法,它受目标语信息与母语信息的双重影响,既体现个体差异,又体现群体共性。(2)中介语认知图式具有过程性。大学生进行英语写作时,会依据不同的表达内容与语境采用不同的策略,从而发生不同阶段的中介语认知。例如,他们开始阶段可能会在词性使用上出现较多的问题,多用简单句表述等等。随着英语语言能力的增强,他们在词性的区别上变得敏感,错误更多出现在词语意义的恰当运用上以及复杂句子的处理上。(3)中介语认知图式具有延续性。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各种汉式英语现象有时会持续很久,即出现止步不前的“高原现象”。但从宏观角度审视,他们的语言认知还在发展,学习依然继续,此时需要的正是教师的及时指导,以便使他们尽早走出语言学习的认知“高原期”。

(三)社会、情感发生的认知成因

外语学习不仅仅是掌握语言规则的过程,它同时也是学习者不断克服母语社会交际习惯、融会外语交际语境的情感过程。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汉式英语现象说明,他们还处在对英语语境把握的过渡阶段,写作中产出的是中介语。中介语认知的社会发生基础有语体、情感因素等。语体有书面语体和口语体之别。由于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是在汉语环境下进行的,他们缺乏英语使用的社会交际因素的意识与感知,常常犯语体使用上的错误,如大学生英语写作中频繁、过渡地使用口语式英语。研究还发现,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过多使用教材中较早涉及的部分情态动词(如can、will、must、should),而较少使用可以表达委婉语气和虚拟条件的情态动词(如could、would)。在写议论文时,大学生还习惯于在情态动词之前过多使用人称代词作句子的主语(如we、you、I),这与英语议论文的文体特点极不相符,特别是将第二人称代词you放在情态动词之前,使得作者的立场变得十分不客观,极大地破坏了文章的论说效果。[2]另外,大学生还习惯过渡使用动态动词,而不善于借助情态助动词的多种功能,这使得他们的作文难以表达较为复杂的情态意义,造成他们的英语运用与英语本族语者的语言使用差异巨大。上述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汉语社会交际环境往往倾向从个人义务、责任角度去考虑问题的解决方式,出现诸如“We should...,you must...”等等句式;而英语社会交际环境往往从个人对事物的认识角度去考虑问题的解决方式,常常以“I think...,It'sbetterto do...”等等句式。

二、消解大学生汉式英语写作的分阶段方式

(一)过程法主导下的汉式思维模式消解

从语言、心理发生的认知成因角度来看,汉语思维模式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的影响深远。因此,教学中,有必要克服传统式的以结果教学法(productapproach)为主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倡导过程教学法(process approach)。结果教学法奉行的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写作教学看作刺激与反应的过程,关注的是范文的模仿,词法、句法以及修辞的正确使用。由于它忽视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导致大学生作文构思时习惯于汉式思维,写作过程中不断受到汉式认知心理的影响。

过程教学法则不同,它以交际理论为基础,将写作视为一种复杂的、循环式的心理认知过程、思维创造过程和社会交互过程。[3]以过程法为主导,可以有效进行写前指导,帮助大学生澄清英汉思维模式的总体差异,使学生认识到:汉语思维重综合、悟性、主体意识。写作时习惯于先叙述事情的背景、条件、原因或摆出事实的证据,然后做出结论,是一种围绕主题绕圈子“迂回式”的整体思维方式。英语思维则遵循线性发展,即写文章习惯开门见山,把中心思想(段落中称为主题句)通常放在最前面,并由此展开,层层推演、逐项分列,后面的意思都由前面的语句自然引出。由于过程法把作文指导重点放在制定计划、寻找素材、撰写草稿、审校等过程上,以它为主导利于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中的认知心理发展,使他们有意识地监控自我写作过程的每一环节,有效地减少如汉语迁移、训练后迁移、混杂策略运用以及语言规则的过渡泛化等心理认知的发生。

(二)语篇理论指导下的汉式句式运用消解

由中介语系统认知发生的制约规律可以看出,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中很难避免汉式句式运用现象,因此,教学中有必要传授大学生基本的语篇理论知识。以语篇理论为指导,不仅可以使大学生认识到汉英语篇的宏观差异,而且还能使他们切实把握基于句式的汉英语篇微观结构差异。例如,汉英语篇的衔接手段主要有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种。前者包括照应、省略、替代和连接,后者则包括重述、同义、下义和搭配等。[4]以照应这一语篇衔接手段来说,汉语和英语在有些方面区别较大。譬如,由于汉语没有关系代词,在许多情况下,汉语句式中的人称代词在对应的英语表达中需要使用关系代词表示。这一点对大学生来说就不容易掌握,必须经过知识介绍、示例对照、大量多样化的练习才能使大学生实现语码转换过程,形成有意识的应对心理。所以,在大学生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中介语系统认知过程中体现的规律,适时运用语篇理论知识,给大学生提供指导,以便缩减他们在中介语认知过程中的时间,尽早克服汉式句式运用现象。

(三)评价视角下的汉式选词择意消解

社会、情感发生的认知发生过程提醒我们:针对大学生习惯于依据汉语词义选择较为宽泛的英语词义现象,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的选词、用词的评价意识,使他们学会以不同视角理解和运用词汇,以便实现准确表情达意。

李发根认为,评价是语篇人际意义的一大资源,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5]评价可以简单地定义为:表明说话人或作者认为某事情(一个人、一个事件、一种情景、一种行为、一种思想)是好是坏、是肯定还是否定的一种态度。它具备三大功能:1)表达说话人或作者的意见,这反映个人和社会的价值系统。大学生写作中应该认识到:选用不同的英语词汇就表示自己从某个视角表达自我看法或感受。例如,使用不同动词think、consider、judge、require、claim、believe等等,可以表达不同的看法、认识或要求。(2)建立和维护作者与读者的关系,这一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领域:操纵、模糊限制语和礼貌。所谓操纵就是运用词汇的评价意义控制读者,让读者按照作者的意图看待事物,这在议论文和广告语篇中较为常见;模糊限制语可以避免唐突。例如,为了表达一种和谐气氛,大学生应该尽量避免意义过于明确、肯定的词汇,而选用具有模糊意义的词汇(如perhaps、possibly、probably等),以便达到缩短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和社会距离,同时增强礼貌性。(3)组织话语的功能。语篇是由无数短小话语构成的,话语的组建需要具有不同评价意义的词汇从中起作用。因此,在单个词义教学中,也应该尽量运用评价视角的方式,避免脱离语篇的社会和情感环境而进行孤立的词义教学。例如,大学生通常只关注形容词的同义和反义,忽视它们的语篇评价功能,导致他们难以区别一些司空见惯的近义词,如:happy、glad、cheerful、joyful、joyous等等;再如,由于大学生词义评价意识的缺乏,他们不善于对不同意义但是却有着相同功能的形容词归类,如:good、moral、kind、just、evil、corrupt、mean等等适用于伦理道德方面;arresting、exciting、moving、dull、tedious、boring、fascinating等等表示影响的反应;powerful、vigorous、clever、sane、mild、stupid、insightful则表示能力方面等等,导致他们写作中用词单一、缺乏情感变化。所以,只有使大学生养成以评价视角去理解和运用各种词语,逐渐摆脱依赖汉语近义词认知英语词语的选词、用词方式,才能使他们更加细微地感知、把握英语词义。

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汉式英语现象成因复杂,他们相间在一起影响着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过程。澄清大学生汉式英语写作的主要认知成因,利于对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过程实施分阶段指导。教学中,依据大学生作文过程中不同的汉式英语表现,采取不同方式进行针对性指导,有助于实现有效地教学。

[1] 王瑛.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偏误分析及其认知发生[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4):52-53.

[2] 梁茂成.中国大学生英语笔语中的情态序列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1):51-58.

[3] 孙丽.交替使用过程教学法与结果教学法提高英语写作水平[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8(2):35-37.

[4] 朱永生,等.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5.

[5] 李发根.评价的识别、功能和参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1):1-3.

On Cognitive Causes of College Students'Chinglish Writing and Its Solutions

WANG Bao

Chinglish can be found in different layers of college students'English writing,the cognitive causes of which may be due to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linguistic and psychological cognition,the occurring angles of interlanguage itself and social and emotional occurring angles.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aiming at the different occurring angles of college students'Chinglish writing cognition,we implement correspondent process approaches.Being guided by textual theory,we carry out the guide based on students' appraisal awareness in lexical selection in order to dispel the Chinglish phenomenon in students'English writing.

college students;chinglish writing;cognitive causes;solutions

H319

A

王宝(1971-),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学及语言学。

猜你喜欢

语篇汉语语言
学汉语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