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及其对全球化的启示——读《德意志意识形态》

2010-08-15李卫平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全球化马克思

李卫平(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及其对全球化的启示
——读《德意志意识形态》

李卫平(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是以“现实的人”为落脚点,在此基础上说明生产力与交往在生产劳动基础上不断发展,从而开创了世界历史,并科学地揭示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探索世界历史发展的这一过程对我们考察当代全球化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全球化;世界历史;德意志意识形态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提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1]89。这是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首要的基本观点。本文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从源头出发,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作了探讨。全面、准确地理解这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和把握全球化以及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突显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浪潮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涌动,它的出现使人类生活和当代社会发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全球化引发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日益成为目前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我们对全球化理论的源头进行追溯时,发现很多中外学者都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看作是全球化理论的真正源头。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成为了学者研究全球化问题时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当代的全球化与马克思当时提出“世界历史”的时代在有相关联的同时更具有很大的差别。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资本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局面,“异化”的生产始终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但是今天的全球化则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有关;在马克思的心目中,资本主义不以国家和民族为单位,是一种“世界历史性”现象,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的共产主义更是一项“世界历史性”的事业,而今天处在全球化环境中的“现实的社会主义”仍是以单个国家或民族为基本单位,共产主义远未成为全世界人们自觉选择的道路和模式,全球化的未来趋势至少到现在为止看不出是为了“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如果不具体分析造成两者差别的具体的历史原因和复杂的时代背景,而仅仅试图直接使用马克思提出的某种思想或者理论来解决当代的问题,就会造成“诠释疏漏”、“过度诠释”等问题,这明显是有失偏颇的。

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源头上对马克思提出的“世界历史”思想进行重新的理解和把握。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丰富内涵

“世界历史”,在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表现出来的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必然趋势的根本揭示,同时也是对现代社会发展本质的总体把握。它是在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所提出的一个相当重要的范畴,与唯物史观有着必不可分的联系。

(一)“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基本前提——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

研究“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这一发展过程,首先涉及到一个主体问题。到底是“谁”导致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呢?“事情被思辨地扭曲成这样:好像后期历史是前期历史的目的,例如,好像美洲的发现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使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于是历史便具有了自己特殊的目的并成为某个与‘其他人物’(像‘自我意识’、‘批判’、‘唯一者’等等)‘并列的人物’。”[1]88由此可见,在黑格尔、施蒂纳那里,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历史无非就是绝对精神——世界理性的运动史。但在马克思那里,“世界历史”思想更强调从物质生产实践的过程,从分工和交往的发展去考察人类历史。马克思认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并不是黑格尔及青年黑格尔们所讲的所谓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幽灵的某种纯粹的抽象行为,世界历史从本质上讲也不是精神世界的世界精神,而是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的行动。概括来说,也就是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马克思就是从现实的人出发,把世界历史理论奠定在坚实的唯物主义基础上。

“现实的人”这一科学概念也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被首次提出并加以完整阐述的。它是马克思论及历史与世界历史问题时,明确地提出的唯物史观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1]66这也是青年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直接影响下,摒弃了黑格尔的理性的人,开始对人作唯物主义的考察。在马克思看来,历史的发展在宏观上经历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一种是人类活动中各个活动之间很少产生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情况,在此情况下的历史是地域性的、民族性的历史;另一种是人类活动中各个活动之间普遍发生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情况,在此情况下构成的是互补性的世界历史。造成人类历史以上两种截然不同却又是发展必然趋势的就是人类实践活动本身。

(二)“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现实基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普遍交往的形成

既然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基本前提,那么这一转变到底是怎样变成现实的呢?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明确指出大工业“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1]114,这表明了世界历史是继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以后才逐渐出现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以前,历史无法完成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这是因为在此以前的社会,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还没有具备扩大交往,打开世界联系的实力。应当承认,在人类历史的早期,由于生产力水平尚不发达,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还很有限,人类历史受自然环境的限制,被束缚在狭隘的地域范围以内,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很少,直到资本主义之前,这种情况都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直到十七、十八世纪,随着以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西欧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产生了机器大工业,它才“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1]114,这时候,社会生产力才发展到能够突破狭隘的区域性民族历史的程度。“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1]86

而生产力的发展为什么会引起交往的普遍发展呢?关键在于分工的扩大与发展。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很注重对分工问题进行剖析。他认为:“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最明显地表现于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1]68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社会大分工,每一次社会大分工都反过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社会分工空前扩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以确立,同时引起了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革命,由此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这使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普遍交往成为可能。“普遍交往,一方面,可以产生一切民族中同时都存在着‘没有财产的’群众这一现象(普遍竞争),使每一民族都依赖于其他民族的变革;最后,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代替。”[1]86

总之,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普遍交往的形成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1]88

(三)“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未来归宿——共产主义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必然引起世界性的交往联系,从而形成世界历史。但马克思并不是为了研究世界历史而去研究世界历史,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提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目的在于通过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论证共产主义的必然性。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就是建立在他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他清楚地看到,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和归宿是共产主义。也只有当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共产主义才有实现的必然性。“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1]87而且,“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1]86

世界历史的发展,一方面加剧了资本对世界的统治,另一方面又造就了世界性的无产阶级。马克思指出:“一般说来,大工业到处造成了社会各阶级间相同的关系,从而消灭了各民族的特殊性。最后,当每一民族的资产阶级还保持着它的特殊性的民族利益的时候,大工业却创造了这样一个阶级,这个阶级在所有的民族中都具有同样的利益,在它那里民族独特性已经消灭,这是一个真正同整个旧世界脱离而同时又与之对立的阶级。”[1]114这一阶级也就是无产阶级,与过去的一切阶级相比,无产阶级没有什么财产而言,没有什么财产可保护,也没有什么地位可维护,他们只有彻底废除自己现存的全部的占有方式,推翻产生这一切的根源——私有制,才能取得社会生产力。这样一来,无产阶级必然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的开创者。因此说,世界历史向共产主义的发展,并不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它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自觉斗争才能实现。同时,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即自由人的形成。自由人即世界历史性的个人。马克思提出:“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1]89真正的历史性的个人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具有自由个性的人。这种个人的产生,恰恰是以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完成为基础的。

三、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现实启示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并没有提到过“全球化”的概念,而我们也不能把马克思提出的“世界历史”与我们今天讲的“全球化”简单地等同起来,毕竟马克思生活的时代与我们今天所生活的时代已经不可同日而语。面对今天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果想要在马克思提出的“世界历史”思想的文本中直接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是决不可能,也是不科学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通过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深入研究,力求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基本立场、观点,以此来观察今天的全球化问题。

(一)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研究全球化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思想非常丰富。在该部著作中,马克思从现实的、物质的前提出发,开创了唯物主义解释“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先河。他探索世界历史,最终是为了从本质上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破解“历史之谜”[2]。他的世界历史思想为我们研究全球化提供了一种科学的世界观指导。

目前,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大大加快了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进程,全球化已经成为人们探讨的时代主题之一。人们主要是从一种生活经验的层面上探讨全球化,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种影响广泛而又深远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现象。研究全球化时,实证描述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世界市场、国际投资、跨国公司等这些具体层面的发展变化,对我们认识全球化发展的范围的扩大与程度的加深的确是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全球化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于具体问题及现象的描述这一层次上,不能停留在对于量的变化的描述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之所以是科学的,至今仍有重要价值,就在于他对世界历史的关注与研究,始终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深入研究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背后的深刻动因和本质。我们也应该坚定唯物史观立场,从本质上认识全球化,从而获得对全球化发展的科学认识。我们既要正视全球化与资本主义扩张的内在联系,更要看到全球化发展中所蕴含的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内容。由此,才能正确认识社会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的根本动因,真实地描述和看待社会发展的进程,并采取切实有效的发展战略,适应历史发展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极大推动中国的发展。

(二)以实践观为基础,从方法论指导的高度上研究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同时也是我们科学地分析全球化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矛盾、机遇和挑战的有力武器。从根本上讲,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也就是一种“世界历史眼光”。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当代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矛盾、机遇和挑战,并在处理好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发展战略。一方面,世界历史是一个有机整体,各国在世界市场里相互依赖、互通有无,固守自封是发展不起来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在改革开放中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一种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面对全球化的浪潮,我们应该持正确的态度,不能搞“一刀切”,不能一味只看到全球化会给我们带来的弊端。我们要抓紧机遇,充分利用世界市场,汲取各国优秀的文化成果、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来发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正是我国逐渐适应世界市场,力求融入整个世界的最好方法,也是正确的选择。另一方面,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是以现实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为出发点,以人的能动创造性的发挥与发展为内容,以现实的个人的解放为最终的价值目标。总之,它始终把人的现代化作为世界现代化的核心。这就直接启示我们,在全球化的现实背景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过程中,应始终将人的现代化摆在首要地位,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创新性的人才,充分尊重人性和人的需要,以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以人为本。“只有这样,单个人才能摆脱种种民族局限和地狱局限而同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同精神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才能获得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的生产(人们的创造)的能力”[3];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全球化过程中创造机遇走向现代化,而不单是靠抓住机遇实现现代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经受住资本主义的冲击和考验,走出一条真正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现代化之路。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1.

[3] 王东,丰子义,聂锦芳.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当代阐释[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The Change from History to World History”and Its Enlightenment for Globalization——Read“German Ideology”

LI Wei-ping

In“German Ideology”,Marx put the“real people”as the foothold,based on which he describe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and association on the basis of productive labor,thus created the world history,and scientifically revealed that Communism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world history.Marx's explorations of the process of world history development have profou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us to investigate the contemporary globalization and carry out the modernization drive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ization.

Marx;globalization;world history;German Ideology

A81

A

李卫平(1985-),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德意志意识形态全球化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与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道德思考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及其启示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